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索洛芬钠治疗骨科疾病疼痛的疗效与安全性:1505例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统一 范存义 +4 位作者 谭军 杨安礼 夏军 陈晓东 张伟滨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4期517-519,共3页
目的:了解骨科疾病疼痛患者首剂服用洛索洛芬钠后疼痛改善的起效时间,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2009年6月—2010年4月,上海市7家研究中心注册登记应用洛索洛芬钠治疗骨科疾病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 目的:了解骨科疾病疼痛患者首剂服用洛索洛芬钠后疼痛改善的起效时间,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2009年6月—2010年4月,上海市7家研究中心注册登记应用洛索洛芬钠治疗骨科疾病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和评价疼痛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1 505例患者。有1112例(74.35%)患者口服首剂剂量为60mg,382例(25.38%)为120mg。835例患者(55.48%)在15~30min内疼痛缓解。疼痛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减半时间平均为(28.19±0.78)min。结论:对于中度的骨科疼痛患者,洛索洛芬钠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洛索洛芬钠 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骨科显微外科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键 陈中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88,共6页
关键词 骨科显微外科 断肢再植 断指再植 手指再造
下载PDF
骨科微创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6
3
作者 阎作勤 姚振均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骨科 微创技术 微创全髋置换术 全膝置换术 微创椎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骨科损伤患者72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蔡晓辉 程飙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43-644,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在骨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集2006年7月~2009年4月入院的72例骨科损伤患者依照临DCO原则进行临床治疗,并术后对治疗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及质量评价。结果本组病死率...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在骨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集2006年7月~2009年4月入院的72例骨科损伤患者依照临DCO原则进行临床治疗,并术后对治疗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及质量评价。结果本组病死率16.7%(12/72),包括9例因失血性休死于术中或术后24h,2例因胸伤合并急性呼吸迫综合症,1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综合征。余6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4个月,均未发现畸形愈合及远期并发症。结论对于骨科损伤患者,合理应用DCO原则,迅速准确的诊断和一体化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严重骨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 骨科损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骨科植入物表面抗感染修饰及其骨整合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倞 杨轶 +1 位作者 张弛 姚振均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134-140,共7页
植入物相关感染和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内固定或关节假体失效的最主要原因,已然成为了骨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难题。一个理想的骨科植入物需要同时具备良好的抗菌性与骨整合特性,从而取得长期稳定的内固定效果。本文从该点出发,综合了国内外在... 植入物相关感染和无菌性松动是导致内固定或关节假体失效的最主要原因,已然成为了骨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难题。一个理想的骨科植入物需要同时具备良好的抗菌性与骨整合特性,从而取得长期稳定的内固定效果。本文从该点出发,综合了国内外在植入物表面抗感染修饰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着重总结与阐述了目前植入物表面抗感染修饰的最新策略,同时对促进植入物表面骨整合的相关策略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抗感染治疗 表面修饰 骨整合
下载PDF
国内外骨科术后康复工作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淼淼 赵慧华 王琳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8期703-706,共4页
四肢及脊柱等运动系统的骨折和退行性疾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2]。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手术已成为治疗上述疾病的重要方法。手术技术的高低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影响,但术后的康复锻炼在手术成功与否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肢及脊柱等运动系统的骨折和退行性疾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2]。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手术已成为治疗上述疾病的重要方法。手术技术的高低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影响,但术后的康复锻炼在手术成功与否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近年来,我国骨科技术尤其是手术的发展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骨科术后康复仍处于较低水平。研究[3-4]显示,术后早期患者通过积极康复锻炼可预防患肢肌肉萎缩,改善患者耐受力,提高疾病预后水平,并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术后 康复 工作模式 护理
下载PDF
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在骨科中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曹渊武 陈子贤 +1 位作者 王晓峰 姜晓幸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23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我科制定的新住院医师培训措施的培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完成骨科住院医生培训课程的住院医生的出科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临床能力,比较新培训措施实施前后两组人员成绩的差异。结果新的培训措施实施之... 目的评价我科制定的新住院医师培训措施的培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完成骨科住院医生培训课程的住院医生的出科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临床能力,比较新培训措施实施前后两组人员成绩的差异。结果新的培训措施实施之后,培训人员在培训结束后,无论是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还是临床能力都较新措施实施前的培训人员有明显的提高。结论中山医院骨科对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流程及制度的改进是有效的,能够明显提高培训人员的医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生培训 培训措施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临床能力 改善
下载PDF
