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室使用离子型造影药的碘过敏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1
作者 陈婀娜 冯春琴 王玉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5期90-92,共3页
CT室使用离子型造影药的碘过敏反应及其防治措施陈婀娜,冯春琴,王玉珍自1985年8月至1994年8月9年间,我CT室共作CT扫描病人80619例,其中增强扫描11146例。增强药物是离子型60%泛影葡胺,用量分别在6... CT室使用离子型造影药的碘过敏反应及其防治措施陈婀娜,冯春琴,王玉珍自1985年8月至1994年8月9年间,我CT室共作CT扫描病人80619例,其中增强扫描11146例。增强药物是离子型60%泛影葡胺,用量分别在60~100ml之间。经统计上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过敏反应 防治措施 造影药 造影剂 离子型 增强扫描 重度过敏反应 地塞米松 碘过敏试验 呼吸困难
下载PDF
FBP、ASiR和VEO三种重建算法对常规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6
2
作者 吴瑶媛 王万勤 +2 位作者 刘斌 Isao Tanaka 张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商品名"VEO")三种重建技术对常规剂量胸部薄层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能谱CT对15例成年患者行胸部增强CT扫描,扫描条件:100kVp,自... 目的探讨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商品名"VEO")三种重建技术对常规剂量胸部薄层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能谱CT对15例成年患者行胸部增强CT扫描,扫描条件:100kVp,自动毫安,噪声指数15,螺距0.984∶1,球管转速0.4秒/圈。分别用FBP、50%ASiR(50%比例ASiR和FBP混合以降低噪声)和VEO三种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行0.625mm薄层重建,测量图像噪声及胸主动脉与背部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并对3组图像分别进行质量评分,然后行对比分析。结果FBP、50%ASiR和VEO三组图像的噪声分别为24.30±3.55、17.11±2.55及11.69±1.74,50%ASiR和VEO组图像噪声分别较FBP组降低29.59%和51.89%(P均<0.01);胸主动脉与背部肌肉的CNR FBP、50%ASiR和VEO三组图像分别为10.56±3.05、15.15±3.88及21.69±5.62,50%ASiR和VEO组图像CNR较FBP组分别提高43.47%和105.40%(P均<0.01);图像质量主观评分FBP、50%ASiR和VEO三组图像分别为4.03±0.72、4.63±0.41及5.75±0.25,50%ASiR和VEO组图像较FBP组分别提高14.89%和42.68%(P均<0.01)。结论与FBP重建算法比较,在相同剂量条件下,50%ASiR和VEO能显著降低胸部CT图像噪声并提高图像质量;其中VEO重建算法降噪及提高图像质量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 放射剂量
下载PDF
CT介入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3
3
作者 陈家骅 查日俊 +3 位作者 李元海 张健 汤健 郑穗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CT介入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8例接受注射胶原酶溶盘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非CT组(100例)和CT组(98例),非CT组依据腰椎CT片和腰椎定位片定位,凭经验操作;CT组在CT介入下定位和操... 目的:探讨CT介入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8例接受注射胶原酶溶盘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非CT组(100例)和CT组(98例),非CT组依据腰椎CT片和腰椎定位片定位,凭经验操作;CT组在CT介入下定位和操作。结果:CT组的优良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4.7%和94.9%,较非CT组分别提高了12.7%和8.9%,经X2检验,p值均<0.05。结论:CT介入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溶盘术,直观,安全,可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和术中穿刺的精确性,从而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 CT 靶位注射法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前置与后置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姚金龙 姚慧 +3 位作者 刘斌 邹国林 包义红 周长青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比较前置心电门控(前门控)与后置心电门控(后门控)64排螺旋CT(64 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探讨前门控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平均心率分别为(61.67±7.29)次/分和(65.83... 目的比较前置心电门控(前门控)与后置心电门控(后门控)64排螺旋CT(64 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探讨前门控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平均心率分别为(61.67±7.29)次/分和(65.83±8.44)次/分,分别进行64 MDCT前、后门控冠状动脉扫描;采用t检验对两种扫描方式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有效放射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门控与后门控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均值分别为(3.54±0.66)分和(3.58±0.7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与后门控两组有效放射剂量均值分别为(2.40±0.12)mSv和(9.97±1.0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低于后门控76.00%。