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染色体t(4;1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临床和实验室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过宇
薛永权
+2 位作者
谢新
陆定伟
耿美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研究t(4 ;1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淋 )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1 0例t(4 ;1 1 )急淋 ,其中 8例为初诊患者 ,2例为急淋复发患者 ,经DOPL(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 )、VP(长春新...
目的 研究t(4 ;1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淋 )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1 0例t(4 ;1 1 )急淋 ,其中 8例为初诊患者 ,2例为急淋复发患者 ,经DOPL(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 )、VP(长春新碱、泼尼松 )等不同联合方案化疗。 7例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免疫标记分析 ;所有病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例 7为外周血培养 ) ,采用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t(4 ;1 1 )急淋占同期急淋的 3 .5%。 1 0例t(4 ;1 1 )急淋中 6例WBC >1 0 0× 1 0 9/L ,1 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和淋巴结浸润。 5例为单纯t(4 ;1 1 ) ,5例同时出现其它的染色体异常。细胞免疫学表面标记除 1例为HLA DR和CD5 阳性外 ,6例CD19阳性 ,5例CD2 2阳性 ,支持绝大多数为B祖细胞急淋。本组急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5.5个月。结论 t(4 ;1 1 )急淋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独特的临床细胞遗传学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免疫表型分型
染色体畸变
ALL
原文传递
吖啶酯化学发光测量参数和睾酮抗体工作浓度的最佳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金坚
罗世能
+5 位作者
王博诚
官玲
张满达
张莲芬
谢敏浩
奚月芬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8-94,共7页
10-甲基吖啶-9-羧酸[4-(N-睾酮-3-羧甲氧基肟)-氯乙基]苯酯(To-3-AEPMAC)发光测量的时间参数在低浓度区域测量十分重要.本文报道在0.00~0.21s间有一占发光总面积4.10±2.21%(&...
10-甲基吖啶-9-羧酸[4-(N-睾酮-3-羧甲氧基肟)-氯乙基]苯酯(To-3-AEPMAC)发光测量的时间参数在低浓度区域测量十分重要.本文报道在0.00~0.21s间有一占发光总面积4.10±2.21%(±s)的溶剂峰;峰发光的起始和终点在0.32~3.915间,峰时间参数位于0.43~2.22s间,反应速率分析也证实时间参数的实验结果.选择0.30s延迟时间和10s积分时间的化学发光积分参数测量既可排除溶剂发光的干扰,又可较精密地采集到T0-3AEPMAC的全部发光信号。而单位时间的发光峰高测量因随剂量增加峰时间参数延长不能满足建立超微量化学发光免疫化学分析测量的要求.本文根据化学发光免疫化学高灵敏和高精密的分析要求,通过抗体稀释曲线极值的优选、最大反应变化的标定和最小反应标准误点分析使睾酮抗体的工作浓度最佳化,即稀释度为1:18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吖啶酯
睾酮抗体
化学发光
测量参数
浓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q23异常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过宇
薛永权
+5 位作者
谢新
吴德沛
李建勇
陆定伟
蒋复高
耿美菊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 评估 11q2 3异常与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血液学和预后的相互联系。方法 采用骨髓直接法和 (或 )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用 R显带技术 ,对 6 0 0 0例恶性血液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6 0 0 0例恶性血液病中发现 2 8例有 11q2 3异常 ...
