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2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蝇nasuta亚群求爱歌的种间识别与进化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邵红光 里敦 +5 位作者 张咸宁 俞海菁 李霞 朱定良 周耀华 庚镇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1-321,共11页
果蝇nasuta亚群由14个种、亚种和分类群组成,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域。本文首次记录了nasuta亚群种的求爱歌,测量了脉冲歌时域模式的参数:脉冲串间隔(IBI)、脉冲间隔(IPI)、脉冲串时间长度(PTL)、... 果蝇nasuta亚群由14个种、亚种和分类群组成,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域。本文首次记录了nasuta亚群种的求爱歌,测量了脉冲歌时域模式的参数:脉冲串间隔(IBI)、脉冲间隔(IPI)、脉冲串时间长度(PTL)、每个脉冲串的脉冲数(PN)、脉冲时间长度(PL)、波动周期时间长度(CL)。采用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作出求爱歌信号的三维数字功率谱图,进行频率分析。发现D.pulauna和Taxon-F不发出求爱歌声信号,视觉在交配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对其余种、亚种和分类群的求爱歌分析表明,nasuta亚群种的求爱歌分为脉冲歌和正弦歌。对部分种的正反交F1求爱歌分析表明,脉冲歌时域参数,如IPI平均值为X染色体连锁或常染色体多基因控制,正弦歌频率偏向母方。根据不同种、亚种和分类群脉冲歌的时域模式构建nasuta亚群的系统树,对亚群中不同种、亚种和分类群的亲缘关系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uta亚群 果蝇 求爱歌 种间识别 进化 遗传
下载PDF
国人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社卿 郑惠民 +3 位作者 谢惠君 蒋建民 任大明 林大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分析国人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DRD)患者发病与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CH-I)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来自3个家庭的5例临床确诊的DRD患者及其亲属共12名成员,经静脉采血2 ml,常规提取基因组DNA,以PCR扩增GCH-I基因,反应产物用自动... 目的:分析国人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DRD)患者发病与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Ⅰ(GCH-I)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来自3个家庭的5例临床确诊的DRD患者及其亲属共12名成员,经静脉采血2 ml,常规提取基因组DNA,以PCR扩增GCH-I基因,反应产物用自动DNA测序仪直接测序。结果:在A家系,先证者母亲为正常个体,基因测序显示无基因突变,其中3例患病个体DNA测序发现第2个外显子142号碱基由鸟嘌呤转换为腺嘌呤(G→A),导致半胱氨酸被替换为酪氨酸;估计其突变基因来自已故父系一方。在B家系,先证者第1个外显子71号碱基由胸腺嘧啶转换为胞嘧啶(T→C),导致亮氨酸被替换为脯氨酸;而其父母及弟均为正常个体。丙家庭无GCH-I基因突变。结论:GCH-1基因突变只是部分DRD患者的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敏感性肌张力障碍 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I 分子遗传学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一个Kennedy病家系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3
作者 赵玫 张社卿 +2 位作者 王文章 徐晓云 丁素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54-1259,共6页
目的:报道经基因诊断证实的一个Kennedy病家系,并对其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讨论,建立关于Kenne-dy病较为完整的临床资料。方法:展开完整的家系调查,共检查3代41位个体。对先证者进行肌酶谱、肌电图、内分泌功能检查、神经肌... 目的:报道经基因诊断证实的一个Kennedy病家系,并对其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讨论,建立关于Kenne-dy病较为完整的临床资料。方法:展开完整的家系调查,共检查3代41位个体。对先证者进行肌酶谱、肌电图、内分泌功能检查、神经肌肉活检。采集外周静脉血常规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第一个外显子的CAG重复数。结果:先证者(Ⅲ-11个体)CAG重复数为54;1例患者(Ⅳ-2个体)CAG重复数为55;1例症状前个体(Ⅳ-8个体)CAG重复数为54。此外,还发现3例女性携带者(Ⅱ-6个体、Ⅲ-3个体、Ⅲ-15个体)。先证者肌酶增高,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血睾酮增高,神经活检显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肌肉活检表现为神经源性肌萎缩。结论:Kennedy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基因诊断是金标准;本病病程进展缓慢,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或延髓麻痹相比病程明显延长,预后相对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隐性遗传性脊髓延髓型肌萎缩 雄激素受体基因 基因检测 系谱 病理学
下载PDF
嗜热细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4
作者 盛祖嘉 《生命科学》 CSCD 1989年第5期27-28,共2页
