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化学性质的固体废物厌氧降解特征参数 被引量:5
1
作者 郑苇 Khamphe Phoungthong +2 位作者 吕凡 邵立明 何品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83-988,共6页
为了更简便有效地预测固体废物的厌氧降解参数,通过代表性单组份废物的生物化学甲烷潜力实验,研究了甲烷产生潜力,降解速率和碳贮藏因子这3种厌氧降解参数与生物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可用多糖、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4... 为了更简便有效地预测固体废物的厌氧降解参数,通过代表性单组份废物的生物化学甲烷潜力实验,研究了甲烷产生潜力,降解速率和碳贮藏因子这3种厌氧降解参数与生物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可用多糖、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4种成分替代C、H、N、多糖、蛋白质、脂肪、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9种成分;再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数值分析,在厌氧降解参数与多糖、蛋白、脂肪、木质纤维素之间建立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脂肪和多糖含量越高,甲烷产生潜力和降解速率就越大;木质素含量越高,则碳贮藏因子越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甲烷产生潜力的减小.研究建立的线性方程可为预测固体废物厌氧降解参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性质 因子分析 厌氧降解参数 偏最小二乘分析 预测 线性方程
下载PDF
固体废物学科发展与专业教学特点浅议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品晶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29,共5页
我国固体废物学科伴随工程实践的需要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社会对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质量要求也同步提高,推动了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学科的深度复合与交叉特点,阐明了本学科基... 我国固体废物学科伴随工程实践的需要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社会对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质量要求也同步提高,推动了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学科的深度复合与交叉特点,阐明了本学科基础知识面"广"与专业教学容量"窄"的矛盾;探讨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立体化"教学框架,为形成核心知识同质、扩增知识各有所长的固体废物专业教学特色,提出了课程教学按知识点特征分类、按院校专业禀赋实施、实验和设计教学按基础与拓展分类组合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专业教学 教学改革 规划 知识点分类
下载PDF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化学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3
作者 章骅 何品晶 +1 位作者 吕凡 邵立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7,共8页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形态与迁移转化决定了其污染风险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从影响重金属形态的主要环境条件和结合物特性出发,分析了重金属在环境中与有机物、无机矿物质等的交互作用机理,对目前重金属形态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化学提取、电化...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形态与迁移转化决定了其污染风险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从影响重金属形态的主要环境条件和结合物特性出发,分析了重金属在环境中与有机物、无机矿物质等的交互作用机理,对目前重金属形态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化学提取、电化学、分子尺度仪器检测技术、模型计算等)展开综述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形态 结合 溶液化学平衡计算模型 分子尺度仪器检测技术
下载PDF
轧钢含油污泥湿式减压蒸馏处理工艺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章骅 鲁文涛 +1 位作者 邵立明 何品晶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49-4657,共9页
