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合肥市杨树害虫与天敌结构及动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小林 丁玉洲 +4 位作者 高乾奉 顾玉霞 许皖豫 丁贵银 苏远达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40,共6页
通过对合肥地区杨树害虫与天敌的抽样调查,共查得杨树害虫36种,分属于昆虫纲7目22科,自然天敌22种,分属于昆虫纲5目10科和蛛形纲1目6科。主要害虫类群为舟蛾科、跳甲科、网蝽科、蟋蟀科和刺蛾科,主要天敌类群为茧蜂科、草蛉科、寄蝇科... 通过对合肥地区杨树害虫与天敌的抽样调查,共查得杨树害虫36种,分属于昆虫纲7目22科,自然天敌22种,分属于昆虫纲5目10科和蛛形纲1目6科。主要害虫类群为舟蛾科、跳甲科、网蝽科、蟋蟀科和刺蛾科,主要天敌类群为茧蜂科、草蛉科、寄蝇科、微蛛科和肖蛛科。杨树害虫和天敌的物种丰富度全年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低-高-低-高-低的变化格局。害虫和天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年动态变趋势化基本一致,表现为春季物种多样性指数低,5月开始显著升高,害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延续至8月、天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延续至10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天敌群落对害虫群落有明显的追随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害虫 天敌 种类结构 动态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2
作者 章东方 张海珊 严丹侃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期30-32,共3页
本文从转基因作物、生物农药、植物病原鉴定、昆虫分类等方面探讨了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应用现状,展望了现代生物技术促进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 生物技术 转基因 生物农药 植物保护
下载PDF
安徽皖南烟区青枯病病原菌生化型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顾江涛 许大凤 +2 位作者 李英 章东方 高正良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60-61,共2页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所引起的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烟区普遍发生,其中以广东、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西东部、安徽南部、四川及贵州局部烟区为害严重,个别年份常常...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所引起的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烟区普遍发生,其中以广东、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西东部、安徽南部、四川及贵州局部烟区为害严重,个别年份常常暴发流行,造成毁灭性损失。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和为害范围有向北方烟区扩展的趋势,造成的损失已居各类烟草病害的前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皖南烟区 安徽 生化型 病原菌 细菌性病害 长江流域 暴发流行
下载PDF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爱芳 陈雨 +2 位作者 王春林 张新 王文相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53,共3页
在安徽省潜山县分3个播期对120个水稻区试品种进行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采用发病率的平均值与最大值以及病情指数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对鉴定结果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的病情指数也有明显差... 在安徽省潜山县分3个播期对120个水稻区试品种进行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采用发病率的平均值与最大值以及病情指数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对鉴定结果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的病情指数也有明显差异,早播的发病轻,后两个播期发病重。以最大值评价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更可靠。一般情况下,可用病穗率最大值评价品种抗性,如需更精确的评价,则以病情指数最大值作为评价标准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抗性鉴定 评价
下载PDF
安徽省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及白叶枯病小种鉴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爱芳 王春林 +2 位作者 陈雨 高同春 王文相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9-142,共4页
为明确安徽省白叶枯病菌小种组成及常用、备用品种对该病的抗性,用白叶枯病强毒性小种FuJ和YN24、中等致病力的安徽省优势小种AH以及弱致病小种YN7对安徽省常用及备用水稻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用鉴别品种IRBB5、IRBB13、IRBB3、IRBB14... 为明确安徽省白叶枯病菌小种组成及常用、备用品种对该病的抗性,用白叶枯病强毒性小种FuJ和YN24、中等致病力的安徽省优势小种AH以及弱致病小种YN7对安徽省常用及备用水稻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用鉴别品种IRBB5、IRBB13、IRBB3、IRBB14、IRBB2、IR24对安徽的白叶枯病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3.5%的品种抗FuJ,15.4%的品种抗YN24,29.8%的品种抗AH;安徽省白叶枯病菌小种有R2、R5和R8,其中R5为优势小种。抗AH的品种可以用于安徽的水稻生产;生产中应防止FuJ和YN24等毒性强的菌株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小种 水稻品种 抗性鉴定
