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的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大雪山片区的地面层和林冠层鸟兽多样性
1
作者 胡兴润 房以好 +6 位作者 雷银 李延鹏 曾智 李军杰 赵锐 孙兴旭 谭坤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2期78-89,共12页
【目的】从森林垂直分层视角调查云南省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雪山片区的鸟兽多样性,分析林冠层与地面层的鸟兽群落组成,探讨林冠层与地面层结合的红外相机监测方法的应用。【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将40台红外相机安装在林... 【目的】从森林垂直分层视角调查云南省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雪山片区的鸟兽多样性,分析林冠层与地面层的鸟兽群落组成,探讨林冠层与地面层结合的红外相机监测方法的应用。【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将40台红外相机安装在林冠层(23台)与地面层(17台),监测大雪山片区(海拔2000~3000 m)的鸟兽多样性。【结果】共监测到42种鸟兽,包括20种鸟类(隶属4目12科)和22种兽类(隶属5目12科)。所有相机拍摄到的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较高的鸟类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RAI=1.121)和蓝眉林鸲(Tarsiger rufilatus,1.007),RAI较高的兽类依次为中缅灰叶猴(Trachypithecus melamera,12.873)、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7.212)、云南鼯鼠(Petaurista yunnanensis,5.605)、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3.570)、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2.282)、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1.974)、毛耳飞鼠(Belomys pearsonii,1.460)、红面猴(Macaca arctoides,1.430)。调查记录到1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即中缅灰叶猴;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鹰雕(Nisaetus nipalensis)、灰林鸮(Strix nivicolum)、白鹇、红面猴、熊猴(M.assamensis)和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等。林冠层拍摄到23个物种(鸟类5、兽类18),地面层拍摄到36个物种(鸟类18、兽类18),t检验结果表明林冠层和地面层拍摄到的鸟兽物种数差异显著(P=0.006),但拍摄鸟兽独立照片数无显著差异(P=0.910)。林冠层与地面层调查的鸟类群落Jaccard相似度指数为0.15,为极不相似;林冠层与地面层的兽类群落Jaccard相似度指数为0.61,为中等相似。中缅灰叶猴(RAI=11.745)是林冠层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明显高于地面拍摄(RAI=1.128);地面层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为帚尾豪猪(7.212)。【结论】大雪山片区有较高的鸟兽多样性,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段的多样性水平相似。中缅灰叶猴是该区域的优势物种和旗舰物种,建议加强其保护和调查。地面层拍摄的物种数高于林冠层,而且林冠层和地面层拍摄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建议使用红外相机进行森林动物监测和研究时兼顾林冠层和地面层监测,以便全面反映生物多样性的水平和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大雪山片区 鸟兽多样性 红外相机 林冠 地面
下载PDF
云南省三江并流区混种鸟群秋季时空分布格局
2
作者 段廷璐 杨学俊 +7 位作者 沈秀英 郭龙洁 李迎春 谭坤 张淑霞 王荣兴 李娜 肖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32-40,共9页
混种鸟群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鸟类中非常普遍,它的形成对鸟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然而关于混种鸟群局域时空变化研究较少,尤其是在较大的纬度和海拔梯度上。2019年9月13日至10月5日利用样线和样点结合法在秋季对云南省三江并流区域的... 混种鸟群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鸟类中非常普遍,它的形成对鸟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然而关于混种鸟群局域时空变化研究较少,尤其是在较大的纬度和海拔梯度上。2019年9月13日至10月5日利用样线和样点结合法在秋季对云南省三江并流区域的混种鸟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时间梯度上:一天内的混种鸟群发生频率呈现双峰型,即8:00—11:00和18:00—19:00发生率较高,在8:00—9:00达到顶峰。(2)在纬度梯度上:随着纬度的增加,混种鸟群的发生率降低,混种鸟群中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和丰度下降;随着纬度的增加,混种鸟群一天中发生的时间分布格局由单峰分布依次向双峰分布、偏峰分布和低频分布转变。(3)在海拔梯度上:以中海拔区域(2400 m~2700 m)集混种群的频率高,同时参与混群的鸟类物种丰富度、丰度呈中海拔单峰分布;纬度也影响混种群在海拔上的发生频率,同时随着纬度的增加,混种群在同一海拔上的发生频率降低。(4)混群物种几乎全为食虫性和杂食性鸟类,仅喜山白眉朱雀(Carpodacus thura)为植食性。研究证实了云南省三江并流区混种鸟群具有显著的纬度和海拔梯度分布特点,为较大环境梯度上混种鸟群形成的驱动机制探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种鸟群 海拔梯度 纬度梯度 时空分布格局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三种园林植物叶际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彩莲 张朝志 +3 位作者 邓巍 姜林 佘容 杨晓燕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植物叶际真菌与植物健康息息相关,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植物、微生物与其他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解同一生境下,不同植物叶际真菌群落和多样性差异,确定不同植物对叶际真菌组成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大理大学古城校区... 