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囊暂时阻断技术辅助外科治疗颈动脉相关肿瘤
1
作者 张强 张仑 +3 位作者 张文超 王旭东 郭志 邢文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术前利用球囊暂时性阻断技术(temporary balloon occlusion,TBO)评价患者对颈内动脉切除后的耐受程度,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提高颈动脉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术前对15例患者行球囊暂时性阻断技术,阻断颈动脉30min,观察并记录球... 目的:术前利用球囊暂时性阻断技术(temporary balloon occlusion,TBO)评价患者对颈内动脉切除后的耐受程度,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提高颈动脉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术前对15例患者行球囊暂时性阻断技术,阻断颈动脉30min,观察并记录球囊阻断前后的神经系统的变化。术中根据TBO评价及残端动脉压测定辅助选择手术方式。尽量实施保留或重建颈动脉术式,慎用颈动脉直接结扎术式。结果:行颈动脉阻断评价的15例中,12例阴性,3例阳性。阳性病例表现为大脑Willis环代偿不全和(或)神经功能障碍。该组1例阳性病例为高龄的晚期肿瘤患者未行手术治疗,2例行肿瘤及颈动脉切除的同时行人造血管重建颈动脉。TBO评价阴性者4例结扎颈总动脉均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余8例阴性者均保留了颈动脉,无神经功能障碍。在本组病例中,行手术切除颈动脉的无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组的患者残端动脉平均压>73mmHg。结论:利用球囊暂时性阻断辅助外科技术,对可能在术中切除颈内动脉的患者进行术前耐受性评价,有利于制定科学的手术方式,提高颈动脉切除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切除术 外科治疗 球囊暂时性阻断试验
下载PDF
1 17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外科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9
2
作者 张仑 李树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和影响生存因素。方法:选取1954~1991年间手术治疗,并随访10年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117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腺叶切除术组和腺叶切除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组,两组进行分析。结果:腺叶切除术组中腺内...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和影响生存因素。方法:选取1954~1991年间手术治疗,并随访10年以上甲状腺乳头状癌117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腺叶切除术组和腺叶切除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组,两组进行分析。结果:腺叶切除术组中腺内型癌的10和2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6%、94.0%,腺外型癌分别为40.8%、35.0%。腺叶切除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组中腺内型癌施行选择性和治疗性颈清术的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7.0%、90.8%,腺外型癌分别为87.9%、53.2%;20年无瘤生存率腺内及腺外型癌分别为93.9%、84.3%,77.4%、31.9%。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外科治疗均需施行患侧腺叶切除术,当同侧颈淋巴结出现转移时,需合并功能性或传统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当触不到颈部肿大淋巴结时,根据原发癌侵犯程度决定是否合并颈清术;包膜内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0.5%,不宜施行颈清术;癌侵出包膜的腺内型癌及腺外型癌,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9.1%、73.4%,均宜施行选择性功能性颈清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外科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头颈部神经鞘瘤27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本义 尹志伟 +1 位作者 钱海兵 周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29-30,34,共3页
目的:对头颈部神经鞘瘤进行临床分析。方法:1969年7月~2002年9月共收治头颈部神经鞘瘤342例,占全身神经鞘瘤的58.6%(342/584),随访275例,随访率80.4%。结果:术前诊断为神经鞘瘤者仅为184例,误诊率为33.1%(91/275)。本组7例复发(包括3... 目的:对头颈部神经鞘瘤进行临床分析。方法:1969年7月~2002年9月共收治头颈部神经鞘瘤342例,占全身神经鞘瘤的58.6%(342/584),随访275例,随访率80.4%。结果:术前诊断为神经鞘瘤者仅为184例,误诊率为33.1%(91/275)。本组7例复发(包括3例恶性),肿瘤发生最多的神经为交感神经、臂丛神经和迷走神经。结论:神经鞘瘤60.0%左右发生在头颈部。绝大部分为良性,恶性极少(3/275)。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恶性神经鞘瘤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神经鞘瘤 脑神经 颈丛神经 臂丛神经 恶性
下载PDF
TGF-β及其受体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旭东 战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016-1020,共5页
