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置信专业活动在神经内科住培模式构建中的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吕蔓华 薛腾腾 +4 位作者 曾圆圆 段淑荣 沈月娥 郭庆峰 潘永惠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1期178-182,共5页
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特点是强调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但仍存在着无法忽视的不足,因此文章引入了置信专业活动这一概念。置信专业活动是指在临床环境中监督者通过观察和衡量后可以信任并委托给学员的专业活动,这一活动可以高效并... 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特点是强调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但仍存在着无法忽视的不足,因此文章引入了置信专业活动这一概念。置信专业活动是指在临床环境中监督者通过观察和衡量后可以信任并委托给学员的专业活动,这一活动可以高效并且可靠地帮助监督者判断住培学员的能力,并促进住培学员能力的提升。目前为止,我国神经内科现有形成性评价体系仍不全面,无法有效地评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学员在临床工作中的能力,国内也没有神经内科住培相关的置信专业活动。文章立足2020—2023年国内外临床医学教育相关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践经验分析置信专业活动的发展起源、现状、阻碍和前景,为我国神经内科住培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路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信专业活动 胜任力 医学教育 神经内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形成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BOPPPS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帅男 陈慧楠 +1 位作者 孙鸿雪 赵晨曦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1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引入(bridge-in,B)、目标(objective,O)、前测(pre-assessmen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P)、后测(post-assessment,P)和总结(summary,S),即BOPPPS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引入(bridge-in,B)、目标(objective,O)、前测(pre-assessment,P)、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P)、后测(post-assessment,P)和总结(summary,S),即BOPPPS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本科学生80名,随机分为BOPPPS教学组(n=40)和对照组(n=40),BOPPPS教学组按照6个环节进行课程设置并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对照组采用传统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2组学生在出科时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并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BOPPPS教学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89.65±4.03)分,高于对照组的(84.55±4.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BOPPPS教学组学生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为(91.60±3.46)分,高于对照组的(87.13±4.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诊疗技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BOPPPS教学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教学方法满意度,BOPPPS教学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基于BOPPPS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神经内科 临床实习 满意度 自主学习能力
下载PDF
在神经内科规范化培训中应用PBL教学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婷姣 李倩倩 +3 位作者 杨珊珊 闫文慈 伊恋 张忠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5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本医学院校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神经内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带教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本医学院校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神经内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带教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对对两组培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PBL带教组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带教组;PBL带教组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带教组。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使学生对神经内科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好于传统教学法。本研究表明逐步扩大PBL教学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使用范围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学改革 医学人才培养 PBL教学模式 神经内科 传统教学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法在神经内科眩晕疾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婷婷 潘永惠 +1 位作者 陈祺慧 林静涵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5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法在神经内科眩晕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级神经内科住培硕士研究生46名,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法在神经内科眩晕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级神经内科住培硕士研究生46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法,试验组采用基于OBE理念的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法,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带教效果。结果试验组病例分析、床旁查体技能考试、总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评价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眩晕疾病临床教学中,应用基于OBE理论的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提高眩晕疾病的临床综合实践和诊疗能力,可获得良好的临床带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混合式教学法 神经内科 眩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临床教学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敬堃 于宏丽 +1 位作者 赵继巍 段淑荣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8年第5期355-357,370,共4页
