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安全性分析及对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艳 王明杰 +1 位作者 薛燕 徐风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9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的方法按1∶1比...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9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的方法按1∶1比例将患者分为低剂量联合组(n=45)和高剂量联合组(n=45)。两组患者均固定给予甲氨蝶呤治疗(10 mg,每周1次),低剂量联合组患者额外给予低剂量托法替布治疗(5 mg,每天1次),高剂量联合组患者额外给予高剂量托法替布治疗(5 mg,每天2次)。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指标VAS、疾病活动性指标DAS2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清因子(IL-35、IL-17、IL-6和IFN-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DAS28评分、CRP和ES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高剂量联合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低剂量联合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17、IL-6和IFN-γ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IL-35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高剂量联合组除IL-35外,其他血清因子(IL-17、IL-6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低剂量联合组。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泻和白细胞减少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相比较低剂量托法替布联合甲氨蝶呤能更有效的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RP和ESR水平,上调IL-35水平而下调IL-17、IL-6和IFN-γ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法替布 剂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因子 甲氨蝶呤
下载PDF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迎春 孟令茜 +4 位作者 高志云 马星 刘文瑞 杨漪 彭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600-260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就诊的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将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就诊的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将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ALOKA Prosoundα1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值、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膨大指数(AI)等颈动脉弹性参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对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Ep、β、PWVβ及AI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IMT、Ep、β、PWVβ呈正相关(P<0.05);IMT、Ep、β、PWVβ与AC呈负相关(P<0.05)。结论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检查,可以在血管壁形态、结构尚未出现影像学特征改变之前通过相关参数变化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回声跟踪 类风湿关节炎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关性
下载PDF
卵泡抑素样蛋白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艳 彭肖 徐凤金 《医学综述》 2017年第8期1496-1499,1504,共5页
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其可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通路及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刺激产生。FSTL1有其特殊的结构,在胚胎发育的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迁移、组织重塑、肿瘤免疫等一系列病... 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其可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通路及雌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刺激产生。FSTL1有其特殊的结构,在胚胎发育的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迁移、组织重塑、肿瘤免疫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参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如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血清FSTL1水平与RA疾病活动的生化及临床指标有关,其可作为RA活动的一项血清学指标。FSTL在狼疮肾炎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抑素样蛋白1 信号通路 自身免疫
下载PDF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弹性中的应用
4
作者 郭迎春 孟令茜 +4 位作者 高志云 马星 刘文瑞 杨漪 彭肖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就诊的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弹性模量(...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就诊的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顺应性(AC)值、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膨大指数(AI)等颈动脉弹性参数,并检查两组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观察组Ep、β、PWVβ及AI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应性(A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颈动脉斑块情况出现,观察组有5例患者出现颈动脉斑块。结论在血管壁形态、结构尚未出现影像学特征改变之前,采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的变化反映血管弹性状况,为临床提供早期了解颈动脉弹性变化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回声跟踪 类风湿关节炎 颈动脉弹性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孟令茜 郭迎春 +4 位作者 高志云 马星 刘文瑞 杨漪 彭肖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10例RA患者(试验组)进行研究,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管ET技术测量...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10例RA患者(试验组)进行研究,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管ET技术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弹性模量(Ep)、僵硬度(β)、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膨大指数(AI)、动脉顺应性(AC)等颈动脉弹性参数;检查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情况。结果试验组的Ep、β、PWVβ及AI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率(4.55%)明显高于对照组(0.00%)(χ^2=4.656,P=0.031)。结论在血管壁形态、结构尚未出现影像学特征改变之前,采用血管ET技术评估RA患者颈动脉弹性参数的变化,可以反映血管弹性状况,为预防R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回声跟踪 类风湿性关节炎 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弹性 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研究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孟令茜 郭迎春 +4 位作者 高志云 马星 刘文瑞 杨漪 彭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83-87,共5页
为了给早期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研究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对象选择年龄在60~79岁之间的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和健康老年人40例,依次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ALOKA Prosound... 为了给早期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研究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与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对象选择年龄在60~79岁之间的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和健康老年人40例,依次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ALOKA Prosound α 1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对颈动脉和肱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弹性相关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检测结果中有3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颈动脉IMT值超过1 mm,有31例健康研究对象颈动脉IMT值超过1 mm;实验组颈动脉IMT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β、Ep、PWVβ和A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 <0. 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肱动脉IMT值间无显著差异(p> 0. 05),β、PWVβ与AI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5);ROC曲线分析结果中,两组研究对象动脉弹性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可见类风湿关节炎与老年人颈动脉和肱动脉弹性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受年龄的影响,动脉IMT值改变无法体现RA和动脉粥样硬化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可将ET技术当成一种早期发现RA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下降的诊断方法预防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回声跟踪 老年人 类风湿关节炎 动脉弹性 相关性
下载PDF
托法替布联合羟氯喹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明杰 徐风金 +1 位作者 张艳 薛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目的 观察托法替布片联合羟氯喹片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次1.0 g,每天3次,口服+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羟氯... 目的 观察托法替布片联合羟氯喹片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每次1.0 g,每天3次,口服+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羟氯喹片每次0.2 g,每天2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每次5 mg,每天2次。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疾病活动度、关节疼痛程度、类风湿因子(RF),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入组80例,脱落4例,最终有76例纳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入组80例,脱落8例,最终有72例纳入统计分析。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4.05%(40例/76例)和16.22%(12例/7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活动评分28关节指数评分分别为(2.69±0.73)和(3.32±0.84)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2.72±0.71)和(3.31±0.68)分,RF分别为(184.61±32.14)和(201.32±30.73)U·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轻度肝损伤、血压升高,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轻度肝损伤。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74%和29.17%,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法替布片联合羟氯喹片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情活动度,缓解关节疼痛,且不增加药物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法替布片 羟氯喹片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度 临床疗效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大黄人参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徐风金 李炳茂 +2 位作者 韩莎莎 王彦红 刘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69-70,共2页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 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典型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累及腺外其他器官,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西医以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 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典型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累及腺外其他器官,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西医以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器官损害的进展。笔者应用大黄人参方治疗PSS,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大黄人参方 中医疗法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继发干燥综合征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9
作者 徐风金 林冰 王丽英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5期440-440,共1页
患者,女,35岁,主因反复多关节肿痛14年,加重伴胸闷气短、食欲下降半年于2007年10月收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患者于1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疼痛,伴臀部深处、双髋、双膝关节疼痛,呈游走性,休息后可缓解,未予治疗,逐渐累及颞颌、双手... 患者,女,35岁,主因反复多关节肿痛14年,加重伴胸闷气短、食欲下降半年于2007年10月收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患者于1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腰部疼痛,伴臀部深处、双髋、双膝关节疼痛,呈游走性,休息后可缓解,未予治疗,逐渐累及颞颌、双手掌指、近端指间、双腕、双踝关节,伴红肿,晨僵大于2小时,活动受限,以夜间疼痛为甚,伴乏力、脱发、口干、眼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干燥综合征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