植物叶际真菌与植物健康息息相关,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植物、微生物与其他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解同一生境下,不同植物叶际真菌群落和多样性差异,确定不同植物对叶际真菌组成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大理大学古城校区校园内50m范围内的大青树(Ficus altissim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和枇杷树(Eriobotyra japonica)三种园林植物叶际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叶际真菌群落Alpha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广玉兰(M. grandiflora)、枇杷树(E. japonica)和大青树(F. altissima)。三种园林植物叶际真菌群落注释阶元中,Ascomycota门,Cladosporium属皆为三种植物叶际真菌群落的优势类群,其相对丰富度略有不同。此外,不同植物也有其特有物种,三种植物叶际真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植物种类决定叶际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不同植物自身的特性会塑造其独特的叶际真菌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际微生物 群落结构 真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校园水源地鸟兽多样性及活动节律
4
作者 曾智 孙海林 +3 位作者 房以好 王荣兴 李娜 谭坤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水的供给影响动物的多样性和行为,但在城市绿地规划中较少考虑水源对动物的影响。为了解城市绿地中水源对动物多样性和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大理大学古城校区非建筑区水源附近、建筑区水源附近和无水源的非建筑... 水的供给影响动物的多样性和行为,但在城市绿地规划中较少考虑水源对动物的影响。为了解城市绿地中水源对动物多样性和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于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大理大学古城校区非建筑区水源附近、建筑区水源附近和无水源的非建筑区区域分别安装2台、2台和3台触发式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并分析物种多样性、雨旱季间活动节律和物种间活动节律的异同。结果:1)本次共调查到58种鸟类,6种哺乳动物,建筑区和非建筑区水源区域的拍摄率和鸟类多样性均高于非水源区;在非建筑区水源地和非水源地的兽类多样性均高于建筑区水源区。2)相对丰富度较高的6种鸟兽有北树鼩(Tupaia belanger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白喉红臀鹎(Pycnonotus aurigaster)、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黑胸鸫(Turdus dissimilis),核密度估计分析显示所有物种旱季的活动高峰都早于雨季,其中北树鼩的日活动节律在雨季和旱季没有显著差异,其它的动物类群雨旱季日活动节律均呈现显著差异。3)北树鼩、赤腹松鼠、白颊噪鹛两两之间日活动节律差异不显著,其它各个物种之间日活动节律呈现中等及以上程度的重叠,日活动节律差异显著;人类和6种鸟兽的日活动节律重叠程度较低且活动节律差异显著。本研究证明动物对水源的利用受需求和其他物种及人类干扰的影响,建议在今后的校园等绿地设计和管理中将动物对水资源的利用纳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城市绿地 水源 鸟兽多样性 活动节律
下载PDF
云岭自然保护区拉沙山区域亚洲黑熊的活动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永俊 和育超 +5 位作者 赵娟钧 陈尧 李延鹏 黄志旁 崔亮伟 肖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中国西南山地是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重要分布地,但是对该物种的活动模式研究很少。2017年7月—2019年8月,本研究以云南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区域亚洲黑熊为研究对象,按照250 m×250 m网格布设218台红外相机,累计... 中国西南山地是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重要分布地,但是对该物种的活动模式研究很少。2017年7月—2019年8月,本研究以云南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区域亚洲黑熊为研究对象,按照250 m×250 m网格布设218台红外相机,累计有效拍摄日为36175 d,共获得亚洲黑熊的独立照片(Independent Photograph,IP)77张。亚洲黑熊年节律为单峰型,主要活动在夏天雨季(5—10月),冬眠期为2—4月。日节律为晨昏活动类型,没有昼夜差异。拉沙山区域亚洲黑熊的主要活动海拔为3100~3400 m,没有垂直迁移。拉沙山亚洲黑熊活动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针阔混交林(50%),其次是常绿落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30%)。综合其他区域亚洲黑熊冬眠开始和持续时间,发现亚洲黑熊冬眠的开始时间和总时间存在纬度模式,高纬度区域冬眠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研究结果在大尺度上揭示了亚洲黑熊的冬眠纬度模式,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黑熊 活动模式 冬眠 海拔
下载PDF
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中缅乌叶猴海拔利用偏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栋 李延鹏 +5 位作者 房以好 胡兴润 黄志旁 杨胡花 崔亮伟 肖文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3-188,共6页
