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束CT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侯敏 王洪云 +3 位作者 宋大立 蔡智芳 张洪杰 肖玲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锥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正颌手术患者术前行CBCT扫描,提取不同的影像资料,定位正颌手术重要解剖结构位置。结果:该成像技术对正颌手术患者上颌骨翼腭管和下颌管的位... 目的:探讨锥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正颌手术患者术前行CBCT扫描,提取不同的影像资料,定位正颌手术重要解剖结构位置。结果:该成像技术对正颌手术患者上颌骨翼腭管和下颌管的位置关系等重要结构均有良好的显示,为正颌手术方案设计提供了放射学的颌骨评估基础,指导了临床正颌外科的定位设计。结论:CBCT可为正颌外科提供更精准的结构解剖影像,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颌外科 翼腭管
下载PDF
渐进性髁突吸收致下颌后缩正颌外科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戴智 侯敏 张春香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9-362,共4页
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的渐进性/特异性髁突吸收(PCR/ICR),是一种发生在髁突的罕见的骨吸收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髁突形态改变、体积减小和下颌升支高度降低等,后期往往出现比较严重的下颌后缩畸形及咬合功能障碍。手术作为一种治疗牙颌... 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的渐进性/特异性髁突吸收(PCR/ICR),是一种发生在髁突的罕见的骨吸收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髁突形态改变、体积减小和下颌升支高度降低等,后期往往出现比较严重的下颌后缩畸形及咬合功能障碍。手术作为一种治疗牙颌面畸形的有效方案,可以达到功能性及面型美观的改善。本文就PCR致下颌后缩的正颌外科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特异性髁突吸收 下颌后缩 正颌外科 治疗
下载PDF
模型外科技术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大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1-744,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良好咬合以及面部美观要求的提高,进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模型外科技术是正颌外科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该文就传统模型外科的重要意义、临床操作流程、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实际应用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良好咬合以及面部美观要求的提高,进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逐年增多,模型外科技术是正颌外科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该文就传统模型外科的重要意义、临床操作流程、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外科 中间牙合板 终末牙合板
下载PDF
偏突颌畸形正颌治疗对口唇软组织的影响
4
作者 侯敏 濮礼臣 +3 位作者 杨志诚 宋大立 柳春明 张海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847-849,共3页
目的:研究偏突颌畸形正颌治疗对口唇软组织的影响。方法:正颌手术在矫治颌骨不对称畸形的同时,利用部分口周肌束移位,重建口轮匝肌的动力平衡,从而达到口唇部软组织畸形的整复。结果:24例患者经治疗后,颌面部不对称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唇... 目的:研究偏突颌畸形正颌治疗对口唇软组织的影响。方法:正颌手术在矫治颌骨不对称畸形的同时,利用部分口周肌束移位,重建口轮匝肌的动力平衡,从而达到口唇部软组织畸形的整复。结果:24例患者经治疗后,颌面部不对称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唇部畸形也得到明显改善,颏部外形符合美学标准,颏唇沟形态自然。结论:正颌手术矫正颌骨畸形同时,可有效地矫正继发的唇部畸形,实现口周肌的动力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突颌畸形 正颌外科 口唇部
下载PDF
上颌骨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三维建模和术后咬合有限元分析
5
作者 刘楚晴 李阳 +1 位作者 毕绍洋 林阳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根据CT扫描数据,基于4种软件建立光顺的上颌骨三维几何模型,模拟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及固定方案,对患者术后咬合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使用Mimics软件初步处理CT图像,建立STL模型。将模型导入Inspire Studio软件中,建立光滑的P... 目的根据CT扫描数据,基于4种软件建立光顺的上颌骨三维几何模型,模拟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及固定方案,对患者术后咬合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使用Mimics软件初步处理CT图像,建立STL模型。将模型导入Inspire Studio软件中,建立光滑的PolyNURBS几何模型。使用SpaceClaim软件,模拟手术截骨及钛板、钛钉固定方案。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术后患者咬合情况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仿真结果显示,在磨牙咬合状态下有限元模型的连接关系建立准确无误。在共计6 N的咬合力作用下,钛板最大等效应力为73 MPa。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上颌骨建模和分析方法可获得适用于仿真分析的光滑几何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以为各类正颌手术的固定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建模 有限元分析 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 应力分布