结论心率在一定范围内时(<70次/分),64 MDCT前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诊断质量与后门控具有一致性,且前门控可明显降低放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置心电门控 后置心电门控 有效放射剂量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自发性脑出血病因学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晓红 钟亚鼎 +3 位作者 李小虎 王晓敏 刘斌 余永强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2203-2206,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血管成像对于自发性脑出血(ICH)病因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例ICH病人的头颈CTA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ICH病人不同病因学发病年龄之间的差...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血管成像对于自发性脑出血(ICH)病因学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例ICH病人的头颈CTA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ICH病人不同病因学发病年龄之间的差异,比较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符合度及CTA血肿内造影剂外渗所致斑点征对于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意义,从而评价头颈CTA在ICH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00例ICH病人中由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血管性疾病所致的脑出血共计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06例,不明原因所致脑出血29例,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所占比例(53.0%),明显高于由其他血管性疾病所致ICH。CTA与DSA比较诊断效率达94.3%。头颈CTA斑点征对于预测ICH病人后续血肿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P<0.001),其作为血肿扩大的预测因素阳性预测值达80%,阴性预测值达92.9%。结论头颈部CTA可以作为ICH病人常规检查方法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颅内动静脉畸形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下载PDF
能谱CT对碘含量测量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王乐 刘斌 +6 位作者 汪洁 王万勤 周勇 吴兴旺 朱晓红 李小虎 张帅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利用CT能谱成像(GSI)技术测定不同浓度含碘溶液在静止及运动状态下的碘含量,分析GSI碘基图像上碘浓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GE公司标准体模,其内放置有9种不同浓度的碘溶液试管,浓度依次为0.4、0.7、2.0、5.0、10.... 目的:利用CT能谱成像(GSI)技术测定不同浓度含碘溶液在静止及运动状态下的碘含量,分析GSI碘基图像上碘浓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GE公司标准体模,其内放置有9种不同浓度的碘溶液试管,浓度依次为0.4、0.7、2.0、5.0、10.0、20.0、30.0、50.0和100.0mg/ml。使用能谱CT GSI模式进行扫描,球管旋转一周时间分别为0.6、0.8及1.0s/r。利用碘基图,选择相同层面、相同大小兴趣区,测量在静止及运动状态下(振幅为10mm,频率为15bpm)体模试管内碘含量,采用相关分析及配对t检验分析碘含量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系。结果:球管转速为0.8及1.0s时,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状态下,碘含量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99,P<0.001),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球管转速为0.6s/r时,碘浓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仅存在相关性(P<0.001,r=0.999),两者数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在球管转速为0.8及1.0s/r时能准确测量不同浓度溶液中的碘含量,即使在运动状态下亦可以用于定量分析,有望成为一种可靠的物质成分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定量分析 碘含量
下载PDF
颈椎椎管容积的动态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董福龙 申才良 +3 位作者 江曙 汪世玉 李小虎 赵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2-686,701,共6页
[目的]通过三种体位下的动态CT测量,观察正常人和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颈椎椎管占位率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正常人和20例CSM患者分别行中立位、过屈位和过伸位螺旋CT扫描(C4-6),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 [目的]通过三种体位下的动态CT测量,观察正常人和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颈椎椎管占位率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正常人和20例CSM患者分别行中立位、过屈位和过伸位螺旋CT扫描(C4-6),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后处理成像,测量每一截面骨性椎管和纤维性椎管的面积及椎管椎体的矢状径线,利用MATLAB求出三种体位下颈椎的椎管占位率,经统计学处理后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在中立位下,正常人和CSM患者的颈椎椎管占位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SM〉正常人。