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中的应激性溃疡 被引量:11
1
作者 常鹏飞 李少华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9年第1期19-21,共3页
应激性溃疡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ICU)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对人体危害极大。有关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的文献较多且有争论。文章阐述了应激性溃疡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及常用防治方法。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病理生理 防治 重症监护
下载PDF
隐匿性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附19例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许瑞雪 刘荣耀 +4 位作者 徐英辉 刘军 李忠民 王健 位振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隐匿性脑血管畸形(AOVM)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OVM病人的病历资料。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1年。结果海绵状血管瘤8例,毛细血管扩张症5例,小型脑动静脉畸形3例,静脉血管畸形2例,混合... 目的探讨隐匿性脑血管畸形(AOVM)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OVM病人的病历资料。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1年。结果海绵状血管瘤8例,毛细血管扩张症5例,小型脑动静脉畸形3例,静脉血管畸形2例,混合型1例。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12例,中残5例,重残2例。结论根据AOVM病人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作出正确的诊断,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治疗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 被引量:15
3
作者 姚勇 邓侃 +8 位作者 张波 刘小海 康军 魏宇魁 冯铭 幸兵 连伟 包新杰 王任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鞍结节脑膜瘤5例。脊索瘤4例,鞍上颅咽管瘤2例。均在神经导航定位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鞍结节脑膜瘤5例。脊索瘤4例,鞍上颅咽管瘤2例。均在神经导航定位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以内镜和显微镜结合切除鞍区病变。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其中5例鞍结节脑膜瘤均达SimpsonI级切除:次全切除2例,均为脊索瘤。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漏需二次手术修补。2例脊索瘤次全切除病人行常规放疗。随访6。58个月.3例脑脊液漏病人经再次手术修补均治愈;M对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蝶鞍 手术入路 扩大经蝶窦 神经内镜
下载PDF
CT定位辅助神经内镜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雄 李忠民 +3 位作者 刘军 刘荣耀 李伟华 许瑞雪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12期760-761,共2页
目的比较CT定位结合神经内镜手术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内镜组的32例患者利用图钉帽或者回形针标记血肿部位,行CT检查,确认标记的误差,然后用神经内镜技术进行血肿的清除;常规开颅组的28例患者以开颅手术清除... 目的比较CT定位结合神经内镜手术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内镜组的32例患者利用图钉帽或者回形针标记血肿部位,行CT检查,确认标记的误差,然后用神经内镜技术进行血肿的清除;常规开颅组的28例患者以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结果内镜组32例中,死亡8例(25.0%),幸存24例;术后6个月随访,生活质量按Rankin分级,其中0~3级者20例(83.3%),4级者3例(12.5%),5级者1例(4.2%)。常规开颅组28例中,死亡9例(32.1%),幸存19例;术后6个月随访,生活质量按Rankin分级,其中0—3级者9例(47.4%),4级者7例(36.8%),5级者3例(15.8%)。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Rankin分级0—3级患者百分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CT定位辅助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定位精确可靠。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位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加巴喷丁对脊神经结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涛 吴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1-793,800,共4页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脊神经结扎组(SNL组,行脊神经结扎手术)、加巴喷丁组[GBP组,行脊神经结扎手术并腹腔注射加巴喷丁(50 mg/kg)],假手术组(Sham组...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脊神经结扎组(SNL组,行脊神经结扎手术)、加巴喷丁组[GBP组,行脊神经结扎手术并腹腔注射加巴喷丁(50 mg/kg)],假手术组(Sham组,不结扎脊神经,其他手术步骤与SNL组一致),每组12只。分别在术前,术后1、3、5、7 d检测各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术后7 d鼠背根神经节中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SNL组、GBP组在术后各时间点MWT和TWL均降低(均P<0.05);术后5、7 d GBP组MWT和TWL均高于SNL组(均P<0.05)。与Sham组比较,SNL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TLR4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GBP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TLR4表达升高不明显(P>0.05)。与SNL组比较,GBP组大鼠背根神经节中TLR4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腹腔注射加巴喷丁可缓解大鼠脊神经结扎导致的神经疼痛,下调大鼠背根神经节中TLR4表达,加巴喷丁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脊神经结扎 大鼠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载PDF