下载PDF
两种外置式牵引治疗严重上颌发育不全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敏 柳春明 +2 位作者 张海钟 张洪杰 高全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外置式牵引治疗严重上颌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颌骨牵引装置,在全麻下行LeFortⅡ型截骨,将牵引钩置入鼻底或梨状孔侧缘,从鼻孔引出,对8例严重上颌发育不全成年患者前牵引治疗,其中3例采用面弓弹性前牵... 目的:探讨两种外置式牵引治疗严重上颌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颌骨牵引装置,在全麻下行LeFortⅡ型截骨,将牵引钩置入鼻底或梨状孔侧缘,从鼻孔引出,对8例严重上颌发育不全成年患者前牵引治疗,其中3例采用面弓弹性前牵引,5例采用坚固外固定支架牵引,治疗前后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结果:采用坚固外固定支架前牵引治疗的5例患者按术前设计的要求顺利完成牵引成骨,患者咬合关系和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上颌平均前移11.6mm。面弓弹性前牵引的3例患者中,1例达到预期效果,2例弹性牵引后效果不明显改为坚固外固定支架前牵引后达到效果,其中1例由于额部因长期压迫出现局部缺血改换为坚固外固定支架。结论:RED是治疗严重上颌后缩畸形的有效方法,对唇腭裂严重上颌发育不全患者慎用面弓弹性牵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 上颌发育不全 LE FORT Ⅱ型截骨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颅外支架式牵引成骨治疗重度上颌后缩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志诚 王兴 伊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颅外支架 牵引成骨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BSSRO)后退术对下颌角区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杜青香 侯敏 +1 位作者 杨佑成 肖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5-67,71,共4页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 目的:研究BSSRO后退术后下颌角区形态的变化。方法:通过38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BSSRO后退手术前后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口腔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片对硬组织结构定点测量。结果:2种测量均显示术后下颌角角度较术前减小,下颌升支坡度亦减小;下颌骨的宽度将增加。结论:BSSRO术后下颌角变小,下颌骨宽度增加;将使患者的面貌变宽,咬合功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下颌角
下载PDF
颌骨偏斜的三维分析及分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程家龙 林阳阳 +2 位作者 宋大立 皮纳 侯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以面部及下颌骨正中矢状面为参考平面,从颌骨位置和下颌骨轮廓2个方面对面部偏斜进行分析和分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roplanCMF根据86例面部偏斜患者的术前CBCT资料构建骨组织的三维模型及三维测量体系,从颌骨位置和下... 目的:以面部及下颌骨正中矢状面为参考平面,从颌骨位置和下颌骨轮廓2个方面对面部偏斜进行分析和分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roplanCMF根据86例面部偏斜患者的术前CBCT资料构建骨组织的三维模型及三维测量体系,从颌骨位置和下颌骨轮廓2个方面分析偏斜特点并建立一种分类体系。结果:颌骨偏斜分为3类:位置偏斜、下颌骨形状偏斜、位置和下颌骨形状均偏斜。位置偏斜有T类(水平向偏斜)和V类(垂直向偏斜)。T1和T3类中,偏侧的下颌骨体长度、下颌升支高度、正面升支倾斜度、侧面升支倾斜度和对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下颌平移偏斜病例数太少,不纳入统计分析;V类中,偏侧的正面升支倾斜度、下颌升支高度与对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下颌骨体长度、侧面升支倾斜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与对侧的轮廓测量项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骨偏斜分类系统能够详细的反映颌骨位置和下颌骨形状的偏斜特点,对疾病的诊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偏斜 正中矢状面 下颌骨轮廓
下载PDF
不同部位牵张成骨术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皮纳 侯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6-938,共3页
