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0年160例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临床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彩云 许红梅 +32 位作者 刘钢 刘静 俞蕙 陈必全 郑帼 舒敏 杜丽君 徐志伟 黄丽素 李海波 汪东 白松婷 单庆文 朱春晖 田健美 郝建华 林爱伟 林道炯 吴谨准 张新华 曹清 陶仲宾 陈源 朱国龙 薛萍 汤正珍 苏学文 曲政海 赵仕勇 庞琳 邓慧玲 舒赛男 陈英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征、转归和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160例<15岁的PM住院...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征、转归和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160例<15岁的PM住院患儿的临床信息、实验室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结果160例PM患儿中,男103例,女57例;年龄15 d至15岁,其中3月龄至<3岁109例(68.1%)。脑脊液培养分离SP菌株95例(59.4%),血培养分离SP菌株57例(35.6%)。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脑脊液SP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0%(35/87)、27%(21/78)。55例(34.4%)患儿存在1个或多个化脓性脑膜炎高危因素;113例(70.6%)患儿有1个或多个颅外感染病灶;18例(11.3%)有明确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发热最常见(147例,91.9%),其次是精神萎靡(98例,61.3%)、呕吐(61例,38.1%)等。69例(43.1%)患儿住院期间发生颅内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为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43例,26.9%)、脑积水(24例,15.0%)、脑脓肿(23例,14.4%)、脑出血(8例,5.0%)。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和脑积水主要发生在<1岁患儿,分别为91%(39/43)、83%(20/24)。SP菌株对万古霉素(100%,75/75)、利奈唑胺(100%,56/56)、厄他培南(100%,6/6)完全敏感;对左氧氟沙星(81%,22/27)、莫西沙星(82%,14/17)、利福平(96%,25/26)和氯霉素(91%,21/23)敏感率高;对青霉素(16%,11/68)、克林霉素(6%,1/17)敏感率低;对红霉素完全耐药(100%,31/31)。痊愈和好转出院率分别为22.5%(36/160)、66.2%(106/160);18例(11.3%)出现不良结局。结论儿童PM多见于3月龄至<3岁婴幼儿,颅内并发症多发生在<1岁患儿,发热是PM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脑脊液非培养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病原菌检出率。超过10%PM患儿出现不良结局。SP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厄他培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氯霉素敏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流行病学 多中心研究 儿童
下载PDF
生活方式干预对儿童肥胖型哮喘的治疗效果评估
2
作者 舒复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7期198-200,223,共4页
目的评估运用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对儿童肥胖型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70例肥胖哮喘患儿,经生活方式综合干预12周,比较干预前后的身体成分、肺功能与症状改善程度。结果干预后体... 目的评估运用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对儿童肥胖型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70例肥胖哮喘患儿,经生活方式综合干预12周,比较干预前后的身体成分、肺功能与症状改善程度。结果干预后体重(52.2±4.8)kg、BMI(25.1±1.5)kg/m2、腰围(74.4±5.6)cm、脂肪重(15.3±2.4)kg和体脂率(29.3±3.1)%均比干预前[(55.7±4.9)kg;(27.1±1.4)kg/m2;(80.7±6.7)cm;(18.7±2.4)kg;(33.9±2.3)%]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肌肉重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用力肺活量(FVC)(2.07±0.30)L、用力呼气流量(PEFR)(2.65±0.31)L/s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54±0.19)L均比干预前[(1.40±0.35)L;(2.39±0.12)L/s;(1.33±0.18)L]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儿经生活方式干预,在哮喘症状的改善方面,显效20例,有效3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4.2%(52/70)。结论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能有效地进行患儿体重管理,改善肺功能,促进症状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干预 儿童肥胖型哮喘 体质指数 体脂率
下载PDF
小儿黄金止咳颗粒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咳嗽(痰热阻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3
作者 刘军 王孟清 +20 位作者 靳秀红 池永学 马春英 刘小会 滕懿群 辛美云 孙飞 刘明 路苓 彭新平 郭咏霞 俞蓉 陈全景 王斌 沈彤 李岚 刘萍萍 李雄 李明 王桂兰 徐保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4-779,共6页
目的:评价小儿黄金止咳颗粒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咳嗽(痰热阻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所选病症为急性支气管炎(痰热阻肺证)。自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从21个参研医院入组359... 目的:评价小儿黄金止咳颗粒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咳嗽(痰热阻肺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所选病症为急性支气管炎(痰热阻肺证)。自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从21个参研医院入组359例3~7岁受试患儿,按3︰1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服用小儿黄金止咳颗粒和小儿黄金止咳颗粒模拟剂。以用药7 d后咳嗽消失/基本消失率作为主要疗效观察指标。结果:1.治疗7 d,试验组咳嗽消失/基本消失率为73.95%,安慰剂组为57.61%,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治疗7 d咳嗽消失/基本消失中位天数,试验组与安慰剂组分别为5 d、6 d,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咳嗽症状严重度-时间的曲线下面积,试验组为7.20±3.79,安慰剂组为8.20±4.4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3.治疗7 d,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与基线之间的差值为-16.0(-20.0,-15.0)分,安慰剂组为-15.0(-18.0,-12.0)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中医症候疗效:试验组临床控制49.04%,显效28.35%,有效16.48%,无效6.13%;安慰剂组临床控制38.04%,显效26.09%,有效29.35%,无效6.5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药物临床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偶见呕吐、腹泻不良反应。无与药物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5.试验药物依从性良好,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黄金止咳颗粒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咳嗽(痰热阻肺证),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小儿黄金止咳颗粒 急性支气管炎 痰热阻肺证 随机双盲
