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作为生物控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马悦欣 吴垠 +1 位作者 刘长发 王吉桥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0-185,共6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抗微生物药物已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使用益生菌控制病原菌已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细菌、弧菌属、芽孢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应用于鱼、虾、蟹、软体动物的养殖和饵料生物的培养。...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抗微生物药物已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使用益生菌控制病原菌已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细菌、弧菌属、芽孢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应用于鱼、虾、蟹、软体动物的养殖和饵料生物的培养。文中作者分析了益生菌的可能作用机理,介绍了益生菌筛选的基本原理,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生物控制剂 水产养殖 应用 作用机理
下载PDF
大连海区大泷六线鱼生物学指标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书磊 姜志强 苗治欧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共3页
2003年9月~2004年7月,分秋季、繁殖期、繁殖后、越冬后、春季、夏季6个时期在大连地区采集大泷六线鱼标本。各个时期分别采集雌雄标本20~30尾,规格约20cm。并于9月和10月采集幼鱼约50尾。测定样本的成熟系数、肥满度、肝指数、胃肠充... 2003年9月~2004年7月,分秋季、繁殖期、繁殖后、越冬后、春季、夏季6个时期在大连地区采集大泷六线鱼标本。各个时期分别采集雌雄标本20~30尾,规格约20cm。并于9月和10月采集幼鱼约50尾。测定样本的成熟系数、肥满度、肝指数、胃肠充塞度等生物学指标,分析了其生物学指标的季节变化规律及成幼鱼间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生物学指标 季节变化
下载PDF
鼠尾藻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泽宇 李晓丽 +2 位作者 韩余香 曹淑青 由学策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5-259,共5页
于2006年对大连沿海地区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鼠尾藻卵的采集及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鼠尾藻的繁殖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水温为13-23℃,繁殖高峰期为7月中旬,水温为17℃,最大卵放散... 于2006年对大连沿海地区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鼠尾藻卵的采集及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鼠尾藻的繁殖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下旬,水温为13-23℃,繁殖高峰期为7月中旬,水温为17℃,最大卵放散量可达300万粒/g;使用贝壳作为受精卵的附着基,在室内培育60d后,鼠尾藻幼苗长度为2.5mm左右;水温〈22℃时,幼苗生长较快,水温〉23℃时生长几乎停止。经过30d海区暂养,幼苗的藻体长度达到7—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藻 室内培养 人工育苗
下载PDF
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细菌的抗微生物活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悦欣 王岩 +2 位作者 刘璐 刘欣 张泽宇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257,共6页
2002、2003年从大连市黑石礁海区潮间带石莼Ulvalactuca、孔石莼Ulvapertus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122株细菌。以11种细菌和1种真菌作指示菌,采用覆盖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获得拮抗菌74株,占总测试菌株的60 7%。不同时间、不同... 2002、2003年从大连市黑石礁海区潮间带石莼Ulvalactuca、孔石莼Ulvapertus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122株细菌。以11种细菌和1种真菌作指示菌,采用覆盖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拮抗试验,获得拮抗菌74株,占总测试菌株的60 7%。不同时间、不同海藻表面拮抗菌的分离比例不同。拮抗菌的抗细菌比例高于抗真菌比例,且对海洋细菌和陆生细菌均有作用,尤其是40%以上的拮抗菌株对虾的致病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c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和费氏弧菌Vibriofischei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海区潮间带 海藻 附生细菌 抗微生物活性 拮抗菌
下载PDF
大连海区潮间带海藻附生真菌的抗微生物活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悦欣 孙田 +2 位作者 王海燕 王岩 朱莹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共4页
于2002、2003年从大连黑石礁海区潮间带采到的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礁膜Monos tromasp 、石莼Ulualactuc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99株真菌,用7种细菌和3种真菌作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获得拮抗真菌31株,占总测试菌... 于2002、2003年从大连黑石礁海区潮间带采到的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礁膜Monos tromasp 、石莼Ulualactuca等10种海藻表面分离得到99株真菌,用7种细菌和3种真菌作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获得拮抗真菌31株,占总测试菌株的31 3%。不同时间、不同海藻拮抗真菌的分离比例差异很大。拮抗真菌的抗细菌比例高于抗真菌比例,且对海洋细菌和陆生细菌均有作用,3株拮抗真菌可抑制对虾黑鳃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22株拮抗真菌属于青霉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海区 海藻 附生真菌 抗微生物活性 海洋微生物 拮抗真菌
下载PDF
刺参增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88
6
作者 常亚青 隋锡林 李俊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8-201,共4页
关键词 刺参 增养殖 现状 问题 展望
下载PDF
水产动物免疫增强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海芳 常亚青 丁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5-39,共5页