使用湿式减压蒸馏法分离轧钢含油污泥的油分和残渣。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研究了温度、真空度和水蒸气流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简单蒸馏,湿式减压蒸馏能显著减轻对油分的破坏,提高油分回收率。在实验参数范围内... 使用湿式减压蒸馏法分离轧钢含油污泥的油分和残渣。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研究了温度、真空度和水蒸气流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简单蒸馏,湿式减压蒸馏能显著减轻对油分的破坏,提高油分回收率。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当蒸馏温度为321.4℃、真空度为90 k Pa、水蒸气流量为1 ml·min-1时,获得最大油分回收率(57.2%)。回收油分时,过高的温度和水蒸气分压会破坏油分,前者促进油分胶质组分向芳香烃和饱和烃转化,后者则会促进脂类水解,并与Fe2O3作用氧化重质油组分,促进胶质组分向芳香烃转化。而对于蒸馏残渣中难以分离的沥青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可通过提高温度和水蒸气流量,特别是可以提高温度,促使其分解炭化,以获得较低的残渣含油率,便于残渣中铁金属元素的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含油污泥 蒸馏 水蒸气 温度 油分组成 废物处理 回收
下载PDF
剩余污泥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邵立明 李天水 +2 位作者 王天烽 吕凡 何品晶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7,共7页
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和组成是表征剩余污泥(简称为污泥)中有机质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手段.分析了不同热水淬时间(1~24 h)和不同ρ(污泥)(0.7~36.0 g/L)对热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溶出的影响,据此对剩余污泥中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 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和组成是表征剩余污泥(简称为污泥)中有机质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手段.分析了不同热水淬时间(1~24 h)和不同ρ(污泥)(0.7~36.0 g/L)对热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溶出的影响,据此对剩余污泥中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污泥在60℃水淬8 h时,水溶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4.6%和36.1%;但是,随着水淬时间的延长,部分蛋白质被转化成氨氮,部分碳水化合物也发生了转化和降解,致使二者的浓度降低.考虑测试分析的时间效率和溶出率稳定性,污泥热水溶性有机物最优水淬时间建议设置为5 h.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溶性有机物的溶出率随ρ(污泥)降低呈升高趋势,当ρ(污泥)为0.7 g/L时,热水淬5 h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溶出率最大,二者分别为52.9%和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热水溶性有机物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溶出率
下载PDF
蔬菜类废物两相厌氧消化水解酸化相颗粒降解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吕凡 蔡涛 +1 位作者 朱敏 何品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10-2616,共7页
研究蔬菜类废物两相厌氧消化过程中水解酸化液物化性质随水解时间的变化情况,结合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粒径和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量的分析,探讨了蔬菜类废物水解酸化过程中TOC溶出和颗粒降解之间的关系,分... 研究蔬菜类废物两相厌氧消化过程中水解酸化液物化性质随水解时间的变化情况,结合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粒径和溶解性有机物(DOM)分子量的分析,探讨了蔬菜类废物水解酸化过程中TOC溶出和颗粒降解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水解酸化相颗粒物降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蔬菜类废物水解过程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易水解的颗粒物在前5d迅速水解,TOC浓度迅速升高,在第5d达到最大值4920mg/L,水解产生颗粒态物质的二次平均直径从第1d的58.38μm降至第5d的4.64μm,有机物快速溶出,DOC/TOC比值在第4d达到最大值85%,该水解过程可用Contois模型模拟;第5d后,难水解颗粒物质的缓慢水解起主导作用,颗粒态物质的二次平均直径从4.64μm开始逐渐增大,并稳定在8.97~10.68μm范围内,TOC和DOC溶出率逐渐降低,且DOC溶出率小于TOC溶出率.大分子溶解性有机物的降解也主要集中在水解过程的前5d,水解第1d 产生的大分子 DOM(1.6×109~1.9×109Da)到第5d 已经全部降解成分子量在5×104~4×106Da 的DOM;第5d过后,DOM的分子量分布情况并未发生较大变化.表明蔬菜类废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过程中水解时间可缩短为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物 两相厌氧消化 分子量 颗粒态物料 水解
下载PDF
应用好氧生物菌剂深度处理消化污泥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品晶 王玥 +2 位作者 胡洁 邵立明 吕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233,共12页
