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据出土文献说“痛心疾首”及相关字词
1
作者 叶玉英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6,共7页
成语{痛心疾首}由{痛心}和{疾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卜辞中“疾首”与“首疾”并见。“疾”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病”字则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出现。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疾”表示的病情比“病”更严重,与《说文解字》的记载相反。{疾}... 成语{痛心疾首}由{痛心}和{疾首}两个词组合而成。卜辞中“疾首”与“首疾”并见。“疾”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病”字则是到了战国时代才出现。在战国出土文献中,“疾”表示的病情比“病”更严重,与《说文解字》的记载相反。{疾}{病}都是非宾格动词,故在“N1+V+N2”这种句式中,可移位为“N1+N2+V”,且N1和N2有领属关系。{痛}{疼}则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因此{痛心}{疼心}不符合语法规则。“痛心”“疼心”原本作“疾心”。{疾首}和{疾心}本指生理上的疼痛不适感,在春秋末期引申指精神上的痛苦或痛恨,为了强调一种极度的痛苦痛恨而组合成一个四字成语,为了避复,将{疾心}改成{痛心},从而组成{痛心疾首}这个成语。{痛心}一词在汉代以后才开始流行,当是从成语{痛心疾首}中分割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心疾首
下载PDF
利用古文字资料的上古音分期分域研究述评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钊 叶玉英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8,共9页
近年来,利用古文字资料进行上古音分期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有关殷商语音研究、西周金文音系研究、战国各地方言研究和秦汉语音研究的成果数量可观。这表明不少学者已经意识到古文字资料对于上古音研究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利用古... 近年来,利用古文字资料进行上古音分期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有关殷商语音研究、西周金文音系研究、战国各地方言研究和秦汉语音研究的成果数量可观。这表明不少学者已经意识到古文字资料对于上古音研究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利用古文字资料对上古音进行分期分域的研究,才能尽可能了解上古音的实际面貌;只有利用各个阶段的古文字资料,才可能对每一个汉字读音的源与流进行探索。利用古文字资料研究上古音应该成为今后古音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资料 上古音 分期 分域
下载PDF
出土文獻所見“疾愈”類字詞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張昂 《文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43,共25页
出土文獻中表示“疾愈”義的字詞可分爲“好轉”與“痊愈”兩類。從辭例上看,甲骨文中的“■”當讀作“瘳”,屬“好轉”類。{瘳}在文獻中所涉語境常生死攸關,且多與占卜有關。{■}在甲骨文中有“漸愈”“向愈”一類的意義,屬“好轉”類... 出土文獻中表示“疾愈”義的字詞可分爲“好轉”與“痊愈”兩類。從辭例上看,甲骨文中的“■”當讀作“瘳”,屬“好轉”類。{瘳}在文獻中所涉語境常生死攸關,且多與占卜有關。{■}在甲骨文中有“漸愈”“向愈”一類的意義,屬“好轉”類。不同時代,兩類“疾愈”義的用詞不盡相同。商代表示“好轉”的詞主要有{瘳}{作}{興}{■},表示“痊愈”的詞有{彗}{逸}{出}。戰國楚文字中表示“好轉”的詞有{瘳}{作}{間}{損},表示“痊愈”的詞有{瘥}{已}。秦末漢初秦文字中表示“好轉”的詞主要是{愈}{知},表示“痊愈”的詞爲{已}。漢代中晚期除{瘳}成爲表示“痊愈”的常見詞外,基本沿用秦末漢初的用詞習慣。某些本指“好轉”的詞可轉指“痊愈”,如{瘳}{愈};而本指“痊愈”的詞卻不見轉指“好轉”。古代漢語中意義相近之詞常渾言不别,析言則異,“疾愈”義諸詞語義範疇内部有時可通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愈 好轉 痊愈
下载PDF
