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黑冠长臂猿鸣叫特征及气象因子对鸣叫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费汉榄 范朋飞 +3 位作者 向左甫 马长勇 张文 黄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7-383,共7页
鸣叫是长臂猿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并且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气象因子)的影响。为了解东黑冠长臂猿的鸣叫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鸣叫的影响,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栖息在广西邦亮自然保护区3个东黑冠长臂猿野生... 鸣叫是长臂猿非常典型的一个特征,并且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气象因子)的影响。为了解东黑冠长臂猿的鸣叫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鸣叫的影响,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栖息在广西邦亮自然保护区3个东黑冠长臂猿野生群体的鸣叫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东黑冠长臂猿倾向于在早晨鸣叫,有91.4%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前0.5h至日出后3h之间,其中53.1%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后1h内。平均每个群体的鸣叫频次为69.7%,一个群体平均每天鸣叫1.24次,鸣叫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8.3min。一次二重唱中,雌性平均激动鸣叫4.4次。长臂猿鸣叫的起始时间在光照强度的影响下差异显著,阴天和雾天鸣叫的起始时间延后,且雾天最迟;降雨致使长臂猿体能的损失和光照强度减弱,从而引起鸣叫起始时间的延后和持续时间缩短;温度对长臂猿鸣叫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黑冠长臂猿 鸣叫 时间特征 气象因子
下载PDF
白尾鼹(鼹科:哺乳纲)下颌骨几何形态测量分析及地理分化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何锴 白明 +3 位作者 万韬 李权 王应祥 蒋学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共11页
白尾鼹属为东洋界单型属,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地、印度阿萨姆地区、孟加拉国、缅甸北部和老挝等地。由于白尾鼹分布区范围内地形、气候和生境十分复杂,很可能导致物种的地理分化。为此我们查看了分布区之内18个地区的49号标本的下颌骨... 白尾鼹属为东洋界单型属,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山地、印度阿萨姆地区、孟加拉国、缅甸北部和老挝等地。由于白尾鼹分布区范围内地形、气候和生境十分复杂,很可能导致物种的地理分化。为此我们查看了分布区之内18个地区的49号标本的下颌骨,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所有的标本按照地理分布可分为3组(滇东北、横断山南段以及印度)。3组标本间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在水平枝上,其中下臼齿齿列的长度、下颌骨水平枝下缘的弯曲度以及水平枝中部高度差异最为明显,而上升枝对3个地理居群的区分能力较弱。其中滇东北标本的下颌骨最为平直,下臼齿列长度最短;而横断山居群的下颌骨弯曲度最大,下臼齿列最长。根据以上结果,我们推测3个下颌骨形态有明显差异的地理居群可能代表了3个不同的地理亚种或是不同的种。但这仍需要结合上颌骨的形态差异和遗传结构分析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鼹 下颌骨 几何形态测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范东艳 王嘉宝 肖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337-340,342,共5页
通过对陆良县年鉴、网络信息资源的整理归纳,运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对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运用SWOT方法对陆良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结合陆良县的县情提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 特色农业产业化 统计分析 SWOT分析 发展策略 云南陆良
下载PDF
西黑冠长臂猿雄性取代前后鸣叫行为的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朋飞 黄蓓 +1 位作者 管政华 蒋学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本文通过长时间的野外监测,首次报道了西黑冠长臂猿的一次雄性取代行为。一个研究群体(G3)中的1只亚成年雄性长臂猿在10岁左右取代了相邻群体(G2)中的成年雄性。整个取代过程持续了15d时间。雄性取代发生前,G2中雌雄的配对关系已经不稳... 本文通过长时间的野外监测,首次报道了西黑冠长臂猿的一次雄性取代行为。一个研究群体(G3)中的1只亚成年雄性长臂猿在10岁左右取代了相邻群体(G2)中的成年雄性。整个取代过程持续了15d时间。雄性取代发生前,G2中雌雄的配对关系已经不稳固,这为雄性取代提供了机会。而G2与G3群的一次长时间冲突可能消耗了G2中成年雄性大量体能,这为G3中的亚成年雄性打败并取代G2中的成年雄性创造了机会。本研究在取代发生后,对新形成群体的鸣叫行为进行了连续4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与处于稳定时期的G2群相比,新形成群体的鸣叫频次更高,但每次二重唱中雌性的平均激动鸣叫次数降低。这证明了Geissmann(1986)提出的假说,新配对的群体应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多练习二重唱,这样导致新配对群体的鸣叫频率明显升高。虽然经历了4个月的合唱练习,新形成群体的激动鸣叫次数仍然偏低,并且两只雌性同时激动鸣叫的频次也比较低。这说明新形成的配对之间配合依然不默契,或者说明配对之间的关系还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黑冠长臂猿 雄性取代 鸣叫行为 无量山
