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3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专业导向增强实践能力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改革探索——以太原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朝旭 刘楠 杜莎莎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9期56-57,共2页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在理工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方案。以期通过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增强给排...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在理工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方案。以期通过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增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成为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使该门课程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在学习、科研活动中真正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导向 实践能力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对工科院校开展《水信息技术》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太原理工大学《水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2
作者 王雪妮 张雷克 赵雪花 《山西水利》 2024年第7期58-60,64,共4页
高等院校双语课程的开设及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双语教学实施要素构成层面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以太原理工大学《水信息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考评... 高等院校双语课程的开设及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双语教学实施要素构成层面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以太原理工大学《水信息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考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讨论了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同时提出了课程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双语教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水信息技术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对工科院校开展“水电站”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太原理工大学水力机械及水电站课程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雷克 王雪妮 李永业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第3期57-60,共4页
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及实践教学质量出发,以太原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水力机械及水电站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与策略。实践结果表明,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 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及实践教学质量出发,以太原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水力机械及水电站课程为例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与策略。实践结果表明,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水力机械及水电站的认知程度,提高了课程的教学品质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水利水电工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汾河三期蓄水工程人工湖渗漏对太原市浅层地下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吕路 杨军耀 秦嘉楠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2,208,共5页
为分析汾河三期工程人工湖渗漏对太原市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建立人工湖与地下水流耦合数值模型,并选取渗透系数、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最大蒸发系数和湖底电导率5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人工湖不进行防渗处理时... 为分析汾河三期工程人工湖渗漏对太原市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建立人工湖与地下水流耦合数值模型,并选取渗透系数、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最大蒸发系数和湖底电导率5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人工湖不进行防渗处理时,年渗漏量为1 259.6×10~4 m^3,最大壅高值为2.4m,壅高影响距离6.7km,对太原市浅层地下水影响较大,垂直封闭防渗有效地减小了湖泊渗漏量与地下水壅高范围,渗漏量随防渗墙进入潜水隔水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年渗漏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湖底电导率>渗透系数>最大蒸发系数>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研究成果可为太原市人工湖建设与工程防渗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湖 渗漏 浅层地下水 影响 数值模拟 太原市
下载PDF
论《水利工程测量实习》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玫 曹玉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30期84-85,共2页
目前工程测量理论与技术发展迅速,实习教学内容与手段相对滞后。文章从建立规范的校内多功能试验基地、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与学习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水利工程测量实习改革方案,并将其应用... 目前工程测量理论与技术发展迅速,实习教学内容与手段相对滞后。文章从建立规范的校内多功能试验基地、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与学习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水利工程测量实习改革方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测量实习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水面线的推求
6
作者 曹磊 沈金娟 赵丽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89,共4页
以往计算沉沙池水面线采用试算法,工作量较大,引起的累积误差也较大。考虑底坡坡度对水面线计算的影响,将以往的试算法改为牛顿迭代法,能更好地适用于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水面线的计算。结合工程实例验证得出,牛顿迭代法计算结果与实际观... 以往计算沉沙池水面线采用试算法,工作量较大,引起的累积误差也较大。考虑底坡坡度对水面线计算的影响,将以往的试算法改为牛顿迭代法,能更好地适用于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水面线的计算。结合工程实例验证得出,牛顿迭代法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符,算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期冲洗式沉沙池 水面线 牛顿迭代法
下载PDF
地方高校水利类专业工程地质实验和实习教学改革初探
7
作者 王银梅 续会勇 李兵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第11期184-187,共4页
