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三醇皂苷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顾勤 姜嘟嘟 +3 位作者 肖俊杰 单圣道 詹青 赵江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436-438,共3页
慢性脑缺血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是血管性痴呆、Alzheimer病(AD)和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因。早期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最终导致持久或进展性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 慢性脑缺血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是血管性痴呆、Alzheimer病(AD)和Binswanger病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因。早期以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最终导致持久或进展性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是维持神经元功能和再生修复及防止神经元退行性变的重要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认知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三七三醇皂苷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封亮 聂志余 +5 位作者 詹靑 何育生 刘宁涛 海舰 潘庆刚 王飞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MDA含量和NOS合酶活性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0min开始增高,于3d达到高峰,于7d基本恢复正常;脑组织含水量于脑缺血再灌注后1d开始增高,于3d达到高峰,于7d时下降至大致正常水平;AQP-4的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h开始增高,于3d达到高峰,于7d时下降至大致正常水平。依达拉奉干预能显著降低MDA含量和NOS活性,降低脑组织的含水量,并使AQP-4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依达拉奉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并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依达拉奉 水通道蛋白4 一氧化氮合酶 丙二醛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何育生 陈玉辉 +1 位作者 王戈鹰 钱 燕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27-228,共2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1年4月住院治疗的 497例脑卒中患者HAP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97例脑卒中患者中,75例(15.09%)发生HAP。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大、意...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1年4月住院治疗的 497例脑卒中患者HAP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97例脑卒中患者中,75例(15.09%)发生HAP。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大、意识障碍程度越重产生HAP的可能性越大(P<0.001),智能减退、吞咽障碍、吸引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及脑出血破人脑室系统与HAP密切相关(P<0.05)。HAP的发生与性别、糖尿病、脑卒中类型及鼻饲情况无明确关系。金黄色葡萄球菌是HAP的主要病原菌(21.20%),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13.63%、10.60%。53%的HAP是复数菌感染。结论:脑卒中后发生HAP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肠杆菌是HAP的主要病原菌,避免医院感染的易患因素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是预防HAP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医院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医院感染
下载PDF
不同缺氧方法诱导皮质神经元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及促红素的实验方法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云霞 詹青 +2 位作者 丁素菊 肖林 郭卫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5-657,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缺氧方法刺激皮质神经元后细胞变化及HIF-1α、EPO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环境缺氧组、氯化钴组和去铁敏组4组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1α及EPO蛋白的表达,RT-PC... 目的研究不同缺氧方法刺激皮质神经元后细胞变化及HIF-1α、EPO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皮质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环境缺氧组、氯化钴组和去铁敏组4组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F-1α及EPO蛋白的表达,RT-PCR分析其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的缺氧条件均能减低细胞活力,其中氯化钴组下降最明显。3组均可诱导HIF-1α及EPO蛋白表达:去铁敏组HIF-1α、EPO蛋白表达均高于氯化钴组(P<0.05)。3组均能上调HIF-1α及EPO mRNA表达:去铁敏组、环境缺氧组与氯化钴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不同缺氧方法均可以诱导皮质神经元表达HIF-1α、EPO蛋白和mRNA表达。去铁敏化学缺氧法是更为合适的皮质神经元缺氧研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皮质神经元 缺氧诱导因子1Α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神经电生理改变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燕 陈斐 +3 位作者 陈珊蓉 顾勤 詹青 侯辉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1-191,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功能障碍 腕管综合征 临床表现 电生理改变 嵌压性周围神经病 电生理资料 正中神经 治疗预后
下载PDF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在神经损伤及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郭艳 靳令经 聂志余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种主要表达于神经系统的细胞表面糖蛋白。近年来发现,它在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神经细胞间的黏附、促进神经芽生及轴突生长、促进髓鞘形成与再生、参与突触可塑性等。因此,它在脊髓...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种主要表达于神经系统的细胞表面糖蛋白。近年来发现,它在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神经细胞间的黏附、促进神经芽生及轴突生长、促进髓鞘形成与再生、参与突触可塑性等。因此,它在脊髓损伤、外周神经再生、难治性癫痫、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潜在治疗应用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神经损伤 神经修复 神经芽生 轴突生长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遗传性压力敏感性周围神经病20例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夏俊 张敏敏 +1 位作者 刘黔云 管阳太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4-927,共4页