下载PDF
云南无量山黑长臂猿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范朋飞 黄蓓 蒋学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236,共5页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对无量山一群黑长臂猿进行观察,研究黑长臂猿在植物种子传播中的作用。观察记录黑长臂猿一天的排便次数并收集粪便。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长臂猿粪便确定长臂猿取食的果实种类。以森林中采集的果实种子为对照标本,...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对无量山一群黑长臂猿进行观察,研究黑长臂猿在植物种子传播中的作用。观察记录黑长臂猿一天的排便次数并收集粪便。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长臂猿粪便确定长臂猿取食的果实种类。以森林中采集的果实种子为对照标本,对粪便中的种子进行鉴定,并记录各种种子的数量,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重量。结果表明观察期间黑长臂猿共取食31种果实,其中有1种在被取食时尚未成熟,另有2种果实的种子在取食后遭到破坏,还有1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被长臂猿吞食而得不到传播,黑长臂猿可为27种植物传播种子。黑长臂猿个体平均每天排便2次,粪便的平均湿重为22.7g,每份粪便平均含有1种植物的种子;在不包含小种子(直径<3mm)的情况下,平均每份粪便中含有12粒种子。总的来说,黑长臂猿是有效的种子传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长臂猿 种子传播 无量山
下载PDF
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和时间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范朋飞 蒋学龙 +1 位作者 刘长铭 罗文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2003年3月-2004年3月对无量山大寨子3群西黑冠长臂猿的二重唱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监测。于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利用Sony TC-D5Pro2录音机、Sony C-76指向性话筒和Sony录音磁带对其二重唱进行了录音,对录音效果最好的5个声音用Signal/RTS4.... 2003年3月-2004年3月对无量山大寨子3群西黑冠长臂猿的二重唱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监测。于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利用Sony TC-D5Pro2录音机、Sony C-76指向性话筒和Sony录音磁带对其二重唱进行了录音,对录音效果最好的5个声音用Signal/RTS4.0软件进行声谱分析。对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和时间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雄性西黑冠长臂猿的声音由起始音节、简单的重复音节和调节音节组成。根据频率变化的强度,可以将调节音节分为弱调节音节和强调节音节。强调节音节的特征是第二个音节具有非常明显的频率变化,有时第三个音节有类似变化,变频时的最高频率可达到5828Hz。雌性长臂猿一般只会发出一种类型的声音,即固定而刻板的激动鸣叫。根据激动鸣叫是否完整可以分为成功的激动鸣叫和失败的激动鸣叫。典型的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通常由成年雄性发起,并占主导地位,且一般由雄性结束。雌性激动鸣叫结束后,雄性马上发出调节音节与之配合,雄性调节音节与雌性激动鸣叫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7s。平均每个群体的鸣叫频次为53%。如果发生鸣叫,一个群体平均每天鸣叫1.09次。91.5%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前0.5h至日出后3h之间,其中48.6%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后1h内。在一次鸣叫中,雌性平均发出成功的激动鸣叫4.6次,两次成功的激动鸣叫之间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15s。群体间均未显示鸣叫频次和持续时间上的差异,但激动鸣叫次数和激动鸣叫时间间隔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黑冠长臂猿 二重唱 声谱结构 时间特征 无量山
下载PDF
中国长臂猿科动物的分类和保护现状 被引量:49
7
作者 范朋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58,共11页