原文传递
无缝隙管理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晓燕 骆媚芬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1期224-226,230,共4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管理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无缝隙管理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无缝隙管理模式,评估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的肺功能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儿出院时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儿的肺活量、呼气流速、呼气容积均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肺活量、呼气流速、呼气容积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中,满意度、基础护理、健康宣传、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缝隙管理用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管理 早产儿支气管 肺发育不良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探讨基于APP的延续护理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于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APP的延续护理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住院的68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 目的探讨基于APP的延续护理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住院的68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宣教及出院后的电话回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移动医疗APP进行延续护理。对比两组随访6个月后临床疗效和干预前后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 motor scales2,PDMS-2)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评分、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出院前,两组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Gesell发育测试评分、PDMS-2、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Gesell发育测试评分、PDMS-2、GMFM评分均明显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前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在社会活动、焦虑、抑郁、精神表现、日常生活活动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PP进行小儿脑瘫的延续护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肌张力,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发育,提升患儿智力,改善患儿精神状态,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 延续护理 患儿 脑瘫 发育障碍 移动医疗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疗效与中毒症状改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玉娇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第14期98-101,共4页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 acidosis,DKA)患儿疗效与中毒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实行针对性护理的DKA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护...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 acidosis,DKA)患儿疗效与中毒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实行针对性护理的DKA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护理的20例DKA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7.1±1.7)h、尿酮恢复时间(5.8±1.4)h、酸中毒纠正时间(5.7±1.6)h、症状改善时间(8.4±2.1)h、住院时间(6.5±1.4)d均低于对照组的(9.1±2.3)h、(7.5±1.7)h、(7.8±2.1)h、(9.8±2.0)h、(7.9±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7、3.452、3.557、2.159、2.481,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且研究组患儿依从性(95.0%)、家长护理满意度(100.0%)均高于对照组(70.0%、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4.329、4.444,P<0.05)。结论 对DKA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中毒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针对性护理 中毒症状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下载PDF
X连锁显性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5
7
作者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疾病和保健分会儿童遗传代谢疾病与保健学组 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遗传代谢病学组 +6 位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遗传病学组 陈晶 吴蔚 杨艳玲 王秀敏 邬玲仟 黄新文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X连锁显性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OMIM307800)为罕见的遗传病,是低磷血症性佝偻病最常见的类型,患病率约为1/20 000^ [1],1937年由Albright等^ [2]首次报道。患者多在开始走路、骨骼逐渐负重后才被发现,如果不能及早、正确治疗,将导致... X连锁显性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OMIM307800)为罕见的遗传病,是低磷血症性佝偻病最常见的类型,患病率约为1/20 000^ [1],1937年由Albright等^ [2]首次报道。患者多在开始走路、骨骼逐渐负重后才被发现,如果不能及早、正确治疗,将导致骨骼残疾及生长障碍,严重损害患者及其家庭的生存质量,如果及早诊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显性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 骨病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