为了解中缅乌叶猴对人类活动和食物资源时空分布的行为响应,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古城山片区采用10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取样法记录食性及其对于非研究人员的行为反应数据,同时每隔30 min记录猴群(20只)的位点。根... 为了解中缅乌叶猴对人类活动和食物资源时空分布的行为响应,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龙陵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古城山片区采用10 min间隔的瞬时扫描取样法记录食性及其对于非研究人员的行为反应数据,同时每隔30 min记录猴群(20只)的位点。根据猴群活动区范围海拔跨度(1700~2300 m)每隔100 m划分6个海拔段,分析中缅乌叶猴对海拔段利用强度差异,检验海拔段利用频次与食物部位取食频次、人类直接干扰次数与强度(人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缅乌叶猴全年海拔利用模式呈单峰型,全年、旱季和雨季对6个海拔段的利用有差异,其中1800~1899 m利用频次最高。猴群雨季利用1800~1899 m和1900~1999 m的频次最高(55.8%),旱季利用1800~1899 m和2000~2099 m的频次最高(52.0%)。各个海拔段都有人类直接干扰,虽然2100~2199 m干扰次数最多,但是1900~2099 m干扰人次最高;猴群全年海拔利用偏好不受人类直接干扰次数和人次影响。猴群全年、旱季和雨季海拔利用偏好均是受取食叶的频次影响,雨季和旱季还分别受取食芽/嫩叶、果实和花频次影响。因此,龙陵小黑山保护区中缅乌叶猴海拔利用偏好主要受食物资源时空分布影响,同时猴群对非研究人员的直接干扰有应激行为,并回避长期干扰的区域,建议加强区域长期人类干扰管理,控制人类干扰区域面积扩展,以保护该物种和区域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偏好 食性 中缅乌叶猴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猞猁在云南省野外分布的首例影像记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光旭 李军杰 +2 位作者 杜银磊 张文 黄志旁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猞猁(Lynx lynx Linnaeus,1758)为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猞猁属(Lynx)的中等体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欧洲、北亚、西亚及中亚地区(蒋志刚等,2015)。猞猁分布较广,数量多,为IUCN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LC)(Breitenmo... 猞猁(Lynx lynx Linnaeus,1758)为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猞猁属(Lynx)的中等体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欧洲、北亚、西亚及中亚地区(蒋志刚等,2015)。猞猁分布较广,数量多,为IUCN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LC)(Breitenmoser et al.,2015)。亚洲地区的猞猁主要栖息在山地森林、无林裸岩地带、密集灌木丛和草原,分布海拔可达4500 m(汪松,1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猞猁 分布记录 云南省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澜沧江干流捕食线虫真菌的水陆分布模式探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欣 张发 +3 位作者 邓巍 杨晓燕 李娜 肖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5,共8页
为研究三江并流区澜沧江干流水、陆生境中的捕食线虫真菌(Nematode-TrappingFungi,NTF)多样性分布差异,在该区域布设9个采样区对NTF进行调查,并分析NTF在澜沧江流域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水陆分布模式。每个样区设置水、陆对称采样点各5个,... 为研究三江并流区澜沧江干流水、陆生境中的捕食线虫真菌(Nematode-TrappingFungi,NTF)多样性分布差异,在该区域布设9个采样区对NTF进行调查,并分析NTF在澜沧江流域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水陆分布模式。每个样区设置水、陆对称采样点各5个,每个采样点用5点法采集水、陆样品各1份,共采集90份样品。采用单孢子挑离法获得NTF纯培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物种。共获得2属13种76株NTF,其中陆生土壤中检出2属11种49株,水体底泥中检出1属6种27株。结果显示,NTF物种组成在三江并流区澜沧江干流水、陆生境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水陆异质性分布模式,干流陆地上具有比水生环境中更高的物种检出率和物种多样性;此外,与之前对澜沧江支流NTF的水陆分布研究结果相比,NTF在干流上水陆分布差异比支流更大,表明在流域生态系统中,NTF的监测结果同时也能反映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环境异质性,以流域为研究单元,以NTF为研究对象,可能更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真菌 多样性分布 水陆关系 澜沧江流域
下载PDF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对种子传播潜力的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邓云丹 牛鑫 +5 位作者 和育超 胡善斌 李延鹏 黄志旁 崔亮伟 肖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66-4073,共8页