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种多功能的多肽类细胞因子,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鉴定并命名了三种TGF-β受体(TβR)的亚型:TβR-Ⅰ、TβR-Ⅱ、TβR-Ⅲ。TGF-β与TβR(属丝氨酸和苏... 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种多功能的多肽类细胞因子,在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目前,鉴定并命名了三种TGF-β受体(TβR)的亚型:TβR-Ⅰ、TβR-Ⅱ、TβR-Ⅲ。TGF-β与TβR(属丝氨酸和苏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结合通过Smad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证实TGF-β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许多肿瘤如结肠癌、胰腺癌中发现TβR的突变。TGF-β对肿瘤的作用是多样的,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可作为抑癌基因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但在肿瘤的进展期则可抑制免疫功能、增加血管的生成、诱导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 TGF-Β受体 SMAD 肿瘤
下载PDF
不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艳 高明 李树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总结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科1979年~2002年间对颈部肿瘤固定于颈动脉的患者施行不血管重建的颈动脉切除术31例的经验。方法:对颈部肿瘤固定于颈动脉的患者自1979年施行首例不血管重建的颈动脉切除术成功以来,至2002年... 目的:总结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科1979年~2002年间对颈部肿瘤固定于颈动脉的患者施行不血管重建的颈动脉切除术31例的经验。方法:对颈部肿瘤固定于颈动脉的患者自1979年施行首例不血管重建的颈动脉切除术成功以来,至2002年4月共行此术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4~58岁,以21~40岁最多,共21例.占67.8%。31例中包括颈动脉体瘤23例(恶性8例),迷走神经体瘤2例(恶性l例),颈动脉瘤4例,颈部转移癌累及颈动脉2例。31例中,曾接受肿瘤不全切除术22例。术前行颈动脉压迫锻炼,准确检测脑代偿供血合格后,行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结果:31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脑血管并发症。死于肿瘤未控制3例:其中l例恶性颈动脉体瘤术后1年因远处转移死亡,2例转移癌术后2~5年死于癌复发及远处转移。28例术后6~29年均健在,5年生存率为90.3%。健在28例病例中未出现脑供血不全表现,预后良好。结论:不血管重建的肿瘤合并颈动脉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另外,较合并血管重建术具以下优点:①因不考虑血管重建,肿瘤切除应更较彻底;②术后甚少产生血栓、感染或致命性血管破裂出血等并发症;③如需术后放疗,可无顾虑;④术式更加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颈动脉切除术 血管重建
下载PDF
声门上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旭东 于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声门上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颈清术在声门上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10例声门上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7.6%,隐匿转移率为32.4%;行颈清术420例次,转移淋巴结535枚;不同肿瘤部位的转移率为:会... 目的:探讨声门上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颈清术在声门上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10例声门上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7.6%,隐匿转移率为32.4%;行颈清术420例次,转移淋巴结535枚;不同肿瘤部位的转移率为:会厌室带51.9%,会厌33.3%,室带40.7%,杓会厌襞77.8%;不同肿瘤大小的转移率为:T114.7%,T237.7%,T353.4%,T477.6%;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的淋巴结转移率:G112.9%,G241.0%,G391.1%。结论:声门上癌的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部位、大小(T)、分化程度(G)密切相关,转移淋巴结主要位于Ⅱ、Ⅲ区,Ⅱ区淋巴结应为前哨淋巴结,对临床N+病例应行根治性颈清术,对G3、T3和T4、杓会厌襞癌或累及杓会厌襞的声门上癌的临床N0病例应行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门上癌 颈淋巴结转移 颈清术
下载PDF
表达RANTES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史业辉 李慧 +4 位作者 曹水 刘虹 魏枫 王旭东 任秀宝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活化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因子(regulatedonactivationnormalTexpressedandsecreted,RANTES)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和效果。方法:RT-PCR法克隆人和鼠源性(regulatedonacti-vationnormalTexpressedandsec... 目的:构建表达活化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因子(regulatedonactivationnormalTexpressedandsecreted,RANTES)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和效果。方法:RT-PCR法克隆人和鼠源性(regulatedonacti-vationnormalTexpressedandsecreted,RAN-TES)基因,采用AD-easyXLAdenovirusVectorSystem试剂盒分别构建表达上述基因的腺病毒载体。通过趋化试验验证表达RANTES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细胞后所具有的趋化肿瘤免疫细胞的作用。应用于体外及小鼠体内试验,包括成瘤试验及抑瘤试验,通过观察免疫效应细胞对小鼠体内肿瘤的抑制作用来评价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作用。结果:克隆了人和鼠源性RANTES基因编码序列并成功地构建腺病毒表达载体;功能试验表明由腺病毒表达的RANTES具有趋化肿瘤免疫细胞的作用。体内试验表明该病毒载体可抑制肿瘤细胞成瘤作用,应用于荷瘤小鼠可抑制肿瘤的发展,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表达RANTES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可显著地趋化免疫细胞到肿瘤局部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成瘤作用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为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TES 基因表达 腺病毒科 遗传载体 生物疗法
