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起搏器电极脱位原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0
1
作者 邹彤 王志蕾 +3 位作者 佟佳宾 李梅 吴素娟 杨杰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随访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观察起搏电极导线脱位的情况,分析和探讨电极导线脱位的原因。方法总结1065例置入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起搏器电极导线脱位,7例为VVI/VVIR起搏器,其余15例为DDD/DDDR起搏器。结果共24根电极导线脱位,其... 目的随访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观察起搏电极导线脱位的情况,分析和探讨电极导线脱位的原因。方法总结1065例置入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起搏器电极导线脱位,7例为VVI/VVIR起搏器,其余15例为DDD/DDDR起搏器。结果共24根电极导线脱位,其中15例电极导线明显移位,9例电极导线微脱位,11根为心室电极导线,13根为心房电极导线。脱位电极导线中23根为双极电极导线,1根为单极电极导线。脱位后3例发生晕厥,3例有黑矇症状。结论心房电极导线脱位率高于心室电极导线,大多数电极导线脱位发生于术后1周内。双极电极导线在临床应用增多后引起的起搏电极脱位率高于单极电极导线,老年人合并基础心脏疾病者电极导线脱位的危险性增高。此外,电极导线脱位与术者置入经验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脱位 电极
下载PDF
伴消化道出血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慧平 赵迎 +3 位作者 艾虎 孙福成 李康 郑耐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507-2512,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将427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为心肌梗死(MI)对照组(404例)、MI后消化道出血组(15例)和消化道出血后MI组(8例),分析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将427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为心肌梗死(MI)对照组(404例)、MI后消化道出血组(15例)和消化道出血后MI组(8例),分析MI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MI、心衰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结果。结果 (1)MI后消化道出血组和消化道出血后MI组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史的比例高于MI对照组(13.3%、12.5%vs.5.2%),消化道出血后MI组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所占比例高于MI对照组(62.5%vs.43.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MI对照组[(57.1±23.5)ml.min-1.1.73-2vs.(74.6±26.4)ml.min-1.1.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o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降低对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相对危险为0.975[95%CI(0.957,0.995),P<0.05]。(3)消化道出血后MI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的比例以及MI后消化道出血组阿司匹林使用的比例均显著低于MI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后MI组的血红蛋白显著低于MI后消化道出血组[(7.2±1.3)g/dl vs.(11.3±2.5)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输血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75.0%vs.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后消化道出血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低于MI对照组(53.3%vs.7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化道出血后MI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MI对照组(12.5%vs.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1年心血管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MI、心衰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明显高于MI对照组(40.0%vs.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R降低是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重要的预测因素。MI患者伴发消化道出血常使抗血小板、抗凝和冠脉再通治疗困难,且多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N端前脑钠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1
3
作者 汪芳 王莉 +2 位作者 边文彦 顼志敏 李一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5-198,共4页
目的 探讨N端前脑钠素(NT-ProBNP)水平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发作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3年4月-2004年7月我院急诊及住院的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44例,年龄18~80岁.于急诊就诊即刻或住院... 目的 探讨N端前脑钠素(NT-ProBNP)水平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发作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3年4月-2004年7月我院急诊及住院的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44例,年龄18~80岁.于急诊就诊即刻或住院开始抗心衰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5 d和5~7 d时,分别测定NTProBNP水平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素水平;出院后定期随访,随访期限为2年,了解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心衰加重、严重心律失常等).结果 与入院即刻比较,治疗后3~5 d及5~7 d的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但治疗后两个时相间差异无显著性;与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比较,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NT-ProBNP水平在各时相均较高(P均〈0.05).RAAS激素血管紧张素原(AO)、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醛固酮(ALD)的血浆水平变化均不显著.结论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早期NT-ProBNP水平即明显下降;就诊时监测NT-ProBNP水平对判定患者病情和危险分层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慢性 急性发作 N端前脑钠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心血管事件 病情评估
下载PDF