“冘”“甚”的谐声类及相关古文字释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富海 《管子学刊》 2023年第4期121-128,共8页
符合谐声原则、文字上可以互谐的一组上古音节归为一类,属于一个谐声类。根据多数“冘”声和“甚”声之字的中古音分析得出,“冘”和“甚”的谐声类应为*Tum。明确了“冘”“甚”的谐声类,有助于正确释读一些古文字材料,起到验证作用,... 符合谐声原则、文字上可以互谐的一组上古音节归为一类,属于一个谐声类。根据多数“冘”声和“甚”声之字的中古音分析得出,“冘”和“甚”的谐声类应为*Tum。明确了“冘”“甚”的谐声类,有助于正确释读一些古文字材料,起到验证作用,或者起到证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声类 古文字
下载PDF
结合古文字和文献用字论“兕”“弟”“雉”等字的上古声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豪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1期140-145,158,共7页
本文通过考察"兕"字的战国文字字形,结合"兕""弟""雉"在文献中的通用情况,并通过谐声分析,指出这三个字的上古声基都是*l-,对这几个字的上古音构拟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 古文字 文献用字 谐声分析 上古音构拟“兕”“弟”“雉”
下载PDF
当前出土文献与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69-72,F0002,158,共6页
当前的出土文献研究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是出土的文献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研究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有很高的关联度。出土文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潮流,从甲骨文到秦汉文字,大量的文学作品改变着我们... 当前的出土文献研究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是出土的文献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我们的研究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有很高的关联度。出土文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术潮流,从甲骨文到秦汉文字,大量的文学作品改变着我们的已有认识。对待出土文献要坚持几个原则: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不轻易信古,也不随便疑古,而应该采取释古的态度;另外,在利用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进行比照的时候,不能因为没有出土文献的支撑就轻易地怀疑传世文献的真伪正误。出土文献带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即很多思想观念都有一个非常久远的来源。目前的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具体涉及的作品需不断的扩充。关于出土文学文献的研究范围,应坚持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既要有纯文学的学科分界清晰的研究,又要有打破藩篱、沟通整合、各取所需、为我所用的勇于开拓的精神和融会贯通的格局和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文学研究 研究方法
下载PDF
敦煌文献异形词例释
7
作者 张小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敦煌文献词语形多俗讹、音多借字,由此形成很多同词异写的“异形词”,为今人的释录造成了相当的困难。整理这批文献时,首先必需对这些“异形词”进行“认同”,即从读音、词义的角度考证该“异形词”为某个“正字词”的不同书写形式,将... 敦煌文献词语形多俗讹、音多借字,由此形成很多同词异写的“异形词”,为今人的释录造成了相当的困难。整理这批文献时,首先必需对这些“异形词”进行“认同”,即从读音、词义的角度考证该“异形词”为某个“正字词”的不同书写形式,将这些异形词与它对应的正字词进行沟通“认同”,从而准确理解文意,提高相关文献的整理质量。本文对其中的“牛”“英拂”等十余个异形词作了较为详尽的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献 异形词 正字词 考释
下载PDF
說古文字裏舊釋“陶”之字 被引量:5
8
作者 鄔可晶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0,共16页