下载PDF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旭东 魏熙胤 +1 位作者 邱志强 战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14-518,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nm23-H1,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H1和CD44v6的表达...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nm23-H1,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H1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nm23-H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阳性率为62.7%,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组(P<0.01或P<0.05)。有转移组nm23-H1的阳性率为54.5%,明显低于无转移组(75.0%),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2)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表达阳性率为71.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m23-H1和CD44v6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nm23-H1阴性表达伴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nm23-H1和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nm23-H1和CD44v6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两者的表达失衡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因此,检测nm23-H1和CD44v6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CD44V6基因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咽旁间隙肿瘤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春雷 张明生 +1 位作者 赵志军 赵文川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对颈部咽旁间隙肿物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类型分析。方法:对1980年2月至2006年2月间有随访资料的住院治疗的咽旁间隙肿瘤60例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复发(2例皆为恶性混合瘤)。... 目的:对颈部咽旁间隙肿物进行临床及组织病理类型分析。方法:对1980年2月至2006年2月间有随访资料的住院治疗的咽旁间隙肿瘤60例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全部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复发(2例皆为恶性混合瘤)。组织病理类型中,最多为腮裂囊肿28例,神经鞘瘤10例,转移癌7例,混合瘤5例,血管瘤5例,淋巴管瘤2例,脂肪瘤1例,恶性混合瘤2例。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位置深在、特殊,大部分为良性,恶性少见,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肿瘤 手术切除 恶性
下载PDF
儿童腮腺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丹丹 赵文川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79-482,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腮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及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5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77例住院治疗的18岁以下儿童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并将其与同期收治的1303例成人腮腺肿瘤的发... 目的总结儿童腮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及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5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77例住院治疗的18岁以下儿童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并将其与同期收治的1303例成人腮腺肿瘤的发病率和组织病理类型加以比较。结果77例儿童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51例,占66.2%,恶性肿瘤26例,占33.8%。良性肿瘤中脉管瘤最多19例,占37.3%,恶性肿瘤中黏液表皮样癌最多9例,占恶性肿瘤的34.6%。67例经手术治疗,上皮性恶性肿瘤中,7例术后辅以放疗。随访1~17年不等,3例局部复发,包括多形性腺瘤1例,恶性肌上皮瘤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结论儿童腮腺肿瘤的瘤谱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其中脉管瘤和畸胎瘤常发生于儿童,但少见于成人。儿童腮腺实体肿瘤中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为50%(18/36),但在成人仅占23.7%(249/1050)。首次手术治疗的彻底性关系到儿童腮腺肿瘤的预后。虽然术后放疗可以降低腮腺癌的复发率,但是放射线对儿童甲状腺的潜在致癌性及对口腔颌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还有待于临床上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腮腺肿瘤
