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南海区海洋工作新发展——南海分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十三五”工作展望及2016年重点工作部署
1
作者 钱宏林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6年第S1期36-42,共7页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国家海洋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南海分局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国家海洋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南海分局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贯彻全国海洋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海洋局的各项工作部署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划新举措,沉着应对新挑战,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和突破,南海区海洋工作取得了新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作 国家海洋局 工作展望 全国海洋 三实 专题教育 战略部署 海洋环境 工作总结 海洋生态
下载PDF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海洋厅局长会议精神 南海分局厉兵秣马再扬征帆
2
作者 李立新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年第4期46-47,共2页
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海洋事业也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全国海洋厅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应时召开,刘赐贵局长在会上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海洋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 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海洋事业也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全国海洋厅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应时召开,刘赐贵局长在会上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海洋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洋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海洋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2011年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事业 局长 精神 分局 海南 党风廉政建设 海洋工作 “十一五”
下载PDF
南海大鹏湾海洋褐胞藻赤潮及其成因 被引量:47
3
作者 齐雨藻 洪英 +6 位作者 吕颂辉 楚建华 张家平 朱从举 李雅琴 梁松 李锦荣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2-138,T001,共8页
于1991年3月20—21日在大鹏湾首次发生海洋揭胞藻赤潮。对此分析了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以风速、气压、盐度、温度、磷酸盐、硝酸盐、铵盐、铁离子等8项指标为基础,改变参数组合,对采自1991年3-5月特定... 于1991年3月20—21日在大鹏湾首次发生海洋揭胞藻赤潮。对此分析了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以风速、气压、盐度、温度、磷酸盐、硝酸盐、铵盐、铁离子等8项指标为基础,改变参数组合,对采自1991年3-5月特定站位(S0)的各样方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32和水温为20℃的适宜条件下,铁离子和风速是形成本次赤潮的主要环境要素;大量营养盐尤其是硝酸盐浓度的增加,是本次赤潮形成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大鹏湾 海洋 褐胞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沿岸海洋站的假潮 被引量:3
4
作者 夏综万 林少奕 +2 位作者 王永信 麦绍钧 张俊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4,共7页
收集和分析了南海北部沿岸 1 5个海洋站所在港湾发生假潮的资料 ,并对其中较大振幅的典型假潮个例 ,进行了港湾基态自然周期分析和假潮振动的频谱分析。研究发现 ,假潮最大振幅振动多发生在天文潮的高潮或低潮期间 ;根据海湾地形尺度用... 收集和分析了南海北部沿岸 1 5个海洋站所在港湾发生假潮的资料 ,并对其中较大振幅的典型假潮个例 ,进行了港湾基态自然周期分析和假潮振动的频谱分析。研究发现 ,假潮最大振幅振动多发生在天文潮的高潮或低潮期间 ;根据海湾地形尺度用梅立恩 (Merian)公式计算得出的海湾基态自然周期 ,和根据资料曲线估计得出的假潮周期 ,以及功率谱分析得出的周期 ,三者非常接近。从本文研究所得结果来看 ,这些海湾的较大振幅假潮多发生在春、夏季 ,且都和风速、风向以及气压的剧烈变化有关。这些大气扰动在春天多为冷空气南下 ,在夏季多为热带气旋活动。研究认为 ,假潮的发生很可能是大气扰动通过外海表面波作为中间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潮 南海北部 基态自然周期 大气扰动激发机制 海洋站
下载PDF
建立南澳岛国家级海洋综合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钱宏林 卢宝荣 《生态科学》 CSCD 1994年第1期138-142,共5页
本文从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保持物种多样性的观点出发,介绍了南澳岛的基本概况,附近海域海洋生物群落和珍稀生物概况以及闽粤著名的海鸟王国─—乌屿岛的概况。指出建立南澳岛国家级海洋综合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提出... 本文从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保持物种多样性的观点出发,介绍了南澳岛的基本概况,附近海域海洋生物群落和珍稀生物概况以及闽粤著名的海鸟王国─—乌屿岛的概况。指出建立南澳岛国家级海洋综合自然保护区的重大意义;提出尽快建立南澳岛国家级海洋综合自然保护区的六条建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海洋 南澳岛
下载PDF
抓住新机遇 谋划新发展 努力开创南海海洋工作新局面
6
作者 李立新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0年第2期30-33,共4页