春秋齊器■鎛、鲍子鼎有"■"即"鞄"字,讀爲"鮑";西周春秋金文裹有不少"匋"字,用爲"寶"、"庖"等。春秋齊器齊鮑氏鐘的器主名"■",一般認爲即"■"字異... 春秋齊器■鎛、鲍子鼎有"■"即"鞄"字,讀爲"鮑";西周春秋金文裹有不少"匋"字,用爲"寶"、"庖"等。春秋齊器齊鮑氏鐘的器主名"■",一般認爲即"■"字異體,亦當讀爲"鲍"。甲骨金文■的"■"、"■"等字據此被釋爲"陶"。"■"在戰國楚簡中仍見使用,或可讀爲"覆"。這些現象似與《説文》分析"匋"字"包省聲"相合。然而仔細分析字形,可知"匋"字"从人持缶",當是"作陶器"或"所作之陶器"的表意初文;古文字中讀"寳"、"庖"、"鲍"等音之"匋"、"■",實由"■"之簡體加注"缶"聲而成,"■"、"■"疑是"覆蔽"或"埋伏"之"覆"的表意初文。"甸"、"陶"與"■"、"■"本是毫無關係的兩系字,只是在春秋戰國的某系文字(如齊文字)中,"匋"的變體與"■"之簡體加注"缶"聲作"■"者,形近而混。由此可以糾正過去對"匋"等字形音義方面的錯誤認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混 古音构拟
下载PDF
“贵族共政”视野下的“郑伯克段于鄢”——以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张贺森 桂珍明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左传》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事件与先秦“贵族共政”的政治传统和郑国的现实环境有关。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一文,不但反映了郑庄公继位之初郑国的朝堂局势和母权影响,而且还从深层次方面揭示了此后郑庄公试图挑战“贵族共... 《左传》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事件与先秦“贵族共政”的政治传统和郑国的现实环境有关。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一文,不但反映了郑庄公继位之初郑国的朝堂局势和母权影响,而且还从深层次方面揭示了此后郑庄公试图挑战“贵族共政”的政治体制以加强君权的政治意图以及“克段”的缘由。庄公之母“武姜”作为母权代表,也参与到郑国初年君权斗争当中,此处的“母权”应当是“小宗”权力异化试图挑战国君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族共政 郑伯克段 清华简 郑武夫人规孺子
下载PDF
古文字札記兩則
10
作者 高中正 《出土文献》 CSSCI 2017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一、補釋春秋戰國文字中的'厷'字陳劍先生曾經考釋出西周金文中的'厷'字,[1]認爲該字手形下一般从封閉的'○'形,而'右'字手形下从'口',@一結論已經被學界廣泛接受。劉剛先生最近亦有專文釋陶文... 一、補釋春秋戰國文字中的'厷'字陳劍先生曾經考釋出西周金文中的'厷'字,[1]認爲該字手形下一般从封閉的'○'形,而'右'字手形下从'口',@一結論已經被學界廣泛接受。劉剛先生最近亦有專文釋陶文'厷'、'肱'字,其中舉到■、■字形,認爲'厷'形或有'在圓圈中加點或横筆'[2]的。古文字中加點、横作飾筆都較爲常見,如清華簡叁的《良臣》篇,有學者認爲具有晉系文字特點,[3]其2號簡記載'文王又(有),■(閎)夭','■'字作■形,和上博簡《曹沫之陣》56號簡■形相比,也是將“ 〇”形中間加一横筆成“日” 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侯尊 整理者 《集成》
下载PDF
釋古文字中的“葺”
11
作者 謝明文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2年第1期138-146,共9页
書鐘“■”、晋公盆“■”,从“咠”得聲,結合甲骨文中的“■”“■”“■”“■”等形來看,它們應該是“葺”字異體,而甲骨文相關諸形可能是“葺”字的表意初文。咠是揖的初文,它與祝、兄可能存在糾葛,即在較早的古文字中,“■”可“... 書鐘“■”、晋公盆“■”,从“咠”得聲,結合甲骨文中的“■”“■”“■”“■”等形來看,它們應該是“葺”字異體,而甲骨文相關諸形可能是“葺”字的表意初文。咠是揖的初文,它與祝、兄可能存在糾葛,即在較早的古文字中,“■”可“一形多用”爲“祝”與“咠(揖)”,“■”可“一形多用”爲“兄”與“咠(揖)”。“■”“■”雖然下部的人形有跪跽與站立之别,但都可表示“手著胸”即作揖這一動作,皆可用作“咠”的表意字。東周文字中“咠”形下部的人形或站立,或跪跽,實際上是淵源有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2021年中國内陸戰國出土文獻研究概述
12
作者 何有祖 張雅昕 邱洋 《简帛》 2022年第2期271-293,共23页