下载PDF
安徽省茶园杂草主要种类调查 被引量:36
6
作者 周子燕 李昌春 +2 位作者 胡本进 徐丽娜 李晓霞 《中国茶叶》 2012年第1期18-20,共3页
安徽省是全国主要茶区之一,茶区涵盖50多个县(市、区),地处北纬29.5°-32.0°,横跨江南和江北茶区,依据地貌特征和生态因素划分为皖南山地茶区、皖西大别山茶区、沿江江南丘陵茶区和江淮丘陵茶区。茶树栽培历史悠久,... 安徽省是全国主要茶区之一,茶区涵盖50多个县(市、区),地处北纬29.5°-32.0°,横跨江南和江北茶区,依据地貌特征和生态因素划分为皖南山地茶区、皖西大别山茶区、沿江江南丘陵茶区和江淮丘陵茶区。茶树栽培历史悠久,时空格局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种类调查 茶园杂草 江北茶区 江淮丘陵 皖西大别山 生态因素 栽培历史
下载PDF
植物光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章东方 罗昭锋 +2 位作者 顾江涛 苏卫华 王玉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391-394,414,共5页
所有的生物感应环境中的信号 ,利用这些信号信息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长发育。植物用来监测环境中光信号的感应系统由 3类光受体组成 :红光 /远红光受体、蓝光 /紫外光A受体和趋光素。植物光受体及由它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是目前... 所有的生物感应环境中的信号 ,利用这些信号信息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长发育。植物用来监测环境中光信号的感应系统由 3类光受体组成 :红光 /远红光受体、蓝光 /紫外光A受体和趋光素。植物光受体及由它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是目前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介绍了植物光受体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和光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研究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受体 光敏色素 趋光素 蓝光受体 信号传导
下载PDF
安徽省水稻常用及备用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爱芳 高同春 +1 位作者 陈雨 王文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1072-21073,共2页
[目的]找到抗细菌性条斑病的抗病品种。[方法]用安徽省巢湖市中悍镇样本上分离的细菌性条斑病菌株,对安徽省常用和备用水稻品种150份进行了鉴定。[结果]病斑长度≤1 cm的抗病品种有8份,它们是中优1259、天优2168、Ⅱ优768、凤糯625、两... [目的]找到抗细菌性条斑病的抗病品种。[方法]用安徽省巢湖市中悍镇样本上分离的细菌性条斑病菌株,对安徽省常用和备用水稻品种150份进行了鉴定。[结果]病斑长度≤1 cm的抗病品种有8份,它们是中优1259、天优2168、Ⅱ优768、凤糯625、两优8007、Y两优888、两优668、协优033。其余为感病品种。[结论]绝大多数水稻品种不抗条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安徽省大麦生产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晓东 赵斌 +2 位作者 季昌好 顾江涛 王瑞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第3期61-65,共5页
安徽省大麦种植历史悠久,本文针对1988-2010年安徽省大麦生产状况及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大麦种植面积最大值在1988年达到156 666.67 hm2,22年间累计减至现今50 000 hm2左右;单产最高为302.84 kg/667 m2,最低为87.81 kg/66... 安徽省大麦种植历史悠久,本文针对1988-2010年安徽省大麦生产状况及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大麦种植面积最大值在1988年达到156 666.67 hm2,22年间累计减至现今50 000 hm2左右;单产最高为302.84 kg/667 m2,最低为87.81 kg/667 m2;品种分布上,淮河以北、沿淮及江淮之间为安徽大麦的主产区;大麦生产演变与主粮作物冲击、种植结构调整、种性退化、农民种植积极性密切相关。根据以上结果,进一步阐述了大麦栽培技术,指出当前安徽省大麦生产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产 品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安徽省大麦成本收益及产业发展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岳子惠 王瑞 李先德 《农业展望》 2014年第3期42-46,66,共6页
在描述安徽省大麦生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安徽省大麦主产区典型农户的生产成本收益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大麦种植的特点、品种和销售市场,详细比较了小规模种植户和大规模种植农户生产大麦的成本收益情况。针对大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科... 在描述安徽省大麦生产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安徽省大麦主产区典型农户的生产成本收益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大麦种植的特点、品种和销售市场,详细比较了小规模种植户和大规模种植农户生产大麦的成本收益情况。针对大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科研基础薄弱、比较收益低、产销脱节等问题,建议政府加大育种和栽培管理技术方面的科技投入,扶持大麦生产专业合作社,鼓励订单农业,以充分发挥安徽省生产大麦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成本收益 产业链
下载PDF
安徽六安地区油菜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良松 张海珊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52-54,共3页