ATP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姚稚明 何青 +7 位作者 屈婉莹 于雪 韩丽君 于治国 李伟 曾学寨 朱明 赵洪山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ATP MPI)诊断冠心病 (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ATP MPI 2 78例 ,其中 5 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 ,并与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ST MPI,73例 ,均行CAG)对照。结果 ①不良反应 :有 11种不适症...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ATP MPI)诊断冠心病 (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ATP MPI 2 78例 ,其中 5 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 ,并与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ST MPI,73例 ,均行CAG)对照。结果 ①不良反应 :有 11种不适症状 (发生率 1.4%~ 2 4.5 % ) ;Ⅰ~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和Ⅱ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各 10例和 2例。所有患者均未中途停药 ,仅作对症处理。②ATP MPI诊断CAD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97.1%和 82 .4% ,探查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 91.0 %和 94.7%。③对非心肌梗死患者 ,ATP MPI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ST MPI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TP MPI诊断CAD的准确性较高 ,诊断价值与ST MPI相同 ;安全性好 ,尤其适合无法运动和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介入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诊断 冠心病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随访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迎 孙福成 +2 位作者 季福绥 许锋 何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77-379,382,共4页
目的研究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对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3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其中1例一过性V... 目的研究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对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7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3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其中1例一过性V1-V3导联ST段抬高2mm,2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1-2mm。冠状动脉痉挛的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例,左前降支3例,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1例;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为50%-99%;4例为正常冠脉患者,2例为轻中度冠脉病变基础上出现的冠脉痉挛,1例为已行支架植入治疗的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冠脉痉挛患者。7例患者均完成了临床随访,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结论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可为正常冠脉或在冠脉病变基础上发生;随访发现部分患者即使坚持服用抗痉挛药物治疗,仍有症状发作,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变异型 冠脉血管痉挛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ATP负荷与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瑞生 屈婉莹 +3 位作者 何青 姚稚明 孙福成 许锋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9-232,i002,共5页
目的 探讨ATP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ATP MPI)诊断冠心病 (CAD)的价值。方法 6 1例无心肌梗死病史的疑诊CAD患者 ,均在不同时间分别行静息、ATP负荷及运动负荷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一日法静息 ATP、隔日... 目的 探讨ATP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ATP MPI)诊断冠心病 (CAD)的价值。方法 6 1例无心肌梗死病史的疑诊CAD患者 ,均在不同时间分别行静息、ATP负荷及运动负荷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一日法静息 ATP、隔日运动或一日法静息 运动、隔日ATP ,分别简称为ATP MPI和ST MPI) ,其中 4 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ATP MPI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90 9% ,91 7%和 91 3% ,ST MPI分别为 86 4 % ,91 7%和 89 1%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ATP MPI检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4 6 % ,86 9%和86 2 % ,ST MPI则分别为 84 6 % ,84 8%和 84 8%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TP负荷试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运动负荷试验 (88 5 %vs 5 4 1% ,χ2 =17 6 6 9,P <0 0 1) ,但均轻微而短暂 ,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后者。结论 ATP MPI诊断CAD的价值与ST MPI相似。ATP负荷试验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 ,尤其适用于老年、无法运动和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 诊断价值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冠心病 特异性 运动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PI CAD ST
下载PDF
心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蔚 王浩春 +1 位作者 张雁芳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 评价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mitoKATP)开放剂二氮嗪对缺氧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异丙肾上腺素 (ISO)皮下注射诱发大鼠心肌缺氧损伤 ,观察二氮嗪对线粒体呼吸控制比 (RCR)、膜流动性、磷脂酶A2 和磷脂含量的影响。... 目的 评价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mitoKATP)开放剂二氮嗪对缺氧心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异丙肾上腺素 (ISO)皮下注射诱发大鼠心肌缺氧损伤 ,观察二氮嗪对线粒体呼吸控制比 (RCR)、膜流动性、磷脂酶A2 和磷脂含量的影响。结果 ISO皮下注射诱发大鼠心肌缺氧损伤后 ,与对照组比较线粒体RCR降低了 2 0 8% (P <0 0 1) ,膜流动性降低了 9 1% (P <0 0 5 ) ,磷脂酶A2 活性增加了14 4 5 % (P <0 0 1) ,磷脂含量下降了 37 5 % (P <0 0 5 ) ,二氮嗪预防性给药后可改善RCR、膜流动性和磷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氮嗪 线粒体 呼吸控制比 膜流动性 磷脂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后核素心脏显像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福成 周颖 +3 位作者 何青 季福绥 许锋 屈婉莹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应用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心室显像随访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的效果。方法 患者在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及随访期进行负荷 /静息或静息 /含硝酸甘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心室显像... 目的 应用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心室显像随访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的效果。方法 患者在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前及随访期进行负荷 /静息或静息 /含硝酸甘油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及心室显像检查。结果  44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平均 11.4个月进行了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其中 40例患者进行了心室显像。结果显示 ,术后患者心肌缺血及不可逆缺损节段数减少 ,分别为 2 .5± 0 .4与 1.5± 0 .3(P =0 .0 6 )及 3.5± 0 .5与 2 .3± 0 .4(P <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高峰射血率及高峰充盈率无明显变化 ,运动低下节段数有所下降 ,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 成功的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心肌缺血明显改善 ,左室功能无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A术 核素心脏显像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入
