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代两岸关系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以厦门大学师生的台湾研究成果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鹏 杨广霞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1年第2期15-23,共9页
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台海局势,我们亟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和创新“以我为主、对我有利、为我所用”的新时代两岸关系学术话语体系。必须思考如何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和“话语霸权”,揭露台湾当局的“话语扭曲”... 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台海局势,我们亟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和创新“以我为主、对我有利、为我所用”的新时代两岸关系学术话语体系。必须思考如何打破西方的“话语垄断”和“话语霸权”,揭露台湾当局的“话语扭曲”和“话语抹黑”,体现新时代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新时代两岸关系学术话语体系应该具有时代性、政策性、理论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进行包括追求国家统一正当性、遏制“台独”分裂必要性、延续和平发展重要性、深化融合发展必然性、反对外部干涉合理性等内容的话语构建。新时代两岸关系话语体系建设路径,至少包括两岸关系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传播体系三个子系统的建设。厦门大学师生的台湾研究成果为两岸关系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本文以他们的部分研究成果为例加以阐述,以纪念厦门大学百年校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话语体系 理论创新 学科建设
下载PDF
RCEP背景下中国内地对台湾地区贸易壁垒调查的潜在经济冲击研究
2
作者 李月 黄柯达 郑晓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9,共13页
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对中国内地产品采取歧视性进口限制,2023年4月12日,商务部就此启动贸易壁垒调查。基于两岸双边贸易依赖程度,筛选出低—中—高三个强度的中国内地对台贸易反制产品组合,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设定10个不同的情景... 长期以来,台湾地区对中国内地产品采取歧视性进口限制,2023年4月12日,商务部就此启动贸易壁垒调查。基于两岸双边贸易依赖程度,筛选出低—中—高三个强度的中国内地对台贸易反制产品组合,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设定10个不同的情景,分三步模拟中国内地对台贸易壁垒反制、RCEP效应叠加以及中国台湾当局可能的应对措施等多个情景对两岸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果蔬产品、水产品、饮料及酒、加工食品、纺织品和钢铁产品可作为中国内地对台贸易反制的可行产品组合;(2)中国内地若采取进口限制的反制措施,将对台湾地区纺织品带来深重打击,就业将下降23.6%;农产品出口贸易亦将受到巨大冲击,水产品和果蔬产品的出口额将分别下降31.4%和47.3%,且绿营县市受到的冲击更大;(3)RCEP的生效将放大反制措施对中国内地的积极影响,消解反制措施对中国内地的负向冲击,台湾地区反之;(4)在对贸易壁垒调查的应对措施上,不论对于中国内地还是台湾地区而言,台湾地区取消对中国内地的进口限制均优于加入CPTPP。因此,两岸贸易互动应逐渐走向规范,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努力寻求加入RCEP是台湾地区应对贸易壁垒调查的有效途径,同时台湾地区应充分依托福建新路,积极推进两岸高质量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壁垒调查 台湾地区 RCEP GTAP模型 潜在经济冲击
下载PDF
“三大体系”建设视域下台湾地区研究的知识困境与出路探寻
3
作者 王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1期12-25,共14页
台湾地区研究领域具有知识发现与应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因现实中存在“市场需求”与“生产供给”两方面的诸多结构性障碍,导致台湾地区研究陷于知识困境,严重影响其知识发现与应用的效率以及实践指导价值的发挥。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 台湾地区研究领域具有知识发现与应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但因现实中存在“市场需求”与“生产供给”两方面的诸多结构性障碍,导致台湾地区研究陷于知识困境,严重影响其知识发现与应用的效率以及实践指导价值的发挥。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建设为契机,通过推动台湾地区研究领域的交叉学科建设和学术体系建设,依托学术期刊推动自主话语体系建设,可望切实提升知识生产能力与知识传播效能,并最终建构台湾地区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研究 知识生产 “三大体系”建设 学术期刊
