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9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伦理诉求与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洪修 蒋维西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共8页
教育家精神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其在目的论上蕴含“至善”的伦理归旨,过程论上体现“从善”的德性实践。它的提出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伦理遵循。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三重伦理诉求:学术研究向度体现为从克己他... 教育家精神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其在目的论上蕴含“至善”的伦理归旨,过程论上体现“从善”的德性实践。它的提出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伦理遵循。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三重伦理诉求:学术研究向度体现为从克己他律的被动约束到多种语境下的修身自为;教学育人向度体现为从单向的知识传输到师生人伦关系的情感重构;社会服务向度体现为从自我中心的身份取向到融入共同体的家国情怀。这需要大学教师追求学术实践的价值理性,达成“主体责任”与“自由意志”的契合;秉持学生主体立场的道德倾向,发挥公正的育人效力;挖掘教师身份的“社会价值”,实现公共与个体间的意义澄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专业发展 伦理诉求 学术研究向度 教学育人向度 社会服务向度
下载PDF
I-STEM教师整合培养路径及对我国科学教师教育的启示——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I-STEM教育项目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覃丽君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10,共16页
如何培养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的专业化I-STEM教师是困扰各国的难题。2006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启动了世界上第一个I-STEM教育项目,采取独创的整合路径专门培养I-STEM教师。整合培养路径的提出旨在满足美国I-STEM教育兴起但师资短缺及弗吉... 如何培养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的专业化I-STEM教师是困扰各国的难题。2006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启动了世界上第一个I-STEM教育项目,采取独创的整合路径专门培养I-STEM教师。整合培养路径的提出旨在满足美国I-STEM教育兴起但师资短缺及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技术教育项目亟待转型的双重需求,其核心理念是“基于技术/工程设计进行整合”。整合培养路径通过培养目标、培养课程、项目式教学等实施,需要学生来源、培养空间、教师教育者等资源保障。虽面临一些挑战,但整合培养路径仍可给我国科学教师教育带来一定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教师教育 科学教育 教师 I-STEM教师
下载PDF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分析及提升策略--基于B大学论文评审结果的分析
3
作者 于治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2-149,156,共9页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以省属综合性大学B大学2021—2023年462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数据为研究对象,对462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送审、评审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研究,对评...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法和实证分析法,以省属综合性大学B大学2021—2023年462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数据为研究对象,对462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送审、评审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研究,对评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生源质量偏低、学制年限短、导师指导能力偏弱、实践能力缺失等,是制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高。应从生源结构、培养模式、学位管理、导师制度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策略,以提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硕士 学位论文 论文评审 质量分析与提升
下载PDF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新走向循证分析——基于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4
作者 王颖 王毓珣 段成柱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3,共5页
综合运用词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法与趋势预测法等进行循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正呈现出若干新走向:持续改进完善育人体系、不断补齐全面发展短板、继续推进教育中国化、特别关注广义特殊教育、... 综合运用词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法与趋势预测法等进行循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正呈现出若干新走向:持续改进完善育人体系、不断补齐全面发展短板、继续推进教育中国化、特别关注广义特殊教育、创新驱动教学评变革以及数字技术与教学评深度融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 新走向
下载PDF
基于循证的三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比较研究
5
作者 王颖 段成柱 王毓珣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共8页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作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大奖项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关注。运用内容分析法、循证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对三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三届获奖项目在省域分布、学科(领域)分布、学...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作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大奖项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关注。运用内容分析法、循证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对三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三届获奖项目在省域分布、学科(领域)分布、学段分布、单位分布与申报名义分布上,都存在分布不均与变动的情况。基于循证研究,建议在2026年组织申报与评审时,大幅提高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额,兼顾省域之间适当均衡,考虑学科(领域)均衡,顾及基础教育各学段之间的相对公平,统一改为以个人名义申报,在申报材料中加入行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省域分布 学科(领域)分布 学段分布 单位分布 申报名义分布 循证研究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传承与弘扬张敷荣先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家精神——纪念张敷荣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发言选编