对于CSM患者,其中立位下颈椎管率与JOA评分不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183(P〉0.05);继发性椎管矢状径、有效椎管率和椎管占位率与JOA评分密切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45(P〈0.05),0.496(P〈0.05),-0.611(P〈0.01)。在不同体位下,正常人和CSM患者的颈椎椎管占位率的动态变化相一致,均为:过伸位〉中立位〉过屈位,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1)颈椎管占位率可以客观反映颈椎屈伸运动中颈脊髓受压程度的动态变化,对预测CSM的发病、判断脊髓的受压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均具有重要意义。(2)过伸位时椎管占位率增大,是过伸性颈椎损伤发生的机制所在;过屈位时颈椎管占位率减小,可能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曲的机体代偿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容积 占位率 螺旋CT 测量
下载PDF
肾脏及肾肿瘤CT灌注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可夫 刘斌 +3 位作者 余永强 张家文 吕益忠 胡晓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23-1525,共3页
目的 探讨肾脏及肾肿瘤的CT灌注成像方法及价值。方法 对 11例受检者肾脏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扫描参数包括 :层厚 3mm ,在对比剂注射后第 7s开始扫描 ,间隔扫描时间为 3s ,共扫描 12层 ,对比剂按 1ml/kg计算给药 ,经肘前静脉单相注射 ... 目的 探讨肾脏及肾肿瘤的CT灌注成像方法及价值。方法 对 11例受检者肾脏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扫描参数包括 :层厚 3mm ,在对比剂注射后第 7s开始扫描 ,间隔扫描时间为 3s ,共扫描 12层 ,对比剂按 1ml/kg计算给药 ,经肘前静脉单相注射 ,注射流量为 3ml/s。取得正常肾脏 (n =13 )及肾肿瘤 (n =9)血流量 (BF)图。结果 正常肾皮质BF为(15 7.3± 2 0 .5 )ml/(min·10 0ml) ,恶性肿瘤BF为 (85 .4± 43 .8)ml/(min·10 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肾脏 肾肿瘤
下载PDF
64排螺旋CT灌注诊断涎腺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冯大军 颜雨春 +2 位作者 刘斌 杨飞 张凯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9例涎腺部肿瘤(腮腺22例,颌下腺6例,舌下腺1例;其中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12例)行CT灌注检查,取得相应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9例涎腺部肿瘤(腮腺22例,颌下腺6例,舌下腺1例;其中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12例)行CT灌注检查,取得相应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渗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所有肿瘤的BF、BV、MTT和PS值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恶性肿瘤组BF、BV、PS值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MTT参数则在良、恶性肿瘤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涎腺肿瘤的CT灌注成像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肿瘤血流灌注状态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涎腺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在诊断克隆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兴旺 刘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29-1431,共3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克隆病 小肠 诊断 节段性肠炎 消化道造影 炎性病变 成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前置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金龙 邹国林 +2 位作者 刘斌 包义红 周长青 《安徽医学》 2009年第5期512-514,F0002,共4页
目的比较前置心电门控(前门控)与后置心电门控(后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64 MSCTCA)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探讨前门控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随即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平均心率一组为(63.75±10.58)次/分、... 目的比较前置心电门控(前门控)与后置心电门控(后门控)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64 MSCTCA)的图像质量及放射剂量,探讨前门控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随即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平均心率一组为(63.75±10.58)次/分、一组为(66±9.4)次/分,分别进行64 MSCTCA前、后门控两组技术扫描;采用t检验方法对两种扫描方式的冠脉图像质量及有效放射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与后门控两组冠脉图像质量评分均值分别为(3.50±0.69)分和(3.35±0.7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与后门控两组有效放射剂量均值分别为(2.40±0.02)mSv和(9.97±1.15)mSv,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低于后门控76.0%。结论在一定的心率(<70次/分)范围内,64层螺旋CT前门控冠脉成像的图像诊断质量与后门控具有一致性,且前门控明显降低了放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置心电门控 后置心电门控 有效放射剂量