为评估应用好氧生物菌剂—地衣芽孢杆菌深度处理消化污泥的可行性,比较了不同接种比(分别为2.7×10^(-3),2.7×10^(-2)和2.7×10^(-1),以总固体之比计)条件下,菌解处理过程中消化污泥液相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总氮DN,氨... 为评估应用好氧生物菌剂—地衣芽孢杆菌深度处理消化污泥的可行性,比较了不同接种比(分别为2.7×10^(-3),2.7×10^(-2)和2.7×10^(-1),以总固体之比计)条件下,菌解处理过程中消化污泥液相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总氮DN,氨氮,荧光性有机物浓度和消化污泥絮体中的蛋白质,氨氮浓度,以及以模化CST值表征的脱水性能的变化,同时分析了机械破碎法和菌解法对消化污泥再次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需要达到较高的接种比,投加地衣芽孢杆菌才能显著促进消化污泥胞内物质溶出,大幅提高消化污泥的生物可降解性.接种比为2.7×10-1时,菌解过程中消化污泥的液相DOC,DN,氨氮和消化污泥絮体中的氨氮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组的6.23,2.83,5.93和4.94倍;并且,消化污泥絮体的蛋白质平均降解速率最高;同时,消化污泥的产甲烷潜力优于其它接种比,是机械破碎处理后消化污泥产甲烷潜力的5.96倍.但是,在菌解处理结束后,消化污泥的模化CST值是对照组的2.69倍,说明经菌解后消化污泥的脱水性能有所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污泥 地衣芽孢杆菌 菌解 二次消化 脱水性能 机械破碎处理 产甲烷潜力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的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85
8
作者 章骅 何品晶 《环境卫生工程》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以国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资源化利用现状为基础 ,讨论了灰渣利用的主要途径 :1石油沥青路面的替代骨料 ;2水泥或混凝土的替代骨料 ;3填埋场覆盖材料 ;4路堤、路基等的填充材料。已有的工程实践证明 ,只要控制处理得当 ,这些灰渣资源... 以国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资源化利用现状为基础 ,讨论了灰渣利用的主要途径 :1石油沥青路面的替代骨料 ;2水泥或混凝土的替代骨料 ;3填埋场覆盖材料 ;4路堤、路基等的填充材料。已有的工程实践证明 ,只要控制处理得当 ,这些灰渣资源化利用可以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 ,也对灰渣资源化利用在环境标准和工程性质要求方面的规定及其采取的处理方法作了简单的分析。底灰经预处理后资源化利用 ,而飞灰经稳定化处理后填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焚烧灰渣 底灰 飞灰 资源化利用 垃圾处理
下载PDF
长填龄渗滤液MBR+NF组合工艺各处理单元的DOM化学多样性 被引量:8
9
作者 邵立明 邓樱桃 +7 位作者 仇俊杰 章骅 刘婉莹 Kristina Baziene 吕凡 何品晶 邓樱桃(译) 邵立明(审查) 《环境卫生工程》 2021年第3期94-94,共1页
1研究亮点*利用分子分类特征解析的方法,揭示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规律,识别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各处理单元的贡献和作用;*木质素/类木质素、脂质类以及蛋白类化合物是长填龄渗滤液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 COD)和溶解性有机碳(DOC)... 1研究亮点*利用分子分类特征解析的方法,揭示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规律,识别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各处理单元的贡献和作用;*木质素/类木质素、脂质类以及蛋白类化合物是长填龄渗滤液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 COD)和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关键组分;*按分子分类特征,83.2%~92.2%的DOM分子被去除,饱和性相对较高的木质素/类木质素易于去除;*该工艺难以去除与溶解性有机氮(DON)呈正相关的生物衍生D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填龄渗滤液 溶解性有机物 分子转化 工程规模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质谱
下载PDF
基于DOM分子分区的生物稳定渗滤液深度处理技术优化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品晶 刘婉莹 +5 位作者 仇俊杰 章骅 黄玉龙 邓樱桃 邵立明 吕凡 《环境卫生工程》 2021年第4期112-112,共1页
1研究亮点从分子层面比较了生物稳定渗滤液的9种深度处理技术;芬顿去除了97%的类脂质、92%的类蛋白质、80%的类氨基糖和90%的类木质素;根据质谱峰推导了32种组合技术的处理效果;活性炭吸附+芬顿或活性炭吸附+反渗透组合技术的处理效果... 1研究亮点从分子层面比较了生物稳定渗滤液的9种深度处理技术;芬顿去除了97%的类脂质、92%的类蛋白质、80%的类氨基糖和90%的类木质素;根据质谱峰推导了32种组合技术的处理效果;活性炭吸附+芬顿或活性炭吸附+反渗透组合技术的处理效果最佳。2背景生物处理因能去除20%~98%的COD、经济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等高浓度有机废水。但生物稳定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差,难以达到不断提高的废水排放标准要求,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度处理。考虑到不同深度处理技术对生物稳定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DOM)去除的优势和弊端,如何选择和优化成为处理生物稳定渗滤液时技术比选、工艺参数确定和技术组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降解有机物 活性炭吸附 电解 芬顿 膜分离