目的通过分段神经电生理检查,研究遗传性压力敏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收集符合HNPP诊断标准的发病者(发病组)和无临床症状者(无症状组)各10例(合并为HNPP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CIDP)患者(CIDP组)1... 目的通过分段神经电生理检查,研究遗传性压力敏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收集符合HNPP诊断标准的发病者(发病组)和无临床症状者(无症状组)各10例(合并为HNPP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CIDP)患者(CIDP组)16例,腓骨肌萎缩症(CMT)1A型患者(CMT1A组)12例,腕管综合征(CaTS)患者(CaTS组)23例,肘管综合征(CuTS)患者(CuTS组)18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5例,检测所有受试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的常规神经传导,计算远端潜伏期指数(TLI)和近端/中段改良F波比值[MFR(P/M)]。结果发病组与无症状组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征相似。正常对照组中正中神经与尺神经间TLI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腓总神经的TLI值显著高于同组其他神经(P值均<0.01)。发病组和无症状组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TLI值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同神经(P值均<0.05),发病组与无症状组间各神经TLI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NPP组和CaTS组正中神经的TLI值均显著低于其他组的相同神经(P值均<0.01),且CaTS组显著低于HNPP组(P=0.04)。HNPP组尺神经的TLI值显著低于其他组的相同神经(P值均<0.05),其他组间尺神经TLI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NPP组与CuTS组间尺神经MFR(P/M)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HNPP不仅以神经卡压、周围神经病背景为特征,更是以远端损害突出为表现的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这种损害可能不是由神经卡压继发的,HNPP的腕部损害存在自愈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压力敏感性周围神经病 远端潜伏期指数 改良F波比值
下载PDF
小鼠脑缺血后氧化DNA损伤的早期修复与神经保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东雅 聂志余 靳令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9,I0001,共5页
目的建立原位检测C57BL/6小鼠脑缺血所致AP位点和3’-PO_4型氧化DNA损伤的方法,同时采用TUNEL测定神经细胞凋亡,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并观察nNO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FbIR):夹闭双侧颈总动脉90min后恢复血流... 目的建立原位检测C57BL/6小鼠脑缺血所致AP位点和3’-PO_4型氧化DNA损伤的方法,同时采用TUNEL测定神经细胞凋亡,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并观察nNO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FbIR):夹闭双侧颈总动脉90min后恢复血流,按实验设计的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后制作脑组织冰冻切片。用大肠杆菌核苷酸外切酶Ⅲ敏感位点法(EXOSS)检测AP位点和3’-PO_4末端型两种氧化DNA损伤;采用TUNEL技术观察细胞凋亡,并检测特异性nNOS抑制剂3BR7NI对此氧化DNA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EXOSS阳性率在再灌注15min时至少增高20倍(P<0.01),并在此后的30min内持续增高;EXOSS阳性主要出现在神经元的细胞核内;细胞死亡在再灌注24h组能检测到,并主要发生在神经元细胞内;在一定时间内大脑皮质区神经元细胞内的氧化DNA损伤和细胞凋亡均能被特异性nNOS抑制剂3-bromo-7-ni- troindazole(3BR7NI,30mg/kg,腹腔内注射)所抑制。结论EXOSS是一种原位检测AP位点和3’-PO_1末端型氧化DNA损伤的有效方法,该损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得到修复,nNOS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氧化DNA损伤 DNA修复 nNOS活性 神经保护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总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聂志余 何育生 +2 位作者 靳令经 李云霞 王戈鹰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5年第3期44-46,共3页
神经病学总论课堂教学是神经病学的重要内容,过去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论文介绍了PBL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总论课... 神经病学总论课堂教学是神经病学的重要内容,过去多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论文介绍了PBL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总论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法与过程,探讨了应用PBL教学法的优势、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神经病学总论 课堂教学
下载PDF
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燕 何育生 +2 位作者 陈玉辉 王戈鹰 侯辉光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查对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的价值。方法:将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自主神经症状组(71例)和无自主神经症状组(51例),每位患者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及SSR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SSR与神经传导检查结... 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查对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的价值。方法:将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自主神经症状组(71例)和无自主神经症状组(51例),每位患者进行神经传导检查及SSR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SSR与神经传导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间SSR、神经传导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SSR正常的患者中有29例(65.9%)有自主神经症状,22例(51。2%)病程短于5年;79例SSR异常的患者中有43例(54.4%)有自主神经症状,37例(46.8%)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8.5%。结论:SSR与自主神经症状无明显相关性;糖尿病控制情况及病程对SSR结果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皮肤交感反应(SSR)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貌似神经疾病的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
11
