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NA衍生片段(tRFs)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江华 蔡卫华 +1 位作者 陈琳 居林玲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衍生片段(tRNA-derived fragments,tRFs)是一类新的调节性非编码RNA,在应激诱导的疾病和癌症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必须合成新的蛋白质来维持其寿命,而tRNAs是蛋白质翻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熟tRNA... 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衍生片段(tRNA-derived fragments,tRFs)是一类新的调节性非编码RNA,在应激诱导的疾病和癌症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细胞必须合成新的蛋白质来维持其寿命,而tRNAs是蛋白质翻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熟tRNAs和前体tRNAs根据不同的酶切位点被裂解为两种类型:tRNA半体(tiRNAs,长度为28~36 nt)和tRFs(长度为14~30 nt)。前者包含2个亚类:5′-tiRNAs和3′-tiRNAs,后者分为5个亚类:tRF-1、tRF-2、tRF-3、tRF-5和i-tRF。tRFs通过与其他类型的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来调节基因的表达,并在多种疾病中异常表达,如在神经退行性病变、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在胃癌、肝癌等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本文就tRFs在人类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NA衍生片段 转运RNA 疾病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及预后评分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许海玲 章颖 +2 位作者 俞冲 王忠成 陈琳 《肝脏》 2023年第3期334-339,共6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预后评分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84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PE+DPMAS组(A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PE+DPMAS组(B...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预后评分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84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PE+DPMAS组(A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PE+DPMAS组(B组),每组各42例。记录患者6个月的生存状态,然后将B组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的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6个月生存影响因素;建立6个月生存预测ROC模型。结果B组INR为1.82(1.48~2.20),A组2.18(1.52~2.87)(Z=-4.350,P=0.003);B组Cr水平为0.63(0.40~0.71),A组0.78(0.62~0.85)(Z=-2.256,P=0.006);B组MELD评分为23.69(17.85~27.02),A组24.67(22.37~28.86)(Z=-5.307,P<0.001);B组MELD-Na评分21.25(16.69~29.95),A组25.66(21.84~31.67)(Z=-4.892,P<0.001)。治疗3个月后,B组AST水平为(42.11±9.85)U/L,A组(68.02±13.79)U/L(t=9.909,P<0.001);B组TBil水平为(21.55±6.32)μmol/L,A组(32.77±6.09)μmol/L(t=8.285,P<0.001);B组γ-GT水平为(32.55±9.07)U/L,A组(78.05±15.79)U/L(t=16.193,P<0.001);B组ALT水平为(45.38±10.73)U/L,A组(78.05±15.79)(t=7.589,P<0.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死亡,B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A组(76.19%)(χ^(2)=4.459,P<0.05)。根据患者6个月生存情况,将B组患者分为生存组(25例)与死亡组(17例)。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13,95%CI:1.102~1.03)、TBil(OR=1.003,95%CI:1.024~1.085)、INR(OR=1.101,95%CI:1.132~2.387)、PLT(OR=1.008,95%CI:1.092~1.101)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COX结果,建立B组治疗的肝衰竭预后预测模型(A模型)。在ROC曲线中,A模型预测的AUC为0.752(95%CI:0.660~0.845),大于MELD评分模型(0.662,95%CI:0.557~0.768)和MELD-Na评分模型(0.702,95%CI:0.605~0.799)。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能明显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年龄、TBil、INR和PLT是患者生存独立危险因素,新模型对患者生存预测效能明显优于传统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还原型谷胱甘肽 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岳志强 唐啸 +2 位作者 蔡卫华 陈琳 吴金柱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为31例肝癌患者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为31例肝癌患者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肿瘤直径、术后病理、切缘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1例中转开腹,余者均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下完成腹腔镜肝段/肝叶解剖性切除术。中转开腹率为3.2%(1/31),术中出血量为200(100~400)mL,肝门阻断时间13(0~20)min,手术时间185(135~225)min,肿瘤直径(2.6±1.3)cm,住院10(8~14)d。术后切缘病理阳性1例(3.2%),术后病理肝细胞癌28例、胆管细胞癌2例、混合癌1例,术后Clavien分级Ⅰ级19例、Ⅱ级10例、Ⅲ级2例。结论: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有助于术中切肝平面的确认,并对荷瘤肝段进行精确显影与术中导航,同时可对术中胆漏进行判断。在有明确适应证的情况下,此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解剖性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
下载PDF