探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在2周1次的病例讨论和小讲课中采用标准化患者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临床模式,并进行规范的单病种教学查房,建立神经内科临床思维;建立以公共成效考试为基础的... 探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在2周1次的病例讨论和小讲课中采用标准化患者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临床模式,并进行规范的单病种教学查房,建立神经内科临床思维;建立以公共成效考试为基础的模拟教育评估系统,通过包括以专业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为基础的计算机试题题库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流程进行能力评估,建立情境教学模式,通过病例录像和事件模拟使评估内容生动化;辅以主观评估体系,包括自测和相关人员评分表;通过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管理模式,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全面建立系统的临床模式和评估体系。该培训模式能更好地达到对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加全国结业考试的住院医师中,神经内科全员通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均达到四证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规范化培训 PDCA CBL CAT
下载PDF
抗CV2/CRMP5抗体阳性副肿瘤性脑脊髓炎合并神经精神狼疮一例
6
作者 林静涵 代大伟 +2 位作者 陈泓旭 潘永惠 张黎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7-239,共3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小学文化水平。因“反应迟钝5 d,双下肢无力1 d”于2021-3-19入院。5 d前无诱因出现反应迟钝,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偶有答非所问但能正常交流,病程中伴有吞咽困难、头晕、视物旋转、言语笨拙,可疑抽搐发作(全面强直... 1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小学文化水平。因“反应迟钝5 d,双下肢无力1 d”于2021-3-19入院。5 d前无诱因出现反应迟钝,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偶有答非所问但能正常交流,病程中伴有吞咽困难、头晕、视物旋转、言语笨拙,可疑抽搐发作(全面强直发作)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脑脊髓炎 抗CV2/CRMP5抗体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下载PDF
抗神经节苷脂GD3抗体阳性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一例
7
作者 胡宇静 张莹 +1 位作者 代大伟 姜宏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0-374,共5页
患者男性,70岁,主诉四肢麻木、无力3月余,加重2天,于2022年4月3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远端麻木、无力,上肢可持物,下肢可行走,行走呈踩棉花感,当地医院行头部CT显示双侧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疏松(图1);心脏超声显... 患者男性,70岁,主诉四肢麻木、无力3月余,加重2天,于2022年4月3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远端麻木、无力,上肢可持物,下肢可行走,行走呈踩棉花感,当地医院行头部CT显示双侧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白质疏松(图1);心脏超声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顺应性降低;双下肢血管超声显示双下肢静脉血流缓慢瘀滞;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查显示双侧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损害,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损害,考虑“周围神经病”,予以甲钴胺0.50 mg/次(3次/d)口服营养神经治疗后未见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类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血清学指标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价值
8
作者 刘一然 李英男 +1 位作者 孙岩 张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63-66,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价值。方法选取276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72例和非END组204例。收集所有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IS患... 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价值。方法选取276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72例和非END组204例。收集所有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各血清学标志物预测END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END组年龄>75岁者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FBG)、尿酸、纤维蛋白原、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高于非EN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22,95%CI:1.049~1.666)、NIHSS评分(OR=1.793,95%CI:1.281~2.510)、FBG(OR=1.392,95%CI:1.126~1.722)、PLR(OR=1.505,95%CI:1.128~2.008)、NLR(OR=1.677,95%CI:1.280~2.197)是A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FBG、PLR、NLR预测AIS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2、0.581、0.759。结论PLR、NLR、FBG是AIS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NLR对AIS患者发生END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临床路径联合Mini-CEX在神经外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
9
作者 孙若晗 李力仙 +4 位作者 王奥文 杨权 陈锦堃 郭金牛 龙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联合小型临床评估练习(mini 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32名住...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联合小型临床评估练习(mini 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32名住培在读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生分为常规教学组和临床路径教学组,每组16名。常规教学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联合Mini-CEX评估法进行教学,临床路径教学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联合Mini-CEX评估法进行教学。