下载PDF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与泉州历史文化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汪毅夫 《海交史研究》 2002年第2期97-105,共9页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厦大国学院)从筹办(1925年12月)、开办(1926年9月)到停办(1927年2月),存留的历史相对短暂但发生的影响相当深远. 厦大国学院戴密微、张星烺、陈万里、顾颉刚诸教授及其合作者厦大哲学系艾锷风教授,共同倾心...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厦大国学院)从筹办(1925年12月)、开办(1926年9月)到停办(1927年2月),存留的历史相对短暂但发生的影响相当深远. 厦大国学院戴密微、张星烺、陈万里、顾颉刚诸教授及其合作者厦大哲学系艾锷风教授,共同倾心于泉州历史文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研究院 泉州 福建 戴密微 陈万里 土地神 厦门
下载PDF
百年来冰心文学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羽 苗昱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80,共16页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冰心作品在台湾地区广为传播,对中国台湾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也映射出不同时段中国台湾文学的发展状况。20—40年代,借助泰戈尔访华热、仓石武四郎的翻译和《新新》刊物的引介,冰心文学对形塑台湾地区青年反殖民意识...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冰心作品在台湾地区广为传播,对中国台湾文学产生深远影响,也映射出不同时段中国台湾文学的发展状况。20—40年代,借助泰戈尔访华热、仓石武四郎的翻译和《新新》刊物的引介,冰心文学对形塑台湾地区青年反殖民意识和东方文明主体意识起到重要作用。50—60年代,受冰心影响较大的林海音、琦君、王鼎钧、“创世纪”诗人群在参与台湾地区文化重建过程中,丰富了母爱主题散文、社会问题小说、“冰心体”小诗等创作,以文本模拟互文的关系,助力中国台湾文学发展。60—80年代,苏雪林、夏志清、余光中等学者对冰心抒情性诗文的讨论,成为透视台湾地区“西化”风潮下“反传统”和“反西化”问题的重要维度。90年代以来,即便在台湾地区“本土化”的氛围下,很多台湾地区作家、学者仍认同冰心是“文坛祖母”,冰心作品被编入台湾地区教科书,持续影响着台湾地区的小读者。大量第一手报刊资料和台湾地区作家的口述访谈表明,百年间冰心文学在台湾地区的影响赓续未断,并由此推动了台湾地区文人创造出新的文学境界。冰心文学的价值意涵及其话语延伸空间的互构关系,奠定了其在两岸文学谱系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心 中国台湾文学 传播路径 接受 文化场域 中华民族叙事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下台湾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来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永红 赵静燕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3年第2期81-96,共16页
基于以中国内地、中国台湾、美国为核心的多经济体多部门模型,可从全球价值链下的增加值分解角度,探讨台湾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来源问题。研究发现,除健康、教育与公共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演进动力主要源于... 基于以中国内地、中国台湾、美国为核心的多经济体多部门模型,可从全球价值链下的增加值分解角度,探讨台湾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来源问题。研究发现,除健康、教育与公共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演进动力主要源于台湾地区内部需求之外,其他产业的演进更多依赖经贸伙伴的助力,其中中国内地的最终需求变化效应贡献最大。全球价值链下台湾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来源及其作用机制可归结为市场需求整合与扩张机制下的产业规模扩大化、要素供给累积与优化配置机制下的产业高质化以及全球生产一体化机制下的产业分工及合作多元化。台湾地区宜进一步拓宽、延伸、拉长岛内产业链,优化配置两岸产业链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台湾地区 产业结构 演进动力 投入产出
下载PDF
