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躯体-交感神经反射:一种可用于研究针刺原理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为民 吴根诚 +1 位作者 花冈一雄 佐藤昭夫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4-235,共2页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fibers of the tibial nerve in anaesthetiz ed rats evokes somato sympathetic reflexes which are recorded from efferent sym p athetic fibers such as branches of the inferior cardiac n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fibers of the tibial nerve in anaesthetiz ed rats evokes somato sympathetic reflexes which are recorded from efferent sym p athetic fibers such as branches of the inferior cardiac nerve or the renal nerve . The reflex sympathetic response consists of two components: A reflex, whi c h has a short latency (41±2 ms) and is elicited by stimulation of afferent myel inated fibers, and C reflex, which has a long latency (210±13 ms) and is a t tributed to unmyelinated afferent fiber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A and C ref lexes represent different somatic sensory input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in anesthetized rats, the somato sympathetic A and C reflexes could be, respectively, modulated not only by several chemical agen ts involving neurotic transmission such as glutamate and nitric oxide, but al s o by sensory inputs from chemoreceptor or baroreceptor. Glutamate augmented, whi le nitric oxide inhibited the somato sympathetic A and C reflexes. Activatio n o f chemoreceptor augmented, while activation of baroreceptor inhibited the somato sympathetic A and C reflexes. In another study, an acupuncture needle (diam ete r 0.34 mm) was inserted into the hind limbs of the rat, dorsolaterally around th e area of acupoint: Huantiao (GB 30), at a depth of 4~5 mm and was twisted righ t and left ward twice every second during recording the somato sympathetic r efle xes. The study found that acupuncture inhibited both somato sympathetic A and C reflex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omato sympathetic reflexes may be an experimental model for study on acupuncture mechanism, because acupuncture, as a kind o f sensory input 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ay has similar reflex pathways w hen it plays a therapeutic role in some target tissues and org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交感神经反射 针刺原理 实验模型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对缺氧培养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许贞峰 吴根诚 曹小定 《现代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 -1β)对缺氧培养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应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染色检测IL -1β对缺氧培养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IL -1β对正常培养的神经元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降低缺氧培养神经...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 -1β)对缺氧培养神经元的作用。方法应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染色检测IL -1β对缺氧培养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IL -1β对正常培养的神经元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降低缺氧培养神经元的活性。结论IL -1β可能与其他损伤因子共同作用,参与了缺氧后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缺氧 神经元
下载PDF
中枢神经再生系列讲座 第一讲 神经系统损伤的细胞反应 被引量:8
3
作者 朱粹青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神经再生 ,特别是中枢神经再生 ,牵涉到神经活动基本过程以及神经损伤修复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近年来有重要与飞速的发展。现在 ,我们甚至已经触摸到脊髓损伤后截瘫康复的大门 ,这真是激动人心、令人向往的科学事态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再生 ,特别是中枢神经再生 ,牵涉到神经活动基本过程以及神经损伤修复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近年来有重要与飞速的发展。现在 ,我们甚至已经触摸到脊髓损伤后截瘫康复的大门 ,这真是激动人心、令人向往的科学事态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牵涉到如下一些理论问题 :轴突受损伤后其远端及近端的变性 ;损伤引起的瘢痕组织对中枢再生的阻抑作用 ;神经营养因子对再生的重要作用 ;应用神经前细胞 (progenitor)、神经干细胞及基因工程方法用于中枢再生的前景等等。为了能将这些喜人的进展及时地介绍给国内广大的神经科学工作者 ,本刊特邀有关专家撰写该系列讲座。讲座共分若干讲 ,将分别叙述 :神经系统损伤的细胞反应 ,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胚胎脑移植与中枢神经的再生 ,神经干细胞参与神经修复 ,神经干细胞移植在神经退化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工程在促进中枢再生中的应用前景 ,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损伤 细胞反应 轴突 胶质细胞
下载PDF
第八讲 离子通道在缺氧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平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354-356,共3页
关键词 离子通道 缺氧性神经元损伤 分类 特点 作用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中前体mRNA可变剪接研究进展
5
作者 彭正羽 张薇 +1 位作者 陈献华 徐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25-1032,共8页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前体mRNA可变剪接可能在不同类型胶质瘤的发生、恶化以及侵入中发挥作用.参与调控胶质瘤中前体mRNA可变剪接的因素包括顺式元件如内含子剪接抑制序列(ISS)、外显子剪接抑制序列(ESS)等,反式因子包括SRp55、SC35...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前体mRNA可变剪接可能在不同类型胶质瘤的发生、恶化以及侵入中发挥作用.参与调控胶质瘤中前体mRNA可变剪接的因素包括顺式元件如内含子剪接抑制序列(ISS)、外显子剪接抑制序列(ESS)等,反式因子包括SRp55、SC35、SF2/ASF、PTB等剪接调节因子.近期的研究进展发现,有多种与胶质瘤相关的基因受到可变剪接的调控,包括肿瘤抑制因子、肿瘤促进因子、酶、受体、离子通道等.因此,研究胶质瘤中的前体mRNA可变剪接将有利于深入了解胶质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有利于为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前体MRNA 可变剪接 顺式元件 反式因子