作者 王戈鹰 候辉光 +1 位作者 陆振康 龚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误诊为神经疾病的原因及其与相关疾病鉴别的要点。方法 分析总结9例经Doppler超声、血管造影、手术等确诊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发病形式、临床特征。结果 急性动脉阻塞组误诊脊前动脉综合征2例、周围神经...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误诊为神经疾病的原因及其与相关疾病鉴别的要点。方法 分析总结9例经Doppler超声、血管造影、手术等确诊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发病形式、临床特征。结果 急性动脉阻塞组误诊脊前动脉综合征2例、周围神经病2例、脑梗死3例。慢性动脉阻塞组误诊腰椎管狭窄综合征伴腰骶神经根病1例.脊髓蛛网膜炎1例。结论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可以在早期出现与神经疾病相似的某些症状,应掌握其临床特征、进行筛选性的辅助检查,以便与神经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 神经疾病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多发性神经病
12
作者 何育生 姚景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2,共2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常合并有脑血管疾病,但出现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较少见.本文报道2例有多发性神经病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并发症 PV 多发性神经病
下载PDF
鸢尾素在神经系统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熙 靳令经 李思光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5期381-384,共4页
随着研究的深入,肌肉因子纤连蛋白Ⅲ型结构域蛋白5(FNDC5)的分泌蛋白鸢尾素(Irisin)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逐渐被阐明。鸢尾素不仅在神经分化及神经内分泌等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肌肉因子纤连蛋白Ⅲ型结构域蛋白5(FNDC5)的分泌蛋白鸢尾素(Irisin)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逐渐被阐明。鸢尾素不仅在神经分化及神经内分泌等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参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并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鸢尾素在神经系统发育、神经系统功能、阿尔茨海默病及脑卒中等方面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鸢尾素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脑卒中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分化
下载PDF
神经根磁刺激对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髓鞘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琦 赵丹 +1 位作者 陈玉辉 许东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根磁刺激对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髓鞘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模型组建立钳夹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治疗组于脊髓损伤术后第11天开始为期14天的治疗。治... 目的:观察神经根磁刺激对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髓鞘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6只,模型组建立钳夹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治疗组于脊髓损伤术后第11天开始为期14天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损伤处脊髓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胶质纤维源性酸性蛋白(GFAP)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区MBP的表达;采用LFB髓鞘染色(Luxol Fast Blue,LFB)观察损伤区髓鞘的病理变化。结果: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后大鼠BDNF、NT-3 m RNA及MBP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上调(P<0.05)。LFB髓鞘染色显示治疗组髓鞘结构较模型组排列紧密,空泡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根磁刺激可以促进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髓鞘结构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根磁刺激 髓鞘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素-3
下载PDF
粪菌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彭康雯 何怡婧 靳令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6期645-649,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除了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外,常伴随胃肠道症状,在不同疾病患者体内可观察到相应肠道菌群失调现象。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可通过外周神经、免疫等途径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肠道菌群失调与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性...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除了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外,常伴随胃肠道症状,在不同疾病患者体内可观察到相应肠道菌群失调现象。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可通过外周神经、免疫等途径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肠道菌群失调与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等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证明,模型动物或患者在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后症状改善。该文就粪菌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 帕金森病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 多发性硬化 粪菌移植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刘源 赵桂年 +4 位作者 黄晶 范佳红 唐燕平 李云霞 赵玫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1537名老年人(年龄≥60岁)进行调查和评估,收集一般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1537名老年人(年龄≥60岁)进行调查和评估,收集一般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等)、痴呆家族史、脑血管病史、海马MRI影像学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进行测试。根据MCI临床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MCI组和非MCI组,比较两组调查对象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MCI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537名调查对象中,MCI患者226例(14.70%),非MCI者1311例(85.30%)。226例MCI患者中,单认知域遗忘型138例,多认知域遗忘型33例,单认知域非遗忘型11例,多认知域非遗忘型7例。MCI组中男性、糖尿病、高脂血症、痴呆家族史、脑血管病史患者占比高于非MCI组(均P<0.05),海马萎缩程度高于非MCI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痴呆家族史、脑血管病史和海马萎缩程度是老年人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214例MCI患者随访至2023年2月,其中20例(9.35%)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4例(1.87%)诊断为路易体痴呆。