Ⅴ~Ⅷ颅神经及其病变的高分辨率MR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宁殿秀 徐斌 +3 位作者 孙美玉 唐乐梅 苗延巍 吴春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三维MR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显示Ⅴ~Ⅷ对脑神经及其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循环绕相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c)及三维时间飞跃(3D TOF)多块成像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临床疑是因血管等原因压迫相应...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三维MR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显示Ⅴ~Ⅷ对脑神经及其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循环绕相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c)及三维时间飞跃(3D TOF)多块成像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临床疑是因血管等原因压迫相应脑神经具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扫描及图像后处理。由2名神经放射学医师根据20名健康志愿者160支Ⅴ~Ⅷ脑神经显示的清晰程度分为清晰、较清晰、不清晰3个等级,清晰和较清晰定义为显示,不清晰定义为未显示;临床病例中,脑神经与血管关系分为无接触、接触、压迫。结果Ⅴ~Ⅷ对脑神经显示率为100%,20例脑神经症状患者,12例确诊为脑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或压迫,且均被临床治疗证实。结论高分辨3DFIESTA+c及3DTOF多块成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可以清楚显示Ⅴ~Ⅷ对脑神经及其病变,能准确定位血管走向及其与Ⅴ~Ⅷ对脑神经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全面的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仿真内镜 多层面重组 图像融合 脑神经
下载PDF
脑积水对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安石 曲振运 +6 位作者 吴春明 张宏伟 李伟华 王建 许友松 廉治刚 刘荣耀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脑积水对大鼠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影响。方法 6 w 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5只,对照组35只,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向枕大池内注入25%无菌高岭土混悬液0.05 ml,分别在高岭土注射后3 d,1 w,2 w,3 w,4 w处死动物,迅速取脑组织,测... 目的探讨脑积水对大鼠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影响。方法 6 w 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5只,对照组35只,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向枕大池内注入25%无菌高岭土混悬液0.05 ml,分别在高岭土注射后3 d,1 w,2 w,3 w,4 w处死动物,迅速取脑组织,测侧脑室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脑室周围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同样方法向枕大池内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28只大鼠成功诱发脑积水并完成实验全过程,对照组30只完成实验全过程。对照组大鼠各对应时间点,侧脑室指数基本相同,实验组大鼠脑室进行性扩大;脑室周围Nestin阳性细胞:对照组细胞数平均193±20.3个并维持,脑积水造模后3 d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组308%±1%(P<0.001),1 w脑室周围Nestin阳性细胞下降到对照组196%±1%,2 w降到对照组水平210±22.4个,3 w脑室周围Nestin阳性细胞几乎看不到并持续。结论脑积水引起脑室进行性扩大,脑室周围神经干细胞可能受脑室扩张机械性压迫引起缺血,缺氧影响,参与脑积水病理损害和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干细胞 脑积水
下载PDF
应用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被引量:7
8
作者 姚勇 王任直 张波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年第3期182-183,18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三处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46例临床氛现为双下肢对称性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的2型糖尿痛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 目的探讨应用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三处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46例临床氛现为双下肢对称性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的2型糖尿痛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下肢麻木症状明显缓解69.6% (32例),缓解23.9%(11例),无变化6.5%(3例)。术后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36.8%(14例),缓解57.9%(22例),无变化5.3%(2例)。结论外周神经减压术对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自发性疼痛、麻木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减压术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7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白景阳 李伟华 辛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745-746,共2页
关键词 脊髓髓内神经鞘瘤 外科手术 治疗 发病率 发病机制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巨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沙丽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2期129-130,共2页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解剖关系复杂,手术时间长、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肿瘤直径〉3.0cm者称为巨大型神经瘤,体积愈大手术愈困难。由于瘤体在局部的膨胀性生长,巨大型听神经瘤引起桥脑-小脑角区显微解剖...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解剖关系复杂,手术时间长、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肿瘤直径〉3.0cm者称为巨大型神经瘤,体积愈大手术愈困难。由于瘤体在局部的膨胀性生长,巨大型听神经瘤引起桥脑-小脑角区显微解剖结构显著变化。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我科2008年1月-2010年6月收治巨大型听神经瘤患者36例,均行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巨大型 术后 护理
下载PDF