6
作者 吴定初 陆志远 +8 位作者 姜文静 和学新 夏海鹰 靳玉乐 李臣 李森 范蔚 兰英 罗生全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6期43-51,共9页
教育家精神深刻体现了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人格特质、专业精神,赋予了教师崇高的使命,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是当前贯... 教育家精神深刻体现了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人格特质、专业精神,赋予了教师崇高的使命,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是当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命题。2024年适逢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张敷荣教授诞辰120周年。为缅怀先生卓越的学术贡献,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举办了纪念张敷荣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传承与弘扬其深邃的教育思想和高尚的教育家精神,更好发挥其在引领教育理论创新、促进教育学科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敷荣 教育思想 教学论 教育学 教育家精神
下载PDF
试论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实践基础和价值意蕴
7
作者 高军生 辛静梅 马芊红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21期69-71,共3页
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呼唤中,课程思政顺势而生。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从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统一、政治立场与学术指向统一、育合格人与育优秀才统一阐述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学科知识点... 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呼唤中,课程思政顺势而生。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从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统一、政治立场与学术指向统一、育合格人与育优秀才统一阐述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学科知识点中渗透和整合哲学社会科学资源,以此为基础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课程思政能够助力“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拓展国家教育体系的发展空间,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意蕴
下载PDF
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多维思考(笔谈) 被引量:3
8
作者 靳玉乐 王潇晨 +6 位作者 和学新 范蔚 陈昊 徐继存 宋萑 王馨薇 程姣姣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教育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方向。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要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 教育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方向。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要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通过对教材价值使命的重新厘定和加快教材数字化转型、推进教材治理现代化等高质量教材建设行动推进基础教育强国建设;二是通过课程理念、内容、实施和评价的现代化支撑基础教育强国建设;三是把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工作抓好;四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变革奠实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的人才之基;五是激活并持续探索智慧评价赋能基础教育强国建设价值与路向。在深刻领悟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将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特别需要在课程教材、教师队伍、教学改革、评价转向等方面深化理论阐释并推进实践探索。惟其如此,基础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才可能稳步实现,也才可能更好彰显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强国 课程教材 教师队伍 教学改革 智慧评价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专业卓越人才4C培养模式探索——以天津师范大学的改革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和学新 高维 郭文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基于新文科建设理念,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建构并持续实践着卓越人才培养的4C模式。具体表现在:着力开展课程思政及跨学科课程建设,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培育;建构富有特色的专业选修模块,为卓越人才自主、个性化发展... 基于新文科建设理念,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建构并持续实践着卓越人才培养的4C模式。具体表现在:着力开展课程思政及跨学科课程建设,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培育;建构富有特色的专业选修模块,为卓越人才自主、个性化发展的方向选择起到了奠基作用;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一体化的、拔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模式在高水平人才培养、学生专业认同、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师范大学 新文科 教育学专业 卓越人才 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的重构与实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洪修 刘笑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重构是新时代培育大国良师和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促成教师教育课程的现代化转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升未来教师的综合素养,培育时代急需的“大先生”;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实现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重构是新时代培育大国良师和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促成教师教育课程的现代化转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升未来教师的综合素养,培育时代急需的“大先生”;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实现教育家精神落地。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教师教育课程重构的方式涉及基于教育家精神的课程内统整、课程间统整和超课程统整。为此,高校需要加强课程重构的顶层设计,明确教育家精神的融入理念;关注课程重构的知识逻辑,把握教育家精神渗透的内生路径;明晰课程重构的实践旨趣,促成教育家精神的系统融入;完善课程重构的保障机制,推进教育家精神切实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育家精神 教师教育 课程重构 知识逻辑 实践旨趣 保障机制
下载PDF