下载PDF
涎腺肿瘤表皮粘附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赵文川 陈华 +4 位作者 张居馨 刘岩雪 黄纯 李亦功 张玉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粘附因子epithelialcadherinEcd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分化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Ecd多克隆抗体的过氧化物酶的免疫组化检测技术。Ecd表达以细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强度则以正常腮腺组织阳... 目的探讨表皮粘附因子epithelialcadherinEcd表达与涎腺肿瘤的分化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Ecd多克隆抗体的过氧化物酶的免疫组化检测技术。Ecd表达以细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强度则以正常腮腺组织阳性细胞呈现的棕黄色染色特征(++)为标准。结果2例正常涎腺组织Ecd在腺泡细胞尤其在腺管系统和腺泡—腺管单位有明显表达。5例良性混合瘤均为正常表达。涎腺癌47例中,39例Ecd表达减弱或消失。高恶性涎腺癌与低恶性涎腺癌的Ecd表达有明显的差异。术前累及面神经和皮肤的11例均为Ecd表达减弱或消失。Ecd表达的减弱或消失与涎腺癌的复发、转移和5年生存率有明显的关系。结论:涎腺肿瘤组织的Ecd检测有可能作为判别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表皮粘附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颈部恶性肿瘤的主要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经祖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5-6,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原发癌 转移癌 颈部
下载PDF
MRA应用于颈动脉外科之经验
13
作者 高明 李树玲 +4 位作者 刘经祖 丁溥训 徐本义 王彤军 刘佩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目的 :了解MRA在颈动脉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头颈科1997年8月~1999年5月间收治的涉及颈动脉疾病患者9例中6例 ,进行了术前MRA检测 ,其中2例实施术后分析检测。结果 :颈动脉体瘤、颈动脉瘤及某些颈部转移肿瘤累及颈动脉的MRA表... 目的 :了解MRA在颈动脉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头颈科1997年8月~1999年5月间收治的涉及颈动脉疾病患者9例中6例 ,进行了术前MRA检测 ,其中2例实施术后分析检测。结果 :颈动脉体瘤、颈动脉瘤及某些颈部转移肿瘤累及颈动脉的MRA表现与血管造影相似 ;MRA可直接显示颈动脉分歧部切除术后脑血管侧支循环血管影像。结论 :MRA作为一非创伤性血管显影新技术 ,可用于颈部肿瘤累及颈动脉或颈动脉本身疾病的术前诊断和术后脑代偿供血分析研究 ,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颈动脉外科 诊断 NMR
下载PDF
头颈鳞癌Notch1的表达与顺铂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祖平 孙玉兰 +3 位作者 付丽 谷峰 张仑 郝希山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5,共4页
背景与目的:Notch1属于Notch跨膜受体家族,在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Notch1影响化疗药物敏感性。而Notch1与头颈鳞癌顺铂敏感性的关系仍未被阐明。本研究旨在明确Notch1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状况,探讨Notch... 背景与目的:Notch1属于Notch跨膜受体家族,在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Notch1影响化疗药物敏感性。而Notch1与头颈鳞癌顺铂敏感性的关系仍未被阐明。本研究旨在明确Notch1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状况,探讨Notch1表达水平对头颈鳞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5例头颈鳞癌新鲜手术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肿瘤原代细胞胶原凝胶体包埋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collagen gel droplet embedded culture-drug sensitivity test,CD-DST)技术检测顺铂敏感性。免疫化学染色检测头颈鳞癌、正常鳞状上皮和舌鳞癌细胞株(Tb3.1)Notch1的表达水平。将经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DAPT处理后的Tb3.1细胞分4组(DMSO、DAPT、DMSO+Cisplatin、DAPT+Cisplatin),顺铂作用后CD-DST检测各组吸光度值。结果:头颈鳞癌组织Notch1阳性表达,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鳞状上皮(P<0.001),且与顺铂敏感性呈负相关(r=-0.705,P<0.01)。Tb3.1细胞Notch1阳性表达,DMSO组(A值155.4±2.3)与DAPT组(A值154.7±1.2)吸光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MSO+Cisplatin组(A值33.9±1.3)与DAPT+Cisplatin组(A值26.6±1.1)吸光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1在头颈鳞癌中表达,且表达水平与顺铂的敏感性呈负相关。Notch1可用于预测头颈鳞癌顺铂的敏感性;DAPT阻断Notch1信号通路可提高Tb3.1细胞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顺铂 药物敏感性 NOTCH1
下载PDF
头颈鳞癌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的表达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15
作者 赵景会 张仑 +3 位作者 谷峰 马勇杰 付丽 郝希山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5期1320-1323,F0002,共5页