嗜热细菌是极端环境微生物中发现最早、分布最广、研究得最多的一类。它们怎样适应于高温生活?这一生命的奥秘吸引着许多科学家。同时嗜热细菌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开发。复旦大学遗传所嗜热细菌分子遗传学课题组已经继美国Cetus公司之后自... 嗜热细菌是极端环境微生物中发现最早、分布最广、研究得最多的一类。它们怎样适应于高温生活?这一生命的奥秘吸引着许多科学家。同时嗜热细菌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开发。复旦大学遗传所嗜热细菌分子遗传学课题组已经继美国Cetus公司之后自行分离菌种,取得电泳纯的耐热的DNA多聚酶,小规模地投入生产。在嗜热细菌的基础研究中多数人的注意力围绕着生物大分子的特性,发现嗜热细菌和嗜温生物相比,它的蛋白质、DNA、tRNA以至于细胞膜、核糖体等都更为耐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细菌 电泳纯 分子遗传学 遗传所 多聚酶 环境微生物 基础研究 DNA 基因表达载体 生物大分子
下载PDF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分子遗传学研究
5
作者 王讳 邱维勤 余龙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7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应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对患者在基因水平上作出诊断。方法应用dystropincDNA14kb探针(包括6个亚探针1-2a,2b-3,4-5a,5b-7、8、9-14)与一名18岁的临床表现温和肌营养不良患者及2例对照... 目的应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对患者在基因水平上作出诊断。方法应用dystropincDNA14kb探针(包括6个亚探针1-2a,2b-3,4-5a,5b-7、8、9-14)与一名18岁的临床表现温和肌营养不良患者及2例对照者(1例正常25岁男性及1例12岁DMD患者)的基因组DNA/HindⅢ片段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结果前者在与亚探针5b-7杂交中,发现其1.5kb,0.5kb杂交带缺失,在与亚探针8杂交中,发现10.0kb杂交带缺失,表明这三个Hd片段分别含有dystrophin基因的45、46、47号外显子。结论证明患者缺失了45、46、47号外显子,故诊断该患者为Becker型肌营养不良,从而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获得了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障碍 Becker型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应用30个常染色体STR位点研究中国6个民族群体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20
6
作者 俞建昆 褚嘉祐 +9 位作者 钱亚屏 孙浩 史磊 史荔 初正韬 杨昭庆 林克勤 陶玉芬 黄薇 金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99-706,共8页
利用30个荧光标记的人类常染色体STR位点的引物,对中国白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山东汉族、畲族6个民族进行了多重PCR扩增,产物在ANI 377测序仪上进行变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和基因扫描及分型,然后用Shriv... 利用30个荧光标记的人类常染色体STR位点的引物,对中国白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山东汉族、畲族6个民族进行了多重PCR扩增,产物在ANI 377测序仪上进行变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和基因扫描及分型,然后用Shriver的Dew法计算遗传距离,用Weighbor-Joining法和UPGMA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合有关资料分析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揭示:撒拉族与土族的遗传距离较接近,为0.033,但与其余4个民族的距离则较远,均大于0.12;土族 与纳西族和山东汉族的距离较近,分别为0.038、0.063;白族与山东汉族的距离最近,仅为0.007,而与纳西族相近却有0.075的距离,与土族的距离也较远,为0.112;纳西族和山东汉族 之间存在着0.100的遗传距离;畲族与其他5个民族群体的距离均超过了0.12,关系较远。在 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中,纳西族、撒拉族和土族聚成一簇,汉族、白族聚成一簇,畲族单独为一 枝。这一结果与它们的地理分布和民族历史基本上是一致的,并可为结合历史和考古资料综 合分析这6个民族的起源、迁移、形成和发展提供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 民族群体 基因扫描 基因分型 遗传距离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汉人HLADQAl基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潘星华 陆建荣 +4 位作者 猪子英俊 张克雄 朱定良 谈家桢 庚镇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22,共4页
利用HLA基因的PCR-RFLP核苷酸分型技术,以等位基因特异性的限制性内切酶(ApalⅠ、BsajⅠ、HphⅠ、FokⅠ、MboⅡ、MnlⅡ)消化DQAl座位特异的PCR扩增产物,研究了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中国汉人HL... 利用HLA基因的PCR-RFLP核苷酸分型技术,以等位基因特异性的限制性内切酶(ApalⅠ、BsajⅠ、HphⅠ、FokⅠ、MboⅡ、MnlⅡ)消化DQAl座位特异的PCR扩增产物,研究了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中国汉人HLA-DQAl基因与系统红斑狼疮的遗传关联。发现系统红斑狼疮DQAl*0102(36.5%,RR=2.25,P<0.05,EF=0.20)及*0401(15.4%,RR=12.42,P<0.005,EF=0.14)显著增加,而DQAl*0501(11.5%,RR=0.21,P<0.005,PF=0.31)和*0.0601(3.9%,RR=0.27,P<0.05,PF=0.09)显著下降。排除DQAl*0401的影响后,*0102频率的升高表现得更加明显(RR=2.84,P<0.01)。上述发现显示:DQAl*0102及*0401对SLE有遗传易感作用,而DQAl*0501和*0601有遗传抵抗作用,并提出了有关可能的单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 红斑狼疮 HLA-DQA1基因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华东地区黑果蝇自然群体同工酶遗传多态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顾少华 孔原 +2 位作者 朱定良 庚镇城 谈家桢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28-235,共8页