在安徽省油菜主产区之一的六安地区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钾、硼肥平衡施用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改善油菜的生物性状、提高产量、增加单位面积收入。其中,氮肥施用可明显提高油菜各生物学... 在安徽省油菜主产区之一的六安地区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钾、硼肥平衡施用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改善油菜的生物性状、提高产量、增加单位面积收入。其中,氮肥施用可明显提高油菜各生物学性状指标和油菜籽粒产量,同时也可以明显的提高籽粒和茎秆的比值;磷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一级分枝高度、单株二级分枝数,在利于采收的同时可以提高籽粒产量;钾肥的施用可显著提高油菜一级分枝高度、单株一级分枝数、单株二级分枝数、每果角粒数、产量以及籽粒与茎秆的比值等。从产投比来看,虽然农民习惯施肥的产投比较高,但是没有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生产实际中容易发生贪青晚熟、油菜倒伏等现象,变相浪费了资源,这说明习惯施肥中肥料资源配置并不合理;施用氮肥180 kg/hm2,磷肥90kg/hm2,钾肥120 kg/hm2,硼肥用量15 kg/hm2时可以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氮磷钾硼 平衡施肥 产量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中国大螟研究历史、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2
12
作者 徐丽娜 李昌春 +2 位作者 胡本进 周子燕 李晓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44-248,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大螟发生特点、探索其危害规律,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手段,有效防控大螟危害,笔者以近50年来中国的大螟研究为基础,综述了大螟生物学、生态学、为害特点、防治技术、人工饲养技术、抗药性和毒理以及预测预报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为了深入研究大螟发生特点、探索其危害规律,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手段,有效防控大螟危害,笔者以近50年来中国的大螟研究为基础,综述了大螟生物学、生态学、为害特点、防治技术、人工饲养技术、抗药性和毒理以及预测预报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大螟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螟 为害特点 防治技术 抗药性和毒理 预测预报
下载PDF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7
13
作者 周子燕 李昌春 +1 位作者 高同春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842-11844,共3页
对三唑类活性化合物近20年的研究成果及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综述了三唑类化合物对作物的生长调节作用。同时,分析了三唑类化合物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三唑类化合物 杀菌谱 抗药性 生长调节作用
下载PDF
聚合抗稻白叶枯病双基因三系不育系R106A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罗彦长 吴爽 +8 位作者 王守海 李成荃 张端品 章琦 赵开军 王春连 王德正 杜士云 王文相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57-2164,共8页
中国杂交水稻的多数不育系不抗白叶枯病,携有单个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的品种易于丧失抗性。本研究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将两个抗病基因聚合到不育系中,进行抗性改良。用育成的抗3418S(携有Xa21)为受体,CBB23(携有Xa23)为供体,通过1次杂交... 中国杂交水稻的多数不育系不抗白叶枯病,携有单个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的品种易于丧失抗性。本研究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将两个抗病基因聚合到不育系中,进行抗性改良。用育成的抗3418S(携有Xa21)为受体,CBB23(携有Xa23)为供体,通过1次杂交、1次回交和3次自交,采用足够大分离群体在分蘖前期进行接种初筛,再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复筛,确认了目标基因的聚合,实现了均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Xa21和Xa23基因间交换重组,获得双基因纯合稳定的新品系R106。又用我们育成的矮败型不育系5801A进行转育,杂交一次后,向保持系(轮回亲本)定向选择,经回交3次迅速稳定,所育成的不育系及保持系对中国的7个病原型代表菌株均表现全生育期高度抗病,可能会大大延长其抗性寿命。并讨论了改良不育系抗性的研究方法、回交次数和选择世代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聚合育种 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复配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莉 许娟 +2 位作者 丁克坚 李勋卓 叶正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9-161,167,共4页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有效单剂和复配组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咪鲜胺、苯菌灵、多菌灵、戊唑醇、井冈霉素、松脂酸铜9种杀菌剂及互相复配后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复配组合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稻...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有效单剂和复配组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咪鲜胺、苯菌灵、多菌灵、戊唑醇、井冈霉素、松脂酸铜9种杀菌剂及互相复配后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复配组合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对烯唑醇最敏感,EC50为0.145μg/mL;井冈霉素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13.6μg/mL。从252种不同比例复配的药剂中,筛选出12种增效配方,其中烯唑醇和咪鲜胺复配(1∶10),协同系数高达3.70,增效作用最大;烯唑醇和咪鲜胺(1∶10)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0.06μg/mL,其次是烯唑醇和咪鲜胺(1∶20)与烯唑醇和腈菌唑(10∶1),EC50分别为0.10μg/mL和0.11μg/mL。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烯唑醇与咪鲜胺(1∶10)复配,对稻曲病的平均防效为79.2%,高于其他常用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杀菌剂 复配剂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中草药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段劲生 王梅 +3 位作者 胡本进 孙明娜 张勇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55-755,778,共2页