The epidemic of diseases, which impeded the continual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in aquaculture, has been a thorny problem for long time. Several immunostimulants including glucan, seaweed polysaccharides, chitin, vitami... The epidemic of diseases, which impeded the continual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in aquaculture, has been a thorny problem for long time. Several immunostimulants including glucan, seaweed polysaccharides, chitin, vitamins C and E have been applied to aquatic animals and showed a good results to enhance the non- specific immune in aquatic commercial animals significantly. In this articl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mmunostimulants in aquaculture is summarized and application perspective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immunostimulants in aquaculture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 水产动物 非特异性免疫 研究现状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养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长发 晏再生 +2 位作者 张俊新 何洁 郗洪军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工厂化封闭循环水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水处理技术。作者针对养殖废水的特点,综述了用固/液分离、泡沫分离、膜过滤、生物过滤、臭氧处理、紫外辐射消毒等技术处理养殖废水的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废水处理技术 循环水养殖 养殖水
下载PDF
杂交育种技术在海水养殖贝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玉勇 常亚青 宋坚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杂交育种 贝类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光棘球海胆胚胎发育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夏长革 苏延明 常亚青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79-382,共4页
通过室内试验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光棘球海胆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及有效积温。试验结果表明:光棘球海胆受精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4.66℃;受精卵发育至棱柱幼体的有效积温为482℃.h;受精卵发育至初期稚胆的有效积温为350℃.d。
关键词 光棘球海胆 胚胎发育 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黄海北部大连沿岸虾夷扇贝天然苗采集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常亚青 王庆志 +2 位作者 宋坚 曹学彬 李石磊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44,共6页
在调查了2005、2006年黄海北部大连海域虾夷扇贝的繁殖期、浮游幼虫的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对虾夷扇贝海区天然采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6年该区域的獐子岛海域、大长山岛海域、广鹿岛海域养殖的虾夷扇贝的繁殖期在4月初至5月上... 在调查了2005、2006年黄海北部大连海域虾夷扇贝的繁殖期、浮游幼虫的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对虾夷扇贝海区天然采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6年该区域的獐子岛海域、大长山岛海域、广鹿岛海域养殖的虾夷扇贝的繁殖期在4月初至5月上旬,盛期在4月15~25日。4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此区域均可发现大量的虾夷扇贝浮游面盘幼虫,不同区域浮游幼虫密度变化很大。5月底至6月初是面盘幼虫集中的附着变态时期,在海区投放附着袋可进行虾夷扇贝天然苗的采集。从各海区虾夷扇贝浮游幼虫的拖网调查和采苗结果看,在虾夷扇贝主要养殖区獐子岛、大长山岛海域和广鹿岛海域,浮游幼虫在浮游的初始阶段能够形成较高的密度,但在附着阶段密度极低,不能采集到大量苗种,但在远离虾夷扇贝养殖区的大李家湾和凌水湾,浮游幼虫的出现比养殖区晚,在幼虫附着期能达到较高密度。能够采集到大量天然苗种。2005年在凌水湾的采苗数量达526±131个/袋(壳长0.6~1 mm),2006年在大李家湾的采苗数量达673±200个/袋(壳长0.6~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繁殖期 幼虫分布 采苗技术
下载PDF
高溶氧对闭合养殖系统中生物滤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锡 吴垠 +2 位作者 马妮娜 纪瑾 徐哲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研究了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不同溶氧水平对生物滤器功能的影响及对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中溶氧(DO)为10.11 mg/L(B组)和11.91 mg/L(C组)时,生物滤器功能建立仅需要8 d时间,比对照组(A组,充空气)... 研究了在封闭式循环养殖系统中,不同溶氧水平对生物滤器功能的影响及对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中溶氧(DO)为10.11 mg/L(B组)和11.91 mg/L(C组)时,生物滤器功能建立仅需要8 d时间,比对照组(A组,充空气)提前4 d;当水中总氨氮(TNH3-N)浓度为0.696 mg/L时,B2组(DO为12.11 mg/L±0.52 mg/L)24 h对TNH3-N的总去除率为89.60%,比对照A2组早6 h降低到0.2 mg/L以下;30 d的饲养结果表明,高溶氧可以提高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当水中TNH3-N浓度为0.700 mg/L(H组)时,在高溶氧下饲养的大菱鲆幼鱼各项生长指标均与对照D组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高溶氧 封闭循环系统 氨氮 亚硝酸氮 生物滤器
下载PDF
大连海区海藻和无脊椎动物附生细菌对养殖网笼污损细菌的拮抗活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悦欣 于书渤 +2 位作者 李俊 刘侃 曹善茂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从养殖网笼上分离的6株污损细菌为指示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从藻类表面分离出的192株和从无脊椎动物表面分离出的127株附生细菌进行筛选,从中获得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分别为60株和49株,占其测试菌株的31.3%和38.6%。从不同海藻和无脊... 以从养殖网笼上分离的6株污损细菌为指示菌,采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从藻类表面分离出的192株和从无脊椎动物表面分离出的127株附生细菌进行筛选,从中获得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分别为60株和49株,占其测试菌株的31.3%和38.6%。从不同海藻和无脊椎动物附生细菌中可以筛选出不同得率的活性菌株,其抗菌谱和活性强度各不相同,将抗菌谱和活性强度两个参数结合,设置活性指数Index(I),经计算可知,P31、HE426和AU4111的活性最高,其I值(≥2.00)最大。研究结果表明,海藻和无脊椎动物附生细菌可能帮助宿主阻止污损细菌等污损生物的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无脊椎动物 附生细菌 抗污损