随着牵张成骨术适应症的不断扩大,牵张成骨被认为是治疗先天或后天性颌面部缺损的有效手段。由于颞下颌关节与牵引的下颌骨段是一个整体,在牵张成骨过程中,持续的牵引力会传递到颞下颌关节,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在不同部位牵张成骨时... 随着牵张成骨术适应症的不断扩大,牵张成骨被认为是治疗先天或后天性颌面部缺损的有效手段。由于颞下颌关节与牵引的下颌骨段是一个整体,在牵张成骨过程中,持续的牵引力会传递到颞下颌关节,对其产生不同的影响,然而在不同部位牵张成骨时,髁突所受应力大小和方向却并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将对不同部位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颞下颌关节 髁突 特发性髁突吸收
下载PDF
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对下颌近心骨段位移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阳阳 侯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18-723,共6页
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BSSRO)术是目前治疗下颌骨畸形最经典的手术方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术中的操作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降低等方面,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同时学者们也开始关注BSSRO术后近心骨段的位移变化,这种改变... 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BSSRO)术是目前治疗下颌骨畸形最经典的手术方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术中的操作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降低等方面,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同时学者们也开始关注BSSRO术后近心骨段的位移变化,这种改变不仅可能与术后复发及颞下颌关节症状的产生有关,同时对患者术后的面型也有影响,因此本文将就BSSRO术对髁突及下颌角区位移变化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矢状骨劈开术 颞下颌关节 近心骨段
下载PDF
手术优先模式颌骨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赟琪 林阳阳 侯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前主流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3部分,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术前正畸期间患者咀嚼功能及侧貌恶化等问题。近年来,有学者在传统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部分合适病例缩短或省略术前正畸,形成了... 目前主流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3部分,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术前正畸期间患者咀嚼功能及侧貌恶化等问题。近年来,有学者在传统主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选择部分合适病例缩短或省略术前正畸,形成了先行正颌手术,再行术后正畸的治疗模式,称为手术优先模式。国内外也报道了许多该模式治疗的病例,相较于传统主流模式,手术优先模式缩短了整体治疗时间,术后即刻改善面容,更符合成年正颌患者的治疗需求。但是,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术后患者的颌骨稳定性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确立适应证,又有哪些不足之处,都是临床应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手术优先模式下的颌骨稳定性及其与过渡性咬合、手术设计、正畸治疗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优先 颌骨稳定性 过渡性咬合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大立 侯敏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7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牙颌面畸形(dentomaxillofacial deformity)是指因颌面骨生长发育异常所引起的颌骨形态、大小以及结构的异常,上下颌骨与颅颌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以及伴发的咬合关系、口颌系统功能异常,外观上常常表现出面部形态异常[1].牙颌... 牙颌面畸形(dentomaxillofacial deformity)是指因颌面骨生长发育异常所引起的颌骨形态、大小以及结构的异常,上下颌骨与颅颌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以及伴发的咬合关系、口颌系统功能异常,外观上常常表现出面部形态异常[1].牙颌面畸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外观美及生命质量.传统正颌外科(orthognathic surgery)可以有效治疗各类牙颌面畸形,但繁琐的术前准备过程加速了将数字化技术引入正颌外科中的进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基于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医学成像技术的融合,以CT等影像学数据为信息来源,经计算机处理后的三维辅助颅颌面部诊断分析和手术设计指导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2]应运而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正颌外科 应用 牙颌面畸形 医学成像技术 颅颌面部 信息来源 计算机技术
原文传递
