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省冉义镇为例
1
作者 杨咏秋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6-82,106,共8页
以四川省邛崃市冉义镇为研究对象,以2012、2015、2018年3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为基础数据,运用目视解译法结合ArcGIS软件绘制冉义镇3期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图并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运用Fragstats景观指数计算软件得出冉义镇景观格局指数... 以四川省邛崃市冉义镇为研究对象,以2012、2015、2018年3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为基础数据,运用目视解译法结合ArcGIS软件绘制冉义镇3期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图并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运用Fragstats景观指数计算软件得出冉义镇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结果表明:(1)冉义镇耕地面积增加并且聚集程度提高,耕地景观更加紧凑与规模化;(2)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优势度不断上升,宅基地优势度及破碎化程度均降低;(3)2012-2018年冉义镇景观格局的丰富度和均衡度均在降低;(4)产业结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土地综合整治是冉义镇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影响因素分析 冉义镇
下载PDF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四川省马尔康县为例 被引量:36
2
作者 陈颖 吴柏清 +1 位作者 邹卓阳 王广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以四川省马尔康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阐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和内涵,依据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选取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并采用DTM模... 以四川省马尔康县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阐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和内涵,依据土地适宜性的评价原则和主要影响因素选取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并采用DTM模型分析确定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坡度值,依此建立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进行叠加分析,得出耕地、林地和草地适宜性等级图,进而为确定最佳的土地利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 DTM模型分析 马尔康县
下载PDF
基于物元模型的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涛 任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58,70,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基于自然-经济-社会模式构建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物元模型对四川省2004、2006、2008、201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关联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4-2010年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 为进一步明确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基于自然-经济-社会模式构建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物元模型对四川省2004、2006、2008、2010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关联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4-2010年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转。2004年和2006年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但受干旱灾害影响,2006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2004年有所下降;2008年和2010年处于较安全状态。综合分析发现,强化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提高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物元模型 安全等级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佳俣 潘洪义 +1 位作者 淳阳 蒋贵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258-265,共8页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以社会、经济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人文-生产-生态三维指标体系,对2004—2014年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SAS 9.4的主成分分析...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以社会、经济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人文-生产-生态三维指标体系,对2004—2014年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SAS 9.4的主成分分析法探索影响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2004—2014年四川省土地利用总功能值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功能值由49.35提升到62.84;各功能间协调性逐步增强,生产功能增长最为明显,其次是人文功能,生态功能增长缓慢,其中,社会保障、农产品生产、工业产品生产、资源维持与供给及文化功能均有所提升;通过SAS的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工农产业发展水平、收入水平、水资源条件和政策支持等。通过分析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多功能性 影响因素 四川省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若尔盖段水生生物资源现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梅燕 陈登 +6 位作者 胡杰 金利 李宇浩 赵甜梦 樊海灵 宗浩 付长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2021年8—9月对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若尔盖段(核心区)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其分布实地调查的结果表明,调查河段浮游植物5门29科51属68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最多,有12科19属32种,占种类总数的47.06%;浮游动物共计... 2021年8—9月对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若尔盖段(核心区)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其分布实地调查的结果表明,调查河段浮游植物5门29科51属68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最多,有12科19属32种,占种类总数的47.06%;浮游动物共计2类16种,原生动物和轮虫各占50%;底栖动物共有3门12种,其中节肢动物门种类数最多,占种类总数83.3%;鱼类共计11种,隶属于1目2科6属,其中鳅科(Cobitidae)有1属6种,占总种数的54.55%,鲤科(Cyprinidae)5属5种,占总种数的45.45%.鱼类生态类型以流水底层生态类群为主,按鱼类繁殖习性,鱼类产卵类型主要是产沉性卵和黏性卵;按食性划分,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藻类为食的鱼类最多;按区系划分,调查河段鱼类区系组成为中亚高山复合体,具有黄河上游区系组成特点.从渔获物组成上分析,占据数量优势有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i)和拟硬刺高原鳅(Triplophysa pseudoscleroptera)占优势,数量占比分别23.08%、21.15%和1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水产种质保护区 水生生物 鱼类
下载PDF
四川省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涂超 牟震江 张果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160-165,共6页