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骨科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其琛 江立波 李熙雷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6期1046-1051,共6页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至胞外的膜性囊泡样微体。外泌体在以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和椎间盘退变为主的骨科退行性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应用价值。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内的多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抑制软...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至胞外的膜性囊泡样微体。外泌体在以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和椎间盘退变为主的骨科退行性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应用价值。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内的多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抑制软骨细胞退化、促进再生等作用。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是MSC来源外泌体,其优点在于细胞来源丰富、产量较高、易获得。而软骨细胞外泌体内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与其亲本细胞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其在软骨分化和维持内稳态也具有重要作用。正常髓核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促进MSC迁移及向髓核细胞定向分化,炎症下的滑膜细胞外泌体还可成为加重软骨退变的因素。本文通过对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骨科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细胞来源 骨科退行性疾病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新型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手术治疗伴基础疾病的腰椎退行性疾病
9
作者 贾瑞平 马添乐 +2 位作者 顾宇彤 连小峰 许国华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295-301,共7页
目的评估新型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手术(PTES)治疗伴基础疾病的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新型PTES治疗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196例单节段LDD患者临床资... 目的评估新型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手术(PTES)治疗伴基础疾病的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新型PTES治疗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196例单节段LD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9例伴基础疾病(A组),107例不伴基础疾病(B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下肢疼痛程度;术前、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下肢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在术后1、2、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后即刻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2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伤口感染、永久性神经损伤、腹部器官损伤、大血管破裂等并发症。结论新型PTES治疗伴基础疾病的LDD安全、有效、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管狭窄 内窥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椎体间融合钉棒固定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马添乐 陈瑜恒 +3 位作者 顾宇彤 车武 张亮 王毅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3-1154,共12页
目的:评估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斜侧方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钉棒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创经椎... 目的:评估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斜侧方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钉棒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治疗的伴有神经症状的68例单节段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采用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治疗(PTES+OLIF,A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9.4±8.0岁;L3/44例,L4/529例);35例采用MIS-TLIF治疗(B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1.2±7.5岁;L3/44例,L4/5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和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术前和术后即刻、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的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年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手术节段前凸角(surgical segment lordosis angle,SLA)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采用Bridwell融合分级评估腰椎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并发症。A组局麻下PTES手术时间为49.5±7.6min,全麻下OLIF手术时间为75.3±13.1min;B组全麻下手术时间为103.9±17.6min。A组术中出血量30mL(15~110mL),B组80mL(50~310mL)。A组PTES切口长度8.0±1.2mm,OLIF切口长度39.0±3.3mm;B组切口长度41.5±2.8mm。A组PTES透视6次(5~8次),OLIF透视7次(5~10次);B组透视7次(6~11次)。A组住院时间4d(3~5d),B组7d(6~10d)。术后两组均随访2年。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点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即刻A组腰痛VAS评分显著性低于B组(P<0.000),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即刻ISH及SLA均显著高于B组(P=0.018,P=0.002),术后2年随访时A组ISH显著性高于B组(P=0.004)。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LL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中Ⅰ级融合25例(75.8%),Ⅱ级融合8例(24.2%);B组中Ⅰ级融合21例(60.0%),Ⅱ级融合14例(40.0%),两组间融合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0.126)。A组1例术后发生屈髋疼痛和无力,在术后3d时缓解。B组2例发生硬膜撕裂、脑脊液漏,不伴神经症状,术后7d伤口愈合后拔除引流管。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永久性神经损伤、大血管破裂、内置物松动以及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8%vs 5.7%,P=0.590)。结论:与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相比,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创伤更小、出血更少、全麻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腰痛缓解更快、ISH和SLA恢复更好,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是治疗需要直接减压腰椎不稳患者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经皮椎间孔镜 斜侧方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钉棒固定
