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犁“荷花淀”风格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
余志平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2
|
罗兰·巴特文学文化批评中的“神话学”方法 |
郝永华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3
|
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孝文化传统看贾宝玉的结局 |
陈国学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4
|
经典文学文本解读与人文素质的提高 |
肖朗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5
|
从新时期文学声浪中看湖北文学的三次创作潮 |
江胜清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6
|
"互文性"理论涵盖的文学基础理论问题 |
郝永华
|
《理论与创作》
|
2005 |
4
|
|
7
|
孝感方言的语气助词“在” |
王求是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7 |
4
|
|
8
|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婆婆形象 |
方华蓉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2
|
|
9
|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 |
方华蓉
|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0 |
2
|
|
10
|
从拉斯蒂涅与七哥的比较看西方文学对方方的影响 |
王文初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1
|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文学文本解读教学 |
李天喜
肖朗
彭爱萍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2
|
孝感(孝南)入声字分化的原因 |
王求是
|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3
|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问题探析——兼向童庆炳先生求教 |
贺天忠
|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4
|
两种“先锋”都值得肯定——也谈先锋文学的终结与转型 |
余志平
|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5
|
文化转型期文学想像力的失落 |
郝永华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6
|
茂盛的森林为何长不出参天大树——制约湖北文学发展的精神文化因素 |
王文初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7
|
战国策派与民族国家文学的现代建构 |
王应平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8
|
抗战武汉与抗战文学 |
王应平
|
《孝感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9
|
论王昌龄以“三境”说为核心的意境论 |
贺天忠
杨丽娟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20
|
“语文素养”基本理论问题思考 |
王随仁
李志云
|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