2009年是我国海洋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南海分局海洋工作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一年。一年来,在国家海洋局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南海分局党委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艰苦奋... 2009年是我国海洋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南海分局海洋工作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一年。一年来,在国家海洋局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南海分局党委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认真履行职能,海洋权益维护、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技、公益服务、党的建设和行政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针对上述工作内容与成果,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李立新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工作 执法工作 执法行动 维权 分局 东北部 中北部
下载PDF
南海海洋科技发展回顾与展望
7
作者 柯东胜 《海洋信息》 1997年第8期20-21,共2页
1 南海海洋调查与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南海的海洋科技工作发展很快,在海洋调查方面,已从单一的断面调查逐步向多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性调查与研究方向发展。 1.1 近海断面调查与环境污染调查 继1958年~196... 1 南海海洋调查与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南海的海洋科技工作发展很快,在海洋调查方面,已从单一的断面调查逐步向多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性调查与研究方向发展。 1.1 近海断面调查与环境污染调查 继1958年~1960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 海洋调查
下载PDF
同舟共济 为建设海洋强国谱写南海新篇章
8
作者 成纯发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第12期30-32,共3页
2012年的南海,繁忙、繁荣、繁华,万众瞩目:广东省海洋经济高速发展,朱小丹省长表示,预计2012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1.1万亿元;广西确立了建设“海洋经济强区”的战略目标;海南更因为三沙市的成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关键词 海洋强国 南海 海洋经济 生产总值 广东省
下载PDF
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在其生态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长江 杞桑 +2 位作者 齐雨藻 林小涛 欧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8-355,共8页
分析了1991年上半年南海大鹏湾盐田水域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和浮游动、植物之间的种群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春季高峰期3月至5月初,调查海域共出现12个夜光藻和浮游动、植物高峰。其中,以发生4次赤潮的夜光藻种群占主导... 分析了1991年上半年南海大鹏湾盐田水域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和浮游动、植物之间的种群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春季高峰期3月至5月初,调查海域共出现12个夜光藻和浮游动、植物高峰。其中,以发生4次赤潮的夜光藻种群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棱角类的鸟啄尖头蚤(Peniliaavirostris),其最高数量高达96238ind./m3。相比之下,在夜光藻和枝角类鸟啄尖头蚤捕食压力的影响下,浮游植物(尤其是硅藻)的春季高峰并不显著。调查结果表明夜光藻的过度繁殖(>103cell/L),不但对产浮游性卵的桡足类、甲壳类及鱼卵仔鱼具明显的捕食压力,而且使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降低。调查水域在3—5月,以不到6d的周期出现1个生产高峰。这种高生产力即体现了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近岸水域的特性,又是生态系整体构造的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和食物链的缩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大鹏湾 夜光藻 种群 生态群落 地位
下载PDF
南海港湾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Ⅱ.广海湾 被引量:21
10
作者 吕颂辉 齐雨藻 +1 位作者 钱宏林 梁松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7-62,共6页
根据1988年7月对南海广海弯5个采样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的分析,共鉴定网采浮游植物23属54种和变种,主要种类有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unus)等3种角毛藻、透明辐杆藻(Bacteriastrum hyin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 根据1988年7月对南海广海弯5个采样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的分析,共鉴定网采浮游植物23属54种和变种,主要种类有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unus)等3种角毛藻、透明辐杆藻(Bacteriastrum hyin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数量较高,平均达7.4×10~7个/m^3。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近岸种为主。本次调查共发现赤潮生物21种,主要种类有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尖刺菱形藻(Nitzschiapungens)、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赤潮 生物 广海湾
下载PDF
南海西南次海盆深海地磁观测潜标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行 赵旭东 +3 位作者 王功祥 廖开训 刘愉强 杨卓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79-1188,共10页