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意蕴、特质及其养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和学新 张禄成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2,共13页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特质,是教师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进而在对教育实践目的与意义不断反思和体悟基础上形成的教育境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教育境界的理想追求,是教师理想人... 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特质,是教师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进而在对教育实践目的与意义不断反思和体悟基础上形成的教育境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教育境界的理想追求,是教师理想人格与高尚道德的统一,是教师育人能力与职业态度的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精神中国化的产物,它涵盖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具有政治性、示范性、专业性、创造性、公共性、传道性等特质。教师教育家精神的养成需要强化国家层面的政策引领,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加强教师个人的师德修养,注重教师群体的情感教育,着力建构教师的教育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实践 教育境界 尊师重教 自我修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振海 周俊男 吴庆兴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应用型高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新工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探寻其背后的理论支撑,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逻辑、在应用型高校建设中的生成逻辑以及与新工科专业教育的融合逻辑。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 应用型高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新工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探寻其背后的理论支撑,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逻辑、在应用型高校建设中的生成逻辑以及与新工科专业教育的融合逻辑。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针对课程体系、教师团队、实践平台以及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构建纵横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双创专兼的教师实践共同体,打造校企协同、互融共享的实践平台,建立校政企协同育人的生态机制等,以培养出多元化、创新型的卓越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应用型高校 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主体性
13
作者 颜士刚 吴长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2,69,共7页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在人机协同教育中不断从教学工具向教育者转化。人工智能是否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其中最需要清晰认识的基本问题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发展中逐渐具备的“拟人性”与人的主体性之间的本质差别,这涉及到人工...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在人机协同教育中不断从教学工具向教育者转化。人工智能是否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其中最需要清晰认识的基本问题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发展中逐渐具备的“拟人性”与人的主体性之间的本质差别,这涉及到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基础认知。为了更好地认识人工智能,该文对其本质和实践形态进行深入剖析。一是,从内在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只是人类设计各种算法模仿人的认知和行动的技术,本质上仅仅是通过算法的数学计算进入到语言和思维领域实现机器智能,但算法本身缺陷限制了人工智能无法逾越人的主体性特征;二是,从机器外部赋能揭示出,人工智能是以人为目的,表达人的想法的实践工具,最具特征的人工智能的能动实则也是被人的主体性实践所支配。三是,从教育的初心和本质考察,人工智能也不能在教育实践中唤醒、激发、建构人的主体性成长,只是贯彻施行技术特征的教学实践工具。研究认为,在教育实践领域,要充分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并非主体性缺失的人工智能所能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人 主体性 教育 算法
下载PDF
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的3S教育硕士生培养改革实践
14
作者 王光明 苏丹 +4 位作者 孙琳 陈玳玮 宋飏 李伟 张永健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4,共6页
基础教育教师参与教育硕士生培养的主动性不强、教育硕士生培养实践创新特色不够突出、教师教育主动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的品格欠优,都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激励基础教育教师参与的政策体系、构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搭建提升实... 基础教育教师参与教育硕士生培养的主动性不强、教育硕士生培养实践创新特色不够突出、教师教育主动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的品格欠优,都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激励基础教育教师参与的政策体系、构筑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搭建提升实践品格的教科研平台的3S模式是破解难题的有益尝试,关于3S模式的相关成果获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守住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互动基准线,贯穿基础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主线,是新时代教育硕士生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模式 实践创新能力 平台建设 产教融合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落实劳动教育的时代审思与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连照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新时代,落实劳动教育,不单是把劳动教育引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劳动项目融入课程建设,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使受教育者收获身份觉醒与使命担当,赋予其行为日常以向真向善向美的自律力量,最终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教育... 新时代,落实劳动教育,不单是把劳动教育引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劳动项目融入课程建设,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使受教育者收获身份觉醒与使命担当,赋予其行为日常以向真向善向美的自律力量,最终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发展要求。在此目标指引下,落实劳动教育,在理论层面,要符合教育治理的内在规定,关注人的社会性存在,强调劳动的具身实践,并以此应对由劳动物化所引发的人的价值危机;在实践层面,要推动劳动教育改革创新,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推动教育从单向度引领到双循环互惠的方式转化,重塑劳动教育生态,引导个体以义务劳动实现有效社会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 劳动教育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历史溯源与时代内涵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光明 张永健 吴立宝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1,204,205,共8页