下载PDF
仿刺参在实验性夏眠过程中消化道和呼吸树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霞 王霞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1-85,共5页
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分别在实验室15、20、25℃水温下进行培养,其消化道和呼吸树发生了退化现象,根据外部形态和组织结构变化特点,将夏眠退化过程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夏眠退化早期,仿刺参可摄食,消化道开始缩小变细,组... 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分别在实验室15、20、25℃水温下进行培养,其消化道和呼吸树发生了退化现象,根据外部形态和组织结构变化特点,将夏眠退化过程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夏眠退化早期,仿刺参可摄食,消化道开始缩小变细,组织结构出现退化现象;夏眠退化中期,仿刺参仍可少量摄食,消化道萎缩现象明显,组织结构退化较严重;夏眠退化晚期,仿刺参不再摄食,消化道萎缩成细线状,组织结构退化严重。呼吸树退化程度较消化道轻,表现为体积变小,但组织结构退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夏眠 消化道 呼吸树
下载PDF
刺参育苗及养殖技术(上)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亚青 于金海 孙培海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仿刺参 养殖技术 育苗 北方沿海 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 南部海区 海参
下载PDF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海洋微藻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垠 孙建明 杨志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7-240,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600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对两种海洋微藻湛江叉鞭金藻和盐藻进行了中试实验,重点研究了设备中安装内置光源和补充CO2对于微藻生长和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的内部光源对微藻作用不同,叉鞭金藻在蓝光和红光下... 采用自行设计的600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对两种海洋微藻湛江叉鞭金藻和盐藻进行了中试实验,重点研究了设备中安装内置光源和补充CO2对于微藻生长和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的内部光源对微藻作用不同,叉鞭金藻在蓝光和红光下生长最好,盐藻生长最快为红光组和白光组,而且补充内置光源使两种微藻氮含量升高,但对藻体磷含量影响不大;补充高浓度CO2(700μL·L-1以上)能明显提高两种微藻生物量,并使藻体氮、磷含量有所增加。用该技术培养的微藻生长速度快,产量稳定,中试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光生物反应器 内置光源 CO2浓度 培养
下载PDF
漠斑牙鲆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志强 王茂林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58-460,共3页
关键词 漠斑牙鲆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网箱养殖 池塘养殖 工厂化室内养殖
下载PDF
刺参育苗及养殖技术(下)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亚青 于金海 孙培海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18,I0001,共4页
关键词 养殖技术 刺参 育苗 池塘养殖 池塘条件 无污染 近海区 建池
下载PDF
用RAPD技术对5种经济海胆基因组DNA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常亚青 丁君 +2 位作者 邢荣莲 宋林生 倪多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紫海胆(Anthocidariscrassispina)、海刺猬(Glyptocidariscrenularis)、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pulcherrimus)、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nudus)和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等我国最主...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紫海胆(Anthocidariscrassispina)、海刺猬(Glyptocidariscrenularis)、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pulcherrimus)、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nudus)和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等我国最主要的5种经济类海胆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初步研究。经20个随机引物扩增,共得到377条扩增片段,片段长度为200~1600bp。根据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平均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和NJ两种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系统树。从聚类图可得知长海胆科与疣海胆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球海胆科的光棘球海胆与中间球海胆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次是马粪海胆。本研究还讨论了RAPD技术在海胆的遗传学研究中的广阔应用前景以及从分子生物学方法上为海胆传统分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胆 基因组DNA RAPD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夏眠期间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润玲 丁君 +3 位作者 张玉勇 程莹 曹学彬 常亚青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9,共5页
运用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刺参夏眠状态和正常状态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状态下相比,进入夏眠后刺参消化道发生退化,消化道整体变细,变短。消化道各部分的界限变得不明显。消化道基本结构未发生变化,仍然由粘... 运用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刺参夏眠状态和正常状态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状态下相比,进入夏眠后刺参消化道发生退化,消化道整体变细,变短。消化道各部分的界限变得不明显。消化道基本结构未发生变化,仍然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但内表面柱状细胞变矮,皱襞减少,纤毛和微绒毛几乎完全脱落,分泌颗粒减少或消失。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变得稀疏,细胞数目减少。肌层变薄。外膜外表面的变化不大,但出现增厚的现象。对于不同夏眠阶段刺参消化道的区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复眠 消化道 组织学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