我们用标准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水平板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黑果蝇(D.virilis)在合肥、芜湖、九江、南昌、福州、泉州和常州7个自然群体中Est-α、Est-β、Amy、Acph和α-Gpdh 5个座位的遗传变异,发现Est-α、Est-β和Amy 3... 我们用标准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水平板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黑果蝇(D.virilis)在合肥、芜湖、九江、南昌、福州、泉州和常州7个自然群体中Est-α、Est-β、Amy、Acph和α-Gpdh 5个座位的遗传变异,发现Est-α、Est-β和Amy 3个座位是高度多态的,Acph、α-Gpdh两个座位则是单态的。根据这5个座位等位基因的频率,我们计算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综合何朝珍报道的宁波、杭州、南京和洪泽4个群体的结果和我们的结果,我们作出系统树并发现泉州、福州两群体和其他群体在基因频率的分布和遗传距离方面有显著差异;分析显示这种差异与群体间地理隔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自然群体 同功酶 遗传多态
下载PDF
动物种群遗传异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9
作者 郑向忠 徐宏发 陆厚基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0-216,共7页
生境破碎和种群隔离在野生动物管理中倍受关注,种群遗传异质性结合种群统计学和生境资料,可解释和推测种群经历的种群统计学随机事件,分析异质生境对种群遗传组成的影响,估计地理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遗传分化,对物种保护具有重要... 生境破碎和种群隔离在野生动物管理中倍受关注,种群遗传异质性结合种群统计学和生境资料,可解释和推测种群经历的种群统计学随机事件,分析异质生境对种群遗传组成的影响,估计地理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遗传分化,对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种群 种群遗传异质性
下载PDF
黑果蝇(D.virilis)自然群体遗传多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向忠 洪伟 +3 位作者 俞海菁 邵红光 朱定良 庚镇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8-202,共5页
利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D.virilis兰州群体作了mtDNA的RFLP分析,结合其他地区D.virilis群体的mtDNA的RLFLP数据,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图。发现大陆D.virilis聚成明显的3支:兰州和青岛群体、华东群体、福建群体,呈一纬度梯度分布。单... 利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D.virilis兰州群体作了mtDNA的RFLP分析,结合其他地区D.virilis群体的mtDNA的RLFLP数据,用UPGMA法构建了聚类图。发现大陆D.virilis聚成明显的3支:兰州和青岛群体、华东群体、福建群体,呈一纬度梯度分布。单纯以地理隔离不能解释D.virilis然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温度依赖性的选择可能是纬度梯度分布的维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遗传多态 纬度梯度 黑果蝇
下载PDF
pUC118NX质粒载体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用于遗传毒性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洁 陈建泉 +4 位作者 印木泉 成国祥 黄建 毛裕民 徐少甫 《上海预防医学》 CAS 1998年第11期508-508,共1页
关键词 pUC118NX 质粒载体 转基因 小鼠模型 遗传毒性 骨髓细拖
下载PDF
医学分子遗传学——第八讲 重组DNA技术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4
12
作者 薛京伦 俞民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6-48,35,共4页
人体基因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每单倍体基因组大约有3×10~9bp组成,分成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据估计,在人体基因组上存在着大约50,000—100,000个结构基因,平均每分摩(cM)染色体上分布着20个结构基因。人体基因组大约有33... 人体基因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每单倍体基因组大约有3×10~9bp组成,分成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据估计,在人体基因组上存在着大约50,000—100,000个结构基因,平均每分摩(cM)染色体上分布着20个结构基因。人体基因组大约有33cM,由此推算出人体基因组上含有约66,000个结构基因。现在已经明确地鉴定出了1,600多个人体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遗传学 DNA重组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医学分子遗传学 第十讲 基因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京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5-48,共4页