“皇民化”运动下台湾地区知识分子的迷惘与中华文化坚守——以《吴新荣日记》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俊凌 阮倩晴 王天阳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3年第4期96-111,共16页
日据后期,殖民当局在台湾地区推行“皇民化”运动,强制进行文化同化,台湾地区知识分子深受影响。台湾地区名医、文人吴新荣在日记中记载了他在“皇民化”运动期间对殖民当局文化政策的妥协及其内心的迷惘与矛盾。-方面,长期的殖民统治... 日据后期,殖民当局在台湾地区推行“皇民化”运动,强制进行文化同化,台湾地区知识分子深受影响。台湾地区名医、文人吴新荣在日记中记载了他在“皇民化”运动期间对殖民当局文化政策的妥协及其内心的迷惘与矛盾。-方面,长期的殖民统治与文化同化在吴新荣身.上烙下深刻的异族文化印记;另--方面,根植内心的传统中华文化,又促使其不自觉地抵制殖民同化。对殖民统治的妥协服从与内心中华文化认同的尖锐对立,造成吴新荣精神上的彷徨迷惘与挣扎,而这恰恰是当时台湾地区知识分子阶层以及一-般民众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民化”运动 台湾地区知识分子 吴新荣 中华文化
下载PDF
《台湾日日新报》的中国内地报道--以张学良相关报道为中心(1924-1933)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忠纯 李婷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3年第3期81-93,共13页
《台湾日日新报》对近代中国内地的报道以政治人物与政局方面内容居多。这些报道有特定的对象,其中关于张学良的报道数量仅次于蒋介石。这一现象主要不是源于中国台湾民众关注张学良,而是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野心。该报试图通过塑造张学良... 《台湾日日新报》对近代中国内地的报道以政治人物与政局方面内容居多。这些报道有特定的对象,其中关于张学良的报道数量仅次于蒋介石。这一现象主要不是源于中国台湾民众关注张学良,而是日本对东北的侵略野心。该报试图通过塑造张学良的“亲日”形象抵制东北易帜;易帜后张学良形象的捩转,是该报反对中国统一的表征;“九一八”事变后,该报又以“暴虐将军”张学良粉饰日本侵华。由此观之,贬抑、诋毁甚至妖魔化中国,抬高、粉饰日本是《台湾日日新报》相关报道的核心目的,借以为殖民当局割裂两岸、同化中国台湾乃至战争动员等图谋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日日新报》 张学良 中国内地
下载PDF
2008年以来两岸高校青年学生交流的发展与前瞻——兼对厦门大学两岸青年学生交流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宝蓉 韩晓燕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4,共9页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日益巩固与深化,青年学生在两岸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逐渐成为两岸交流的生力军。当前两岸青年学生的交流合作品牌逐步成型、交流渠道持续拓宽、内容更加深入,两岸高校在学历互认、相互招生、短期互换...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日益巩固与深化,青年学生在两岸关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逐渐成为两岸交流的生力军。当前两岸青年学生的交流合作品牌逐步成型、交流渠道持续拓宽、内容更加深入,两岸高校在学历互认、相互招生、短期互换、学术交流、竞赛活动、青年联谊、就业创业与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厦门大学作为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充分发挥对台交流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大力开展两岸青年学生交流工作,逐渐成为两岸青年学生交流合作的前沿重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积极看待青年学生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作用,深度探索加强两岸青年学生交流与接触的方式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青年学生 厦门大学 交流实践
下载PDF
大陆台湾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以《台湾研究集刊》历史类论文(1983-2007)为中心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忠纯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9年第2期71-81,共11页
