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中断时间序列评价新冠肺炎疫情和“互联网+”医疗对儿童线下就医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慧 初平 +6 位作者 吕慧 王心雨 冯国双 郭永丽 赵成松 李进 杨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884-892,共9页
目的探索新冠肺炎疫情与“互联网+”医疗的开展对儿科线下就医门诊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国门诊量最大的儿科综合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研究对象,收集2018年至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量较大的代表性科... 目的探索新冠肺炎疫情与“互联网+”医疗的开展对儿科线下就医门诊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国门诊量最大的儿科综合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研究对象,收集2018年至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量较大的代表性科室(皮肤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等10个科室)线下门诊的月别门诊量,采用中断时间序列(interrupted time series,ITS)方法分析各科室门诊量的变化趋势。结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6649.00,P<0.05)、中医科(-2778.29,P<0.05)、血液肿瘤中心(-2490.26,P<0.05)、呼吸科(-2297.02,P<0.05)、神经科(-2288.39,P<0.05)、消化科(-1877.28,P<0.05)的瞬时门诊量显著降低(P<0.05);在疫情影响的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之间,除保健中心的月门诊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125.69,P<0.05),其他科室趋势不变(P>0.05)。“互联网+”医疗实施9个月后,眼科(-780.00,P<0.05)、保健中心(-389.71,P<0.05)、神经科(-370.70,P<0.05)、风湿免疫科(-69.72,P<0.05)的线下门诊量变化呈逐月下降趋势;“互联网+”医疗开展后较疫情中未开展时期,门诊量增长速度有所减缓的科室分别为眼科(-1005.92,P<0.05)、保健中心(-515.41,P<0.05)、神经科(-384.50,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于儿科线下诊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即时门诊量显著降低。“互联网+”医疗的开展对于缓解线下门诊诊疗压力的效果初显,在长远效果方面可以起到持续分流线下门诊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断时间序列 新冠肺炎疫情 “互联网+”医疗 儿科
下载PDF
“互联网+医疗”背景下2020—2022年儿科中医门诊线上与线下就诊人群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慧 马骋宇 +2 位作者 初平 陈超宇 赵成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69-73,共5页
目的 为比较儿科中医门诊线上线下就诊模式的人群特征,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效率。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门诊院内信息系统的全数据就诊记录,设置人口学、时间、地区等观察指标。... 目的 为比较儿科中医门诊线上线下就诊模式的人群特征,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效率。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门诊院内信息系统的全数据就诊记录,设置人口学、时间、地区等观察指标。结果 线上诊疗组与线下诊疗组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就诊时的主要诊断)、时间特征(时间序列分析、就诊日期、就诊班次)、地区特征(人类发展指数分区、地理分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少数民族患儿(7.29%vs. 4.04%)、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48.55%vs. 10.90%)、肌肉和骨骼系统的结缔组织病(1.84%vs. 0.84%)、工作日就诊(96.95%vs. 79.29%)、上午就诊(86.41%vs. 54.80%)、极低人类发展指数地区(0.57%vs. 0.24%)的线上患儿比例更高(P<0.01)。结论“互联网+”医疗模式在儿科中医门诊具备推广意义;线上诊疗方式有效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同时两种诊疗方式存在就医倾向性、响应度、诊断内容的差异,医疗机构应因势利导,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不断完善新时代中医药的发展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儿科中医 互联网诊疗 患者特征
下载PDF
2007年至2021年北京市单中心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文雅 姚云花 +4 位作者 赵成松 李豫川 刘欢 田祎 刘钢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447-453,共7页
目的分析2007年至2021年北京市单中心就诊儿童传染病患者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全民健康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记录的门诊就... 目的分析2007年至2021年北京市单中心就诊儿童传染病患者的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全民健康信息化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记录的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年龄<18周岁儿童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病种、人群分布、时间分布特点,以及主要传染病的病原学特征。结果共诊治儿童传染病患者219260例,占全院诊治病例总数的5.73‰(219260/38295800),2010年和2019年出现2次发病高峰,分别为25469例和22928例。传染病病种以丙类传染病为主,占77.51%(169947/219260)。根据传播途径分类,粪-口传播传染病最常见,为144712例(66.00%),空气飞沫传播传染病73946例(33.73%),其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前5位的疾病为手足口病(114864例)、流行性感冒(28703例)、水痘(22190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1040例)和猩红热(11500例)。219260例患儿中,男131546例,女87714例,男女比为1.5∶1;以≤6岁儿童为主要人群,共189593例(86.47%);5月至7月为传染病报告的高峰期。手足口病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为主,占35.02%(1258/3592),自2017年起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构成比呈快速上升趋势。流行性感冒病原体以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为主,占62.18%(7400/11900)。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体以轮状病毒为主,占87.55%(4283/4892)。结论儿童传染病间断出现发病高峰,近年来空气飞沫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水痘、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猩红热为影响儿童的主要传染病,不同疾病存在年龄和发病季节特点,传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应该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变化逐步更新,做好高峰季节、重点人群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儿童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