基因治疗是人类征服遗传性疾病最有希望的手段。基因治疗是指通过遗传操作直接在基因水平上治疗由基因突变所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进行基因治疗有两个基本策略:(1)原位修复有缺陷的基因;(2)将有功能的正常基因转移到疾病细胞或个体基因组... 基因治疗是人类征服遗传性疾病最有希望的手段。基因治疗是指通过遗传操作直接在基因水平上治疗由基因突变所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进行基因治疗有两个基本策略:(1)原位修复有缺陷的基因;(2)将有功能的正常基因转移到疾病细胞或个体基因组的某一部位上以替代缺陷基因发挥作用。目前条件下,后者是比较容易着手的一种基因治疗策略,也称为基因替代疗法。在早期进行基因治疗尝试时,最适合的对象应当是一些产物量无需精确调节,同时又经常开放的基因。首选对象有(1)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由于这种酶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分子遗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谈家桢与瓢虫遗传研究
14
作者 吴燕华 卢大儒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5-248,共4页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的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他一生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来自于亚洲瓢虫为实验对象的经典遗传学及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谈先生和他的学生们对亚洲瓢虫鞘翅色斑遗传变异这一课题进行...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的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他一生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来自于亚洲瓢虫为实验对象的经典遗传学及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谈先生和他的学生们对亚洲瓢虫鞘翅色斑遗传变异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瓢虫(异色瓢虫) 镶嵌显性(嵌镶显性) 生物防治 表观遗传
下载PDF
遗传丰余与酵母后基因组研究
15
作者 潘辉 李育阳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1998年第5期27-29,共3页
遗传丰余与酵母后基因组研究潘辉李育阳(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上海200433)关键词酿酒酵母遗传丰余后基因组研究酿酒酵母(以下简称酵母)基因组DNA全序列测定后,人们从中发现了很多DNA重复序列,其中一部分为完全相同... 遗传丰余与酵母后基因组研究潘辉李育阳(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上海200433)关键词酿酒酵母遗传丰余后基因组研究酿酒酵母(以下简称酵母)基因组DNA全序列测定后,人们从中发现了很多DNA重复序列,其中一部分为完全相同的DNA序列。如rDNA与CU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遗传丰余 后基因组研究
下载PDF
遗传学与还原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寿元 《科学》 1993年第3期40-42,共3页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生物的遗传,指的是生物体的结构和机能等所有性状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也就是编码在遗传物质中、决定所有这些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生物的变异,则是遗传信息所转化表现的性...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生物的遗传,指的是生物体的结构和机能等所有性状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也就是编码在遗传物质中、决定所有这些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的传递。生物的变异,则是遗传信息所转化表现的性状偏离了正常范围,发生异常的原因可以是遗传信息本身出现了差错,也可以是其他一些因子妨碍了遗传信息的正常表达。因此,遗传学所研究的内容,实质上是生物的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表达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遗传学 基因 遗传信息 还原论
下载PDF
人类遗传学的又一突破:亨廷顿氏病致病基因位点的识别及克隆
17
作者 缪为民 柴建华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1994年第5期3-4,共2页
人类遗传学的又一突破:亨廷顿氏病致病基因位点的识别及克隆缪为民,柴建华(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上海200433)通过定位克隆(Positionalcloning)的方法可以对那些生化病理机制不明的遗传性疾病进行致病基... 人类遗传学的又一突破:亨廷顿氏病致病基因位点的识别及克隆缪为民,柴建华(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上海200433)通过定位克隆(Positionalcloning)的方法可以对那些生化病理机制不明的遗传性疾病进行致病基因的研究[1]。自八十年代初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氏舞蹈病 致病基因 基因位点 人类遗传学
下载PDF
医学分子遗传学 第六讲 肿瘤分子遗传学
18
作者 邱信芳 俞民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8-41,共4页
在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中,近年来有两项最为突出的成就;第一,致癌基因的发现及其深入的研究;第二,揭示了染色体畸变与致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两项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肿瘤发生的机制。
关键词 分子遗传学 肿瘤
下载PDF
遗传学部分新名词的译名和解释
19
作者 赵寿元 《科技术语研究》 2000年第3期44-48,共5页
关键词 遗传学 名词术语 译名 解释 基因组 HPG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慧蓉 赵寿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9-391,共3页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遗传变异 分支学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