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研究——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
1
作者 许夕青 郭汀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69-271,275,共4页
乡村振兴是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院校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艺术聚力,立足思政课堂“铸魂育人”主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乡村振兴战略,让“艺术+思政”赋能乡村振兴同向同行。开展调研、支教、展演等丰富多彩的实... 乡村振兴是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院校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艺术聚力,立足思政课堂“铸魂育人”主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乡村振兴战略,让“艺术+思政”赋能乡村振兴同向同行。开展调研、支教、展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创新“调研报告”“主题演讲”相融合的考核制度,激发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同时,积极构建校地合作机制,打造艺术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价值指引和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艺术赋能 艺术院校 思政课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融入艺术院校思政课路径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许佳佳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9,共5页
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重要观点的注脚与解读,为艺术院校大学生从事文艺创作确定了思想方位,因此... 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重要观点的注脚与解读,为艺术院校大学生从事文艺创作确定了思想方位,因此,应通过理论体系建构、文艺作品解读、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等路径在"原理"课上有效渗透这一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艺思想 艺术院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下载PDF
习近平青年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实现路径
3
作者 褚雯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期167-171,共5页
习近平青年观针对新时代“如何看待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谁培养青年”等一系列问题做出深刻回答,将其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十分必要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当前将习近平青年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 习近平青年观针对新时代“如何看待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为谁培养青年”等一系列问题做出深刻回答,将其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十分必要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当前将习近平青年观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呈现方式单一、结合角度不恰当的问题。教学实践以2021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的第七章第三节为例,将教学实践分为课堂导入、理论讲授、实践深化、提炼总结四个环节,以期探索出一种具有实效性、亲和力、吸引力的理论融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青年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 思政课教学 必要性 可行性
下载PDF
抗战歌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探究
4
作者 张博雅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第12期94-96,共3页
抗战歌曲产生于特殊年代,在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宣传抗战思想、传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顺应时代的要求、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成为重要的宣传媒介。文章在学界对以往抗战时期红色歌曲研究的基础上,查... 抗战歌曲产生于特殊年代,在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宣传抗战思想、传扬爱国主义精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顺应时代的要求、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成为重要的宣传媒介。文章在学界对以往抗战时期红色歌曲研究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图书、文字、视频等资料,运用实证研究法、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创新视角、丰富研究内容和形式,最后对新时代以红色歌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当代建议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歌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绿色意蕴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勇兵 方文 《社科纵横》 2019年第1期59-65,共7页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有着鲜明绿色意蕴的科学理论。自然物质条件是劳动合成生产力的基本前提,而且在其构成要素和物化形态上,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它本质上是作为要素被劳动引入生产过程的自然力... 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是有着鲜明绿色意蕴的科学理论。自然物质条件是劳动合成生产力的基本前提,而且在其构成要素和物化形态上,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自然基础,它本质上是作为要素被劳动引入生产过程的自然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来扩大自然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中存在为发展生产力而滥用和破坏自然力的倾向,合理的农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不相容,这是由资本的逻辑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不仅中断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而且使土地肥力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递减。深刻领会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绿色意蕴,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产力理论 绿色意蕴
下载PDF
文艺融入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独特优势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许佳佳 李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108,共6页
文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一,在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方面具有其他载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更容易为个性化特征明显、感性思维较强的年轻一代艺术学子所接受。为此,艺术院校应当直面现实困境,发挥特色优势,坚持破立结合,努力思... 文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一,在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方面具有其他载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更容易为个性化特征明显、感性思维较强的年轻一代艺术学子所接受。为此,艺术院校应当直面现实困境,发挥特色优势,坚持破立结合,努力思考文艺育人的新方向、新思路、新突破,勇辟蹊径。基于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和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探索艺术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路径,旨在为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建设提供参考,为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艺术院校 思政课教学 协同育人
下载PDF
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新诠释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素锦 吴同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13,共7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有关阐释揭示出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性,"美"与"好"生活需要丰富的哲学内蕴,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美好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有关阐释揭示出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性,"美"与"好"生活需要丰富的哲学内蕴,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美好生活精神食粮的特殊定位和重要意义。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新诠释,不仅正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内涵的三重形态架构模式,而且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强调以发展和实践的眼光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科学阐释,充分展现出当代中国人自我认知的不断深化,传递出文化自信的精神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三重文化形态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双创背景下艺术院校创业园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颖 孔剑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76,共5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然成为目前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高校如何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显得十分必要。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艺术院校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然成为目前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高校如何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显得十分必要。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对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当下,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载体,创业园的建设受到了诸多艺术院校的重视。本文在分析了国内艺术院校创业园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来源、配套资源、管理模式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创业园发展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艺术院校 创业园 瓶颈 对策
下载PDF
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文艺素养提升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许佳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36-38,共3页
文艺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载体,是搭建积极型师生关系的桥梁,也是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必要素养,因此,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提升自身文艺素养,树立文艺育德理念,研习文艺作品,探索文艺与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文艺载体 文艺素养
下载PDF
