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江市市中区稻渔综合种养实践与建议
1
作者 苏建 吴俊 +2 位作者 樊威 罗煜 胡钱东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4期25-27,共3页
内江市市中区作为四川省现代渔业重点区(县)之一,2016年底,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约4.6万亩,宜渔稻田2.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0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7.85亿元.稻田养鱼一直作为全区渔业发展的重点模式,但受技术、观念、效益等影响,发展相对... 内江市市中区作为四川省现代渔业重点区(县)之一,2016年底,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约4.6万亩,宜渔稻田2.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02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7.85亿元.稻田养鱼一直作为全区渔业发展的重点模式,但受技术、观念、效益等影响,发展相对缓慢,规模较为零散.随着新一轮稻渔综合种养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全区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已建成核心区2800亩,辐射区5000余亩,重点发展“稻-鱼”“稻-鳅”“稻-虾”3种模式,放养包括异育银鲫、鲤鱼、草鱼、青鱼、黄颡鱼、克氏原螯虾、台湾鳗鳅等多种水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综合种养 市中区 内江市 克氏原螯虾 水产品种 渔业发展 养殖面积
下载PDF
四川省丘陵地区渔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2
作者 吴俊 樊威 +3 位作者 苏建 苏全森 罗煜 焦晓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4期218-219,共2页
近年来,我国渔业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期,四川省不断探索渔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特色渔业。本文根据四川省丘陵地区渔业发展特点和现状,指出当前渔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四川省丘陵地区渔业标准化建设对策... 近年来,我国渔业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期,四川省不断探索渔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特色渔业。本文根据四川省丘陵地区渔业发展特点和现状,指出当前渔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四川省丘陵地区渔业标准化建设对策,并对渔业标准化发展道路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标准化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四川省 丘陵地区
下载PDF
台盼蓝活体染色法观察瓦氏黄颡鱼血脾屏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贺扬 戴旭平 +4 位作者 樊威 王均 覃川杰 陈杰 曹心雨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50,共7页
为探讨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脾脏组织结构和血脾屏障位置,该研究对其脾脏进行了形态大小、组织学和活体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的脾脏位于腹腔中部,呈暗红色,脾体指数为0.120%~0.273%;对健康脾脏制备石蜡切片,分别... 为探讨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脾脏组织结构和血脾屏障位置,该研究对其脾脏进行了形态大小、组织学和活体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的脾脏位于腹腔中部,呈暗红色,脾体指数为0.120%~0.273%;对健康脾脏制备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改良James染色,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脾组织主要由不发达的被膜系统、分界不清的红髓和白髓及由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的纤维支架构成。其中网状纤维主要位于脾索和椭球体周围,胶原纤维主要位于脾索;使用台盼蓝活体染色法对健康瓦氏黄颡鱼的血脾屏障部位和功能探索发现,台盼蓝主要位于脾脏的椭球体内皮细胞中,最早出现在注射后的第4小时,随时间推移在椭球体内逐渐累积,24 h后数量显著增加,并持续增加至第72小时。结果表明椭球体内皮细胞是血脾屏障的重要组成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脾脏 组织结构 血脾屏障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调控及重金属解毒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樊威 焦晓磊 +5 位作者 苏建 罗煜 苏全森 吴俊 杨海 邓语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期7-9,共3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不断在生物体内富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与新陈代谢产生显著危害。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重金属解毒物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是一种分...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不断在生物体内富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与新陈代谢产生显著危害。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重金属解毒物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s,MT)是一种分子量低、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具有螯合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可保护机体免受重金属危害。本文综述了MT的结构和功能,从遗传分子层面进一步阐述机体对MT基因的表达调控,旨为MT在重金属解毒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金属硫蛋白 解毒功能 表达调控
下载PDF
淡水鱼类球虫病研究概述
5
作者 樊威 罗煜 +4 位作者 焦晓磊 苏全森 吴俊 杨海 苏建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年第2期179-179,184,共2页
球虫是淡水鱼类养殖中常见的寄生性原虫,球虫引起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球虫病容易被忽视,其预防存在明显滞后性,虽然球虫引起的病害报道不多见,但往往造成严重损失后才能引起重视。因此,本文首先对球虫的生物形态、习性、生活... 球虫是淡水鱼类养殖中常见的寄生性原虫,球虫引起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球虫病容易被忽视,其预防存在明显滞后性,虽然球虫引起的病害报道不多见,但往往造成严重损失后才能引起重视。因此,本文首先对球虫的生物形态、习性、生活史进行介绍,然后对球虫病的致病性、流行性以及临床症状进行阐述,最后对球虫病如何预防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 球虫病 临床症状 诊断与防治
下载PDF
白乌鳢池塘高产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6