本文拟簡要介紹2021年中國大陸有關戰國出土文獻(包含楚簡、金文、陶文等)的研究概况。一、 楚簡研 究黄德寬主編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壹)》(中西書局2021年)收録長篇戰國竹書《五紀》。
关键词 出土文獻 竹簡 陶文 金文 楚簡 中國 研究概述
下载PDF
出土文獻與古典學重建 被引量:6
13
作者 裘錫圭 《出土文献》 2013年第1期1-18,共18页
我們根據學術界已有的認識和研究成果,簡單談談出土文獻與古典學重建的關係。對所據資料和研究成果的出處,恕不一一注明。先對'古典學'作一些解釋。我國學術界使用'古典學'這個詞,是借鑒了西方學術界的'古典研究&#... 我們根據學術界已有的認識和研究成果,簡單談談出土文獻與古典學重建的關係。對所據資料和研究成果的出處,恕不一一注明。先對'古典學'作一些解釋。我國學術界使用'古典學'這個詞,是借鑒了西方學術界的'古典研究'的。古典研究指對於作爲西方文明源頭的古希臘、羅馬文明的研究。古典研究以古希臘語、古拉丁語的研究和希臘、羅馬時代典籍的整理、研究爲基礎,涵蓋了對希臘、羅馬時代各個方面,諸如哲學、文學、藝術、科技、歷史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者 先秦典籍 疑古派 孔子故宅 芮良夫
下载PDF
據出土文獻説“懸諸日月而不刊”及相關問題 被引量:3
14
作者 陳劍 《岭南学报》 2018年第2期57-94,11,共39页
今日尚常用之成語'懸諸日月而不刊',一般解釋作'和日月一同懸掛在天空,永不磨滅'之類。此語出自西漢末揚雄《答劉歆書》,可追溯到《管子·白心》'縣乎日月無已也'。'縣(懸)'如字解非其原意。從秦... 今日尚常用之成語'懸諸日月而不刊',一般解釋作'和日月一同懸掛在天空,永不磨滅'之類。此語出自西漢末揚雄《答劉歆書》,可追溯到《管子·白心》'縣乎日月無已也'。'縣(懸)'如字解非其原意。從秦漢出土文獻的字形、用字習慣和有關辭例來看,'縣'原本應解作緜延之'緜(綿)'。'緜'字本自'縣'字分化而來,兩字在漢代曾長期共用某些字形而未徹底分化開;東漢碑刻中有'緜之日月,與金石存'(婁壽碑),'功綿日月,名勒管弦'(帝堯碑)等辭例,與'縣(緜)諸日月'可相印證。古書校勘中的'縣''緜(綿)'糾葛問題,王念孫多已指出;今據本文的分析,還可進一步揭示出更多先秦古書和漢代簡帛中一些應讀爲'緜'的'縣'字,糾正舊説之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懸諸日月而不刊 緜諸/之日月而不刊 縣/懸 緜/綿 出土文獻
下载PDF
談談豆形器的自名以及它與燈名的關係——以出土資料爲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謝明文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1年第2期1-28,共28页
文章通過對豆形器的自名作全面的整理與研究,並對燈名與豆形器自名的關係作深入分析,可以發現豆形器自名中,用共名者有"彝""器"兩類,用其他器類之名代稱者有"簋""敦"兩類,用專名者有"豆&q... 文章通過對豆形器的自名作全面的整理與研究,並對燈名與豆形器自名的關係作深入分析,可以發現豆形器自名中,用共名者有"彝""器"兩類,用其他器類之名代稱者有"簋""敦"兩類,用專名者有"豆""鋪""登/鐙""鉦/錠""■""用/庸""■/■"等類,其中"豆""鋪""登/鐙""鉦/錠"四類自名可以肯定在燈的自名中沿襲下來,"■""用/庸"兩類自名則疑似在燈的自名中沿襲下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豆形器 自名
下载PDF
洛阳西朱村曹魏墓犕1出土石楬名物考(七则) 被引量:1
16
作者 欧佳 《出土文献》 2023年第1期107-124,158,共19页
河南洛阳西朱村曹魏墓M1出土的三百余枚石楬记录了丰富的随葬物品。本文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部分内容再做考释并加以补正,认为“受福”或当是瑞兽之名;“黻翣”应为丧葬所用棺饰;“篝笼”或宜作熏笼之用;“複席”应是双层席,... 河南洛阳西朱村曹魏墓M1出土的三百余枚石楬记录了丰富的随葬物品。本文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部分内容再做考释并加以补正,认为“受福”或当是瑞兽之名;“黻翣”应为丧葬所用棺饰;“篝笼”或宜作熏笼之用;“複席”应是双层席,“薦”则是坐席;“宛下”即鞋名“"下”;“墨一蠡”即“墨一螺”,指一枚墨锭;石楬记录的“帐上璧”“璧珮”之类当是帐中及室内的悬璧之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墓 石楬 名物
下载PDF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藏甲骨整理研究的新收穫
17