磷酸化P38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解丽丽 吕洪涛 许瑞雪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 建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慢性压迫模型,探讨磷酸化P38(p-P38)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切开皮肤与肌肉)、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组(CCD组,L_3与L_4背根神经节插入不锈钢棒)、治疗组(行CCD... 目的 建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慢性压迫模型,探讨磷酸化P38(p-P38)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切开皮肤与肌肉)、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组(CCD组,L_3与L_4背根神经节插入不锈钢棒)、治疗组(行CCD手术并注射SB203580)。SB203580分别于术前1d,术后1,7d鞘内注射。各组大鼠分别在术后1、3、5、7、14 d检测机械痛和热痛阈值。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DRG中p-P38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CCD组术后p-P38水平增加(P<0.05);与CCD组比较,治疗组大鼠DRG中p-P38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sham组比较,CCD组大鼠机械缩腿阈值明显降低(P<0.01);与CCD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机械缩腿阈值明显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CCD组、治疗组大鼠对热刺激缩腿反射时间明显缩短(均P<0.01)。CCD组、治疗组大鼠比较热刺激缩腿反射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后p-P38表达升高,进而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磷酸化P38 背根神经节 大鼠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解丽丽 孙一鸣 +3 位作者 张美艳 刁剑霞 王苏平 吕洪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0期1-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optic,NMO)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研究GFAP水平与NMO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4月的NMO患者27例和27例健康人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法(en... 目的通过检测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optic,NMO)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研究GFAP水平与NMO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4月的NMO患者27例和27例健康人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样品吸光度,计算出GFAP的浓度。结果NMO患者组的血清GFAP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O患者组的血清GFAP浓度高于对照组。血清GFAP浓度与NMO之间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剂法 血清
下载PDF
SHH-N基因腺相关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东升 崔岩 +5 位作者 申仑 杜延平 李桂林 王任直 王岩 张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构建rAAV-SHH-N-EGFP载体并检测其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提取RNA、反转录、PCR得到SHH-N的cDNA,克隆入pSNAV2.0-CMV-IRES-EGFP,包装得到腺相关病毒rAAV-SHH-N-EGFP,感染神经干细胞4... 目的构建rAAV-SHH-N-EGFP载体并检测其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大鼠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提取RNA、反转录、PCR得到SHH-N的cDNA,克隆入pSNAV2.0-CMV-IRES-EGFP,包装得到腺相关病毒rAAV-SHH-N-EGFP,感染神经干细胞48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HH信号通路下游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并观察rAAV-SHH-N-EGFP载体在神经干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1)克隆得到SHH-N基因,测序结果与NCBI报道序列一致。(2)成功构建pSNAV2.0-CMV-SHH-N-IRES-EGFP表达载体并鉴定,包装得到rAAV-SHH-N-EGFP。(3)实时定量PCR分析rAAV-SHH-N-EGFP感染神经干细胞48 h后,rAAV-SHH-N-EGFP处理组较感染rAAV-EGFP的对照组,Gli1和Nmyc的mRNA水平上调。(4)rAAV-SHH-N-EGFP可有效感染神经干细胞,在感染14 d后稳定表达SHH-N。结论成功构建rAAV-SHH-N-EGFP过表达载体并使其在神经干细胞内稳定表达。过表达SHH-N可使神经干细胞内SH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Gli1转录水平上调,并使细胞增殖相关基因Nmyc转录水平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SHH信号通路 Nmyc基因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书光 刘梦龙(综述) 位振清(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940-942,共3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一种以发作性疼痛为特征的常见的颅神经疾病。PTN以老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且以右侧多见[1]。PTN以三叉神经支配区突发突止、反复短暂的单侧电击样剧烈疼痛为特点,通常存在扳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一种以发作性疼痛为特征的常见的颅神经疾病。PTN以老年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且以右侧多见[1]。PTN以三叉神经支配区突发突止、反复短暂的单侧电击样剧烈疼痛为特点,通常存在扳机点,长时间反复疼痛可导致部分病人出现面瘫、抑郁、焦虑等症状,严重降低病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质量。本文总结PTN的治疗现状。1 PTN的诊断目前,PT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21例神经原性肺水肿诊治体会
15
作者 韩学刚 赵晟罡 +1 位作者 杜金 许友松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年第5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神经原性肺水肿 治疗 诊断 颅脑损伤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眼球运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裴晨卉 张亭亭 +1 位作者 梁战华 李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969-972,F0002,共5页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已经成为治疗帕金森病(PD)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一种成熟技术。该技术通过植入电极直接刺激特定的基底神经节核团,显著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生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眼球运动的控制机制涉及大脑皮质和基底...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已经成为治疗帕金森病(PD)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一种成熟技术。该技术通过植入电极直接刺激特定的基底神经节核团,显著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生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眼球运动的控制机制涉及大脑皮质和基底神经节,与DBS的目标靶向网络存在广泛的重叠,但目前将DBS与眼球运动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探讨DBS与眼球运动控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深入理解DBS对眼动功能的影响,这对于优化刺激参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研究为揭示DBS的作用机制及PD的病理生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眼球运动 术后程控