学期末对学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试、Mini-CE评估以及满意度调查,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临床路径教学组学员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52.74±4.28)分]高于常规教学组[(49.26±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教学组学员Mini-CEX评估成绩中的沟通技巧[(7.89±0.94)分]、临床判断[(7.16±0.73)分]、组织效能[(8.20±0.75)分]、整体表现[(7.71±0.83)分]评分高于常规教学组[(7.23±0.72)分、(6.54±0.94)分、(7.45±0.93)分、(7.10±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教学组学员的总满意度为100%,高于常规教学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联合Mini-CEX评估法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员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且在提升临床思维、增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较常规教学法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教学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神经外科 临床教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患者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志强 王悦 +3 位作者 赵庆杰 孙秀英 杨红艳 王德生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16-1817,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出血患者按1∶1配对分为亚低温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48h,监测患者鼓膜温度和生命体征,采用多田氏公式计...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出血患者按1∶1配对分为亚低温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48h,监测患者鼓膜温度和生命体征,采用多田氏公式计算脑水肿量,采用欧洲卒中评分方法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对照组脑水肿量分别为(21.52±5.52),(19.48±5.47)mL;而亚低温组脑水肿量分别为(17.14±4.57),(12.57±4.01)mL;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6,8.45,P<0.05)。治疗1周及2周后对照组欧洲卒中评分分别为(53.95±8.78),(62.43±7.95)分;亚低温组欧洲卒中评分分别(60.90±8.73),(71.38±7.2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结合常规治疗能减轻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量,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亚低温 治疗 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生命体征 鼓膜温度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淑荣 王勋 +2 位作者 张璇 王德生 张黎明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31期6931-6933,i003,共4页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脑源性营养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为康复训练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Wistar大鼠采用Longa颈外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脑源性营养生长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为康复训练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Wistar大鼠采用Longa颈外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康复组、造模对照组,康复组每天进行1h滚筒、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造模对照组不予以康复训练。每组随机分为3,7,14,21d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分别于相应天数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BDNF的表达。结果:脑梗死后3,7,14d康复训练组大鼠脑梗死灶周围BDNF表达分别为(43.00±3.85),(64.29±4.34),(40.40±1.50)个/视野,较造模对照组犤(22.10±2.60),(30.80±1.65),(20.99±1.83)个/视野犦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脑梗死后3d梗死灶周围BDNF表达即已增加,7d达到高峰,14d有所回落,至第21天康复训练组犤(33.10±3.06)个/视野犦与造模对照组犤(31.40±1.38)个/视野犦之间已无明显差异。结论:康复训练可诱导脑梗死灶周围BDNF的表达,通过其稳定细胞内环境以及促进树突中的某种蛋白合成,引起突触重塑等方面的作用,从而推动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训练 表达 BDNF 梗死灶 对照组 造模 平衡木 时间点 动脑
下载PDF
人脑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冉 段淑荣 +4 位作者 王慧慧 滕文丽 王德生 戚基萍 王海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60-2563,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剖解22例脑梗死后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脑组织,分别从梗死侧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取材(避开梗死...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剖解22例脑梗死后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脑组织,分别从梗死侧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取材(避开梗死灶坏死脑组织),以5例正常脑组织相应部位的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TGF-β及VEGF表达的变化及其规律。实验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TGF-β阳性细胞于缺血4.5~10h开始增多〔(2.36±0.3)个/HP〕,缺血24~70h达高峰〔(9.1±1.5)个/HP〕,72~96h之后开始下降〔(4.6±1.7)个/HP〕,至缺血120~144h仍有较多阳性细胞〔(1.8±0.3)个/HP〕。对照组有少量TGF-β阳性细胞表达〔(1.1±0.2)个/HP〕;(2)VEGF阳性细胞于缺血4.5~10h开始增多〔(20.9±9.0)个/HP〕,缺血24~70h达高峰〔(48.9±3.4)个/HP〕,72~96h之后开始下降〔(38.5±6.2)个/HP〕,至缺血120~144h仍有少量阳性细胞〔(16.1±6.0)个/HP〕。对照组无VEGF阳性细胞表达。结论脑梗死后,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元及胶质细胞TGF-β及VEGF表达增高,并且二者在表达时间上具有相关性,对脑梗死后神经损伤可能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梗死 神经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13
作者 董齐 代亚美 +1 位作者 王朝燕 路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4-27,共4页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诊断与误诊、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治疗与预后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42例患者中合...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诊断与误诊、实验室和病原学检查、治疗与预后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42例患者中合并其他疾病者29例,占69.0%;首诊误诊32例,占76.2%。两性霉素B(AmpB)治疗者25例,其中6例在疾病早期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15例单用氟康唑治疗。治愈20例,占47.6%;好转11例,占26.2%;死亡11例,占26.2%。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误诊率高,各种原因所致的免疫缺陷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尽早明确诊断,联合AmpB与5-FC抗真菌治疗、积极控制颅内压是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曲霉菌 脑膜炎 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