下载PDF
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痛 被引量:3
6
作者 董志强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2年第5期525-527,共3页
神经痛是由创伤或疾病致外周或中枢神经受损所引起的异常的疼痛状态。神经营养因子在病理性疼痛的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痛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一些神经营养因子或其抗体及受体阻断剂能够对神经痛状态起一定治疗作... 神经痛是由创伤或疾病致外周或中枢神经受损所引起的异常的疼痛状态。神经营养因子在病理性疼痛的传导中起重要作用。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痛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 ,一些神经营养因子或其抗体及受体阻断剂能够对神经痛状态起一定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痛 BDNF GDNF
下载PDF
FK506在颅脑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张桂运 崔尧元 高慧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FK506对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脑组织炎症介质、自由基生成、兴奋性氨基酸(EAAs)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液压损伤法制备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FK506对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脑组织炎症介质、自由基生成、兴奋性氨基酸(EAAs)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液压损伤法制备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5min开始,一次性腹腔注射FK506(3mg/kg)。伤后30min、6h、24h测量血浆NO、NOS和伤灶及周围脑组织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兴奋性氨基酸(EAAs)水平。结果与损伤组相比,治疗组中NOS活性和NO水平显著降低,IL-6、TNFα完全被清除,SOD损耗减少,MPO活性减低,伤后30min组EAAs释放明显减少。结论FK506能抑制伤后NO升高,减少EAAs释放,清除炎症介质,减少自由基生成,对减轻TBI后继发性脑损伤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506 炎症介质 一氧化氮 自由基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退行性变与细胞周期
8
作者 朱粹青 孙凤艳 曹小定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1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退行性变机制的解释,目前有很多假说。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退行性变与细胞周期有关联,由此人们提出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细胞周期假说,该假说对认识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退行性变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周期 神经退行性变
下载PDF
第二讲 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学君 孙凤艳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379-384,共6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变性病 分子机制 亨廷顿病 帕金森病 老年性痴呆
下载PDF
孕酮对前额叶内侧皮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作用和机制
10
作者 冯学泉 郑平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2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孕酮 前额叶内侧皮层 神经元兴奋性突触电流 作用机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L-1Ra mRNA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20
11
作者 许贞峰 姜建伟 +1 位作者 吴根诚 曹小定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 :观察电针 (EA)对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大鼠IL 1Ra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 /再灌注 (MCAo)模型 ,并应用RT PCR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MCAo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在再灌注后 1 2hr和 ... 目的 :观察电针 (EA)对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大鼠IL 1Ra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缺血 /再灌注 (MCAo)模型 ,并应用RT PCR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MCAo大鼠缺血侧大脑皮层在再灌注后 1 2hr和 2 4hrIL 1RamRNA表达增加 ;在缺血侧纹状体缺血再灌注后 1 2hrIL 1RamRNA表达明显增加 ,但再灌注后 2 4hr表达明显降低 ,电针可使IL 1Ra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EA可使内源性IL 1RamRNA表达增加 ,从而使IL 1Ra表达增加 ,对脑缺血起保护作用 ,这也可能是EA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刺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MRNA
下载PDF
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维生素B_(12)及叶酸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尧 郭启浩 +1 位作者 岑屹 林瑶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284-289,共6页
目的评估老年人群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是否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存在潜在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191例年龄≥50岁的老年痴呆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以69名认知功能正常的人... 目的评估老年人群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是否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存在潜在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191例年龄≥50岁的老年痴呆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以69名认知功能正常的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探讨血清低水平维生素B_(12)和叶酸是否是老年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认知功能的评价采用目前通用的神经心理测试: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CMMSE)、记忆和执行筛选量表(ME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与各组年龄、受教育年限、体重指数(BMI)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维生素B_(12)、叶酸与老年痴呆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191例老年痴呆患者中54例为MCI、137例为AD,其中有78.1%的患者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正常,有6.1%的患者维生素B_(12)低于参考区间下限,有5.8%的患者叶酸水平低于参考区间下限;另有10.0%的患者维生素B_(12)或叶酸水平高于参考区间上限。作各协变量调整后,MCI和AD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与CMMES和MES评分无相关性(P>0.05)。但低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与AD患病风险相关[比值比(OR)=2.869,95%可信区间(CI)1.123~7.333]。结论血清维生素B_(12)和叶酸水平与MCI或AD患者认知功能之间无明显关联。