以四川省21个地市州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构建综合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再通过地理探测器找出对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对2017—2020年四川省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耦合协调情... 以四川省21个地市州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构建综合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再通过地理探测器找出对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对2017—2020年四川省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在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态势;耦合协调性基本处于低耦合水平;对四川省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协调水平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人均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和地均农业生产值;四川省乡村振兴与土地可持续利用耦合协调水平差异明显,应对川西地区加强重视,提高川西地区的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可持续利用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地理探测器 四川省
下载PDF
四川省不同学历流动人口的省内迁移空间格局、影响机制及迁移模式
7
作者 唐晨珂 刘颖 +3 位作者 李晓梅 李莉 彭立 张少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65-376,共12页
近年来,不同学历流动人口的迁移决策及其差异逐渐显现,流动人口内部已经分化出高学历流动人口与低学历流动人口两大群体,高学历流动人口数量的上升促进了流动人口省内迁移趋势的增强.四川省是西部地区人口流出大省,近年来省内迁移人口... 近年来,不同学历流动人口的迁移决策及其差异逐渐显现,流动人口内部已经分化出高学历流动人口与低学历流动人口两大群体,高学历流动人口数量的上升促进了流动人口省内迁移趋势的增强.四川省是西部地区人口流出大省,近年来省内迁移人口呈现增长趋势,其人口迁移具有典型性.因此,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迁移流、变异系数和logistic回归对四川省不同学历流动人口的省内迁移空间格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四川省不同学历人口的省内迁移模式.结果表明:1)成都市对省内高学历流动人口与低学历流动人口的集聚效应明显,并且对高学历人群的集聚效应更强,其影响的辐射范围更广;除成都以外的其他地级市仅对低学历流动人口产生弱集聚效应,高学历流动人口对其没有明显偏好.2)低学历流动人口更倾向于跨省迁移,而高学历流动人口更倾向于省内迁移,并且大学专科学历人群与省内跨市迁移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3)高学历人群与低学历人群的迁入意愿均会受到个体因素与区域因素的影响,低学历人群受个人发展因素的影响较大,区域因素对其影响较小;而高学历人群受心理融入因素与区域发展因素的影响均显著.整体而言,高学历人群对城市发展的关注程度高于对个人发展的关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差异 教育异质性 省内迁移 迁移模式 四川省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异常区域及驱动因素识别
8
作者 张馨月 彭立 +1 位作者 张慧娟 赵宇鸾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6,共11页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对于植被恢复和管理非常重要。采用Sen-MK检验、相关性分析、Copula函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西南七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气候条件、... 植被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对于植被恢复和管理非常重要。采用Sen-MK检验、相关性分析、Copula函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西南七省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气候条件、夜间灯光强度与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相关程度,定义异常区域,评估不同气候和人口压力下植被褐化、绿化概率,最后探讨异常区域植被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69.04%的植被有所改善,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速度已超过非喀斯特地区。2)气温类植被异常区域与研究区人类活动强烈区域和气温上升区域均存在重叠;降水类植被异常区域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区;人类活动与植被覆盖变化呈正相关的两类异常区域总成对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夜间灯光强度大的城镇地区。3)温度对植被的敏感性高于降水且高于人口密度,喀斯特区域的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同步概率高于非喀斯特区域,植被异常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异步概率更高。4)植被覆盖变化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夜间灯光强度的主导,影响因素之间主要存在非线性交互作用,其中土壤含水量与夜间灯光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植被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机制,对西南地区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规划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气候变化 地理探测器 COPULA NDVI
下载PDF
西南低山丘陵区三生用地空间冲突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罗鸿 杨存建 廖雨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为探究三生用地类型的空间冲突水平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助力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以德阳市罗江区为例,基于2018年GF—1号遥感影像数据,从“三生”角度出发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合土地利用不同功能特点,构建三生用地... 为探究三生用地类型的空间冲突水平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助力国土空间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以德阳市罗江区为例,基于2018年GF—1号遥感影像数据,从“三生”角度出发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合土地利用不同功能特点,构建三生用地分类体系,借助景观生态指数构建冲突指数模型,而后评估生态服务价值,以格网形式对三生用地类型的空间冲突水平及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可视化表达,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法探究空间冲突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生用地类型以生产生态用地为主,其次为生态生产用地及生活生产用地,生态用地仅占5%左右。2)罗江区三生用地类型的空间冲突水平处于基本可控状态,主要为较弱和中等空间冲突,强空间冲突主要存于生活生产及生产生态用地,弱空间冲突主要存在于生活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潜在冲突(弱空间冲突和较弱空间冲突)有转化为公开冲突(中等空间冲突和强空间冲突)的趋势。3)罗江区生态服务价值在布局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生产生态用地贡献最大,生活生产用地贡献为负。4)空间冲突指数与生态服务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即空间冲突水平的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用地 空间冲突 生态服务价值 罗江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昆明市2010—2021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10
作者 何亚玲 赵景峰 苏华丽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6期51-58,共8页