下载PDF
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17
作者 刘源奇 位振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52-358,共7页
目的分析可能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1例老年(65岁以上)颅内动脉瘤病例资料,均为颅内单一动脉瘤破裂,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或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预... 目的分析可能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1例老年(65岁以上)颅内动脉瘤病例资料,均为颅内单一动脉瘤破裂,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或介入栓塞手术治疗。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预后,预后良好为mRS 0~2分,预后不良为mRS 3~6分。结果术后随访2年,预后良好组216例,预后不良组65例。年龄、住院时间、Hunt-Hess分级、脑室出血、脑血管痉挛、手术(方式、时机与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脑积水、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及神经系统相关症状),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时间(OR=1.723,95%CI:1.115~2.662)、脑积水(OR=3.907,95%CI:1.768~8.636)、颅内感染(OR=3.383,95%CI:1.189~9.624)、肺部感染(OR=10.157,95%CI:4.371~23.604)与Hunt-Hess分级(OR=2.139,95%CI:1.373~3.334)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预后的因素比较复杂,包括年龄、Hunt-Hess分级、脑室出血、脑血管痉挛、手术(方式、时机与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其中Hunt-Hess分级、脑积水、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及手术时间对预后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老年人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榄香烯抑制Raf/MEK/ERK信号通路诱导人源胶质瘤U87细胞凋亡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永顺 吴春明 +2 位作者 董斌 位振清 徐英辉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体外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印迹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榄香烯对人源U87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诱导及其对U87细胞Raf-1、ERK、癌基因Bcl-2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榄香烯对人源U8... 目的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体外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印迹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榄香烯对人源U87胶质瘤细胞的凋亡诱导及其对U87细胞Raf-1、ERK、癌基因Bcl-2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榄香烯对人源U87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凋亡诱导作用,该增殖抑制效应呈时间依赖性。榄香烯可明显下调U87细胞的磷酸化Raf-1、ERK、Bcl-2表达。结论体外榄香烯对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凋亡诱导作用(呈时间依赖性),抑制Raf/MEK/ERK信号通路,从而下调其下游信号癌基因Bcl-2的表达,最终启动凋亡程序可能是榄香烯诱导U87细胞凋亡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胶质瘤 RAF-1 ERK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对兔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芦奕 孙丕通 +3 位作者 惠国桢 白景阳 许友松 吴智远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4-336,M004,共4页
目的 观察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用“二次枕大池注血法”制作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经一侧椎动脉用微量泵持续灌注罂粟碱。结果 持续灌注罂粟碱 2天、5天基底动脉造影直径和神... 目的 观察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用“二次枕大池注血法”制作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经一侧椎动脉用微量泵持续灌注罂粟碱。结果 持续灌注罂粟碱 2天、5天基底动脉造影直径和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级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 (P <0 0 1) ;对照组无明显改善 (P >0 0 5 )。对照组基底动脉、脑组织结构改变明显 ,治疗组基本正常。结论 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有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罂粟碱 动物实验 神经系统损害 动脉造影
下载PDF
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CT血管造影特点 被引量:12
20
作者 申敬顺 袁玉新 +6 位作者 杨志强 贾崇富 孙喜霞 张健 许友松 刘荣耀 王照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CT血管造影特点。方法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115例。所有患者经外科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影像学特点分析。结果 115个破裂...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CT血管造影特点。方法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115例。所有患者经外科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影像学特点分析。结果 115个破裂动脉瘤中,38个(33.0%)位于前交通动脉,16个(42.1%)伴有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32个(27.8%)位于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最大直径2~17.5(6.72±3.32)mm。37个(32.2%)动脉瘤最大直径<5 mm,72个(62.6%)动脉瘤最大直径<7 mm。颅内破裂动脉瘤体积13~2651(369.65±187.74)mm^3。63个(54.8%)动脉瘤体积<200 mm^3。24个(20.9%)动脉瘤长宽比≤1.8,91个(79.1%)动脉瘤长宽比>1.8。67个(58.3%)动脉瘤伴有子瘤。单发动脉瘤96例(83.5%);多发动脉瘤19例(16.5%),每例有1个责任动脉瘤即破裂动脉瘤,共19个,未破裂动脉瘤23个。破裂动脉瘤最大直径明显大于未破裂动脉瘤(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临床提供颅内破裂动脉瘤丰富的形态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