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前病变程度、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及HPV清除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谭秋梅 刘婷 罗美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程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病毒负荷量以及HPV清除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4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均为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程度、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病毒负荷量以及HPV清除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4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均为不同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hr-HPV均为阳性),分析不同病变程度与hr-HPV病毒载量关系,对hr-HPV阳性患者行2年的跟踪检查,研究HPV清除率与宫颈癌前病变程度及HPV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CINⅠ期患者术前hr-HPV病毒载量低于CINⅡ期、CINⅢ期患者(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病变级别与其术前hr-HPV病毒载量无相关关系(r=0.421,P=0.23)。不同CIN分期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hr-HPV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术前病毒载量的CIN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hr-HPV持续感染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HPV持续感染率随病毒载量的升高而升高,术前病毒载量≥1 000RLU/CO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r-HPV持续感染率显著高于1~99RLU/CO和100~999RLU/CO的患者(P<0.05),术后24个月不同术前病毒载量的CIN患者hr-HPV持续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病变级别与其术前hr-HPV病毒载量及术后hr-HPV清除率无关,但高病毒载量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前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 病毒载量 清除率
下载PDF
子宫下段修补术在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再次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清梅 王芬 赖敏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2期3748-3749,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修补术在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再次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产科诊断为瘢痕子宫妊娠患者64例,按奇偶数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未行子宫下段修补术,观察组行子...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修补术在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再次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产科诊断为瘢痕子宫妊娠患者64例,按奇偶数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未行子宫下段修补术,观察组行子宫下段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新生儿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分别为(318.50±117.25)m L和(48.29±10.21)m 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95.21±105.46)m L和(77.14±12.60)m L,且观察组患者产后感染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49.39±10.30)min vs(45.27±9.16)min]、强效宫缩剂使用比例(12.5%vs 12.5%)、产褥发生率(6.25%vs 3.13%)及总住院时间[(5.28±1.33)d vs(6.04±1.79)d]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出生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方面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再次剖宫产术中行子宫下段修补术可显著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感染发生率,对孕妇及胎儿均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妊娠 子宫下段修补术 再次剖宫产 疗效
下载PDF
地屈孕酮对习惯性流产孕妇血清PIBF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观察习惯性流产孕妇地屈孕酮治疗后血清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IBF)含量的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习惯性流产孕妇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观察组,各60例;并选30例同期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安慰剂组和观察组均使用B超监... 目的观察习惯性流产孕妇地屈孕酮治疗后血清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IBF)含量的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习惯性流产孕妇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观察组,各60例;并选30例同期正常妊娠产妇作为对照组。安慰剂组和观察组均使用B超监测排卵,于排卵后2~3 d,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10 mg,2次/d,安慰剂组同样方法给予安慰剂;期间由尿妊娠试验检测阳性和B超检测宫内见妊娠囊确定生化妊娠和临床妊娠,用药至妊娠12周。两组均给予常规临床保胎治疗。妊娠12周时取3组孕妇静脉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PIBF水平,并统计最终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12周,观察组血清PIBF平均浓度为(1.211±0.234)pg/ml,对照组为(1.296±0.247)pg/ml,安慰剂组为(0.620±0.195)pg/ml,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慰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P均〈0.01)。3组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足月分娩率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P均〈0.01);流产率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均〈0.01)。结论地屈孕酮可以提高习惯性流产患者外周血PIBF水平,改善习惯性流产的妊娠结局,且这种作用可能与PIBF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屈孕酮 习惯性流产 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HPV感染、阴道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谭秋梅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及阴道局部T细胞亚群变化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200例女性患者根据宫颈病变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正常组(n=46)、良性组(n=60)、癌前病变组(n=46)与宫颈癌组(n=48),检测4组患者HPV、阴道局部T淋巴细胞亚...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及阴道局部T细胞亚群变化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方法:200例女性患者根据宫颈病变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正常组(n=46)、良性组(n=60)、癌前病变组(n=46)与宫颈癌组(n=48),检测4组患者HPV、阴道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组HPV阳性率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良性组<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P均<0.05);随着病情的加重,CD4+显著降低(P<0.01),CD8+则显著增高(P<0.01),CD4+/CD8+显著降低(P<0.01);HPV阳性患者CD4+显著低于阴性者(P<0.01),CD8+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CD4+/CD8+显著低于阴性者(P<0.01)。结论:HPV感染是宫颈病变、宫颈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的加重,阴道局部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增高,阴道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于病情监测、宫颈癌的免疫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T淋巴细胞亚群 宫颈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