为更好地了解昆明市水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本文选取2010—2021年昆明市水资源的相关数据,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昆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水资源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幅较小,... 为更好地了解昆明市水资源生态安全状况,本文选取2010—2021年昆明市水资源的相关数据,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昆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水资源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幅较小,人均水资源承载力的起伏变化较为明显,且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明显降低,水资源生态压力大,呈不可持续状态,开发潜力很小。研究结果可以为昆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市 水资源 生态足迹 可持续利用 形势分析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四川省碳排放与碳足迹效应及时空格局 被引量:67
11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3 位作者 徐新良 罗怀良 赵景峰 杨存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244-7259,共16页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对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及其机理、制定有效的碳排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0—2010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碳足迹及其压力指数模型,对研究区20年来...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对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及其机理、制定有效的碳排放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990—2010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碳足迹及其压力指数模型,对研究区20年来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及碳足迹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碳的足迹呈显著增加趋势。碳排放增加5407.839×10~4t,增长率达143%;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增加1566.622×10~4hm^2,四川全省的生态赤字达1563.598×10~4hm^2。(2)建设用地和林地分别为四川省最大的碳源与碳汇。20年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增加5407.072×10~4t,增长率达126.27%,占碳排放总量的88%以上;林地的碳汇减少10.351×10~4t,但仍占四川省碳汇的96%以上。(3)土地利用碳排放、碳足迹和生态赤字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成都平原区碳排放、碳足迹压力最大,生态赤字严重,西部高山高原区和盆周山区碳排放、碳足迹最小,未出现生态赤字;成都、德阳、资阳和内江等地的碳排放、碳足迹压力最大,生态赤字最严重,甘孜、阿坝等地的碳排放、碳足迹最小,未出现生态赤字。(4)土地利用结构与碳排放、碳足迹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趋高的碳源、碳汇比导致土地利用的碳源效应远大于碳汇效应。因此,四川省减排的重点应该在保持或增加现有的林地的同时,主要以降低建设用地的碳排放、碳足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碳足迹 能源消费 碳足迹压力指数
下载PDF
利用遥感和GIS进行四川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存建 陈静安 +1 位作者 白忠 程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0-706,共7页
四川省生态安全评价对其生态安全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该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层次分析技术对四川省的生态安全评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四川省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准则和指标三个层次构... 四川省生态安全评价对其生态安全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该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层次分析技术对四川省的生态安全评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四川省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准则和指标三个层次构成。在指标层中包含了反映自然、人文和污染等方面的14个指标,用遥感和GIS获取处理相关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使用GIS建立生态安全评价的相关模型。最后,以市州为单元,利用相关评价模型对自然生态环境状态、人文社会压力安全、环境污染压力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等指数进行评价和定级。该研究表明,利用遥感、GIS和AHP能有效地实现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且结果可示以图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安全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土地二次调查成果的西充县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13
作者 潘洪义 韩玲 +1 位作者 蒋贵国 何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2,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1)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其等别个数与相应等别保持不变;(2)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未发生根本变化;(3)耕地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研究结论:基于本文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下的评价结果,既继承了原成果的评价体系,又体现了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地耕地质量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农用地 分等 耕地质量 更新关键技术
下载PDF
四川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元杰 潘洪义 +3 位作者 蒋贵国 税丽 淳阳 冯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5-384,共10页
以四川省作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四川省及各地市2003—2014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对各地市的协调发展度进... 以四川省作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四川省及各地市2003—2014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对各地市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协调发展度同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呈阶段式增长,2014年总体上达到高度协调发展水平;各地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类型,其中人口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了高速增长型、波动起伏型等4种类型,土地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了高快高、高慢低等6种类型;在空间视角下四川省各地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各地市协调发展度平均水平由2003年的0.36增长至2014年的0.58,并且所有城市在2014年都已达到中等磨合协调发展及其以上水平;不同区域间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区域同质化"带动作用显著且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较大;2007年为四川省各地市协调发展速度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度 时空演变
下载PDF
成都市高校土地利用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蒋贵国 周介铭 孙国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5-280,共6页
以成都市主要高校的用地情况为切入点,通过对影响高校土地集约利用和长远发展的功能要素的选取和权重的计算,构建评价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选取一种较为合理的客观的评价方法,评价高校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并提出了建立"退地"... 以成都市主要高校的用地情况为切入点,通过对影响高校土地集约利用和长远发展的功能要素的选取和权重的计算,构建评价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选取一种较为合理的客观的评价方法,评价高校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并提出了建立"退地"机制、建立土地集约得用责任制和制定扩建审批指标3项促进高校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用地 集约利用 评价 成都市