下载PDF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瑞生 季福绥 +2 位作者 何青 孙福成 许锋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强化他汀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他汀治疗组在PCI前接受3~7d的阿托伐他汀40mg/d的治疗,对照组在PC...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强化他汀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他汀治疗组在PCI前接受3~7d的阿托伐他汀40mg/d的治疗,对照组在PCI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且在PCI后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在PCI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及相关炎性标记物的变化;并通过1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预后)的影响。结果他汀治疗组PCI后血肌钙蛋白T(TnT)升高与肌酸激酶MB(CK-MB)升高的发生率均为17.6%,低于对照组的24.5%和3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PCI后两组患者血白细胞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相似;随访1个月,两组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及再次冠脉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PCI前给予强化他汀治疗的安全性良好,并有潜在降低PCI后心肌损伤发生的可能;他汀类药物对PCI前后白细胞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司他汀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巫华兰 孙福成 +2 位作者 何青 季福绥 许锋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糖代谢异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操作及住院期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对184例糖代谢异常及147例糖代谢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计...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糖代谢异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操作及住院期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对184例糖代谢异常及147例糖代谢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计算血管造影成功率、操作成功率以及临床成功率,分析糖代谢异常对住院期临床事件的影响。结果糖代谢异常组患者多支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更广泛、程度更重、病变更复杂,更易累及小血管(P〈0.05)。糖代谢异常组与糖代谢正常组之间的血管造影成功率、操作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1.8% vs93.9%,88.0%vs.91.8%及85.3%vs.90.5%,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代谢异常不是PCI术住院期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99,95%IC:0.242~9.172,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比糖代谢正常患者更复杂、严重;糖代谢异常不是PCI术住院期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代谢异常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 预后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和纤维蛋白原血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汪芳 赵迎 +2 位作者 胡锦章 满咏 王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46-248,共3页
为观察血清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137例冠状动脉造影水患者,测定血清脂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61倒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31例无冠状... 为观察血清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选择137例冠状动脉造影水患者,测定血清脂蛋白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61倒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31例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冠心病组中的单支及多支病变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而脂蛋白(a)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仅在多支病变者中有轻度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a) 纤维蛋白原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晨光 汪芳 +2 位作者 孙由静 张瑞生 王海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通过对超声心动图中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的研究,探讨该技术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评价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0例,其中男68... 目的:通过对超声心动图中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的研究,探讨该技术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评价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0例,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63.2±8.9)岁。所有受试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检查前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利用3D-STI技术得到左心室16节段所对应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LS)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LS)。根据CAG结果按照冠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5组:冠脉正常组、冠脉微狭窄组、冠脉轻度狭窄组、冠脉中度狭窄组和冠脉重度狭窄组。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不同冠脉狭窄组所对应室壁的LS和T-L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病变血管所对应的部分室壁节段的LS下降,T-LS延长,尤其在重度狭窄组中尤为显著。