作者 苏俊 《农家科技》 2024年第21期45-46,共2页
白乌鳢又叫白甲乌鳢,俗称白乌鱼、白乌棒,体形与乌鳢特别相似,呈棒状,因体色呈白色或灰白色而闻名,是一种凶猛性名贵鱼类,目前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境内的嘉陵江中下游流域。随着近年来白乌鳢养殖规模呈快速增长,也使得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 白乌鳢又叫白甲乌鳢,俗称白乌鱼、白乌棒,体形与乌鳢特别相似,呈棒状,因体色呈白色或灰白色而闻名,是一种凶猛性名贵鱼类,目前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境内的嘉陵江中下游流域。随着近年来白乌鳢养殖规模呈快速增长,也使得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得到快速应用,其主要养殖技术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贵鱼类 白乌鳢 健康养殖技术 体色 养殖规模 池塘高产 嘉陵江中下游 白乌鱼
下载PDF
花斑副沙鳅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高通 王均 +7 位作者 汪开毓 贺扬 樊威 谢碧文 王永明 朱婷 代小惠 张敏燕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9-244,共6页
为了对引起养殖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 Dabry)幼鳅死亡的分离菌株(XQS1)进行鉴定,本研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分析、16S rRNA基因和gyr B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致病菌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形态... 为了对引起养殖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 Dabry)幼鳅死亡的分离菌株(XQS1)进行鉴定,本研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分析、16S rRNA基因和gyr B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致病菌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相似,通过对其16S rRNA基因和gyr B基因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株与GenBank中维氏气单胞菌相关基因序列的一致性均在98%以上,而且在系统进化树中与维氏气单胞菌聚为一簇,综合以上结果确定该致病菌为维氏气单胞菌。溶血性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菌株XQS1能够使兔血平板呈β溶血,并携带了act、alt、aer、hlyA毒力基因,进一步证实了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多西环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而对其它药物中度敏感或耐药。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维氏气单胞菌对人工养殖花斑副沙鳅的危害,并为临床上该病的防治提供了药物参考,对花斑副沙鳅产业化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副沙鳅 维氏气单胞菌 16S rRNA GYRB 毒力基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一株斑点叉尾源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樊威 贺扬 +6 位作者 黄小丽 王均 吴俊 苏建 陈家荣 蒋鑫 王俊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6-811,共6页
2016年6月,四川眉山某养殖场爆发斑点叉尾急性传染病,发病1~3d即开始死亡,约7d达到死亡高峰,累计死亡率达60%,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病鱼表现为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减退,发病后期出现"头穿孔"的现象。为明确该病... 2016年6月,四川眉山某养殖场爆发斑点叉尾急性传染病,发病1~3d即开始死亡,约7d达到死亡高峰,累计死亡率达60%,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病鱼表现为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减退,发病后期出现"头穿孔"的现象。为明确该病的病原,本试验对病鱼进行了细菌学检测,使用16SrRNA PCR技术和微量生物化学鉴定方法进行了细菌的鉴定,并将分离的病原菌腹腔注射攻毒斑点叉尾,进行回归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自斑点叉尾肾脏中分离到了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FW0606;经16SrRNA PCR测序,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FW0606与爱德华氏菌16SrRNA聚为一簇;进一步利用微量生化鉴定法确定该菌为爱德华氏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健康斑点叉尾人工感染接种该菌后,试验鱼在12h开始出现死亡,72h内死亡率达到100%;病鱼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且同样分离到爱德华氏菌。为进一步对该病进行临床用药指导,对分离的爱德华氏菌进行了药敏试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爱德华氏菌FW0606对氟哌酸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等中度敏感,对先锋霉素Ⅵ、氯洁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等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 爱德华氏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瓦氏黄颡鱼多子小瓜虫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贺扬 樊威 +3 位作者 陈杰 廖碧华 覃川杰 王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6-1022,共7页
【目的】探讨多子小瓜虫对瓦氏黄颡鱼的致病机理。【方法】对6尾小瓜虫感染的自然发病的瓦氏黄颡鱼的皮肤、鳃、胃肠道、肝、脾、肾和心进行石蜡切片制备、常规HE染色和爱先蓝-糖原染色(AB-PAS),并对各组织脏器进行病理损伤观察。【结... 【目的】探讨多子小瓜虫对瓦氏黄颡鱼的致病机理。【方法】对6尾小瓜虫感染的自然发病的瓦氏黄颡鱼的皮肤、鳃、胃肠道、肝、脾、肾和心进行石蜡切片制备、常规HE染色和爱先蓝-糖原染色(AB-PAS),并对各组织脏器进行病理损伤观察。【结果】多子小瓜虫感染后,鱼体主要表现为消瘦,皮肤出现小白点,严重时可见皮肤破溃;皮肤黏液涂片和鳃丝压片可见虫体。病理学观察各组织脏器病理变化显示:多子小瓜虫对胃肠道、肝、脾、肾和心影响较小,且未见虫体寄生;但可引起鳃和皮肤严重病变,并大量寄生于鳃和皮肤。多子小瓜虫可寄生于鳃的鳃丝、鳃耙和鳃弓,引起其结构紊乱,鳃小片、鳃耙和鳃弓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耙和鳃弓上的味蕾细胞消失或被增生的细胞掩盖,且感染后黏液细胞尤其以Ⅴ型黏液细胞明显增多。多子小瓜虫寄生于皮肤,可引起寄生部位或隆起或溃烂,表皮层黏液细胞和棒状细胞增生、坏死,真皮的致密层向表皮层隆起,形成"乳头样"结构,肌纤维颗粒变性、严重时出现坏死溶解,肌间隙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多子小瓜虫主要损伤瓦氏黄颡鱼的皮肤和鳃,导致鱼体食欲丧失,渗透失调,最终破坏机体内环境,引起鱼体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多子小瓜虫 皮肤 组织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