IL-34、IL-12P70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薛红 明芳 +3 位作者 章颖 居林玲 邵建国 卞兆连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5例ACLF患者(肝衰竭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随访12周肝衰...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5例ACLF患者(肝衰竭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随访12周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为好转组(n=35)、死亡组(n=20),检测并比较两组IL-34、IL-12P70水平。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与PTA、MEID评分相关性。结果ACLF患者血清中IL-34水平(14.81±2.83)pg/ml、IL-12P70水平(19.57±3.53)pg/ml均高于对照组IL-34水平(9.77±1.49)pg/ml、IL-12P70水平(17.42±2.47)pg/ml(P<0.05);死亡组IL-34水平(17.60±2.28)pg/ml、IL-12P70水平(22.80±3.23)pg/ml均高于好转组IL-34水平(13.21±1.62)pg/ml、IL-12P70水平(17.73±2.08)pg/ml(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肝衰竭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与PTA呈负相关(r^(2)=0.2420,P=0.0001;r^(2)=0.3077,P<0.0001),但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2)=0.1760,P=0.0014;r^(2)=0.3211,P<0.0001)。结论ACLF患者血清中IL-34、IL-12P70水平异常升高,同时与预后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ACLF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IL-34 IL-12P70 病情进展
下载PDF
MAIT细胞在慢性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薛红 居林玲 +4 位作者 沈建东 田李均 明芳 邵建国 卞兆连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恒定T(mucosal associated invariant T,MAIT)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85例HBV感染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MAIT细胞表达水平进行... 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恒定T(mucosal associated invariant T,MAIT)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对85例HBV感染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MAIT细胞表达水平进行检测。85例HBV感染患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25例(代偿期患者15例和失代偿期患者10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30例,比较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MAIT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比较LC患者中代偿期MAIT和失代偿期MAIT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MAIT细胞与HBV-ACLF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关系,同时比较HBV-ACLF患者中好转组和死亡组MAI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CHB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3.68±0.91)%、LC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2.18±0.12)%、HBV-ACLF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1.42±0.80)%,均低于健康对照者(5.07±1.22)%(P均<0.05);在LC患者中,代偿期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2.68±0.29)%,高于失代偿期患者(1.55±0.15)%(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V-ACLF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 2=0.6671,P<0.0001);在HBV-ACLF患者中好转组外周血MAIT细胞水平为(1.72±0.20)%,明显高于死亡组(0.89±0.08)%(P<0.05)。结论MAIT细胞水平的降低预示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情进展,提示MAIT细胞可能在HBV感染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 MAIT细胞 表达 进展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联合检测筛查社区人群HP现症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吉祥 周倩 +2 位作者 居林玲 陈琳 邵建国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胃泌素-17(gastrin-17, G-17)联合筛查对预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现症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社区人群1 820人,将^(13)C呼气试验阳性判定为HP阳性组,阴性为HP阴性组。...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胃泌素-17(gastrin-17, G-17)联合筛查对预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现症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社区人群1 820人,将^(13)C呼气试验阳性判定为HP阳性组,阴性为HP阴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及G-17水平,并计算PGⅠ与PGⅡ比值(PGⅠ/PGⅡratio, PG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判断HP现症感染的价值。结果:PGⅠ、PGⅡ、PGR、G-17、PGⅠ+PGⅡ、PGⅠ+PGⅡ+G-17判断H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679、0.852、0.747、0.628、0.858和0.858,PGⅠ、PGⅡ、PGR和G-17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8.85 ng/mL、9.25 ng/mL、2.05和1.35 pmol/L。结论 :单项PGⅡ检测对判断HP现症感染有一定价值,PG(PGⅠ+PGⅡ)与PG联合G-17具有同等预测价值,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单独PG联合检测更占优势,更适宜在社区人群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13)C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误诊为胆总管胰腺段癌的免疫球蛋白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牛英杰 陆嘉杰 +4 位作者 严帅 陈琳 居林玲 王建新 吴金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2-46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免疫球蛋白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AIP)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腺炎,可表现为无痛性梗阻性黄疸或胰腺肿块等,与胰腺癌表现相似,术前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初诊时易误诊。笔者通过回顾1例IgG4-AI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经过,... 背景与目的:免疫球蛋白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AIP)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胰腺炎,可表现为无痛性梗阻性黄疸或胰腺肿块等,与胰腺癌表现相似,术前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初诊时易误诊。