目的明确STAT3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STAT3表达水平对头颈鳞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肿瘤原代细胞胶原凝胶体包埋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collagen gel droplet embedded culture-drug sensitivity test,CD-DST)技术检测28例头颈鳞癌... 目的明确STAT3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STAT3表达水平对头颈鳞癌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肿瘤原代细胞胶原凝胶体包埋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collagen gel droplet embedded culture-drug sensitivity test,CD-DST)技术检测28例头颈鳞癌对顺铂的敏感性,免疫化学染色检测STAT3在头颈鳞癌、正常鳞状上皮和舌鳞癌细胞株Tb 3.1中的表达。Tb 3.1细胞分别经α氰基-(3,4羟基)N-苄苯乙烯胺(AG490)、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后,CD-DST检测AG490处理组与DMSO处理组的顺铂敏感性。结果STAT3在头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鳞状上皮组织(χ2=13.137,P<0.005);头颈鳞癌顺铂耐药组STAT3表达水平高于顺铂敏感组(χ2=9.616,P=0.008);AG490处理组和DMSO处理组的顺铂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9±1.5)%vs(21.3±2.5)%(P=0.000)。结论头颈鳞癌STAT3的表达水平与顺铂敏感性呈负相关;利用AG490阻断舌鳞癌细胞株Tb 3.1中STAT3信号通路可提高其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顺铂 药物耐受 STAT3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6
作者 吴延升 张仑 +1 位作者 王旭东 张文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294-129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相关临床等因素。方法:选择该院1954年6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15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根据COX回归模型的结果计算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PI),PI=β1x1+β2x2+...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相关临床等因素。方法:选择该院1954年6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15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根据COX回归模型的结果计算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PI),PI=β1x1+β2x2+···+βnxn(β1~-βn均为各变量回归系数,x1-xn为各变量等级值)。并根据PI值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比较各组的生存率。结果:本组中位随访时间为16年。全组总的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96.2%、92.1%、89.0%、86.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包膜侵犯情况、手术切除情况、临床分期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I=0.056×(年龄)+0.402×(肿瘤侵犯程度)+0.062×(肿瘤大小)+0.224×(分期)+1.207×(远处转移)-0.589×(性别)。根据PI值将患者分为低危组(PI≤2.765),中危组(2.765<PI<5.152),高危组(PI≥5.152),低危组5、10、15、20年生存率为99.6%、98.3%、97.7%、95.1%;中危组5、10、15、20年生存率为95.5%、87.8%、84.7%、81.1%;高危组5、10、15、20年生存率为64.0%、49.5%、29.4%、19.3%。两两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分期、远处转移是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重要因素。PI值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预后 生存率 预后指数
下载PDF
异位脑膜瘤5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文良 朴颖哲 +3 位作者 高松源 张溪梦 史业辉 刘经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提高对异位脑膜瘤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5例异位脑膜瘤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5例均经手术治疗,2例多发异位脑膜瘤术后附加放疗,随访1~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异位脑膜瘤属罕见... 目的:提高对异位脑膜瘤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5例异位脑膜瘤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5例均经手术治疗,2例多发异位脑膜瘤术后附加放疗,随访1~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异位脑膜瘤属罕见肿瘤,其发病机理复杂,可能为异位蛛网膜细胞的存在,加之内外环境变化及刺激所致,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脑膜瘤 发病机制 治疗 预后 脑膜瘤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夏婷婷 胡传祥 +4 位作者 赵静 于洋 郑向前 魏松锋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85-787,共3页