地磁场磁力线切割海水和电磁感应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影响着海水介质中变化地磁场的时空特征.虽然近些年的野外实践、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都表明,海面和深海海底的变化磁场存在差异,但极少有实测数据揭示在海水介质不同深度位置地磁场的... 地磁场磁力线切割海水和电磁感应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影响着海水介质中变化地磁场的时空特征.虽然近些年的野外实践、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都表明,海面和深海海底的变化磁场存在差异,但极少有实测数据揭示在海水介质不同深度位置地磁场的时空特征.本文主要介绍在南海西南次海盆4366 m深度处布放和回收了一个4000 m长深海地磁观测潜标的科学实验;重点分析垂直方向不同水深位置上地磁场观测记录中总强度的变化幅度及相位的时空特征.并通过建立地磁场太阳静日变化模型,将观测结果与南海周缘的三个地磁台站观测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磁场总强度在深海水体的不同深度存在着显著差别.在地磁扰动较小或平静期间,深海潜标处的日变形态与同纬度邻近台站的观测结果较为一致;而在地磁扰动期间,由于所处位置处地下电性介质的差异会对感应磁场产生不同的影响,观测到的总强度在幅度和相位变化中也出现相应的不同.本文的分析结果不仅为海水介质不同深度地磁场时空特征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也为海洋磁测中地磁日变观测站的布设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地磁观测 潜标 磁扰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南海港湾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Ⅰ.水东港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吕颂辉 齐雨藻 +1 位作者 钱宏林 梁松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2-56,共5页
根据1987年8月对南海水东港4个采样点所采集样品的分析,共鉴定网采浮游植物31属66种和变种。其中S_1点种类最多,达37种,数量也最高,为1.41×10~6个/m^3。而其它三个点种类均少于30种,数量也小于10~6个/m^3。水东港浮游植物以近岸种... 根据1987年8月对南海水东港4个采样点所采集样品的分析,共鉴定网采浮游植物31属66种和变种。其中S_1点种类最多,达37种,数量也最高,为1.41×10~6个/m^3。而其它三个点种类均少于30种,数量也小于10~6个/m^3。水东港浮游植物以近岸种和广布种为主,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等。调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24种,其中主要赤潮生物有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中肋骨条藻、裸甲藻(Gymnodinium s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赤潮 生物 水东港
下载PDF
中国赤潮生物新纪录种——海洋褐胞藻 被引量:9
13
作者 齐雨藻 洪英 +4 位作者 吕颂辉 张家平 朱从举 李雅琴 梁松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92-95,共4页
首次报导了我国赤潮生物新纪录种: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 marina(Subrahamanyan)Hara et Chihara]。比较了本属3个主要种:海洋褐胞藻(C. maarina),古老褐胞藻(C. antiqua)及盐生褐胞藻(C. Subsalsa)的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特征,并讨论了分... 首次报导了我国赤潮生物新纪录种:海洋褐胞藻[Chattonella marina(Subrahamanyan)Hara et Chihara]。比较了本属3个主要种:海洋褐胞藻(C. maarina),古老褐胞藻(C. antiqua)及盐生褐胞藻(C. Subsalsa)的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特征,并讨论了分类学的认同及种类的界定。海洋褐胞藻(C. marina)的形状常有变化,有的种类有尖尾,故要谨慎定种。本文重新确定了该属的汉名—褐胞藻,同时介绍了新近报导的另外4个种:球型褐胞藻(C. globosa),卵型褐胞藻(C. ovata),小褐胞藻(C. minima)和疣突褐胞藻(C. verruculo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褐胞藻 褐胞藻 赤潮 分类
下载PDF
广东沿海赤潮与海洋水文气象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迪生 黎广媚 +4 位作者 赵雪 张俊峰 庞海龙 冯伟忠 马毅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22,共7页
根据广东沿海发生赤潮的实测资料,重点分析了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广东沿海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结果表明:棕襄藻(Phaecystis cf globosa Scherffel)和三宅裸甲藻(Gynmodiniu mmikimoloi)最大增殖速率的发生条件为:海水温度(... 根据广东沿海发生赤潮的实测资料,重点分析了1997年10月至1998年5月广东沿海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结果表明:棕襄藻(Phaecystis cf globosa Scherffel)和三宅裸甲藻(Gynmodiniu mmikimoloi)最大增殖速率的发生条件为:海水温度(以下均是日平均值)21.9℃~26.9℃.盐度26.68~32.01,气温22.9℃~27.1℃、风速0.2-4.3m/s、气压1 002.2~1 011.9hPa、相对湿度83%~94%.认为1997-1998年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水温异常变化,导致1998年中国东南沿海水温和气温偏高,风速偏弱,盐度偏低,相对湿度偏高,气压偏低,容易发生赤潮;而降水量多少对1998年广东沿岸海域赤潮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发现春夏季当海平气压和盐度出现下降趋势,气温、水温和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风速呈减弱趋势时容易发生赤潮,赤潮发生海域主要位于500 hPa图上的副高北沿,赤潮发生海域均位于槽前.在850hPa图上,华南地区则出现较强的切变线环流.地面天气图上,赤潮发生时在南岭附近有锋面系统存在,海面风速较弱,风向偏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沿海 赤潮 海洋水文气象
下载PDF
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和广东旱涝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迪生 魏建苏 +3 位作者 周水华 杨会 杨凡 黎广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1-586,共6页
为了解南海与季风的相互作用,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和广东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2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是主要现象;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8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 为了解南海与季风的相互作用,用实测资料分析了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与南海夏季风和广东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2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晚)是主要现象;南海中北部次表层水温在8月偏暖(冷)时,南海夏季风结束偏晚(早)是主要现象。西沙平均水温时间系列的距平值自1978年1~3月开始有上升趋势,年平均水温距平值上升趋势出现在1979年。结论:南海中北部在2月次表层水温持续编暖(冷)时,夏季风爆发偏早(晚)、广东出现洪涝(干旱)灾害是主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次表层水温 夏季风 广东旱涝