笔者通过回顾1例IgG4-AI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本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23年2月收治的1例误诊为胆总管胰腺段癌的IgG4-AI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疗过程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男性,78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伴皮肤巩膜黄染1周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部无阳性体征。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示:胰头区增大、内见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弥散加权像呈明显高信号,增强中度均匀强化,胰管及肝内外胆管扩张,胰头占位伴胰管及肝内外胆管扩张。通过讨论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资料等,考虑胰头部占位性病变合并梗阻性黄疸,恶性肿瘤不除外,认为有手术探查指征,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IgG4相关硬化性胰腺炎。结论:IgG4-AIP临床较为少见,临床表现多样,部分肿块型与胆总管胰腺段癌非常相似,影像学有时难以区分,为避免误诊误治,对于梗阻性黄疸原因未明患者,术前应积极检测血清IgG4水平,必要时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术后定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ICG荧光融合影像技术在肝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啸 岳志强 +5 位作者 蔡卫华 陈琳 居林玲 袁吉祥 赵江华 吴金柱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ICG荧光融合影像技术(FIGFI)在原发性肝癌(肝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L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7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 目的探讨ICG荧光融合影像技术(FIGFI)在原发性肝癌(肝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LA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7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35~76岁,中位年龄58岁。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FIGFI-LAH组(31例)和LAH组(39例)。比较两组术前情况、中转开腹率、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等。切缘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1、2、3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FIGFI-LAH组中转开腹1例,LAH组2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FIGFI-LAH组切缘阳性率为3%(1/31),明显低于LAH组的21%(8/39)(χ^(2)=4.607,P<0.05)。FIGFI-LAH组术后1、2、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3%、14%、22%,LAH组相应为5%、17%、72%,FIGFI-LAH组术后3年累积复发率明显低于LAH组(Z=-5.705,P<0.05)。FIGFI-LAH组术后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100%、84%,LAH组相应为97%、91%、53%,FIGFI-LAH组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LAH组(Z=4.478,P<0.05)。结论应用FIGFI技术辅助LAH是安全可行的,能实现肿瘤切缘的可视化和精准肝切除,有效降低切缘阳性率,有助于提高肝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腹腔镜 肝切除术 吲哚氰绿 荧光显像
原文传递
季德胜蛇药治疗中晚期湿热瘀毒型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miR-335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玉 高倩 +4 位作者 邵建国 达坤林 陈宇锋 翁佳欣 陈琳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11-418,共8页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治疗中晚期湿热瘀毒型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miR-335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住院部准备接受治疗的62例符合研究条件的中晚期湿热瘀毒型肝癌患者,将他们随机分...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治疗中晚期湿热瘀毒型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miR-335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住院部准备接受治疗的62例符合研究条件的中晚期湿热瘀毒型肝癌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西医对症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季德胜蛇药口服治疗3个月,而对照组不予中药治疗,3个月后进行复诊。对比2组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情况,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情况,加用季德胜蛇药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对比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治疗时、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患者外周血中miR-335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ST、ALT、TBIL均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这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ALB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2组患者T淋巴细胞检测CD4^(+)、CD4^(+)/CD8^(+)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CD8^(+)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加用季德胜蛇药治疗后的肝癌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4.19%,高于对照组的61.29%(P<0.05);生活质量提高率为67.74%,高于对照组的48.39%(P<0.05);生活质量下降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25.81%(P<0.05);加用季德胜蛇药治疗后没有提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2组患者治疗时外周血miR-335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外周血miR-335表达较治疗时有所升高,治疗后3个月明显高于治疗时(P<0.05),而对照组基本持平(P=0.969)。结论:应用季德胜蛇药对中晚期湿热瘀毒型肝癌患者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提高患者外周血miR-335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抗癌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德胜蛇药 肝癌 临床疗效 miR-33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