下载PDF
加兰他敏抗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倩倩 杨珊珊 +3 位作者 黄硕 赵婷婷 孙莉娜 柴丽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观察加兰他敏(Gal)对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通路的影响,探讨Gal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5μMAβ_(1-40)作用于SH-SY5Y细胞制备体外细胞损伤模型,0.3μM加兰他敏对Aβ_(1-40... 目的观察加兰他敏(Gal)对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通路的影响,探讨Gal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5μMAβ_(1-40)作用于SH-SY5Y细胞制备体外细胞损伤模型,0.3μM加兰他敏对Aβ_(1-40)处理的细胞进行干预并与正常细胞进行对照研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blot技术定量检测各组APP,sAPPα,β-淀粉样前体蛋白剪切酶-1(BACE1)表达水平。结果 Aβ_(1-40)孵育细胞24h之后,细胞损伤明显,存活率从95.78.±2.5%降到62.93±2.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Western-blot显示细胞内BACE1表达增加,APP表达无明显改变,细胞分泌sAPPα降低;在Aβ_(1-40)孵育之前给予加兰他敏作用24h,细胞损伤程度减轻,细胞的存活率上升(85.26±5.3%)(P<0.01),细胞内BACE1表达较Aβ组下降,APP表达无明显改变,细胞分泌sAPPα升高。结论加兰他敏通过抑制Aβ_(1-40)诱导的APP的异常代谢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兰他敏 Β淀粉样蛋白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淀粉样前体蛋白 β位分解酶
下载PDF
前瞻性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神经功能及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石蕾 吴培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915-1917,1920,共4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神经功能及康复的影响,以期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神经功能及康复的影响,以期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8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前瞻性护理。统计2组患者Glasgow评分、Hunt-Hess评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情况,并统计患者疗效及护理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Glasgow评分、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Hunt-Hess评分Ⅳ级的比例、疗效为无效的比例护理期间出现头痛的比例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可以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降低血管痉挛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神经功能 康复
下载PDF
穴位电针刺激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胆碱乙酰转移酶的调节 被引量:6
16
作者 姜国华 张黎明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5-03/2005-09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①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雌雄各...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面神经损伤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影响,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途径。方法:实验于2005-03/2005-09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完成。①选用日本大耳白兔120只,雌雄各半,6~8月龄。随机将兔分为5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每组再分为术后7,14,21,28d4个时间点进行观察。②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周围性面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切开左侧面部皮肤后缝合。模型组:造模后不给任何处置。西药组:造模术后第1天每只给予维生素B110mg/d,维生素B1250μg加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地塞米松用量从每只2mg/d开始,以后每隔7d减为半量。传统针刺组:造模后第1天开始用0.25mm×40mm毫针针刺术侧穴位:翳风直刺1.0cm,颧骨谬直刺0.3cm,地仓直刺0.5cm,颊车直刺0.5cm,四白向下平刺0.5cm、阳白向下平刺0.5cm,每10min捻转1次,留针30min,每针刺治疗5d,休息2d。电针刺激组: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取术侧穴位电针刺激,穴位位置、进针角度及进针深度同传统针刺组,翳风(阴极)与颊车(阳极)、地仓(阴极)与四白(阳极)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100Hz,电压2V,疏密波刺激,治疗30min/d,每针刺治疗5d,休息2d。各组均干预28d。③手术后7,14,21,28d,取兔左侧脑干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内氏染色的方法,光镜下观察面神经核中神经元形态的改变。按SP试剂盒操作说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神经元进行染色,每张片显微镜下计数5个固定点高倍(10×40)视野下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阳性细胞数。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大耳白兔1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面神经核中内氏体:随治疗时间延长,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不同程度增多,其中电针刺激组增多最明显,但这3组仍少于假手术组。②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数:术后7,14,21,28d电针刺激组均明显多于其他4组(P<0.01);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的趋势(P<0.01)。③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数:术后7,14,21,28d:电针刺激组均明显多于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穴P<0.01雪鸦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增多的趋势穴P<0.05雪。结论:穴位电针刺激可调节面神经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胆碱乙酰转移酶,对面神经神经核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损伤面神经修复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穴位疗法 电刺激 针刺穴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胆碱O-乙酰转移酶
下载PDF