下载PDF
南海港湾(雷州湾)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吕颂辉 齐雨藻 +1 位作者 钱宏林 梁松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46-150,共5页
于1987年8月在雷州湾设10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36属88种和变种(型),优势种类有菱形海线藻、奇异菱形藻、中肋骨条藻、锤状中鼓藻等。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1×10 ̄3个/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 于1987年8月在雷州湾设10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36属88种和变种(型),优势种类有菱形海线藻、奇异菱形藻、中肋骨条藻、锤状中鼓藻等。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1×10 ̄3个/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分析表明,雷州湾水体远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调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25种,其中主要有奇异菱形藻、中肋骨条藻、佛氏海毛藻、波状角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赤潮生物 雷州湾
下载PDF
南海港湾(海陵湾)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齐雨藻 吕颂辉 +1 位作者 钱宏林 梁松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于1987年9月在海陵湾设7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28属69种和变种;优势种类有洛氏角刺藻、假弯角刺藻、窄隙角刺藻、扁面角刺藻、透明辐杆藻等。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0×10 ̄4个/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 于1987年9月在海陵湾设7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28属69种和变种;优势种类有洛氏角刺藻、假弯角刺藻、窄隙角刺藻、扁面角刺藻、透明辐杆藻等。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3.0×10 ̄4个/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分析表明,海陵湾属贫营养型水体。调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24种,其中主要有多种角毛藻属种类,以及尖刺菱形藻、斯氏根管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赤潮生物 海陵湾
下载PDF
南海港湾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研究 Ⅲ.镇海湾 被引量:13
18
作者 钱宏林 吕颂辉 齐雨藻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3-66,共4页
根据对1987年8月在南海的镇海湾5个采样点所采集样品进行分析,共鉴定网采浮游植物24属55种和变种。主要种类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等。... 根据对1987年8月在南海的镇海湾5个采样点所采集样品进行分析,共鉴定网采浮游植物24属55种和变种。主要种类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等。浮游植物种类以近岸种为主。谢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19种,主要种类有中肋骨条藻、洛氏角毛藻、拟弯角毛藻(Ch.pseudocurvisetus)、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裸甲藻(Gymnodinium sp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赤潮 生物 镇海湾
下载PDF
我国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地质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夏戡原 夏综万 +1 位作者 赵明辉 孙珍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89,共13页
40a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实测研究表明,九段线不仅是显示我国南海主权的历史性水域线,而且总体上也是南海与东部、南部和西部陆区及岛区的巨型地质边界线。根据实测数据,本文将从地质成因、来源、演化的角度论述此南海历史性水域线... 40a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实测研究表明,九段线不仅是显示我国南海主权的历史性水域线,而且总体上也是南海与东部、南部和西部陆区及岛区的巨型地质边界线。根据实测数据,本文将从地质成因、来源、演化的角度论述此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合理性。主要结论包括:历史性水域线的东段在地形上基本与马尼拉海沟一致,海沟西侧为南海中央海盆洋壳区,东侧为菲律宾群岛。根据国际地质研究的资料,菲律宾群岛始新世以前位于较偏南的纬度,后来于中晚中新世(距今16~10Ma)仰冲于南海中央海盆之上,因此菲律宾群岛是一个外来群岛。而黄岩岛在马尼拉海沟以西,是中央海盆洋壳区的一个岛礁,与菲律宾群岛成因不同。南海历史性水域线的南段在地形上基本与南沙海槽一致,伴随南沙地块由北部陆缘向南裂离,古南海洋壳沿此海槽以南俯冲至加里曼丹岛陆壳之下,因此南沙地块与加里曼丹陆块为两个来历不同的地块。南海历史性水域线西段的分布在地形上与越东巨型走滑断裂带基本一致,可能与西沙地块、中沙地块、南沙地块从南海北部陆缘向南滑移有关。南沙地块北缘陡直的正断层结构,突显中央海盆是拉裂形成,其基底和中新生代地层与北部珠江口盆地的地层结构可以对比,说明南沙岛礁原属我国华南大陆南缘,后因南海的形成裂离至现今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水域线 地质演化 地质来源 马尼拉海沟 南沙海槽 越东断裂
下载PDF
南海大鹏湾与大亚湾浮游动物的比较及其与赤潮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亚如 欧强 +1 位作者 李锦蓉 钱宏林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6-51,共6页
赤潮多发区大鹏湾与大亚湾是相邻海湾。本文分析了两个海湾3~5月(水华期)浮游动物的调查资料,比较各个有关因素,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及其与赤潮的关系。
关键词 大鹏湾 大亚湾 浮游动物 赤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