灵长类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种子的主要传播者,有助于森林植被的更新,然而受研究方法的限制,灵长类种子传播潜力常被低估。为全面评估温带灵长类动物的种子传播潜力,采用直接观察法和粪便分析法评估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黑白仰鼻猴的种子... 灵长类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种子的主要传播者,有助于森林植被的更新,然而受研究方法的限制,灵长类种子传播潜力常被低估。为全面评估温带灵长类动物的种子传播潜力,采用直接观察法和粪便分析法评估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黑白仰鼻猴的种子传播潜力。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采用直接观察法(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的活动时间分配数据,获取每月取食果实的比例;同时每月收集黑白仰鼻猴的粪便,采用粪便分析法分拣猴粪中残留的植物种子,统计有完整种子残留的月份和粪便比例,应用这两种方法评估黑白仰鼻猴种子传播潜力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直接观察法收集到黑白仰鼻猴取食果实的月份数为6个月(7—12月),月均取食果实的比例为(15.31±20.15)%,共取食13种果实;而粪便分析法发现黑白仰鼻猴粪粒内全年都有完整种子残留,粪便中月均完整种子残留比例(35.19±35.43)%,其中9月至第二年1月粪便中种子残留比例都大于50%,共取食18种果实;综合两种方法发现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共取食20种植物果实,具有较高的种子传播潜力。直接观察法可确定黑白仰鼻猴取食果实的物种数,而粪便分析法能反映其可传播的物种和数量,并发现黑白仰鼻猴全年都取食果实,增加了对黑白仰鼻猴果实性比例和种子传播月份的认识。因此,建议结合两种方法全面评估黑白仰鼻猴及其它灵长类物种的种子传播潜力,从而更好地评估其对植物种子传播的有效性及对森林生态系统更新的贡献,为认识灵长类通过种子传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更新能力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种子传播潜力 粪便分析法 直接观察法 拉沙山
下载PDF
云南喙尾琵琶甲幼虫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建云 倪俊 +3 位作者 高玉婷 杨旭 佘容 肖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1年第10期21-26,共6页
以云南喙尾琵琶甲幼虫为材料,经冻干磨碎后,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提取其活性成分,并通过DPPH法、ABTS法、FRAP法评价甲醇粗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喙尾琵琶甲幼虫甲醇粗提物浓度为3 mg·mL^(-1)时,其对DPPH自由... 以云南喙尾琵琶甲幼虫为材料,经冻干磨碎后,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提取其活性成分,并通过DPPH法、ABTS法、FRAP法评价甲醇粗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喙尾琵琶甲幼虫甲醇粗提物浓度为3 mg·mL^(-1)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2.53±2.26)%,IC50值为1.086 mg·mL^(-1);浓度为1 mg·mL-1时,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9.60±0.49)%,IC50值为0.177 mg·mL^(-1);浓度为8 mg·mL^(-1)时,其总抗氧化活性的FRAP值为0.70。3种评价结果均显示喙尾琵琶甲幼虫提取物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利用喙尾琵琶甲幼虫开发天然优质抗氧化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尾琵琶甲 幼虫 抗氧化活性 DPPH法 ABTS法 FRAP法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现状——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静超 佘容 杨晓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8期142-152,共11页
以2005—2020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外学者采用高通量技术进行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的报道持续增加,研究对象以细菌为主,其次... 以2005—2020年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外学者采用高通量技术进行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的报道持续增加,研究对象以细菌为主,其次是真菌;研究的生境涉及根际、沉积物等。英文文献的研究机构和作者之间合作紧密,而中文文献的研究机构与作者之间的合作以中科院体系为主。在文献质量方面,以美国学者所发表文献的引用率最高,而中国学者所发文献中引用率排名靠前的文献较少。未来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机构与人员合作,注重学科交叉,以创新的思维在基因、功能等不同水平上全面分析了解土壤微生物,以深入挖掘其生态学功能,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宏基因组 文献计量分析 中国知网 Web of Science
下载PDF
网捕法和观察法在夜间迁徙鸟群落调查中的差异——以云南洱源鸟吊山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甘惜淼 王荣兴 +3 位作者 李冬梅 曾智 谭坤 张淑霞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9-656,共8页
许多鸟类,特别是小型鸟类常在夜间迁徙,在秋季大量聚集在迁徙通道山区垭口。已有的针对垭口的夜间迁徙鸟研究多利用灯光诱捕法进行,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忽略飞行高度较高、难以被捕捉的物种。因此在2018年9月30日—10月6日,本研究同时利用... 许多鸟类,特别是小型鸟类常在夜间迁徙,在秋季大量聚集在迁徙通道山区垭口。已有的针对垭口的夜间迁徙鸟研究多利用灯光诱捕法进行,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忽略飞行高度较高、难以被捕捉的物种。因此在2018年9月30日—10月6日,本研究同时利用网捕法和观察法在云南洱源鸟吊山垭口进行夜间迁徙鸟调查,比较2种方法调查的鸟类在时间分布、体型和食性上的差异。调查共记录鸟类12178只,隶属于9目20科56种,优势物种为红喉姬鹟Ficedula albicilla、树鹨Anthus hodgsoni和红喉歌鸲Calliope calliope。网捕法和观察法的鸟类在时间段、体长和食性上都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与凌晨有大群的鸟类从高处飞过未被捕捉有关。网捕法不能完整反映夜间迁徙鸟类的组成,建议在以后的调查中结合观察法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吊山 夜间迁徙鸟 网捕法 观察法
