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核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柳佳 张李涛 +4 位作者 田和平 郁龚杰 王健超 沈建国 周海航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1632-1635,1639,共5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嘉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87例。患者均经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aSAH...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嘉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患者87例。患者均经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aSAH并作相应干预,发病24 h内留取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测,出院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估预后。比较预后不良患者与预后良好患者临床特征;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MHR对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患者24例,预后良好患者63例。预后不良患者与预后良好患者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治疗方式、CRP、淋巴细胞计数、TG、TC、白蛋白、肌酐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病情Hunt-Hess分级、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HDL及M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糖升高、低GCS评分、MHR升高均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HR预测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21,灵敏度为0.625,特异度为0.952,最佳截断值为0.507。结论MHR对aSAH患者预后有较好预测效能,其升高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单核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预后
下载PDF
中等量脑叶出血保守治疗与内镜手术治疗的预后比较
2
作者 宋昀农 王翊飞 +1 位作者 王健超 方锦才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 观察并比较中等量脑叶脑出血行保守治疗与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中远期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将205例中等量脑叶脑出血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113例)和内镜手术组(92例)。统计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内的住院时间、脑... 目的 观察并比较中等量脑叶脑出血行保守治疗与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中远期预后情况,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将205例中等量脑叶脑出血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113例)和内镜手术组(92例)。统计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内的住院时间、脑水肿持续时间、脑水肿最大体积来评估短期预后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和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 保守治疗组和内镜手术组的住院时间、脑水肿持续时间、脑水肿最大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内,保守治疗组发生肺部感染29例、水电解质紊乱73例、脑梗死25例、下肢静脉血栓43例,内镜手术组分别发生11例、70例、10例、20例,2组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7,P=0.075),肺部感染、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3、6个月,内镜手术组的GCS评分均高于保守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内镜手术组的ADL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手术治疗中等量脑叶脑出血,患者的长期独立生活能力和智力水平均优于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叶出血 中等量 保守治疗 内镜手术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沈和平 褚闻来 +2 位作者 褚正民 沈建国 王耿焕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2066-2069,2073,共5页
目的 分析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嘉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颅骨修补术的49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使用激素、肝... 目的 分析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嘉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颅骨修补术的49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使用激素、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低白蛋白血症、血清前白蛋白、去骨瓣病因、术前神志情况、气管切开、修补时机、皮瓣凹陷、缺损部位、大骨瓣、术前住院时间、修补材料、手术时长、术中脑膜破损、硬膜外积液、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入住ICU、菌群分布、耐药情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术后切口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497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5例(5.0%),细菌培养阳性23例(92.0%),共26株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13/26,50.0%)。20例(80.0%)的感染菌株为多重耐药菌。经过静脉滴注抗生素及皮下注射抗生素等治疗,25例中20例成功保留了修补材料,随访0.5~3.0年,未见感染复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瓣凹陷、大骨瓣均为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多重耐药菌占比高。静脉滴注及皮下注射抗生素是治疗术后感染的有效手段,能使大部分患者保留骨瓣。皮瓣凹陷、大骨瓣是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修补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