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学与地质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基础科学,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实践性教学是工程地质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地方院校水利类专业受限于工程地质实践性教学的经费、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了水利工程专... 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学与地质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基础科学,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实践性教学是工程地质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地方院校水利类专业受限于工程地质实践性教学的经费、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了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实验和野外实习教学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方案,旨在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引入智慧教学新方法和新工具,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达到地质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实现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并重,并培养以能力为主,既懂地质又精通水利的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 工程地质 实践教学 改革
下载PDF
新工科《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8
作者 高晓丽 苏沛兰 +3 位作者 曹玉涛 肖娟 贾亚敏 雷涛 《山西水利》 2024年第3期59-61,共3页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特色与教学要求,围绕新的教学要求、教育理念、新政策、新技术等教学元素,从教学模式、评价机制、持续改进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模式探讨,提出了多模式、多目标、多方位的高效教学手段与改进方...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特色与教学要求,围绕新的教学要求、教育理念、新政策、新技术等教学元素,从教学模式、评价机制、持续改进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模式探讨,提出了多模式、多目标、多方位的高效教学手段与改进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积极探索和落实“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新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专业认证 水土保持工程学 新理念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亮亮 陈攀 +2 位作者 陈军锋 张健 张志祥 《大学教育》 2023年第9期23-25,共3页
为促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模块的特色发展,使其不断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工程地质人才,文章对本专业工程地质学原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剖析,针对性地开展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探索。最后根... 为促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工程地质模块的特色发展,使其不断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工程地质人才,文章对本专业工程地质学原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剖析,针对性地开展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探索。最后根据阶段性教学改革成果给出了下一步改革建议。该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地质学原理课程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与水资源 工程地质学原理 教学改革 持续改进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水力机械及水电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10
作者 张雷克 王雪妮 刘小莲 《山西水利》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和社会价值输出取决于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以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水力机械及水电站》为例,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从授课模式、教学资源、实验环节、考评形式、科研素质等五个方面进...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和社会价值输出取决于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以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水力机械及水电站》为例,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从授课模式、教学资源、实验环节、考评形式、科研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建设。通过开展以新水利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不断整合网络信息时代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强调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考核评价标准,增强了学生自主创新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多方面教学改革的构想,以期在未来实现面向工程实际、国际互认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水利工程 水电站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全面实施兴水战略 兴晋富民推动水利 科学发展 人水和谐——从山西实施兴水战略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晖 《科技促进发展》 2011年第S1期232-233,共2页
山西省是全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之一,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认真总结与分析山西水资源管理现状,特别是实施兴水战略以来取得的成效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山西如何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山西省是全国水资源最为短缺的地区之一,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认真总结与分析山西水资源管理现状,特别是实施兴水战略以来取得的成效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山西如何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水战略 水资源管理 水市场
下载PDF
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及问题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涛 《山西水利》 2013年第1期30-31,共2页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为保证全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发展程度与国民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简述了山西省大中型水利工程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主要特点,详细分析了发展中面临的移民安置、环境影响、工程测量以及...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为保证全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发展程度与国民经济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简述了山西省大中型水利工程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主要特点,详细分析了发展中面临的移民安置、环境影响、工程测量以及工程安全等主要问题,以求通过采取科学措施合理有效地利用水利水电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现状 问题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可再生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子涵 李海明 +2 位作者 肖瀚 王瑞芬 杨丽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为了评估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可再生能力,以太原盆地孔隙含水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GMS软件中的MODFLOW模块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校准。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回归补给率、补采平衡率、天然补给可用率、调蓄系数... 为了评估太原盆地孔隙地下水可再生能力,以太原盆地孔隙含水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GMS软件中的MODFLOW模块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并校准。根据模拟结果计算得到回归补给率、补采平衡率、天然补给可用率、调蓄系数、贮水系数与导水系数6项评价指标,建立了地下水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下水总体流动特征为从盆地北部流向南部,从盆地周边山区流向平原地区;研究区各分区的地下水可再生性综合评价指数介于0.06到0.08之间,地下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盆地 孔隙地下水 数值模拟 可再生性评价 评价指标