我国教师教育的百年发展有其鲜明的历史脉络:坚守传统文化本色并融通外来经验是近现代我国师范教育的“基因”,探索中国特色师范教育理论与培养模式是师范教育发展的主线,创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师范教育是新中国师范教育的不懈追求。中国... 我国教师教育的百年发展有其鲜明的历史脉络:坚守传统文化本色并融通外来经验是近现代我国师范教育的“基因”,探索中国特色师范教育理论与培养模式是师范教育发展的主线,创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师范教育是新中国师范教育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师教育,注重舶来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注重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价值观念相结合,构成了中国教师教育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的显著历史特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在两个“相结合”的历史经验上形成新的时代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是做好“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怎么培养教师、为谁培养教师”答卷的现代化,是追求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情绪地理视角下传统家师关系的反思与重塑——基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分析
17
作者 刘健 卞梦涵 王颖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5-91,共7页
良好的家师关系是有效推进家校合作的关键。从哈格里夫斯“情绪地理理论”视角出发,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分析当前传统家师关系中遇到的困境:家长与教师之间因不信任关系导致的社会文化距离;家庭与学校因育人目标的冲突产生的道德距... 良好的家师关系是有效推进家校合作的关键。从哈格里夫斯“情绪地理理论”视角出发,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分析当前传统家师关系中遇到的困境:家长与教师之间因不信任关系导致的社会文化距离;家庭与学校因育人目标的冲突产生的道德距离;家校主体的权责界限模糊产生的专业距离;因“上传下达”管理模式导致政治距离以及因缺乏有效沟通方式而产生物理距离。对此,应联通多元主体,建立协同互动机制;畅通阶层阻碍,建立双向沟通合作机制;贯通育人理念,构建关怀型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地理学 《家庭教育促进法》 家师关系
下载PDF
黄钰生师范教育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18
作者 陈晴晴 《教育评论》 2023年第11期161-168,共8页
黄钰生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一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主持创办了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开拓创新的师范教育思想,包括培养健全师资的师范教育目的论,师德与师能兼备的师范教育人才观,师范性与学术... 黄钰生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一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主持创办了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开拓创新的师范教育思想,包括培养健全师资的师范教育目的论,师德与师能兼备的师范教育人才观,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师范教育认识论,数量与质量兼顾的师资队伍建设论,重视基础、培养“通才”的师范教育课程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师范教育教学论等。黄钰生治校八年,为西南地区培养了众多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提高了中等教育的质量,奠定了云南省高等师范教育的基础,为近代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钰生 师范教育思想 历史贡献 西南联大师范学院
下载PDF
基础教育领域思维可视化的问题、对策及例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颜士刚 袁晓蕾 冯友梅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5-62,124,共9页
思维可视化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思维培养目标的达成方面优势明显,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实践中,却存在图形语义模糊、使用不规范甚至混乱等情况。从思维可视化的实践出发,深入探讨思维可视化及其相关技术... 思维可视化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思维培养目标的达成方面优势明显,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实践中,却存在图形语义模糊、使用不规范甚至混乱等情况。从思维可视化的实践出发,深入探讨思维可视化及其相关技术的困境,在理论上追根溯源,发现其理论支撑不足、生成逻辑不完善;实践中与知识可视化纠缠不清,其本质问题是知识与思维之间关系认识模糊。据此,从思维与知识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观点出发,重新认识思维可视化“表征什么”“如何表征”与“何种方式进行表征”等问题,最终找到了一条支持思维发展的思维可视化路径,即利用图形符号构建图形符号系统;对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即语义)进行表征,形成图形符号—语义系统,并以例解形式进行解析,希望借此促进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思维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 图形符号 图形语义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中美“技术与工程”内容比较研究
20
作者 巩晓阳 邓子尧 郭晓丽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作为STEM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与工程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系统了解技术工程素养的内涵以及技术工程教学在不同维度和学习阶段的表现,可以将我国2022年版科学和信息科技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与美国2020年版《技术与工程... 作为STEM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与工程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系统了解技术工程素养的内涵以及技术工程教学在不同维度和学习阶段的表现,可以将我国2022年版科学和信息科技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与美国2020年版《技术与工程素养标准:STEM教育中技术与工程的作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研究中成熟的技术工程素养评价框架进行内容比较。两国文件在三个评价领域和三个实践维度均表现出一定的分布差异性和学段差异性。我国科学学科和信息科技学科的分科设置能够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但在技术工程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可以从深化系统思维、凸显发展的综合性、加强连贯性三个角度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与工程 课程标准 国际比较 ST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