数字化正颌外科中相关配准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露露 林阳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1-345,共5页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正颌外科的流程也逐步趋向于完善,配准问题是关系到其精确性的重要环节,通常包括:石膏模型光学扫描时,单颌模型与咬合状态模型的配准;锥形束CT(CBCT)数据与石膏模型扫描数据的配准;CBCT...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正颌外科的流程也逐步趋向于完善,配准问题是关系到其精确性的重要环节,通常包括:石膏模型光学扫描时,单颌模型与咬合状态模型的配准;锥形束CT(CBCT)数据与石膏模型扫描数据的配准;CBCT三维重建软组织与三维面像的配准。该文就数字化正颌外科中相关配准问题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学 配准 数字化
原文传递
数字化正颌外科参考平面建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小云 林阳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6-470,共5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拟来进行术前规划。由于头颅三维重建测量在术前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三维测量分析软件中参考平面的选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有许多专业软件程序已经开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术模拟来进行术前规划。由于头颅三维重建测量在术前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三维测量分析软件中参考平面的选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有许多专业软件程序已经开发出来,用于术前手术规划设计。临床上常用的三维头影测量平面系统有三维参考平面系统以及基于自然头位的参考平面系统。该文总结归纳了三维参考平面中水平参考平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以及自然头位参考平面的构建及实用性,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定点 面部不对称
原文传递
数字化正颌外科中锥形束CT重建牙列与激光扫描牙模配准精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露露 林阳阳 +4 位作者 侯敏 范娟 罗小云 王媛媛 杨赟琪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32-39,共8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重建牙列与激光扫描牙模配准时,托槽、牙列状态及配准方法3个因素对配准精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数字化设计的双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将患者的CBCT及激光...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重建牙列与激光扫描牙模配准时,托槽、牙列状态及配准方法3个因素对配准精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口腔医院正颌外科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数字化设计的双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将患者的CBCT及激光扫描牙模(简称光扫牙模)数据导入Mimics 20.0软件,分别采用全局配准、局部配准对非咬合状态及咬合状态CBCT牙列和光扫牙模进行配准操作,分为4组:组1,非咬合状态牙列局部配准;组2,非咬合状态牙列全局配准;组3,咬合状态牙列局部配准;组4,咬合状态牙列全局配准。每组包括3个亚组:A亚组使用3.0 mm距离参数配准1次,B亚组使用3.0、1.5 mm距离参数配准2次,C亚组使用3.0、1.5、0.3 mm距离参数配准3次。借助Geomagic Studio软件的距离分析功能,获得两图像间距离的均方根(RMS)等配准精度数据。亚组间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亚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建立一般线性模型,检验有无托槽、牙列状态及配准方法三者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再使用单变量检验分析单独效应。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男7例,女17例,年龄19~30岁,其中12例有正畸金属托槽,12例无托槽。(1)无论有无托槽、咬合/非咬合状态牙列,采用局部配准时均为A亚组的配准方案最优,而采用全局配准时均为C亚组的配准方案最佳。(2)有无托槽、牙列状态、配准方法3个主变量对配准结果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无托槽与牙列状态、有无托槽与配准方法、牙列状态与配准方法两两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BCT牙列和光扫牙模进行配准时,若使用局部配准法,只需用3.0 mm的距离参数配准1次;若使用全局配准法,需依次按照3.0、1.5、0.3 mm的距离参数设置配准3次。有无托槽、牙列状态、配准方法对CBCT牙列和光扫牙模的配准精度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学 锥形束CT牙列 激光扫描牙模 配准 托槽 牙列状态 精确度
原文传递