作者 程名卉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25-57,共33页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藏有一批甲骨,其傳流情况複雜,且與第三次殷墟發掘關係密切。2017年,CADAL網站公布了這批材料的高清影像。相較前8次舊著録,提供的信息更爲全面。論文對哥大藏甲骨進行了綜合整理,梳理其來源及著録信息,討論散佚問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藏有一批甲骨,其傳流情况複雜,且與第三次殷墟發掘關係密切。2017年,CADAL網站公布了這批材料的高清影像。相較前8次舊著録,提供的信息更爲全面。論文對哥大藏甲骨進行了綜合整理,梳理其來源及著録信息,討論散佚問題,並統計綴合情况。整理過程中共獲新綴3組,其中字形“■”有待釋讀,很可能是一個新字。文中對新著録的10片甲骨做了簡單的考釋,文末附著録對照表及綴合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倫比亞大學 甲骨 整理研究 綴合 施美士
下载PDF
明義士《殷虚卜辭後編》的文獻學研究
18
作者 黄博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0年第1期-,共28页
殷墟甲骨自1899年被發現鑒定后,直至1928年科學發掘前,在近30年的時間裏遭到私掘販賣,此時的甲骨也以私人收藏爲主,其中加拿大傳教士明義士的藏品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令人稱道的。1917年,明義士編印《殷虚卜辭》一書,收録甲骨... 殷墟甲骨自1899年被發現鑒定后,直至1928年科學發掘前,在近30年的時間裏遭到私掘販賣,此時的甲骨也以私人收藏爲主,其中加拿大傳教士明義士的藏品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是令人稱道的。1917年,明義士編印《殷虚卜辭》一書,收録甲骨摹本共2369片,據其自序稱是從近五萬片甲骨中挑選出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甲骨 卜辭 私人收藏 殷虚
下载PDF
赵平安《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续集》序
19
作者 刘钊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2018年第2期80-81,共2页
这本《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续集》,是赵平安教授从2008年以来所写的论文中选取编辑而成的,与作者2009年在商务印书馆已出版的《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一书构成了姊妹篇。全书共收论文近50篇,资料的时代跨度从商代甲骨文... 这本《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续集》,是赵平安教授从2008年以来所写的论文中选取编辑而成的,与作者2009年在商务印书馆已出版的《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一书构成了姊妹篇。全书共收论文近50篇,资料的时代跨度从商代甲骨文到东汉简牍,可以说囊括了整个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既有严密的考释文章,也有学术史的回顾,又有对名家研究成果、研究成就的评价。我粗看一过,虽然有的文章还需多看几遍,要慢慢领会消化,但即便这样,也已经明显地感觉到这本书的内容真是包罗万象,精彩纷呈;胜意如云,新见迭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研究 古文献研究 简帛 续集 平安 商务印书馆 2009年 出土文献
原文传递
敦煌文獻疑難字詞輯釋
20
作者 張小豔 郜同麟 張涌泉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23年第1期147-169,共23页
莫高窟藏經洞所出的敦煌文獻絶大多數爲寫本,其中的詞語字多俗寫,音多通借,原汁原味地保存了當時的用字特點,爲我們研究六朝至宋初詞語的用字提供了珍貴的語料。由於時代的懸隔,這種用字特點却爲我們正確理解文本的内容設置了障礙。因此... 莫高窟藏經洞所出的敦煌文獻絶大多數爲寫本,其中的詞語字多俗寫,音多通借,原汁原味地保存了當時的用字特點,爲我們研究六朝至宋初詞語的用字提供了珍貴的語料。由於時代的懸隔,這種用字特點却爲我們正確理解文本的内容設置了障礙。因此,很有必要對其中的疑難字詞進行考釋,廓清障礙,從而爲文獻的準確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兹摘取其中的“菜菽”“巢蓮”等二十四個詞語加以考釋(以音爲序),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教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詞語 考釋 用字 疑難字詞 敦煌文獻 原汁原味 莫高窟 理解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