复智散通过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通路减轻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兆旭 王德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复智散(FZS)能否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通路,减轻Aβ_(25-351)诱导的新生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方法选用24 h内新生Wistar大鼠,分离纯化皮层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在体外培养7 d后...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复智散(FZS)能否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通路,减轻Aβ_(25-351)诱导的新生鼠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方法选用24 h内新生Wistar大鼠,分离纯化皮层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在体外培养7 d后,应用20μmol·L-1Aβ_(25-351)作用于皮层神经元24 h。药物治疗组则应用FZS(20 mg·L^(-1))、CDK5抑制剂Roscovitine(15μmol·L^(-1))、钙蛋白酶(calpain)制剂Calpeptin(20μmol·L^(-1))预处理24 h,然后用20μmol·L^(-1)Aβ_(25-351)作用24 h。用Western blot检测Tau蛋白Ser396、Ser202和Thr231位点磷酸化水平和CDK5的激活蛋白p25/p35的蛋白水平;荧光酶标仪测定荧光强度来反映calpain活性;免疫沉淀法检测CDK5激酶活性。结果 20μmol·L^(-1)Aβ_(25-351)作用于皮层神经元24 h后,Tau蛋白在Ser396、Ser202、Thr231位点磷酸化水平增加,CDK5激酶活性升高,CDK5激活蛋白p25水平升高,calpain活性升高。20 mg·L-1FZS治疗组则明显抑制了Aβ_(25-351)导致的Tau蛋白在Ser396、Ser202、Thr231位点磷酸化水平增加,抑制了CDK5激酶活性、p25蛋白水平以及calpain活性升高。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和calpain抑制剂calpeptin作为阳性对照药物也显示了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作用。结论复智散可能通过calpain-p25/CDK5通路抑制Aβ_(25-351)导致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CDK5 TAU蛋白 复智散 钙蛋白酶 p25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17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微 杨萍萍 迟立君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2期2318-2322,2327,共6页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17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可特异性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炎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类临床表型复杂、难以早期诊断和鉴别的疾病群,其发病机制与自... 辅助性T细胞(Th细胞)17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可特异性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炎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类临床表型复杂、难以早期诊断和鉴别的疾病群,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或免疫炎性损伤相关。而IL-17是一种主要由Th17细胞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IL-17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诱导内皮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刺激中性粒细胞募集和活化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发挥其生物学功能。这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寻找研究神经变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切入点,探索新的治疗靶区,从而为神经变性疾病防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多发性硬化 吉兰-巴雷综合征 辅助性T细胞17
下载PDF
分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魏丹 李伟明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639-640,共2页
目的探讨分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4例,根据患者康复训练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常规一对一康复训练模式,观察组采用分... 目的探讨分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4例,根据患者康复训练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常规一对一康复训练模式,观察组采用分组康复训练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训练后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训练后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训练后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训练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水平明显高于较对照组(P<0.05)。结论分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吞咽功能及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康复训练 脑卒中吞咽障碍 神经功能 吞咽功能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璇 张卓然 +2 位作者 段淑荣 蒋莱 范志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75-577,58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灶周围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各组再根据术后开始干预的时间窗细分为术后6、12、2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的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及梗死灶周围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各组再根据术后开始干预的时间窗细分为术后6、12、24、48及72 h 5个亚组,每组8只。治疗组给予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其他各组正常饲养。14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随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nestin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后6-72 h,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治疗组6-72 h时间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脑梗死后6-72 h 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及治疗组(P〈0.01);而治疗组各时间点的nestin阳性细胞数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内各不同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梗死后24 h nestin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其他各时间点(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为脑梗死后24 h;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梗死灶周围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强制性运动 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缺失 巢蛋白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