下载PDF
农村多源易腐垃圾机械预处理-强化自然通风阳光房堆肥技术及示范工程 被引量:4
11
作者 邵立明 崔广宇 +3 位作者 廖南林 吕凡 章骅 何品晶 《环境卫生工程》 202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从2018年底至2020年末,由同济大学团队负责整体规划、设施设计和日常作业指导,象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实施建设,相关乡镇政府职能部门负责日常运行的机械预处理强化自然通风阳光房堆肥设施(以下简称“机械+”阳光房),在国家重点研发... 从2018年底至2020年末,由同济大学团队负责整体规划、设施设计和日常作业指导,象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实施建设,相关乡镇政府职能部门负责日常运行的机械预处理强化自然通风阳光房堆肥设施(以下简称“机械+”阳光房),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村镇生活垃圾高值化利用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项目的综合示范县--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完成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政府职能 机械预处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设施设计 整体规划 堆肥技术 高值化利用 示范工程
下载PDF
干式厌氧消化沼渣管理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伟(译) 吕凡(审查) +3 位作者 郝丽萍 章骅 邵立明 何品晶 《环境卫生工程》 2021年第5期94-94,共1页
1研究亮点*综述了干式厌氧消化工艺产生沼渣的综合解决方案;*流变学参数可用于优化消化产物的脱水和调理工艺;*氨的释放是沼渣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2背景随着我国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分选出的湿垃圾(易腐垃圾)的处... 1研究亮点*综述了干式厌氧消化工艺产生沼渣的综合解决方案;*流变学参数可用于优化消化产物的脱水和调理工艺;*氨的释放是沼渣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2背景随着我国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分选出的湿垃圾(易腐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工作难点。相较于适合混合垃圾处理处置的填埋和焚烧技术,厌氧消化处理易腐垃圾能获得清洁能源(沼气)和富含营养元素的消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 干式厌氧消化 流变学 耦合系统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塑料厌氧消化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聂榕 彭伟 +2 位作者 吕凡 章骅 何品晶 《环境卫生工程》 2023年第2期46-56,共11页
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传统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可降解塑料常被用作食品包装材料,因而易随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组分一起进入厌氧消化系统,这对有机废物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在众多种类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中,聚羟基脂... 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传统石油基塑料的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可降解塑料常被用作食品包装材料,因而易随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组分一起进入厌氧消化系统,这对有机废物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在众多种类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中,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和淀粉基塑料在厌氧条件下降解较快;而其余种类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在典型的厌氧消化厂水力停留时间下(15~30 d)均难以被有效降解。除塑料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外,外部因素如温度、pH和微生物等对于塑料的厌氧降解速率也有重要影响。介绍了常见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种类及其应用、厌氧降解性及降解影响因素,并总结了以预处理为代表的厌氧降解增强技术。最后,展望了生物可降解塑料厌氧消化降解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厌氧消化 可降解性 预处理 废物管理
下载PDF