低水平维生素B_(12)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增加AD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叶酸 阿尔兹海默症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对愤怒应激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许丽 刘晓伟 +4 位作者 董秋安 顾靖 陈窕圆 陈欣 丁慧波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天麻钩藤饮对愤怒应激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参照Megan E等方法建立一种更接近人类发怒的愤怒动物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3... 目的:观察中药天麻钩藤饮对愤怒应激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参照Megan E等方法建立一种更接近人类发怒的愤怒动物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3-甲氧基-4-羟基苯二醇(MHPG)、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胺(5-HT)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NE、DA的含量升高(P<0.05),代谢产物DOPAC、5-HIAA的含量也明显升高(P<0.01);而E、5-HT、MHPG、HAV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下丘脑NE、DA及代谢产物DOPAC、5-HIA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5-HT的含量升高(P<0.01),E、MHPG、HVA的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结论:愤怒刺激可使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NE、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5-HIAA的含量升高;天麻钩藤饮对大鼠受愤怒应激后所致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愤怒应激 天麻钩藤饮 下丘脑 单胺类神经递质
下载PDF
GABA受体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甘平 杨茹 程介士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78-81,共4页
GABA是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抑制性氨基酸递质 ,通过其三种受体发挥生理作用。随着对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 ,科学工作者发现 ,GABA的三种受体在脑缺血损伤与修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GABA受体与脑缺血的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 GABA受体 脑缺血 抑制性氨基酸递质 激动剂 拮抗剂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IL-1 Ra mRNA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贞峰 吴根诚 曹小定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4-195,共2页
Interleukin1β (IL 1β) is a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ischemia. The expression of IL 1β and its receptor antagonist (IL 1Ra)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s not ... Interleukin1β (IL 1β) is a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ischemia. The expression of IL 1β and its receptor antagonist (IL 1Ra)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s not well defined so far. The aim of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the expression of IL 1β and IL 1Ra in rats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and reperfusion. Using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RT PCR techniques, it was found that in the MCAo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IL 1β mRNA was markedly increased at 2 hr, 6 hr and 12 hr after reperfusion in the ischemic cerebral cortex 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 The IL 1Ra mRNA expression was rapidly induced by MCAo, and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12 hr, reaching a peak level at 24 hr of reperfusion in ischemic cortex. In ischemic striatum the IL 1Ra mRNA was increased only at 12 hr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24 hr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 EA + MCAo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IL 1β mRNA in ischemic cortex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2 hr, 6 hr and 12 hr; but the expression of IL 1Ra mRNA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MCAo group 24 hr after reperfusion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stratium.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A stimulation of "Shuigou" (GV 26) and "Baihui" (GV 20) acupoints could downregulate the IL 1β mRNA expression and upregulate the IL 1Ra mRNA expression in cerebral ischemic rats, which might b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EA on cerebral ischemia, and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EA anti-isch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白细胞介素-1Β IL-1RA mRNA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孤啡肽对创伤应激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军 陆利民 +2 位作者 杜莅娜 吴根诚 曹小定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研究孤啡肽 (orphaninFQ ,OFQ)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 ,采用以单碱基突变模板作为内标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观察侧脑室注射 (icv)OFQ对创伤应激介导的免疫功能低下大鼠海马IL 1β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经手术创伤... 研究孤啡肽 (orphaninFQ ,OFQ)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 ,采用以单碱基突变模板作为内标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观察侧脑室注射 (icv)OFQ对创伤应激介导的免疫功能低下大鼠海马IL 1β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经手术创伤后 ,海马组织中IL 1βmRNA水平较正常大鼠有明显升高 (P <0 .0 1) ;icv 1μg(0 .5 5nmol)OFQ对正常大鼠海马组织中IL 1β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 ;icv 1μgOFQ可降低创伤大鼠海马组织中IL 1βmRNA水平 (P <0 .0 5 ) ;创伤大鼠侧脑室内注射 1μg孤啡肽的同时 ,注射 1μg [Phe1Ψ(CH2 NH)Gly2 ] nociceptin(1 13) NH2 ([F/G] NC 1 13,孤啡肽衍生物 ) ,结果海马组织中IL 1βmRNA水平与单纯创伤大鼠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孤啡肽通过作用于脑内的孤啡肽受体参与对创伤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 ,其影响途径之一可能为抑制海马组织内IL 1βmRNA基因表达 ,[F/G] NC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IL-1Β mRNA 创伤应激 RT-PCR 海马
