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药师参与具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药学实践
1
作者 林嘉贞 周彤 +2 位作者 张小丽 宋敏 陈岩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5期845-849,共5页
具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的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免疫治疗后面临着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风险。临床药师对1例具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肺腺癌患者免疫治疗后结肠炎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对症治疗。协助医师优化免疫治疗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药学监护。... 具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的肿瘤患者接受抗肿瘤免疫治疗后面临着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风险。临床药师对1例具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肺腺癌患者免疫治疗后结肠炎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对症治疗。协助医师优化免疫治疗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药学监护。对症处理后患者结肠炎症状好转。减量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肿瘤病情稳定,未再出现明显结肠炎症状。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肺腺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方案调整及药学监护,可有力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博利珠单抗 肺腺癌 自身免疫病 血液透析 药学监护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对5种硫酸盐类矿物药的分析鉴别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沈紧治 王政 苏玉纯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第6期717-720,共4页
目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芒硝、生石膏、玄明粉、白矾及寒水石等5种硫酸盐类矿物药进行分析鉴别,以探讨DSC法快速鉴别硫酸盐类矿物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不同来源的芒硝、生石膏、玄明粉、白... 目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芒硝、生石膏、玄明粉、白矾及寒水石等5种硫酸盐类矿物药进行分析鉴别,以探讨DSC法快速鉴别硫酸盐类矿物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不同来源的芒硝、生石膏、玄明粉、白矾及寒水石,共30批样品,考察升温范围、升温速率2个因素对DSC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通过DSC图谱区分5种硫酸盐类矿物药。结果:升温范围30~400 ℃,升温速率40 ℃/min为DSC法快速鉴别5种硫酸盐类矿物药的最佳条件。芒硝有4个明显吸热峰,峰形拐点分别为(41±1)、(111±4)、(219±4)及(255±1)℃;生石膏有2个明显特征峰,(185±3)℃为吸热峰温,(381±2)℃为放热峰温;玄明粉有2个明显吸热峰,峰形拐点分别为(227±5)、(257±2)℃,与芒硝后2个峰接近;白矾有3个明显吸热峰,峰形拐点分别为(100±1)、(121±2)及(249±1)℃;寒水石在400 ℃范围内无明显特征峰。结论:DSC法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快速、重现性好、谱图易解析和样品用量少等优点,可快速鉴别硫酸盐类矿物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类矿物药 差示扫描量热法 鉴别 中药
下载PDF
零库存在我院中药饮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沈紧治 王政 苏玉纯 《海峡药学》 2020年第1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零库存中药饮片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际应用效果。方法结合我院中药饮片使用特点构建中药饮片零库存管理模型,通过考察实施零库存后库存周转率、供应商供货情况、退货次数与临床缺货情况等五项指标,研究其库存管理效率,探讨中药... 目的探讨零库存中药饮片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际应用效果。方法结合我院中药饮片使用特点构建中药饮片零库存管理模型,通过考察实施零库存后库存周转率、供应商供货情况、退货次数与临床缺货情况等五项指标,研究其库存管理效率,探讨中药零库存管理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实施中药零库存管理后,周转率提高、库存量减少,供应商缺货次数、退货次数、临床断货次数都明显减少。结论实施中药库零库存是可行的,可以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断药、缺药,零库存管理是医院中药房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库存 中药 库存周转率 医院
下载PDF
我院门急诊抗幽门螺杆菌处方调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小燕 吴梅花 《海峡药学》 2021年第10期161-163,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门急诊抗幽门螺杆菌处方,为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美康信息系统调取2020年5月11日至5月17日我院门急诊幽门螺杆菌患者的处方及电子病历,分析抗幽门螺杆菌处方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在228张处方中,主要存在雷贝拉唑、... 目的分析我院门急诊抗幽门螺杆菌处方,为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美康信息系统调取2020年5月11日至5月17日我院门急诊幽门螺杆菌患者的处方及电子病历,分析抗幽门螺杆菌处方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在228张处方中,主要存在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甲硝唑等用法用量不合理,奥美拉唑碳酸氢钠不符合共识推荐。结论我院门急诊幽门螺杆菌处方存在不合理情况,药师应加强与临床沟通,通过信息系统设置和专项点评,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处方 调查分析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快速鉴别4种中药配方颗粒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妮 苏玉纯 沈紧治 《海峡药学》 2019年第7期43-45,共3页