文化自信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途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玉新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6-68,共3页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肩负着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也承担着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教育者应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文化自信融入教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思想引领,充分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优势,厚植艺术... 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肩负着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也承担着强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教育者应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文化自信融入教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思想引领,充分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优势,厚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价值底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艺术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途径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8-200,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使其与艺术院校思政课进行融合,对于发展学生艺术品德素质与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阐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使其与艺术院校思政课进行融合,对于发展学生艺术品德素质与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首先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政育人的逻辑遵循以及浸润思政教育的作用机理,继而探索性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政课程的有效路径,旨在为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院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政
下载PDF
习近平“四真”理念: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困境的良效之方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素锦 赵素欣 《高教学刊》 2020年第22期84-87,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理念对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启迪互通,主要聚焦在思想价值领域,诸如意识形态内涵认同、价值观主流倾向的确立、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潮流影响等。面对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思想价值难题和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理念对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启迪互通,主要聚焦在思想价值领域,诸如意识形态内涵认同、价值观主流倾向的确立、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潮流影响等。面对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思想价值难题和具体的“四真”问题表现,必须抓住“四真”理念融汇思政教育的关键问题,理清其中内蕴的首要问题、主体问题、功夫问题和路径问题,才能切实实现“艺”“道”合一的美育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真”理念 艺术院校 思政教育 良效之方
下载PDF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论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自我修养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匀立 叶圣蕾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2期93-95,共3页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求。由于艺术院校学生有其较为特殊的性格特征,思政课教师往往会...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求。由于艺术院校学生有其较为特殊的性格特征,思政课教师往往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更多难题。本文将总书记的六个要求与艺术院校的特殊性相结合,总结了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必要性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院校 思政课教师 自我修养
下载PDF
对标与改善:新时代背景下南京市民社会心态培育探微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佳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8-21,共4页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是新时代社会心态的培育目标。根据对南京市民社会心态的调查,发现其存在社会焦虑情绪积蓄、价值理性偏移、消极抵抗倾向明显等问题,与新时代社会心态的应然目标存在差距。从外部社会环境的优化与内部心理... 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是新时代社会心态的培育目标。根据对南京市民社会心态的调查,发现其存在社会焦虑情绪积蓄、价值理性偏移、消极抵抗倾向明显等问题,与新时代社会心态的应然目标存在差距。从外部社会环境的优化与内部心理环境的净化着手,探索了南京市民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民 社会心态 目标范畴 培育路径
下载PDF
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创新路径探析
15
作者 杨勇兵 吴烨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3期67-71,共5页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艺术院校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存在对课程思政本质认识不清、对课程思政主体把握不明、课程思政场域狭隘...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艺术院校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存在对课程思政本质认识不清、对课程思政主体把握不明、课程思政场域狭隘等问题。艺术院校要立足自身实际,从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管理相结合等方面不断创新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院校 课程思政 创新 路径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基础课”实践教学创新应用研究
16
作者 张玉新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5-98,共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承担着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肩负着对他们进行思想价值引领的重任。在新媒体时代,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很高的重视。项目组遵循艺术类大学生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通过"我的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承担着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肩负着对他们进行思想价值引领的重任。在新媒体时代,实践教学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很高的重视。项目组遵循艺术类大学生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通过"我的实践我做主""我的实践我规划""我的实践我执行""我的实践我分享"的具体实践,探索引导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成为主体,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艺术类大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文化哲学意蕴
17
作者 赵素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49,共4页
《长安三万里》的火爆出圈及其引发的史诗级文化现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和独特魅力。影片以唐诗为媒介语言符号实现了当代社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移情转换与共情体验,揭示出个体生命在国家社会历史发展中要面对... 《长安三万里》的火爆出圈及其引发的史诗级文化现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和独特魅力。影片以唐诗为媒介语言符号实现了当代社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移情转换与共情体验,揭示出个体生命在国家社会历史发展中要面对的美德与正义纠葛以及儒道文化精神世界的同频共振,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哲学意蕴,更深层次地引发当代社会思考如何切实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三万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哲学意蕴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指引和实践示范——中国共产党历史视野、理论视线、群众视角
18
作者 陈颖 黄正平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3年第1期41-52,共12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半个世纪的伟大进程中,毛泽东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引领者、直接示范者、亲手推动者。缅怀毛泽东丰功伟绩,就是要认真学习党史、深刻铭记历史,总结经验、发扬传统,创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经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半个世纪的伟大进程中,毛泽东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引领者、直接示范者、亲手推动者。缅怀毛泽东丰功伟绩,就是要认真学习党史、深刻铭记历史,总结经验、发扬传统,创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经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用顶天立地、卓有成效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毛泽东 示范意义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的系统考察
19
作者 陈清 孙其昂 《理论导刊》 2024年第9期111-116,共6页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的新现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需要探讨的前沿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发展到高新技术阶段的特殊形态,是人们因高新技术的使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交往...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的新现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需要探讨的前沿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发展到高新技术阶段的特殊形态,是人们因高新技术的使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交往中形成的全新社会空间。技术社会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学科、工作和环境领域产生极大影响,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步入新格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秉持现代技术哲学自觉,立足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科技哲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培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形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知识体系,明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应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社会 技术格局 技术构成
下载PDF
精神生产与共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维度
20
作者 李俊奎 梁丹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从属于马克思精神生产的理论范畴,遵循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合乎精神生产作为高级形式的社会意识生产的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文章依托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分析框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从属于马克思精神生产的理论范畴,遵循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合乎精神生产作为高级形式的社会意识生产的规约含义与会话含义。文章依托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分析框架,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的现实主体、物质基础、内在动力和价值旨归等维度出发,探赜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双向继承到整合创新的逻辑理路,提出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神内容的生产、塑造精神成果传播的主流舆论新格局、强化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实践路向,继而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能提升和价值共享,为非物质生产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