下载PDF
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家骅 汤健 +4 位作者 刘斌 查日俊 李元海 汪先贵 张健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腰椎间 盘突出症患者462例,男258例,女204例,年龄18-81岁,平均46.3岁。突出间隙自L1,2至L5,S2共 499个,其中突出物直径≥10 mm 141例,髓核脱出15例,手术后复发15... 目的 探讨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腰椎间 盘突出症患者462例,男258例,女204例,年龄18-81岁,平均46.3岁。突出间隙自L1,2至L5,S2共 499个,其中突出物直径≥10 mm 141例,髓核脱出15例,手术后复发15例。患者俯卧于CT检查 台上定位扫描,以突出物为“靶”,选择穿刺层面及路径,在CT引导下实施经皮双针联合靶穿刺,同 时加局麻药试验,观察15-20min,确信无“腰麻”体征后,将胶原酶分别注射到突出物内及其表面。结 果 首次穿刺失败6次,穿刺成功率98.8%。术后经5-24个月随访,优321例,良105例,可25例, 差11例,优良率92.2%,有效率97.6%。其中90例于注射胶原酶2-12个月复查CT,显示突出物消 失44例,缩小50%-90%40例,无明显变化6例。结论 CT引导联合靶注射胶原酶定点髓核溶解术 不仅临床疗效好,而且影像学改变显著,适用于治疗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 经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化学溶解术 胶原酶 CT引导 联合靶注射法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治疗及CT随访复查 被引量:17
13
作者 韩永珍 姚馥兰 +1 位作者 陈菊春 刘斌 《颈腰痛杂志》 2000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 :观察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治疗前后 CT所见。方法 :137例随机分为三组 ,A组 46例 ,超短波 +正弦调制中频治疗 ;B组 5 6例 ,超短波 +电脑中频治疗 ;C组 35例 ,热磁 +电脑中频治疗。治疗后 2~ 6个月内对其中的 2 6... 目的 :观察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治疗前后 CT所见。方法 :137例随机分为三组 ,A组 46例 ,超短波 +正弦调制中频治疗 ;B组 5 6例 ,超短波 +电脑中频治疗 ;C组 35例 ,热磁 +电脑中频治疗。治疗后 2~ 6个月内对其中的 2 6例进行了 CT随访。结果 :A组总有效率97.8% ,B组 96 .4% ,C组 10 0 %。经 Ridit分析 ,AB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C组疗效优于 A、B两组 (P<0 .0 5 )。 2 6例 CT随访无一例突出物消失。其中 15例未见明显变化 ,9例略缩小 ,2例增大。结论 :物理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三组中以 C组疗效最佳。 CT是诊断和随访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复查
下载PDF
56例脑脓肿的CT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斌 奚美芳 王孟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242-243,共2页
为了提高对脑脓肿的临床及CT特征的认识,回顾性分析了56例经手术证实的脑脓肿病例。分析发现,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和呕吐等症状常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少数病例伴有颅外化脓性感染。CT显示脓肿好发于大脑... 为了提高对脑脓肿的临床及CT特征的认识,回顾性分析了56例经手术证实的脑脓肿病例。分析发现,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和呕吐等症状常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少数病例伴有颅外化脓性感染。CT显示脓肿好发于大脑半球,单发病灶多于多发病灶,单房脓肿呈类圆形,多房脓肿则呈多个相连的环影,脓肿壁厚薄均匀。认为CT不但能准确地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而且也是治疗随访的一种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脓肿 CT 诊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胼胝体发育不全并颅内畸形的CT诊断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斌 陈坚 +1 位作者 奚美芳 王孟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394-395,共2页
关键词 胼胝体发育不全 并发症 颅内畸形 诊断
下载PDF
分次团注对比剂法CTU在泌尿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畅 刘斌 王万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1年第4期44-46,7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次团注对比剂双期扫描法CTU在泌尿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0例无上尿路疾病的患者行CT泌尿系成像资料。其中30例行分次团注对比剂双期扫描,另外30例行常规单次团注对比剂多期扫描,对分泌期图像肾盂及各段输尿管管腔... 目的探讨分次团注对比剂双期扫描法CTU在泌尿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0例无上尿路疾病的患者行CT泌尿系成像资料。其中30例行分次团注对比剂双期扫描,另外30例行常规单次团注对比剂多期扫描,对分泌期图像肾盂及各段输尿管管腔扩张度评分并记录扫描时患者所受辐射有效剂量,比较两组扫描方法间的差异。结果肾盂及各段输尿管管腔扩张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泌尿系统管腔内CT值及患者所受辐射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次团注对比剂双期扫描法CTU图像在泌尿系扩张程度上无显著差异,但可显著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使获得图像更加有利于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泌尿系造影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在64层螺旋CT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咸英 冯春琴 +1 位作者 陈阿娜 刘斌 《临床护理杂志》 2008年第5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在64层螺旋CT检查中的意义。