作为大陆台湾研究领域的重要刊物,《台湾研究集刊》所刊发的历史类论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陆台湾史学界的历史与现状。本文通过梳理25年来的《台湾研究集刊》史学论文,概括相关论文所涉及领域与研究重点的历史演变,从一个侧面了解与分... 作为大陆台湾研究领域的重要刊物,《台湾研究集刊》所刊发的历史类论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陆台湾史学界的历史与现状。本文通过梳理25年来的《台湾研究集刊》史学论文,概括相关论文所涉及领域与研究重点的历史演变,从一个侧面了解与分析大陆台湾史学界的历史、现状及特点,乃至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研究集刊》 台湾史论文 大陆台湾史研究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民族运动中的阶级斗争问题——以台湾民众党为中心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小冲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5年第1期60-66,共7页
台湾民众党成立之初主张阶级调和,但在台湾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党的政策逐渐左倾,转而主张在民族运动中同时开展阶级斗争,从而与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党内稳健派产生根本性的冲突,最终导致民众党的分裂,日本殖民当局乘机取缔民... 台湾民众党成立之初主张阶级调和,但在台湾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党的政策逐渐左倾,转而主张在民族运动中同时开展阶级斗争,从而与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党内稳健派产生根本性的冲突,最终导致民众党的分裂,日本殖民当局乘机取缔民众党,台湾民族运动遭到中挫。在日本殖民主义强大到足以扑灭任何革命运动的历史条件下,台湾的无产阶级应当如何行动,颇值得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运动 台湾民众 阶级斗争 日据时期 中心 工农运动 党的政策 阶级利益 历史条件 革命运动 殖民主义 无产阶级 根本性 主张 日本 左倾 党内 取缔
下载PDF
光复初期台湾与东北地区的文艺重建研究——以《台湾文化》与《东北文艺》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羽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7,共12页
1945年,中国东北和台湾地区被划为"光复区"。抗战"惨胜"后两地包孕性地囊括了近百年来关系最复杂,内战危机最深刻的种种问题。在文艺战线上,也折射出复杂的光谱。两地知识分子分别团结多省籍文人展开新文坛建设,相... 1945年,中国东北和台湾地区被划为"光复区"。抗战"惨胜"后两地包孕性地囊括了近百年来关系最复杂,内战危机最深刻的种种问题。在文艺战线上,也折射出复杂的光谱。两地知识分子分别团结多省籍文人展开新文坛建设,相互关注和对话,着力进行重归祖国后的身份认同建设。在《东北文艺》《台湾文化》等文艺期刊中,光复初期的知识分子通过文学书写,呈现出光复后去殖民文化建构的种种尝试,也客观再现了大量的光复书写及差异表述,并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东北地区 知识分子 文艺刊物 差异表述
下载PDF
“共构殖民论”辨析:荷据时代台湾地区的中国内地移民与荷兰殖民者之间的关系考察
13
作者 陈思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3,285,286,共17页
“共构殖民论”认为历史上中国内地对台移民开发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是荷兰殖民者到来后主导推动的结果,宣称中国内地移民与殖民者“相互依赖”,对台湾地区进行了“合作殖民”。这不仅美化了殖民统治,也否定了自古以来两岸之间交流融合不... “共构殖民论”认为历史上中国内地对台移民开发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是荷兰殖民者到来后主导推动的结果,宣称中国内地移民与殖民者“相互依赖”,对台湾地区进行了“合作殖民”。这不仅美化了殖民统治,也否定了自古以来两岸之间交流融合不断发展、中国内地对台移民开发逐步深化的历史事实,并将后者和西方国家的殖民活动混为一谈,与“台独史观”实际上有着相似的叙事模式。但是,各种史料记载早已充分证明,引发当时对台移民活动的主要动力来自中国内地方面,当时对台移民活动的主导是中国内地官方与民间,而不是荷兰殖民者。荷兰殖民者与中国内地移民的关系绝非“相互依赖”,当时台湾地区各项产业的开发,均是建立在前者残酷剥削后者血汗的基础之上。后者与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受害者,乃至与台湾地区少数民族联合起来,以各种形式进行着反抗,是荷兰殖民者猜忌防范的重点对象。所谓“共构殖民论”,是对荷据时代的中国内地对台移民开发历史的严重歪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内地移民 台湾地区 荷兰殖民者 “共构殖民论”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地左翼话语中的台湾地区革命探析
14