下载PDF
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空间配置模式探讨——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视角 被引量:18
16
作者 任平 周介铭 杨存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5-58,共4页
以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和军屯镇为增减挂钩试验区,探讨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空间配置模式,并提出了增减挂钩的保障措施。结果表明,试验区农村土地通过增减挂钩空间配置,可有效增加耕地0.94 hm2,农民集中居住区集约使用9.53 hm2建设... 以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和军屯镇为增减挂钩试验区,探讨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空间配置模式,并提出了增减挂钩的保障措施。结果表明,试验区农村土地通过增减挂钩空间配置,可有效增加耕地0.94 hm2,农民集中居住区集约使用9.53 hm2建设用地指标,节约建设用地指标37.03 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是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矛盾、保护耕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集约利用 指标资本化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过渡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1 位作者 徐新良 赵景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2期65-74,F0002,共11页
[目的]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研究,为缓解人地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过渡带的四川省绵竹市为例,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在提取和分析20a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形因子响应基础上,以生态... [目的]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土地利用研究,为缓解人地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过渡带的四川省绵竹市为例,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在提取和分析20a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形因子响应基础上,以生态用地保护为目标,选取地形和土地覆盖类型为阻力因子,应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通过与土地资源现状的叠加,对不同景观安全水平的土地资源进行划分。[结果]研究区土地资源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等4种类型,其面积分别达7 218.39,17 974.75,21 545.39,77 791.46hm2,并分析各类型土地利用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结论]基于景观生态格局理论与方法,提出的不同生态安全水平的土地用地规划,有利于区域生态安全保护和土地资源持续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安全格局 最小阻力模型 土地资源开发 GIS
下载PDF
耕地资源非农化及其价值损失评价研究评述与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平 吴涛 周介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3-418,共6页
耕地资源是稀缺资源、战略资源,耕地非农化是当前耕地保护最大威胁之一.耕地资源非农化的核心问题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微观过程和驱动机理等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对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与机理... 耕地资源是稀缺资源、战略资源,耕地非农化是当前耕地保护最大威胁之一.耕地资源非农化的核心问题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对耕地资源非农化微观过程和驱动机理等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对耕地资源非农化过程与机理、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评价及非农化价值损失补偿响应机制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当前研究现状进行评价与讨论,从耕地资源非农化系统性框架理论、动态价值评价、内在机制与补偿决策体系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非农化 驱动机理 价值损失 补偿响应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价的耕地利用效益时空特征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涛 任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6-753,共8页
在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耕地持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是我国面临的基本现实.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模型,运用综合评价法与GIS技术对四川省耕地利用效益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四川... 在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中,耕地持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是我国面临的基本现实.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模型,运用综合评价法与GIS技术对四川省耕地利用效益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四川省耕地利用效益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经济效益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指数在波动中有所下降,综合效益指数略有上升;四川省耕地利用效益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表现为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指数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较高水平地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川中丘陵,耕地利用生态效益指数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川南丘陵以及川东北山区.综合分析发现,在耕地利用效益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起主导作用,生态效益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为耕地保护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益 综合评价 时空特征 四川省
下载PDF
城镇土地以价定级方法研究:以四川省南部县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伟 唐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4-699,共6页
在分析城镇土地定级方法的基础上,以四川省南部县为例,通过地价区段的划分和样点地价的测算修正,采用地价区段聚类分析划分南部县城镇土地级别.并根据以价定级结果与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定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定级结果的差异情况,... 在分析城镇土地定级方法的基础上,以四川省南部县为例,通过地价区段的划分和样点地价的测算修正,采用地价区段聚类分析划分南部县城镇土地级别.并根据以价定级结果与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定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定级结果的差异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探讨成果的可靠性.通过研究为小城镇开展以价定级研究提供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方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县 城镇土地 以价定级 样点地价 地价区段 多因素综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