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6例,护理干预组通过一系列检查前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患者心率,减少因心率过快及波动对CT图像质量影响。结果两组干预前心率比较...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在64层螺旋CT检查中的意义。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46例,护理干预组通过一系列检查前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患者心率,减少因心率过快及波动对CT图像质量影响。结果两组干预前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适应、配合能力,检查中的心率及心率的波动,CT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提前护理干预是有效的、必要的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护理 冠状动脉疾病/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48例脊柱结核的CT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斌 王朝珍 +2 位作者 王孟鼎 奚美芳 陈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脊柱结核的CT资料。结果脊柱结核的CT特征为:①椎体多呈洞穴样、隧道样骨质破坏,其内可见砂粒样至米粒样高密度死骨片,破坏区周边骨质硬化;②椎体骨质密度硬化增生;③椎间盘...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脊柱结核的CT资料。结果脊柱结核的CT特征为:①椎体多呈洞穴样、隧道样骨质破坏,其内可见砂粒样至米粒样高密度死骨片,破坏区周边骨质硬化;②椎体骨质密度硬化增生;③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④椎旁、椎管内及腰大肌冷脓肿形成;⑤椎体不同程度的压缩塌陷;⑥脊髓造影CT扫描能进一步显示椎管内脓肿及硬膜囊脊髓受压情况,并可发现脊髓萎缩和蛛网膜下腔粘连。结论CT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诊断 CT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涎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秀英 颜雨春 +1 位作者 刘斌 王万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CT灌注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涎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其对涎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0例患者中良性肿块15例,恶性肿块10例,炎性包块5例(6个病灶),全部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均行CT灌注检查。绘制肿块的时... 目的探讨64排CT灌注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涎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及其对涎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0例患者中良性肿块15例,恶性肿块10例,炎性包块5例(6个病灶),全部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均行CT灌注检查。绘制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取得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结果CT灌注参数的BF、PS、BV值在涎腺肿块中表现为恶性组>炎性组>良性组,且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良性组与炎性组的BF、PS、BV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与炎性组的BF、PS、BV、M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块、恶性肿块及炎性肿块的TDC形态不同。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反映涎腺肿块的血液流变学特点,在判断肿块的性质上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75例脑转移瘤 CT 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斌 徐淑品 王孟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68-169,共2页
提高对各种脑转移瘤CT表现特征的认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5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其结果示:①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②原发灶以肺癌占绝大多数;③多发病灶多于单发病灶;④病灶形态以结节形和环形居多数;⑤幕上病灶多于幕下,病... 提高对各种脑转移瘤CT表现特征的认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5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其结果示:①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②原发灶以肺癌占绝大多数;③多发病灶多于单发病灶;④病灶形态以结节形和环形居多数;⑤幕上病灶多于幕下,病灶多位于脑皮髓交界区;⑥病灶周围脑水肿多明显,但发生于小脑半球者灶周水肿不明显。文中还讨论了脑转移瘤与胶质瘤、脑脓肿及脑结核瘤的鉴别诊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转移瘤 CT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