结论:应用3D-STI技术对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患者左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进行评价具有可行性,为无创技术诊断冠心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改变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华 杨杰孚 +8 位作者 张传宝 包承鑫 胡云建 褚德发 钟优 李宏义 张瑞生 刘德平 曾学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活性、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等高凝状态指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活性、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等高凝状态指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探讨慢性心衰患者中凝血系统激活状态以及炎症反应。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心衰患者根据是否有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心衰1组为无心房颤动者,心衰2组为合并有心房颤动者)、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病患者(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F活性和TFPI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Fg、用免疫浊度法测定hs-CRP。结果:慢性心衰患者各组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水平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5-0.01)。慢性心衰患者各组中hs-CRP也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1组和心衰2组之间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hs-CR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患者中TF活性与LVEF负相关(r=-0.38,P<0.05),Fg水平与hs-CRP正相关(r=0.37,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存在凝血系统的激活,TF促凝活性明显增加,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并且左心室收缩功能越低的患者中TF促凝活性越高。慢性心衰患者中hs-CRP显著升高提示心衰中存在炎症反应,并且与高凝状态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患者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慧平 赵迎 +3 位作者 艾虎 孙福成 李康 郑耐心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37-341,I0001,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将419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为AMI对照组(404例)和AMI后消化道出血组(15例),分析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1年心血管病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AMI、心力衰...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将419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为AMI对照组(404例)和AMI后消化道出血组(15例),分析AMI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1年心血管病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AMI、心力衰竭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结果。结果①AMI后消化道出血组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史者的比例高于AMI对照组(13.3%vs.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57.1±23.5)m l.m in-1.1.73 m-2vs.(74.6±26.4)m l.m in-1.1.73 m-2,P<0.05],Logo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降低对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相对危险为0.975(95%C I为0.957~0.995,P<0.05)。③AMI后消化道出血组阿司匹林使用率低于AMI对照组(66.7%vs.97.5%,P<0.05)。AMI后消化道出血组介入或溶栓治疗的比例低于AMI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3%vs.76.0%,P>0.05)。④AMI后消化道出血组的1年心血管病死亡和因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AMI、心力衰竭和中风而住院的复合终点明显高于AMI对照组(40.0%vs.15.3%,P<0.05)。结论 eGFR降低是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重要预测因素。AMI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后常使抗血小板和冠脉再通治疗困难,多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胃肠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不同抗凝方案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佟佳宾 施海峰 +8 位作者 邹彤 陈浩 刘俊鹏 王华 李莹莹 吕游 种甲 董敏 杨杰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目的观察大于75岁的高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围导管消融期三种抗凝方案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3年12月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高龄(>75岁)房颤患者85例,术前常规华法林抗凝后经食管超声检查排除左心耳血栓,分为三组:传统... 目的观察大于75岁的高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围导管消融期三种抗凝方案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3年12月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高龄(>75岁)房颤患者85例,术前常规华法林抗凝后经食管超声检查排除左心耳血栓,分为三组:传统抗凝组30例,消融前停用华法林,以低分子肝素桥接,术中用普通肝素抗凝,术后桥接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过渡到单用华法林;华法林持续使用组32例,围消融期正常使用华法林,术中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组23例(达比加群组12例,利伐沙班组11例),术前、术中同传统抗凝组,术后4 h开始服用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抗凝。比较三组抗凝方案围术期到术后3个月的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传统抗凝组住院期间新发脑梗死1例,下肢血肿7例,假性动脉瘤1例,出院后3个月内内脏出血1例,小出血事件6例;华法林持续使用组院内下肢血肿4例,出院后3个月内小出血事件4例;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院内下肢血肿2例,出院后无小出血事件。结论高龄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总体安全有效。与传统抗凝治疗方案对比,持续使用华法林方案或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能进一步降低出血并发症风险,并未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抗凝治疗 血栓栓塞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季福绥 范海荣 +3 位作者 许锋 何青 孙福成 林颖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5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比较冠脉造影正常 (A组 ,2 0例 )与异常 (B组 ,40例 )两组心肌梗死间性别、年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梗死前驱症状、心肌梗死部位、心梗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的差异...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比较冠脉造影正常 (A组 ,2 0例 )与异常 (B组 ,40例 )两组心肌梗死间性别、年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梗死前驱症状、心肌梗死部位、心梗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A组平均年龄 49.7± 13 .8岁 ,B组平均年龄 62 .48± 8.73岁 ,两组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性别比例在两组间无差异。