目的:检测BRAF^(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发生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以及与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关系。方法: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所收治的临床考虑甲状... 目的:检测BRAF^(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发生情况,分析BRAF^(V600E)突变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以及与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关系。方法: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所收治的临床考虑甲状腺癌患者112例,术中取部分新鲜肿瘤组织,送基因诊断室检测BRAF^(V600E)突变情况,其中30例患者同时取部分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检测对照结果:112例患者病理结果显示110例为PTC,2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BRAF^(V600E)突变在110例PTC的突变率为62.7%,不存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年龄≤30岁PTC患者8例,突变率为25.0%;30~60岁患者86例,突变率为62.8%;≥60岁患者16例,突变率为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BRAF^(V600E)突变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HT的PTC患者40例,突变率42.5%;未合并HT的PTC患者70例,突变率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PTC患者61例,突变率72.1%;未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PTC患者49例,突变率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PTC的BRA F^(V600E)突变率可能与种族差异有关。BRA F^(V600E)突变率可能与患者年龄构成比有一定的相关性。合并HT的PTC BRAF^(V600E)突变率低,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PTC BRAF^(V600E)突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突变 BRAF 结节性甲状腺肿 桥本氏甲状腺炎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处理方式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本义 张艳 高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 确定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病人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1954 ~1987 年627 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行原发癌切除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的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男171 例,女456 例。平均年... 目的 确定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病人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1954 ~1987 年627 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行原发癌切除合并颈淋巴结清除术的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男171 例,女456 例。平均年龄37 岁(6 ~80 岁) 。627 例原发癌均已侵出肿瘤包膜。治疗性颈清术330 例,术后病理检查腺内型及腺外型癌颈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96.02 % ,97.67 % 。选择性( 预防性) 颈清术297 例,术后病理检查腺内型及腺外型癌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0.47 % ,72.09 % 。本组10 年以上无瘤生存率为84.42 % ,其中选择性颈清术组为94.52 % ,治疗性颈清术组为75.31 % 。功能性颈清术在相同条件下10 年生存率不低于传统性颈清术。结论 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发癌及颈淋巴结转移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腺癌 淋巴转移瘤 预后 处理
下载PDF
外周血TgmRNA的检测及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仑 郑红 +3 位作者 徐本义 王金福 黄纯 黄建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中甲状腺球蛋白mRNA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55例患者(39例甲状腺癌,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9例非甲状腺肿瘤)进行循环血中甲状腺球蛋白mRNA检测。39例甲状腺癌中34例乳头状...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中甲状腺球蛋白mRNA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55例患者(39例甲状腺癌,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9例非甲状腺肿瘤)进行循环血中甲状腺球蛋白mRNA检测。39例甲状腺癌中34例乳头状癌,2例滤泡癌,3例髓样癌。结果:39例中12例发现TgmRNA(31%),其中11例为乳头状癌,1例滤泡癌。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和9例非甲状腺肿瘤未发现TgmRNA。40%颈淋巴结转移和100%远处转移的病例TgmRNA阳性,而无转移的病例无论原发肿瘤切除与否TgmRNA均阴性。结论:外周血中TgmRNA可作为甲状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特别对颈部或远处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球蛋白 MRN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外周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