下载PDF
鞘内注射孤啡肽对正常及创伤大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宁 姜建伟 +3 位作者 杜莅娜 王彦青 吴根诚 曹小定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孤啡肽 (orphaninFQ ,OFQ)对正常及手术创伤大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 用3H TdR释放法测定大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活性。结果 鞘内分别注射 0 .1、1μgOFQ后 ,正常大鼠NK细胞活性与生理盐水组 (NS)相比...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孤啡肽 (orphaninFQ ,OFQ)对正常及手术创伤大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 用3H TdR释放法测定大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活性。结果 鞘内分别注射 0 .1、1μgOFQ后 ,正常大鼠NK细胞活性与生理盐水组 (NS)相比无明显差异 ;5、10 μgOFQ则明显抑制NK细胞活性 (P <0 .0 1) ,提示脊髓OFQ对正常大鼠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手术创伤后大鼠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 ,鞘内分别注射OFQ 0 .1、1、5、10 μg后NK细胞活性与单纯创伤组无明显差异 ,注射 2 0 μgOFQ后 ,NK细胞活性则比创伤组显著降低 ,提示鞘内注射OFQ不能翻转创伤介导的免疫抑制 ,大剂量的OFQ反而加剧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脊髓 创伤 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大鼠 OFQ 免疫调节 鞘内注射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亚明 朱粹青 +1 位作者 林水淼 赵伟康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1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研制并建立同时具备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两大病理特征形成过程的AD大鼠模型。方法将D-半乳糖皮下注射和鹅膏蕈酸脑组织定向注射相结合作用于大鼠,分别采用Y-电迷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造模大鼠学习记忆和脑组织β-AP含量、磷酸化ta... 目的研制并建立同时具备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两大病理特征形成过程的AD大鼠模型。方法将D-半乳糖皮下注射和鹅膏蕈酸脑组织定向注射相结合作用于大鼠,分别采用Y-电迷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造模大鼠学习记忆和脑组织β-AP含量、磷酸化tau蛋白水平。结果造模大鼠学习记忆成绩下降,脑组织β-AP含量增多,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增高。结论造模大鼠同时具备学习记忆障碍,脑组织β-AP含量增多和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增高及胆碱能功能下降等特征,为目前较为理想的AD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鹅膏蕈酸 学习记忆 动物模型 老年性痴呆 Β-AP TAU蛋白
下载PDF
孤啡肽对海马IL-1β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肇晖 杜莅娜 +2 位作者 姜建伟 吴根诚 曹小定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9-214,共6页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及大鼠创伤应激模型,观察孤啡肽对海马白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抗大鼠IL-1β抗体能明显改善创伤介导的免疫反应,即有效下调巨噬细胞分泌IL-1和TNF...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及大鼠创伤应激模型,观察孤啡肽对海马白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抗大鼠IL-1β抗体能明显改善创伤介导的免疫反应,即有效下调巨噬细胞分泌IL-1和TNF-α的能力。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后2h海马IL-1β的表达明显下降,且此作用能被孤啡肽受体拮抗剂阻断;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孤啡肽的受体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实验结果提示,海马的IL-1β参与创伤应激介导的免疫反应,孤啡肽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海马的中枢神经细胞,抑制IL-1β的合成及释放而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 IL-1Β 神经免疫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海马 调节
下载PDF
PAG内微量注射OFQ并同时电针对脊髓背角单胺类和氨基酸类递质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芝兰 张玉秋 吴根诚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2-223,共2页
Our previous work demonstrated that microinjection of OFQ into PAG antagonized e lectroacupuncture (EA) analgesia; increased the release of Glu in spinal dorsal horn and decreased the release of GABA, 5 HT and NE; and... Our previous work demonstrated that microinjection of OFQ into PAG antagonized e lectroacupuncture (EA) analgesia; increased the release of Glu in spinal dorsal horn and decreased the release of GABA, 5 HT and NE; and significantly facilita t ed c fibre response and post discharge of WDR neurons of spinal dorsal horn in t he rats. The aim of current study i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icroinjection of OFQ into PAG and simultaneous EA on the release of monoamines and Amino acids in spinal dorsal horn in the rats, by the methods of nucleus injection, micro dia lysis and HPLC EC.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After microinjection of OFQ into PAG and simultaneous EA, extracellular concentr ation of Glu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ereas extracellular concentratio ns of GABA, 5 HT and 5 HIAA, NE and MHPG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 ed (P<0.05~0.01), indicat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 wi t h OFQ control group (microinjection of OFQ into PAG alone) in the corresponding phases (P<0.5~0.001). The results suggest there are opposite effects on the descending pain modulating system between OFQ in the brain and EA, so this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OFQ in the brain antagonizing EA analg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G内注射 孤啡肽 电针 脊髓损伤 氨基酸 镇痛 痛觉调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