下载PDF
一株从云南西部土壤中分离的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集壮 程依婷 +2 位作者 高玉婷 佘容 杨晓燕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16期150-153,共4页
本研究以一株分离自云南西部土壤中的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为研究对象,经发酵培养后以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中有效成分,通过DPPH法和ABTS法测量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FRAP氧化还原法测定提取物的体外总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 本研究以一株分离自云南西部土壤中的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为研究对象,经发酵培养后以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中有效成分,通过DPPH法和ABTS法测量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率,FRAP氧化还原法测定提取物的体外总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蕈状芽孢杆菌(B.mycoides)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的是浓度为10g/L(IC_(50)=1.395g/L,为Vit C的0.0717%);而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好的是浓度为0.5g/L(IC_(50)=0.0830g/L,为Vit C的9.639%);总抗氧化能力最强的浓度为10g/L(FRAP=1.5020±0.01mmol/L)。研究结果表明:该蕈状芽孢杆菌(B.mycoides)提取物中具有很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成分,可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以提高抗氧化活性有效分子的生产效率;同时,分离、鉴定并纯化抗氧化活性有效分子,研究其抗氧化应激和抗氧化炎症能力,可能为将来天然抗氧化产物的研发提供优质种质资源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状芽孢杆菌 抗氧化活性 天然抗氧化剂 自由基清除率 氧化还原能力
下载PDF
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晓艳 肖文 +2 位作者 刘纹君 王冠媛 沐远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9期191-197,共7页
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准确了解和掌握非遗传承人的现状,对于非遗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大理州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民族和文化多样性丰富,为了使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 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准确了解和掌握非遗传承人的现状,对于非遗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大理州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民族和文化多样性丰富,为了使保护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大理州从2005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五批州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基于大理州先后公布的五批传承人的数据,对传承人的类别、年龄结构、民族比例、时空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近年来大理州州级非遗传承人认定工作总体稳定发展,但在传承人项目类型、年龄结构、民族比例、空间分布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此结果,提出了几条建议,以期为大理州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和管理、非遗保护以及文化生态实验区的建设提供建议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人 时空分布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遗保护
下载PDF
鸟类对微生物传播影响的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15
作者 姜林 李飞腾 +1 位作者 佘容 杨晓燕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65-71,共7页
为了解鸟类在世界范围内对微生物的携带和传播研究的现状,使用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1990年以来已发表的鸟类对微生物传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有关鸟类对微生物传播的研究始于2... 为了解鸟类在世界范围内对微生物的携带和传播研究的现状,使用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1990年以来已发表的鸟类对微生物传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有关鸟类对微生物传播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研究力度逐渐加大;在研究内容上,中英文的文献均侧重于鸟类对病原微生物传播的研究,尤其是对病毒的研究,属于公共卫生的范畴。随着微生物耐药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加强对鸟类携带的耐药菌株的监测;在微生物生态学方面,鸟类迁徙对微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影响尚未被关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能够帮助人类更加全面的理解微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形成和维持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 病原微生物 传播 空间格局