动脉硬化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在A、B两组所占比例分别为 5 %∶2 2 .5 %、3 0 %∶5 0 %、15 %∶2 2 .5 %、2 5 %∶70 %、75 %∶40 % (仅后两者P值 <0 .0 5 )。既往心绞痛史及前驱症状史A组均少于B组 (10 %∶65 % ,10 %∶5 5 % ,P均 <0 .0 5 )。梗死部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平均LVEF值A组 68.0 6± 13 .64 % ,B组 5 9.3 9± 14 .5 4% (P <0 .0 5 )。有室壁运动异常者占A组 60 % ,B组 87.5 % (P <0 .0 5 )。结论 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较年轻的男性 ,与高脂血症不相关 ,有显著的大量吸烟史 ,多无前驱症状 ,并发症少 ,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冠脉痉挛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慧平 孙福成 +2 位作者 季福绥 何青 许锋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23-225,207,共4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有明确心肌梗塞的冠心病患者82例和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正常对照者43例进行对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初或病情稳定48h...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有明确心肌梗塞的冠心病患者82例和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正常对照者43例进行对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初或病情稳定48h后采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2例)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P<0.001),SAP组的hs-CRP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23例)、三支及左主干病变(30例)组的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0.001和<0.001)。以人群血浆hs-CRP水平的第90分位值3mg/L为截点,将冠心病组中行冠脉造影的对象分为低hs-CRP水平组和高hs-CRP水平组,可见后者多支病变(包括双支病变和三支及左主干病变)的例数(n=36)显著多于前者(n=17)(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疾病及其病变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冠状血管造影
下载PDF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慧平 孙福成 +2 位作者 何青 季福绥 许锋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确诊的高龄老年(≥80岁)AMI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发病3年后的预后等。结果共有102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范围80~102岁,中位年龄85岁。ST段... 目的分析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确诊的高龄老年(≥80岁)AMI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发病3年后的预后等。结果共有102例患者纳入分析,年龄范围80~102岁,中位年龄85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5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中风及肿瘤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4.7%、32.4%、45.1%、70.6%、50.0%、38.2%、42.2%和36.3%;接受阿司匹林、噻吩吡啶类药物、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B)、他汀类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患者的比例分别为75.5%、23.5%、41.2%、53.9%、58.8%、32.4%和4.9%。发病3年内心血管病死亡率达62.7%,对比AMI发病后3年内存活的患者,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后者(均为P〈0.05),而接受抗血小板药物、肝素、ACEI或ARB和他汀类药物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后者(均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老年AMI患者发病3年心血管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心力衰竭。结论高龄老年AMI患者中,合并心力衰竭和(或)肺部感染及较少接受AMI后标准治疗的患者3年心血管病死亡率明显升高,心力衰竭与3年心血管病死亡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疾病特征 老年人 80以上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组织速度成像与心肌SPECT诊断老年冠心病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妮 何青 +3 位作者 汪芳 李靖 王海燕 尹东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730,共4页
目的以CAG为金标准,与ATP负荷99mTc-MIBI心肌SPECT对比,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DSE+QTVI)诊断老年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98例入选者接受DSE+QTVI,其中40例接受ATP负荷SPECT检查,并均在2周内接受CAG。在DSE+QTVI检查过程... 目的以CAG为金标准,与ATP负荷99mTc-MIBI心肌SPECT对比,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DSE+QTVI)诊断老年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98例入选者接受DSE+QTVI,其中40例接受ATP负荷SPECT检查,并均在2周内接受CAG。在DSE+QTVI检查过程中测定不同多巴酚丁胺负荷剂量时各室壁中段收缩期心肌运动峰值速度(Vpeak)。结果 Vpeak在多巴酚丁胺20μg/(kg.min)负荷量时其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80.43%、81.58%;在多巴酚丁胺40μg/(kg.min)负荷剂量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低,分别为52.94%、69.57%。与ATP负荷SPECT相比,Vpeak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略低。结论 DSE+QTVI诊断老年冠心病是安全、有效、无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 组织速度成像 心肌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冠状动脉疾病 老年人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被引量:20
20
作者 季福绥 钟优 +3 位作者 孙福成 许锋 贾学海 迟家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6期395-397,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 10 7例冠心病合并 T2 DM及6 77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多枝病变多于单枝...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 2型糖尿病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 10 7例冠心病合并 T2 DM及6 77例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 T2 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 ,多枝病变多于单枝、受累血管数目较多、左主干受累、弥漫性病变病例多见 ,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P<0 .0 5 )。闭塞血管数目在糖尿病患者也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但未达到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心病合并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