下载PDF
执行强制性条文 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军 林毓旗 《水利技术监督》 2017年第5期1-5,111,共6页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贯穿于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等每一个环节,贯彻执行强制性条文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强制性条文的落实,首先必须加强强制性条文的理论学习,其次在实际施工中按工程项目列出强制性条文,第三必须对...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贯穿于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等每一个环节,贯彻执行强制性条文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强制性条文的落实,首先必须加强强制性条文的理论学习,其次在实际施工中按工程项目列出强制性条文,第三必须对强制性条文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 工程建设标准 工程质量
下载PDF
衡阳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浅议
15
作者 杜亚进 张智超 《山西水利》 2013年第6期17-17,19,共2页
介绍了衡阳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现状,从水利建设目标、施工情况、工程建设管理情况等方面阐述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情况,针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短缺、建后管护不到位、工程老化及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等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工程建设 衡阳县
下载PDF
基于电子围栏与智能安全帽的水利工程施工智能安全管理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华栋 《山西水利》 2023年第7期62-64,共3页
本文结合国内外施工现场人员智能化安全管理现状,指出了目前施工现场人员智慧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研究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智能化人员安全管理框架设计,为智慧工地中的人员智能化安全管理平台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最后以智能安全... 本文结合国内外施工现场人员智能化安全管理现状,指出了目前施工现场人员智慧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研究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智能化人员安全管理框架设计,为智慧工地中的人员智能化安全管理平台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最后以智能安全帽为前端感知设备,结合电子围栏功能,构建工地电子分区,开发相应的功能,实现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分区系统 智能安全帽 信息化管控 GPS定位
下载PDF
某泵站前池改造工程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李雅飞 朱斌 +2 位作者 刘婧 郝瑞霞 胡孜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156,138,共6页
某泵站因水源泥沙含量较多,现状采用圆形集水池进水,因其空间较小导致运行时池内水流流态较紊乱,易引发泵站机组汽蚀破坏的问题。为此,以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采用RNGκ-ε紊流模型,模拟了改造前后泵站内的水流流态,对比分析... 某泵站因水源泥沙含量较多,现状采用圆形集水池进水,因其空间较小导致运行时池内水流流态较紊乱,易引发泵站机组汽蚀破坏的问题。为此,以三维水动力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采用RNGκ-ε紊流模型,模拟了改造前后泵站内的水流流态,对比分析了不同改造方案下泵站前池和进水管内不同位置处的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将圆形集水池改造为整体式矩形泵站前池,并将现状分水渠与前池连接处的孔口出流改为明渠出流,可显著改善池内水流流态;三种前池布置优化方案对流速大小、流速旋角及均匀程度的改善幅度接近;截面平均流速和进水管口处流速旋角等指标可对泵站前池方案比选进行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前池 改造 水动力特性 RNGκ-ε模型
下载PDF
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在襄汾县水源替换工程中的校核应用
18
作者 张士俊 闫强 蔺彬彬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240-241,264,共3页
为校核襄汾县水源替换工程中泵站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文章结合多台水泵共同工作的模式下,分析水泵工作点以及泵站系统的运行情况,确定输水泵站稳态运行的特性,以泵站稳态运行特性计算结果为基础,通过建立水力边界条件和水锤计算的数学模型... 为校核襄汾县水源替换工程中泵站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文章结合多台水泵共同工作的模式下,分析水泵工作点以及泵站系统的运行情况,确定输水泵站稳态运行的特性,以泵站稳态运行特性计算结果为基础,通过建立水力边界条件和水锤计算的数学模型,完成水力过渡过程计算。模拟计算出泵站不同压力区段、不同流量工况下所产生的管道水锤特征值。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分析最大、最小压力及出现的时刻,并校核泵站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提供供水系统安全运行的保护措施,为供水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汾县 水源替换 泵站 水力过渡
下载PDF
山西省城镇再生水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19
作者 李小牛 《山西水利》 2024年第4期16-18,共3页
文章通过调研山西省城镇生活再生水利用情况,分析山西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利用现状,针对再生水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再生水配置难度较大、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不足、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有限、再生水利用率有待提高、管理体制和制度支撑有待加强以... 文章通过调研山西省城镇生活再生水利用情况,分析山西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利用现状,针对再生水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再生水配置难度较大、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不足、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有限、再生水利用率有待提高、管理体制和制度支撑有待加强以及再生水利用的接受意识和创新作用不强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解决城镇污水环境影响问题,缓解山西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再生水高效集约利用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再生水 城镇污水 利用 山西省
下载PDF
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伟霞 栗岩峰 +5 位作者 张宝忠 于颖多 罗朋 徐海洋 彭坤海 雷振东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共5页
提升土壤肥力是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地块的土壤肥力提升目标,本研究通过对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围绕土壤肥力概念、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与方法、土壤... 提升土壤肥力是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地块的土壤肥力提升目标,本研究通过对土壤肥力提升原理与技术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围绕土壤肥力概念、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与方法、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土壤肥力提升的技术措施和研究展望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表明,有机肥物料,尤其是加工后的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的施用,是我国现阶段提升土壤肥力的关键技术措施,而分类建立生物炭和有机肥生产和施用的技术与标准,发展有机无机配施理论,则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实现土壤肥力提升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生物炭 商品有机肥 无机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