PVC浓度对热处理过程中Pb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翔翔 章骅 +1 位作者 邵立明 何品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45-1653,共9页
生活垃圾热处理过程中含氯化合物的存在会使重金属转化为颗粒更小、更易挥发的重金属氯化物,扩大其环境影响.本文采用热分析和管式炉模拟法,研究在不同气氛下城市生活垃圾中典型有机氯化物——聚氯乙烯(PVC)对重金属Pb迁移转化的影响.... 生活垃圾热处理过程中含氯化合物的存在会使重金属转化为颗粒更小、更易挥发的重金属氯化物,扩大其环境影响.本文采用热分析和管式炉模拟法,研究在不同气氛下城市生活垃圾中典型有机氯化物——聚氯乙烯(PVC)对重金属Pb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VC和PbO共存的体系中,PVC在250℃左右热分解产生HCl,并与PbO反应生成PbCl_2(501℃左右开始挥发)而促进Pb迁移进入烟气.当Cl:Pb物质的量比为2,3,5和10时,在空气气氛下PVC浓度的增加对Pb的挥发没有显著影响,而在氮气气氛下,Cl:Pb=3时,Pb挥发率最大,达到88.19%,Cl:Pb=2时,Pb挥发率最小,为68.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聚氯乙烯 氯化铅 迁移
下载PDF
渗滤液溶解性有机物解析及其转化研究前瞻 被引量:1
15
作者 仇俊杰 吕凡 +1 位作者 章骅 何品晶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99-2307,共9页
渗滤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DOM)是其污染控制的关键对象,并影响着渗滤液处理工艺的效能。渗滤液DOM的解析方法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用于认识渗滤液各类复杂处理工艺流程中的DOM转化规律。本综述分别从主体... 渗滤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s,DOM)是其污染控制的关键对象,并影响着渗滤液处理工艺的效能。渗滤液DOM的解析方法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用于认识渗滤液各类复杂处理工艺流程中的DOM转化规律。本综述分别从主体DOM解析与微量有机污染物识别两方面,总结了渗滤液DOM解构方法学的发展历程;进一步地,评述了研究渗滤液各类处理流程中DOM转化规律的研究进展。据此,本文展望了渗滤液DOM解析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现有渗滤液处理过程中微量有机污染物转化研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表征方法 物质流分析 高分辨质谱
下载PDF
太湖沉水植物残体理化性质和资源性分析
16
作者 张宁 何品晶 +2 位作者 章骅 宗兵年 吕凡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3-882,共10页
太湖区域的沉水植物残体产生量大、二次污染严重,亟需解决其资源化利用问题。资源化利用技术的选择取决于生物质废物的理化性质。为此,本研究分析了太湖区域5种沉水植物和1种对照浮水植物的生物化学组成、元素组成、厌氧和好氧生物稳定... 太湖区域的沉水植物残体产生量大、二次污染严重,亟需解决其资源化利用问题。资源化利用技术的选择取决于生物质废物的理化性质。为此,本研究分析了太湖区域5种沉水植物和1种对照浮水植物的生物化学组成、元素组成、厌氧和好氧生物稳定性以及热转化过程特征。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的木质纤维素含量(以干质量计)为17.1%~31.7%,低于常见的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干质量计)分别为11.3%~19.9%和1.8%~3.2%,低于大部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具有木质纤维素含量低、适口性好的特点,可经过加工后用作饲料。生物化学甲烷潜力的分析结果显示,粗破碎沉水植物的累计甲烷产量(以有机质质量计)为106.2~150.2 mL·g^(-1),低于常规厌氧消化处理物料的产气量,不适合以单一底物方式进行厌氧消化。沉水植物的7日好氧呼吸量(O2,以干质量计)在534.5~698.8 mg·g^(-1)范围内,一级降解速率常数为0.051~0.097 d-1,快速降解的特性显示其适合采用堆肥技术进行处理。热重分析表明沉水植物的热转化温度低,更适合生产用作吸附剂、土壤调理剂的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残体 性质 生物化学甲烷潜力 好氧呼吸量 热重分析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易腐性有机垃圾的产生与处理技术途径比较 被引量:36
17
作者 吕凡 何品晶 +2 位作者 邵立明 李国建 陈世和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6-50,共5页
我国城市垃圾以易腐性有机垃圾为主。目前有关管理部门提出逐步减少进入填埋场的易腐性有机垃圾量 ,因此 ,必须寻求其他填埋替代技术消纳易腐性有机垃圾物流。本文对几种常规技术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应该根据非餐饮业和餐饮业易腐性有... 我国城市垃圾以易腐性有机垃圾为主。目前有关管理部门提出逐步减少进入填埋场的易腐性有机垃圾量 ,因此 ,必须寻求其他填埋替代技术消纳易腐性有机垃圾物流。本文对几种常规技术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应该根据非餐饮业和餐饮业易腐性有机垃圾各自的产生源特点 ,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 ;但目前这些替代技术用于处理易腐垃圾时均存在各自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腐性有机垃圾 中国 垃圾处理 食物链 疾病
下载PDF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技术路线探讨 被引量:42
18