作者 陈忠纯 杨鹏慧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1期107-124,共18页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人对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地区同胞命运的日益关切,内地报刊发表的涉台文章数量不断增多。这些文章不仅深度有明显提升,形式也更加多样,还出现了不少小说、话剧等体裁的作品。涉台的文学类作品,大多具有明显的左翼倾向...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人对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地区同胞命运的日益关切,内地报刊发表的涉台文章数量不断增多。这些文章不仅深度有明显提升,形式也更加多样,还出现了不少小说、话剧等体裁的作品。涉台的文学类作品,大多具有明显的左翼倾向,背后还可见中共及左联的影响。中共延续了大革命时期对台湾地区革命的关心,除了指导台共的成立,还体现在左联为首的左翼作家对台湾地区革命的书写上。内地左翼文坛以“阶级斗争”为基调,关注台湾地区工农阶级的命运前途,丰富了中国内地的涉台书写与关注视角。20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内地左翼响应中共组建抗日统一战线的号召,淡化话语中的“阶级斗争”色彩,以“弱小民族”为话语桥梁,在阶级与民族之间架起了书写台湾地区革命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左翼 台湾地区革命 弱小民族 联合抗日
下载PDF
两岸相互认可法院民事裁判实务的非均衡性研究
15
作者 薛永慧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1期59-78,共20页
在对两岸相互认可法院民事裁判的司法实务,包括两岸相互认可法院裁判的基本情况、申请认可的裁判文书种类、法院裁判结果及裁判理由等进行系统考察后可以发现,两岸相互认可法院裁判实务呈现较法律规定更明显的非均衡性:内地人民法院展... 在对两岸相互认可法院民事裁判的司法实务,包括两岸相互认可法院裁判的基本情况、申请认可的裁判文书种类、法院裁判结果及裁判理由等进行系统考察后可以发现,两岸相互认可法院裁判实务呈现较法律规定更明显的非均衡性:内地人民法院展现了较法律规定更为宽松和开放的态度;台湾地区法院对于法律规定模糊、存有较大裁量空间的事项,采取或限缩或扩张解释,对认可人民法院裁判秉持严格和保守立场。非均衡性的根本成因在于两岸互信失衡和目标相异,台湾地区司法人员立场纠偏和内地司法品质持续提升是可能的矫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 民事裁判认可 司法实务 非均衡性
下载PDF
“台湾400年史”之说的由来、谬误与危害
16
作者 陈思 《闽台关系研究》 2024年第3期92-102,共11页
所谓“台湾400年史”之说,是将中国台湾“有史时代”的长度界定为400年,将十六七世纪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台湾的“发现”与殖民侵略视为台湾历史的“开端”,是“台独”分子建构“台独史观”的重要基础。虽然该说与连... 所谓“台湾400年史”之说,是将中国台湾“有史时代”的长度界定为400年,将十六七世纪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台湾的“发现”与殖民侵略视为台湾历史的“开端”,是“台独”分子建构“台独史观”的重要基础。虽然该说与连横《台湾通史》的某些表述有表面相似之处,但是内涵完全不同。“台独”分子宣传“台湾400年史”之说的主要目的,一为鼓吹在西方殖民者的影响下,中国台湾历史发展已“脱离中国”,融入世界;二为淡化乃至抹杀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中国台湾与内地之间的长期往来的交流历史。所谓十六七世纪中国台湾与世界“接轨”,不过是当时中国经贸开始与西方接轨这一庞大历史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自古以来两岸有着密切历史联系的证据,更是中国台湾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为此,应正本清源,与“台独史观”进行坚决斗争,向两岸人民传递正确的中国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台湾400年史” “台独史观” 《台湾通史》
下载PDF
群际接触影响两岸青年合作的文化机制研究
17
作者 肖日葵 李舒欣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3期49-65,共17页
群际接触是促进群际和谐与改善群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两岸青年的群际接触有助于深化两岸青年群体融合发展。以群际接触理论为依据,对414名台湾地区青年开展社会心理学实验,在探究群际接触对两岸青年合作行为影响基础上,比较不同文化... 群际接触是促进群际和谐与改善群际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两岸青年的群际接触有助于深化两岸青年群体融合发展。以群际接触理论为依据,对414名台湾地区青年开展社会心理学实验,在探究群际接触对两岸青年合作行为影响基础上,比较不同文化取向台湾地区青年群际接触效果的差异,并揭示文化情境的启动效应。研究发现:(1)文化取向发挥调节作用,积极群际接触对两岸青年合作行为的影响受到个人主义水平的调节。越推崇集体观念和人际联结的台湾青年,积极群际接触越积极,表现出的合作水平越高。(2)文化情境对台湾地区青年的文化取向有启动效应,文化取向模糊的台湾地区青年发生个人主义—取向模糊—集体主义之间的梯度变化,对两岸青年合作产生积极影响。从群际合作研究的文化维度探究群际接触影响两岸青年合作行为的文化机制,证明了通过文化进一步提升两岸青年交流合作质量的学理依据。实践上,在两岸现有接触条件下,聚焦台湾地区青年群体内在文化特征,从推崇集体观念和人际联结的台湾地区青年群体着手,夯实两岸青年的中华文化意识,有助于优化两岸青年群际接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接触 文化取向 两岸青年合作