下载PDF
住培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
11
作者 王京 贺欢欣 +2 位作者 董智瑞 董健 赵明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20期186-189,共4页
在新的时代,住培医师的人文素养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医师终身继续教育的重要过程,为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住培期间往往只注重对临床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医师人文素养的... 在新的时代,住培医师的人文素养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医师终身继续教育的重要过程,为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住培期间往往只注重对临床知识及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对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如今,住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存在认知不足、标准不统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改善住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认知,完善住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标准的举措,如人文教育定位标准化、师资培训标准化、住培基地管理标准化等,并健全住培医师人文素养评价体系。此外,加强人文素养培育的同时需要健全与国情相匹配的科学、系统的住培医人文素养评价体系。文章基于住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以期提升住培医师人文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高素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继续教育 人文素养 医学教育 医学人文 医疗服务
下载PDF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42例严重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6
12
作者 程飚 林建平 +2 位作者 陈峥嵘 姚振钧 张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严重粉碎性肱 骨近端骨折患者,观察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组22例 病人术后随访12-20个月,骨折均愈合,肩关...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严重粉碎性肱 骨近端骨折患者,观察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组22例 病人术后随访12-20个月,骨折均愈合,肩关节活动良好,患者发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机会少。 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 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严重粉碎性肱骨外科颈骨折能有效固 定骨折块,使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板 保守治疗 粉碎性 肱骨近端骨折 患者 手术治疗 缺血性坏死 目的 活动 固定
下载PDF
无柄解剖形人工髋关节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费琴明 洪水棕 +2 位作者 陈统一 陈中伟 钱本文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本实验对一种新型无柄解剖形人工髋关节 (英文名称为 A- Fix TM :Non- stem med Anatomical Total HipProsthesis)仿真临床置换术下的早期 (无骨水泥固定 )和后期 (用骨水泥固定模拟骨组织自然生长 )状态 ,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并对... 本实验对一种新型无柄解剖形人工髋关节 (英文名称为 A- Fix TM :Non- stem med Anatomical Total HipProsthesis)仿真临床置换术下的早期 (无骨水泥固定 )和后期 (用骨水泥固定模拟骨组织自然生长 )状态 ,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并对照正常自然股骨和股骨颈对实验结果进行归一化系数分析比较 .结果显示 ,无柄人工髋置换术后无骨水泥固定态和骨水泥固定态的股骨头垂直位移相似 ,均略大于正常股骨态的位移。置换后无骨水泥固定态和骨水泥固定态的应变分布特征也相同 ,但与正常态相比 ,股骨颈的受拉侧和受压侧的应变值都明显降低 ,并且变化平缓。相对于正常态而言 ,置换后无骨水泥固定态的安全系数在受拉侧提高 13% ,受压侧提高 2 7.6 % ;置换后骨水泥固定态的安全系数在受拉侧提高 2 9.6 % ,受压侧提高 2 2 .1%。置换前后股骨头最大扭转角都小于 0 .3°,无骨水泥固定态的扭转角是正常态的 0 .0 2倍 ,骨水泥固定态的扭转角是正常态的 0 .0 1倍。研究表明新型无柄解剖形人工髋关节具有低应力 ,高强度和小变形 ,抗松动 ,高刚度等一系列优异的力学特性 ,为其临床应用和推广 ,提供可靠的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柄解剖形人工髋关节 生物力学 骨水泥 扭转角 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建立桡骨缺损模型:骨缺损标准尺寸的确立 被引量:24
14
作者 赵明东 潘志宏 +2 位作者 朱梁豫 尹望平 董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8,共6页
背景:不同研究所采用的桡骨骨缺损模型长度均不同,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桡骨缺损标准尺寸。目的:对兔桡骨缺损模型施行标准化研究再探讨,以期获得相对更可靠的兔桡骨缺损标准尺寸。方法:选用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双侧桡骨共80侧,在麻... 背景:不同研究所采用的桡骨骨缺损模型长度均不同,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桡骨缺损标准尺寸。目的:对兔桡骨缺损模型施行标准化研究再探讨,以期获得相对更可靠的兔桡骨缺损标准尺寸。方法:选用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40只,双侧桡骨共80侧,在麻醉下行兔桡骨手术造成桡骨完全骨膜缺损,将桡骨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缺损1.0,1.2,1.4,1.7和2.0cm组,每组16侧。分别于术后12周行X射线、大体解剖、CT三维重建和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2周可见缺损1.0cm组至缺损2.0cm组愈合率逐步下降,1.4cm骨缺损组愈合率低于1.0及1.2cm组(P<0.05)。1.4,1.7,2.0cm骨缺损组X射线评分及CT评分值均低于1.0及1.2cm骨缺损组(P<0.05),说明骨缺损尺寸在1.2cm以下时,桡骨自行愈合率相对较高。结果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兔桡骨骨缺损模型,桡骨中段缺损(包括骨膜)尺寸≥1.4cm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动物模型 桡骨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载药妥布霉素人工骨(磷酸钙骨水泥)修复骨缺损的动物试验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传军 陈统一 +1 位作者 张键 刘昌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3-475,共3页