根据最新的长臂猿科分类系统和近年来开展的多次长臂猿调查,本文对我国长臂猿科的分类和保护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综述,将为以后中国长臂猿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长臂猿科(Hylobatidae)分为4个属(Nomascus,Symphalangus,Hylobates,Ho... 根据最新的长臂猿科分类系统和近年来开展的多次长臂猿调查,本文对我国长臂猿科的分类和保护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综述,将为以后中国长臂猿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长臂猿科(Hylobatidae)分为4个属(Nomascus,Symphalangus,Hylobates,Hoolock)17个种,其中我国分布有3属6种:西黑冠长臂猿(N.concolor)、东黑冠长臂猿(N.nasutus)、海南长臂猿(N.hainanus)、北白颊长臂猿(N.leucogenys)、东白眉长臂猿(Hoolock leuconedys)和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长臂猿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受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猎杀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长臂猿仅分布于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我国长臂猿的保护形势十分严峻,白掌长臂猿和北白颊长臂猿可能已经从中国消失;东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长臂猿的数量都不足30只,接近灭绝边缘;东白眉长臂猿的数量不足200只;即使是数量最多的西黑冠长臂猿,其数量也仅有1 000至1 300只。严格执法、意识教育、科普宣传、长期的科学研究将有利于我国的长臂猿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臂猿 分类 数量 保护 中国
下载PDF
Ph_3PAuX和Ph_3AsAuX(X=Cl,Br)的最低三重激发态(英文)
8
作者 莽朝永 自俊青 +1 位作者 赵霞 吴克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13-2117,共5页
分子水平上的激发态理论研究能够用来解释分子材料的多色发光机理.采用单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研究了四种二配位的Au(I)配合物Ph3PAuCl,Ph3PAuBr,Ph3AsAuCl和Ph3AsAuBr的分子结构限制的三重激发态(T1a)和分子结构松弛的三重激发态(T1b... 分子水平上的激发态理论研究能够用来解释分子材料的多色发光机理.采用单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计算研究了四种二配位的Au(I)配合物Ph3PAuCl,Ph3PAuBr,Ph3AsAuCl和Ph3AsAuBr的分子结构限制的三重激发态(T1a)和分子结构松弛的三重激发态(T1b)的分子结构与光物理性质.由于θ(PAuX)/θ(AsAuX)从180°扭曲到120°左右,T1b态的能量在单线态组态相互作用(CIS)水平上降低了0.805-1.124eV,在密度泛函理论(DFT)水平上降低了0.820-0.947eV.自然键轨道电荷布居数分析表明,在T1a态中两个单电子主要分布在一个苯基上,而在T1b态中两个单电子分布在PAuX/AsAuX上.因此,在晶体中观察到的较高能磷光归属于T1a态的苯基之间的3π*→1π电子跃迁,而较低能磷光主要起源于T1b态的Au的3σ*→1σ电子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配合物 发光 激发态 单组态相互作用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
9
作者 王嘉宝 范东艳 +1 位作者 肖文 丁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1-15,共5页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发展趋势,对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一种巨大的冲击。随着其发展,各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相关文献也随之大量增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及整理,运用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从整体和区域的角度对数据进...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发展趋势,对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一种巨大的冲击。随着其发展,各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相关文献也随之大量增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及整理,运用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从整体和区域的角度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内容存在大量的雷同,同时忽视地域的差异,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研究倾向存在滞后的现象。立足于现有的研究成果,专家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更加注重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对整体环节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研究文献 统计分析
下载PDF
西藏墨脱发现黑胸楔嘴鹩鹛(Sphenocichla humei)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超 范朋飞 肖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2014年11月10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于墨脱公路海拔1 437 m处(29°35′45″N,95°28′25″E)路边灌丛中发现1群约7只黑胸楔嘴鹩鹛(Sphenocichla humei),经查阅文献,确认这是该物种在中国于印控藏南地区之外的首次记录。
关键词 黑胸楔嘴鹩鹛 首次记录 墨脱 西藏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