下载PDF
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廷璐 李娜 +3 位作者 黄志旁 李延鹏 沐远 肖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64-4972,共9页
中国国家公园是指在具有显著自然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区域内,通过完善自然保护与利用体系,实现保护物种、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保障基本生态需求、实现可持续利用等目的,逐步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自然保护地并发挥其... 中国国家公园是指在具有显著自然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区域内,通过完善自然保护与利用体系,实现保护物种、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保障基本生态需求、实现可持续利用等目的,逐步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自然保护地并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区域。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是实践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途径,是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15年发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来,中国政府陆续开展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最终在2021年正式建立了5个国家公园。收集了2015年以来国家公园相关政策资料,对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国家公园较好的实现了初始建设目标,但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针对未来国家公园的建设,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完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规划;2)以流域为单元进行规划整合;3)确定东部和西部国家公园最小面积;4)确定国家公园数量上限;5)建立跨境国家公园;6)将文化保护纳入国家公园;7)统一管理体制;8)统一国家公园内部管控区划;9)形成三类保护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未来随着中国国家公园顶层设计的逐步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体制建设将能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可持续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体系 顶层设计 流域单元 差异化发展模式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彝族医药文化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沐远 陈小龙 +1 位作者 杨晓燕 肖文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3期174-181,共8页
目的:厘清彝族医药文化的研究概况,分析存在的问题,评估相关研究发展态势,为彝族医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了解彝族传统医药文化研究脉络、热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彝族医药文化研究整体呈... 目的:厘清彝族医药文化的研究概况,分析存在的问题,评估相关研究发展态势,为彝族医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了解彝族传统医药文化研究脉络、热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彝族医药文化研究整体呈增长趋势。彝医药的医理、彝医药中的常用方法、所用的药物、毕摩苏尼,以及对于彝族医药的保护和开发应用等是主要研究内容。尽管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南三省,但各研究单位之间联系较少,研究内容也较零散,尚不成体系。自2016年以后各领域间的联系逐渐增多,研究范畴也在向多方向发展,但针对彝族医药文化的研究不系统,缺乏可持续、成体系的保护措施是阻碍彝族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弱、人才培养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科研转化弱和优势发挥不足也是限制因素。结论:系统解决上述问题,方能在保护和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充分挖掘整理彝族医药知识和技术并加以总结和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医 毕摩 研究现状 体系 CITESPACE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捕食线虫真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18
作者 王玉珍 杨耀权 +3 位作者 周发平 张欣 杨晓燕 肖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64-9273,共10页
为明晰历史因素和当代环境因子对流域内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的相对重要性,在澜沧江流域内系统布设76个样区,每个样区内采集陆地土壤和水体底泥样品各5份,使用纯培养和单孢分离法获得样品中的捕食线虫真菌(NTF)纯培养物,再结合形态学和分... 为明晰历史因素和当代环境因子对流域内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的相对重要性,在澜沧江流域内系统布设76个样区,每个样区内采集陆地土壤和水体底泥样品各5份,使用纯培养和单孢分离法获得样品中的捕食线虫真菌(NTF)纯培养物,再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NTF进行鉴定。通过等距离及按古金沙江与古澜沧江的交汇点为界限的两种方式对澜沧江上中下游进行划分,以此来探究历史因素和当代环境因子对NTF空间分布格局的相对影响。从760份样品中共分离得到3属31种566株NTF,总样品检出率和香农威纳指数分别为49.74%和2.54。澜沧江流域内样品检出率和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澜沧江流域内NTF存在极显著的距离衰减关系(P<0.005)。两种划分方式下的NTF分布模式相似,上下游与部分环境因子出现显著的相关关系,中游仍无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但历史划分下的中游NTF出现显著的距离衰减关系(P<0.05);且中游的NTF与金沙江上游的物种相似性都较高(0.57和0.59),上游间则较低(均为0.46)。结果表明,NTF在澜沧江流域内存在空间分布格局,古金沙江与古澜沧江的混流历史(历史因素)是关键驱动因子,等距划分流域会模糊历史因素对流域内微生物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而考虑河流演化历史更容易发现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历史因素 当代环境因素 空间分布格局 距离衰减关系