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畸形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志诚 王兴 +3 位作者 伊彪 李自力 梁成 王晓霞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畸形的各种正颌外科与其他手术方法组合,为提高治疗这种畸形的效果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根据11例半侧颜面发育不全患者的畸形程度,分别采用上颌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下颌角成形术和颏成... 目的探讨治疗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畸形的各种正颌外科与其他手术方法组合,为提高治疗这种畸形的效果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根据11例半侧颜面发育不全患者的畸形程度,分别采用上颌LeFortⅠ型截骨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下颌角成形术和颏成形术,其中有4例患者采用了腓骨肌皮瓣修复,3例患者采用了肩胛游离皮瓣修复,2例患者采用了腹部游离真皮脂肪瓣修复。并就该类患者颌面结构特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游离皮瓣均获得成功,所有患者面部偏斜畸形及咬合关系得到明显改善,5例患者咬合平面完全摆正,仍有6例患者咬合平面角维持在1°~4°。无长期不良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无明显复发,患者对治疗结果感到非常满意。结论①畸形同时具有骨性畸形和软组织畸形,根据畸形的不同类型运用相应的手术方案,配合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可获得咬合关系和容貌均满意的临床效果。②游离皮瓣的应用扩大了手术的适应证,使严重发育不全畸形得以较好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侧颜面发育不全 正颌外科 游离皮瓣
下载PDF
不同承力点前牵引颅面骨骼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敏 柳春明 +2 位作者 张海钟 张萍 白绍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不同部位承力颅面骨骼前牵引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分别以牙列承力前牵引和梨状孔底骨骼承力的前牵引,比较分析其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以... 目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不同部位承力颅面骨骼前牵引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颅面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分别以牙列承力前牵引和梨状孔底骨骼承力的前牵引,比较分析其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以梨状孔底骨骼承力的前牵引,矢向位移面中上1/2前移比牙列承力的前牵引多,面中下1/2位移相对较少,垂直向及侧向位移值均小于牙列承力的前牵引,等效应力集中范围明显小于牙列承力的前牵引,鼻根区压应力减少明显。结论:与传统的牙列承力的前牵引比较,以梨状孔底骨骼承力的前牵引可整体前移上颌,减少上颌的逆向旋转,减少硬腭前部压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颅面复合体 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下载PDF
Le Fort Ⅲ型截骨中位牵引成骨治疗成人面中份发育不全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敏 柳春明 +2 位作者 张海钟 濮礼臣 卢彬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评价中位牵引成骨治疗成人面中份发育不全的疗效。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颌骨牵引装置,在全麻手术下LeFortⅢ型截骨,后将牵引钩置入鼻底或梨状孔侧缘,从鼻孔引出,外部装置采用面弓或坚固外固定支架,对8例面中部凹陷畸形成年患者... 目的:评价中位牵引成骨治疗成人面中份发育不全的疗效。方法:使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颌骨牵引装置,在全麻手术下LeFortⅢ型截骨,后将牵引钩置入鼻底或梨状孔侧缘,从鼻孔引出,外部装置采用面弓或坚固外固定支架,对8例面中部凹陷畸形成年患者行前牵引,治疗前后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结果:上颌中位前牵引治疗后,患者咬合关系和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A点水平前移在9~14.5mm之间,面部上中下各部的前后关系协调,鼻梁及鼻下部挺拔,眼球突出度改进明显。结论:经梨状孔中位牵引成骨可有效矫治面中部发育不全,该牵引技术牵引力点适中,能够使面中份骨骼平衡前移;避免对牙齿牵引造成的不利改变。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 上颌发育不全 LE FORT Ⅲ型截骨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成人圆孔锥形束CT测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天平 侯敏 +2 位作者 宋大立 黄希 韩德强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正常圆孔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锥形束CT(CBCT)对200个正常国人的圆孔解剖形态进行观测。结果:圆孔与蝶窦的关系分为窦旁型、窦内型、部分窦内型3类。矢状面上圆孔的走行分为3类:①斜向前下方走行;②前后... 目的:探讨成人正常圆孔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锥形束CT(CBCT)对200个正常国人的圆孔解剖形态进行观测。结果:圆孔与蝶窦的关系分为窦旁型、窦内型、部分窦内型3类。矢状面上圆孔的走行分为3类:①斜向前下方走行;②前后向走行,平行于横断面走行;③斜向前上方走行。(斜)横断面或横断面上圆孔的走行分3类:①前外到后内方走行;②由前向后互相平行走行;③前内向后外方向走行。矢状面上圆孔前方开口的直径为(3.35±0.61)mm,后方开口的直径为(3.28±0.60)mm,长度为(6.91±1.51)mm;(斜)横断面上圆孔前方开口的直径为(3.50±0.76)mm,后方开口的直径为(3.25±0.45)mm,长度为(6.83±1.76)mm;腭大孔到圆孔前方开口的距离为(34.91±2.31)mm。结论:CBCT可以精确地观测到圆孔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圆孔 蝶窦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