目的 评价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calciumphosphatecement)载药妥布霉素及植入兔体内后的CPC生物降解特性。方法 把CPC棒和妥布霉素CPC药棒植入兔股骨 ,观察其界面组织学等变化。结果 通过 3个月观察 ,发现CPC棒和CPC药棒有部分被吸... 目的 评价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calciumphosphatecement)载药妥布霉素及植入兔体内后的CPC生物降解特性。方法 把CPC棒和妥布霉素CPC药棒植入兔股骨 ,观察其界面组织学等变化。结果 通过 3个月观察 ,发现CPC棒和CPC药棒有部分被吸收现象 ,并且药棒中有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妥布霉素 组织学 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椎板整块切除后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阎作勤 董健 +2 位作者 冯振洲 陈峥嵘 张光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T-型锯进行椎板整块切除、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治疗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7月-2002年12月,对17例椎管内肿瘤采用T-型锯将椎板整块锯下,切除肿瘤后将椎板原位精确回 植。平均随访1年,观察病人的神经恢复情况和... 目的 探讨采用T-型锯进行椎板整块切除、回植椎管成形术在治疗椎管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7月-2002年12月,对17例椎管内肿瘤采用T-型锯将椎板整块锯下,切除肿瘤后将椎板原位精确回 植。平均随访1年,观察病人的神经恢复情况和影像学变化。结果 17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ASIA术前 评分3例为C,13例为D,1例为E,术后6个月均恢复到E,其中1例恶性肿瘤术后11个月因肿瘤复发神经症状 突然加重而再次手术。17例患者术后6个月再植椎板均愈合,没有发现骨质吸收、椎管狭窄、脊柱后突及不稳。 结论采用T-型锯将椎板整块切除后精确回植的椎管成形术,可恢复椎管正常解剖,操作安全,是一种新的治 疗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 回植 椎管内肿瘤 椎管成形术 切除后 治疗 术后 恢复 发现 神经
下载PDF
单纯后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娟 董健 +3 位作者 李熙雷 周晓岗 马易群 李超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手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否有同等疗效。方法收集了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院骨科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58例资料,其中单纯后路手术组30例,一期前后路手术组28例,...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手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是否有同等疗效。方法收集了2003年5月至2008年10月我院骨科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58例资料,其中单纯后路手术组30例,一期前后路手术组28例,均采用标准疗程三联或四联抗结核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随访临床疗效、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为43~108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引流天数及引流量等方面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单纯后路组1例术后3年出现肋骨结核及窦道,1例术后4年出现其他部位结核,手术部位均未见复发。后凸Cobb角矫正均较满意。结论两种术式治疗短节段胸腰椎结核疗效相当,单纯后路手术创伤较小,疗效满意,适用于不能耐受前路手术及双侧腰大肌脓肿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腰大肌脓肿 病灶清除 后路内固定
下载PDF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农 李熙雷 +8 位作者 董健 周晓岗 林红 阎作勤 姜晓幸 张键 郭常安 方涛林 马易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其中分块切除23例,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其中分块切除23例,整块切除1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分块切除组手术时间4.8~7h,平均5.8h,术中出血量1500~5000ml,平均2705ml,术中输血量平均1769ml,术后随访6~68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内死亡5例,8例肿瘤复发,骨水泥陷入椎体和移位各1例;整块切除组手术时间6.5~8h,平均7.3h,术中出血量1000~2000ml,平均1678ml,术中输血量平均1087ml,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复发,除1例钛网轻度移位外,余内固定可靠。两组术后VAS评分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VAS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32例患者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安全有效。整块切除法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局部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分块切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全脊椎切除 整块切除 分块切除 后路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多向分化与鉴定 被引量:15
19
作者 戴文达 方涛林 +3 位作者 李熙雷 林红 董健 陈峥嵘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8-452,共5页
目的探索一个高效分离和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通过形态学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鉴定。方法抽取人胸椎骨髓标本,联合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异贴壁法分离MSCs,体外扩增后传代,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1... 目的探索一个高效分离和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通过形态学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鉴定。方法抽取人胸椎骨髓标本,联合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异贴壁法分离MSCs,体外扩增后传代,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13、CD29、HLA-2、CD34、CD45和HLA-DR。在地塞米松、左旋VitC、β-磷酸甘油、FK506作用下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在TGF-beta3、重组人胰岛素、丙酮酸钠、亚硒酸等作用下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在地塞米松、IBMX、吲哚美辛的作用下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在VEGF、bFGF作用下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结果原代和传代细胞呈梭形外观,生长增殖能力良好。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CD29,HLA-2阳性,CD34、CD45和HLA-DR阴性。经定向诱导分化后,细胞分别呈现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表型特征。结论该方法能从人骨髓中高效分离和扩增MSCs,能成功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双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志刚 张弛 +2 位作者 周建平 姚振均 杨轶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1-605,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双钢板内固定加自体植骨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11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全部采用LCP+重建钢板+自体植骨治疗,术后不用外固定,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手... 目的 探讨采用双钢板内固定加自体植骨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11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全部采用LCP+重建钢板+自体植骨治疗,术后不用外固定,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4个月,无内固定失败病例。依据ConstantMurley评分,11例患者术前肩关节评分 22.6±4.7,术后6个月评分72.5±6.8。结论 采用LCP+重建钢板+自体植骨技术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肱骨 骨折内固定术 植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