下载PDF
大一统视角下“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探索
18
作者 陈先才 唐梓涵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2期68-81,共14页
在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明的过程中,大一统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记忆,并在思想意识、国家建构、治国理政等方面为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 在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明的过程中,大一统思想塑造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记忆,并在思想意识、国家建构、治国理政等方面为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和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台湾问题、完成港澳回归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大一统思想,妥善处理内部问题与外部干涉,积累了和平谈判、稳固政权、实行地方自治的丰富经验,为“一国两制”台湾地区方案构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把握大一统思想的核心精神,有助于“两制”台湾地区方案在设计和推进过程中超越昔日束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一统 “一国两制”台湾地区方案 国家统一
下载PDF
中央苏区的“台湾旋风”——以《红色中华》台湾记事为中心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小冲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98,共8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苏区中央局的领导下,中央苏区成立了以台湾同志为主导的苏区反帝总同盟,掀起了苏区反帝斗争的新高潮。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化中国的图谋,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开始连续出现对台湾的报道,...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共苏区中央局的领导下,中央苏区成立了以台湾同志为主导的苏区反帝总同盟,掀起了苏区反帝斗争的新高潮。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化中国的图谋,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开始连续出现对台湾的报道,细述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实况,颂扬台湾人民的反抗精神,呼吁两岸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加之台湾同志的现身说法,在中央苏区引发了一股不小的"台湾旋风"。中央苏区台湾问题与台湾意识的发轫传播,以历史事实展现了中共与台湾间悠久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台湾旋风 《红色中华》
下载PDF
中法战争时期日本舆论的中国台湾观——以《朝日新闻》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琪颖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3年第2期113-127,共15页
1874年侵台事件发生时日本官民对中国台湾极为关注,以“番地无主”论认为日本可以在那里实行殖民统治。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更是大面积出现侵占中国台湾的言论。但日本舆论对中国台湾的关注在这20年间呈现出动态的起伏变化,到中... 1874年侵台事件发生时日本官民对中国台湾极为关注,以“番地无主”论认为日本可以在那里实行殖民统治。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更是大面积出现侵占中国台湾的言论。但日本舆论对中国台湾的关注在这20年间呈现出动态的起伏变化,到中法战争前期,中国台湾几乎从日本舆论的视野中消失。法军炮击基隆后,《朝日新闻》对中国台湾的关注骤然升级。该报不断跟踪报道基隆淡水等地的战况,并质疑法国对中国台湾的封锁。日本舆论普遍担忧法国可能长期侵占中国台湾,但并不赞成由日本侵占中国台湾。不仅如此,这一时期《朝日新闻》的相关报道中未再提及“番地无主”论,而是把中国台湾作为清的组成部分来加以观察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日本舆论 中国台湾 《朝日新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