目的 评估 11q2 3异常与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血液学和预后的相互联系。方法 采用骨髓直接法和 (或 )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用 R显带技术 ,对 6 0 0 0例恶性血液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6 0 0 0例恶性血液病中发现 2 8例有 11q2 3异常 ,发生率为 0 .47%。异常类型有 7种 :t(4;11) (q2 1;q2 3) 10例 ;t(11;19) (q2 3;p13) 5例 ;t(9;11) (p12 ;q2 3) 2例 ;t(10 ;11) (p15 ;q2 3) 2例 ;t(6 ;11) (q2 7;q2 3) 1例 ;del(11) (q2 3) 7例 ;t(11;?) (q2 3;?) 1例。疾病类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4例 (M2 a3例、M42例、M5 a1例、M5 b8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例 (RAEB1例、CMML 2例 )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1例。 10例 t(4;11)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访的 2 2例患者总完全缓解率为 5 9.9% ,中数生存期为 113天。结论 11q2 3异常主要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其预后不良 ,同时伴有额外变化和缺乏正常核型细胞均对预后有不利影响 ,因而构成一种独特的临床 -细胞遗传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白血病
AML
ALL
细胞遗传学
预后
原文传递
题名
染色体t(4;1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临床和实验室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过宇
薛永权
谢新
陆定伟
耿美菊
机构
苏州
医学
院附属第一医院
国家核医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73,共3页
文摘
目的 研究t(4 ;1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淋 )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1 0例t(4 ;1 1 )急淋 ,其中 8例为初诊患者 ,2例为急淋复发患者 ,经DOPL(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 )、VP(长春新碱、泼尼松 )等不同联合方案化疗。 7例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免疫标记分析 ;所有病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例 7为外周血培养 ) ,采用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t(4 ;1 1 )急淋占同期急淋的 3 .5%。 1 0例t(4 ;1 1 )急淋中 6例WBC >1 0 0× 1 0 9/L ,1 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和淋巴结浸润。 5例为单纯t(4 ;1 1 ) ,5例同时出现其它的染色体异常。细胞免疫学表面标记除 1例为HLA DR和CD5 阳性外 ,6例CD19阳性 ,5例CD2 2阳性 ,支持绝大多数为B祖细胞急淋。本组急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5.5个月。结论 t(4 ;1 1 )急淋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独特的临床细胞遗传学亚型。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免疫表型分型
染色体畸变
ALL
Keywords
Leukemia, lymphoblastic,acute
Immunophenotyping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分类号
R733.71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吖啶酯化学发光测量参数和睾酮抗体工作浓度的最佳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金坚
罗世能
王博诚
官玲
张满达
张莲芬
谢敏浩
奚月芬
机构
国家核医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8-94,共7页
文摘
10-甲基吖啶-9-羧酸[4-(N-睾酮-3-羧甲氧基肟)-氯乙基]苯酯(To-3-AEPMAC)发光测量的时间参数在低浓度区域测量十分重要.本文报道在0.00~0.21s间有一占发光总面积4.10±2.21%(±s)的溶剂峰;峰发光的起始和终点在0.32~3.915间,峰时间参数位于0.43~2.22s间,反应速率分析也证实时间参数的实验结果.选择0.30s延迟时间和10s积分时间的化学发光积分参数测量既可排除溶剂发光的干扰,又可较精密地采集到T0-3AEPMAC的全部发光信号。而单位时间的发光峰高测量因随剂量增加峰时间参数延长不能满足建立超微量化学发光免疫化学分析测量的要求.本文根据化学发光免疫化学高灵敏和高精密的分析要求,通过抗体稀释曲线极值的优选、最大反应变化的标定和最小反应标准误点分析使睾酮抗体的工作浓度最佳化,即稀释度为1:18000.
关键词
抗体
吖啶酯
睾酮抗体
化学发光
测量参数
浓度
Keywords
acridinium ester,testoterone antibody,chemiluminescence,immunochemistry,analysis,optimum paramenter
分类号
R392.11 [医药卫生—免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1q23异常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过宇
薛永权
谢新
吴德沛
李建勇
陆定伟
蒋复高
耿美菊
机构
江苏省苏州
医学
院附属第一医院
解放军
国家核医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2-75,共4页
文摘
目的 评估 11q2 3异常与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血液学和预后的相互联系。方法 采用骨髓直接法和 (或 )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用 R显带技术 ,对 6 0 0 0例恶性血液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6 0 0 0例恶性血液病中发现 2 8例有 11q2 3异常 ,发生率为 0 .47%。异常类型有 7种 :t(4;11) (q2 1;q2 3) 10例 ;t(11;19) (q2 3;p13) 5例 ;t(9;11) (p12 ;q2 3) 2例 ;t(10 ;11) (p15 ;q2 3) 2例 ;t(6 ;11) (q2 7;q2 3) 1例 ;del(11) (q2 3) 7例 ;t(11;?) (q2 3;?) 1例。疾病类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4例 (M2 a3例、M42例、M5 a1例、M5 b8例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0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例 (RAEB1例、CMML 2例 )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1例。 10例 t(4;11)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访的 2 2例患者总完全缓解率为 5 9.9% ,中数生存期为 113天。结论 11q2 3异常主要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其预后不良 ,同时伴有额外变化和缺乏正常核型细胞均对预后有不利影响 ,因而构成一种独特的临床 -细胞遗传学联系。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白血病
AML
ALL
细胞遗传学
预后
Keywords
q23 abnormality
hematologic malignancy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prognosis
分类号
R73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染色体t(4;1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临床和实验室分析
过宇
薛永权
谢新
陆定伟
耿美菊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7
原文传递
2
吖啶酯化学发光测量参数和睾酮抗体工作浓度的最佳化
金坚
罗世能
王博诚
官玲
张满达
张莲芬
谢敏浩
奚月芬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1q23异常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过宇
薛永权
谢新
吴德沛
李建勇
陆定伟
蒋复高
耿美菊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