下载PDF
基于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的拉沙山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及可行性研究
19
作者 王杨 穆云飞 +6 位作者 孙旭辉 刘雪婷 宋正华 杨贵伟 李延鹏 黄志旁 肖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80-5293,共14页
土壤生态系统被誉为是生物圈的能量储存介质,稳定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但系统内部各种生物作用和复杂过程很难直接观测,很难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评价其稳定性。近年来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作为... 土壤生态系统被誉为是生物圈的能量储存介质,稳定健康的土壤生态系统是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键,但系统内部各种生物作用和复杂过程很难直接观测,很难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评价其稳定性。近年来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示类群被广泛认可和利用,拟通过拉沙山区域13个固定大样地中的52个样方的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对区域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的可行性进行验证。采用宏基因技术共获取线虫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 ASV)963个,隶属于2纲10目41科67属,群落结构以食细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类线虫为主,群落以K—策略者(c-p 3—5)生活类群为主导。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线虫的成熟度指数均值为3.24±0.32,评价结果认为拉沙山区域土壤生态系统整体较为稳定,且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在空间上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通过利用样地监测获得的人为干扰强度与利用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所评价出的结果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表明稳定性较低的样地其人类活动干扰也较大;同时对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的评价结果与样地地表生态系统现状验证结果显示,在中海拔的区域主要因其河谷较深,同时两侧山体陡峭且时有塌方发生导致土壤生态系统的不稳定且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偏低,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表生境状态相符,所以利用土壤线虫成熟度指数评价区域大样地是可行的,该研究为未来区域的土壤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完善提供了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沙山区域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成熟度指数 生态系统稳定性
下载PDF
中华肉球菌水提物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20
作者 倪俊 李政强 +4 位作者 安睿 朱欣雨 佘容 杨旭 杨晓燕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0,共7页
探讨中华肉球菌(Engleromyces sinensis)子实体水提物(ES-AE)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模式动物,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为诱导剂构建模型,设置6组:大肠杆菌OP50菌液作... 探讨中华肉球菌(Engleromyces sinensis)子实体水提物(ES-AE)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模式动物,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为诱导剂构建模型,设置6组:大肠杆菌OP50菌液作为空白对照组,t-BHP组,1.0 mg·mL^(-1)维生素C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组,1.0、10.0、20.0mg·mL^(-1) ES-AE溶液组,6个重复,分别测定各组的线虫存活率,以及活性氧(reactiveoxygen species,ROS)、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与t-BHP组相比,1.0、10.0、20.0mg·mL^(-1)ES-AE组的线虫存活率分别显著提高12.85%、58.82%和61.72%,ROS质量浓度分别显著降低9.66%、13.65%和20.83%,8-OHdG质量浓度分别降低5.45%、13.64%和29.10%,TNF-α质量浓度分别显著降低25.22%、38.51%和47.05%,IL-1β质量浓度分别显著降低104.14%、177.48%和190.95%。ES-AE对t-BHP诱导的线虫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且随着ES-AE质量浓度的增加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肉球菌 氧化应激 抗氧化 抗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