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康航地区老年人MCI患病率为14.70%,有痴呆家族史、有脑血管病史和海马萎缩是老年人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管强 韩红杰 +1 位作者 靳令经 聂志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70例,采用活动平衡信心(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ABC)量表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70例,采用活动平衡信心(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ABC)量表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imed up and going test,TUGT)及Fugl-Meyer测评量表分别进行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的评定。以所有患者ABC量表评分的中位数70分为标准,将有跌倒史的28例患者分为ABC高分组(≥70分)8例、ABC低分组(<70分)20例。应用多因素分析法评估年龄、性别、跌倒史、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等因素对ABC量表评分的影响。结果所有因素中,年龄、跌倒史、平衡功能与移动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ABC低分组比较,ABC高分组BBS评分明显升高,TUGT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跌倒史、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和年龄是影响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意外跌倒 下肢 运动障碍 恐惧
下载PDF
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误诊分析与早期识别 被引量:22
18
作者 何育生 李云霞 +1 位作者 韩红杰 聂志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因子及误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原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5例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发作的急性小脑梗死及58例年龄基本相配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漏诊和误诊的具体原因,比较分析...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因子及误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原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5例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发作的急性小脑梗死及58例年龄基本相配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漏诊和误诊的具体原因,比较分析急性小脑梗死与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寻找早期识别急性小脑梗死的预测因子。结果 13例(23.64%)初诊时被误诊为前庭周围性眩晕者。36例(65.45%)没有步态检查记录,所有患者没有进行眼前庭反射检查,初诊时阳性体征(如眼球震颤、辨距不良及直线行走困难等)的发现率明显偏低。16例(29.09%)没有及时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小脑性眩晕的早期呕吐、头痛症状及眩晕间隙期步态障碍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周围性眩晕(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Essen缺血性卒中风险评估(ESRS)>3分是预测急性小脑梗死的重要因子(P<0.05)。结论急性小脑梗死通常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症状,容易漏诊或误诊。病史询问不详尽、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不彻底、忽视了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早期CT检查的不敏感性是容易漏诊或误诊的重要原因。ESRS>3分、早期出现呕吐或头痛、眩晕间隙期直线行走困难、前庭眼球反射正常对早期诊断小脑性急性孤立性眩晕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眩晕 小脑梗死 前庭周围性眩晕 误诊原因
下载PDF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降纤靶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戈鹰 吴芳龄 +5 位作者 江林 陈斐 何育生 陈玉辉 张天宇 黄冬雅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动态监测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以探讨降纤治疗的靶水平。方法分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巴曲酶常规剂量(10BU、5BU、5BU,隔日静脉注射)组20例和大剂量(10BU、10BU、5BU、5BU,隔日静脉注射)组30例进... 目的动态监测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以探讨降纤治疗的靶水平。方法分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巴曲酶常规剂量(10BU、5BU、5BU,隔日静脉注射)组20例和大剂量(10BU、10BU、5BU、5BU,隔日静脉注射)组30例进行治疗和观察,基础治疗相同。用药前、第1次用药后8~12h,及以后每次用药前4~6h检测血凝常规,发病第2~3周复查头颅CT或MRI,3个月时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第1次用药后12hFib明显下降,第2次用药前迅速回升,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Fib水平(40~69)mg/dl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或凝血酶原时间(PT)较Fib水平>130mg/dl组延长(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Fib处于(40~130)mg/dl水平,其能否作为降纤治疗的靶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脑梗死 降纤治疗 靶水平
下载PDF
活动平衡信心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被引量:45
20
作者 管强 韩红杰 +2 位作者 詹青 李云霞 赵丽娟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81-84,共4页
目的评价中文版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中文版ABC量表对46名上海市甘泉地区的老年人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并于3周后应用相同量表再次进行评定。结果 ABC量表的总评分与各项目评分的重测信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CC... 目的评价中文版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中文版ABC量表对46名上海市甘泉地区的老年人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并于3周后应用相同量表再次进行评定。结果 ABC量表的总评分与各项目评分的重测信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范围在0.77~0.98之间,评估者间信度的ICC范围在0.71~0.98之间,内部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5。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量表的结构效度,共析出2个公因子,对总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57.6%,12.0%。结论中文版ABC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老年人进行跌倒恐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衡信心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