目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三七、西洋参、人参、红参四种配方颗粒进行分析鉴别,弥补传统鉴别方法鉴别中药配方颗粒的局限性。方法 收集三七、西洋参、人参、红参4种配方颗粒,共计20批样品,通过考察确定实验的升温范围、升温速率,用... 目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三七、西洋参、人参、红参四种配方颗粒进行分析鉴别,弥补传统鉴别方法鉴别中药配方颗粒的局限性。方法 收集三七、西洋参、人参、红参4种配方颗粒,共计20批样品,通过考察确定实验的升温范围、升温速率,用DSC图谱区分这4种中药配方颗粒。结果 确定了使用DSC快速鉴别4种中药配方颗粒的最佳实验条件:升温范围30~400℃;升温速率30℃·min -1 。在该条件下4种中药配方颗粒特征峰温、峰数都存在明显区别。结论 DSC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快速、重现性好、谱图易解析和样品用量少等优点,是一种可以快速鉴别4种中药配方颗粒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颗粒 差示扫描量热法 鉴别 中药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重症病房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廖悦婷 杨芳年 +1 位作者 王小燕 郭玉嵩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病房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165例脓毒血症患者,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比较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和革兰阳性菌感染者的临床指标差异,分析各...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病房脓毒血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165例脓毒血症患者,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比较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和革兰阳性菌感染者的临床指标差异,分析各临床指标对区分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和革兰阳性菌感染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相互间的相关性。数据采用GraphPad软件进行显著性差异和ROC曲线分析,Spearman秩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65例患者共检出21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48.59%,革兰阳性菌占42.45%,真菌占8.96%;绝大部分患者的PCT和CRP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PCT、CRP水平在革兰阴性感染组和革兰阳性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r>0.3),革兰阴性菌感染者的PCT和CRP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者;PCT水平高于(28.42±38.87)ng/mL时感染革兰阴性菌概率高,同时,CRP水平高于(148.29±91.45)mg/L时感染菌较可能为常见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或鲍曼不动杆菌的其中一种。结论PCT和CRP对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高水平的PCT和CRP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疑似脓毒血症患者进行及时决策并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脓毒血症 病原菌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HPLC assay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efunidone, a novel derivative of pirfenidone, and an initial pharmacokinetics study in liver microsomes
7
作者 Yanfen Chen Meng Sun +3 位作者 Shixi Zhang Zeneng Cheng Gaoyun Hu Qubo Zhu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93-200,共8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a simple and reliable HPLC-UV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efunidone. The bioanalytical specific procedure involved extraction of mefunidone from a 500-μL hepatic microsomal sy... In the present study, a simple and reliable HPLC-UV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efunidone. The bioanalytical specific procedure involved extraction of mefunidone from a 500-μL hepatic microsomal system through protein precipitation by methanol.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achieved using an Agilent TC-C(18) column(4.6 mm×250 mm, 5 μm) with an isocratic mobile phase consisting of 10 mM ammonium formate(pH 2.9, later adjusted by using 10% formic acid)–acetonitrile(70:30, v/v) at a flow rate of 1.0 mL/min. The UV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45 nm. Mefunidone and pirfenidone(PFD, internal standard, IS) were eluted at 6.0 and 9.7 min, separately, with the total running time of 12 min. According to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ioanalytical guidelines, method validation was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met the acceptance criteria in details. 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mefunidone in liver microsomes was linear over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0.5–16 μg.mL^(–1). Intra-and inter-run precisions of mefunidone were less than 9.0%, and the biases were within ±10.0%. After incubation of mefunidone in liver microsomes, this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pharmacokinetic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funidone HPLC assay PHARMACOKINETICS Liver microsome DERIVATIV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