作者 何品晶 章骅 +1 位作者 吕凡 邵立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9-414,共6页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已经超过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量,但现状处理水平低下。基于国内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村镇生活垃圾的可处理特征,结合对国内外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综述,重点探讨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理...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年产生量已经超过城市的生活垃圾清运量,但现状处理水平低下。基于国内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村镇生活垃圾的可处理特征,结合对国内外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综述,重点探讨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选择。以不同物流(组织)模式下的环境、资源和经济效应比较为依据,认为按村镇生活垃圾产生的面积密度为划分指标,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分别适合采用"全集中"和"村镇县协同"的处理物流模式。"村镇县协同"模式是协调人口(垃圾产生)低密度区域生活垃圾处理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方式,其实施的适宜技术路线为:收集人员分类,可降解与渣土组分分别就地生物处理和(简易)填埋,其他组分由县以上政区有关部门集中处理,且无需"日产日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生活垃圾 就地处理 处理方法 环境影响 经济成本
下载PDF
含固率和接种比对叶菜类蔬菜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品晶 胡洁 +2 位作者 吕凡 诸一殊 邵立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7-212,共6页
通过叶菜类蔬菜垃圾中温批式厌氧消化实验,比较了含固率(3%、5%、7%)和接种比(1.5、2.5、3.5)对产甲烷效果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实验参数范围内,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缩短产甲烷反应迟滞期,平均日产甲烷速率越快.经过... 通过叶菜类蔬菜垃圾中温批式厌氧消化实验,比较了含固率(3%、5%、7%)和接种比(1.5、2.5、3.5)对产甲烷效果的联合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实验参数范围内,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缩短产甲烷反应迟滞期,平均日产甲烷速率越快.经过52d的培养,在含固率为3%、接种比为3.5的工况中,平均日产甲烷速率最快,达到9.5mL/(gVS·d),日最大产甲烷速率最快,达到49.8mL/(gVS·d),最早进入快速产甲烷期.当接种比为3.5时,随着含固率的升高,产甲烷速率下降,迟滞期延长,但单位底物累计产甲烷量增大,含固率7%时单位底物累计净产甲烷量为481mL/gVS.而当接种比为1.5时,含固率为5%和7%的工况均无法启动甲烷化反应,含固率为3%的工况的产气迟滞期达15d.挥发性有机酸的累积抑制甲烷化反应的启动,迟滞期随着液相中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延长,当有机酸浓度低于1260mg/L,甲烷化反应没有明显的迟滞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菜类蔬菜垃圾 中温厌氧消化 含固率 接种比 产甲烷效率
下载PDF
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渣的脱水性能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品晶 周琪 +4 位作者 吴铎 蔡涛 彭伟 吕凡 邵立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75-3781,共7页
以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为原料进行中温厌氧消化反应,采用含固率(TS)、离心脱水后含固率(CTS)、模化毛细吸水时间(NCST)、过滤比阻(SRF)以及结合水含量(BW)为脱水性能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厌氧消化阶段产生沼渣的脱水性能.研究发... 以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为原料进行中温厌氧消化反应,采用含固率(TS)、离心脱水后含固率(CTS)、模化毛细吸水时间(NCST)、过滤比阻(SRF)以及结合水含量(BW)为脱水性能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厌氧消化阶段产生沼渣的脱水性能.研究发现:沼渣TS变化范围为3.0%~9.9%,CTS为10.9%~31.0%,NCST为50.8~163.7 s·L·(g TS)-1,SRF为2.1×1013~13.8×1013m·kg-1,BW为2.3~15.1 g·(g TS)-1.厌氧反应器的累计甲烷产量始终是餐厨垃圾高于厨余垃圾,前者最高可达381 ml· (gVSadded)-1,而后者仅为280ml·(g VSadded)-1;沼渣的脱水性能主要受厌氧消化时间的影响.同时,以餐厨垃圾为原料的沼渣可以达到的脱水程度较高,而以厨余垃圾为原料的沼渣的脱水速率较快;沼渣TS与NCST、SRF和BW脱水指标的两两间相关性显著,而与CTS没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餐厨垃圾 沼渣 脱水性能 累计甲烷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