对中草药源杀菌剂的资源情况、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中草药源杀菌剂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关键词 杀菌剂 中草药 进展
下载PDF
小麦孢囊线虫病传播扩散途径研究初报 被引量:13
17
作者 汪涛 戚仁德 +4 位作者 吴向辉 赵伟 高同春 张琍 吴慧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0,共3页
为了明确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扩散传播途径,调查病区农用机械、麦田翻耕后田间及其周边流水中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数量。结果表明,收割机、旋耕机和播种机上土样的孢囊检出率分别为27.1%、51.6%和44.0%,麦稻轮作的病田中,浪渣的孢囊检出率为... 为了明确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扩散传播途径,调查病区农用机械、麦田翻耕后田间及其周边流水中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数量。结果表明,收割机、旋耕机和播种机上土样的孢囊检出率分别为27.1%、51.6%和44.0%,麦稻轮作的病田中,浪渣的孢囊检出率为58.3%,翻耕后麦田积水、沟渠和小河流中的孢囊检出率分别为33.3%、22.7%和7.7%。说明农业机械的跨区作业和水流是小麦孢囊线虫病传播、扩散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病 传播机制 农业机械 水流
下载PDF
辣椒疫霉交配型及其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萍 戚仁德 +2 位作者 杨光红 许周典 高智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9-322,共4页
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对来自安徽合肥、淮南、和县、潜山、岳西等县市的发病辣椒上分离鉴定获得22个辣椒疫霉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了辣椒疫霉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安徽省辣椒疫霉菌存在A1和A2两种交配... 采用单孢菌落直接配对法对来自安徽合肥、淮南、和县、潜山、岳西等县市的发病辣椒上分离鉴定获得22个辣椒疫霉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并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了辣椒疫霉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安徽省辣椒疫霉菌存在A1和A2两种交配型,以A2占优势,均有分布,发生频率达81.8%。不同来源菌株对2个辣椒品种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各菌株对艳阳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0~4.8,对合丰天瑞离体叶的平均病级范围为1.5~4.5。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有强弱之分,同一地区中不同菌株的致病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辣椒疫霉菌的致病力与品种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菌株的交配型与致病力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 交配型 致病力 相关性 辣椒
下载PDF
双线嗜粘液蛞蝓危害平菇的生态观察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许仲武 王学峰 +1 位作者 魏先敏 石化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8,共4页
双线嗜粘液蛞蝓在合肥地区一年只发生一代。在它们的生命周期中,从孵出到再产卵需299—325天,寿命约为340—375天。双线嗜粘液蛞蝓对平菇的危害程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气温在12.2—15℃时,每克蛞蝓一昼夜能取食0.2—0.35克平菇。双线... 双线嗜粘液蛞蝓在合肥地区一年只发生一代。在它们的生命周期中,从孵出到再产卵需299—325天,寿命约为340—375天。双线嗜粘液蛞蝓对平菇的危害程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气温在12.2—15℃时,每克蛞蝓一昼夜能取食0.2—0.35克平菇。双线嗜粘液蛞蝓的幼体对2%的甲酚皂或芳香灭害灵较敏感,根据该蛞蝓的生长发育规律,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采用药物杀灭幼蛞蝓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蛞蝓 软体动物 平菇 生态 防治
下载PDF
沉降剂控制热雾机热雾滴扩散范围及防效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莉 丁克坚 +3 位作者 程备久 叶正和 苏贤岩 李然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热雾机一般以柴油为热雾剂承载农药,形成的热雾喷出后随着喷口产生的动力和热雾的自身密度压差向前方自行推进,该施药技术由于效率高而广泛用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但由于热雾易飘移、难控制,造成农药污染的缺陷,在农作物生产中难以... 热雾机一般以柴油为热雾剂承载农药,形成的热雾喷出后随着喷口产生的动力和热雾的自身密度压差向前方自行推进,该施药技术由于效率高而广泛用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但由于热雾易飘移、难控制,造成农药污染的缺陷,在农作物生产中难以推广应用。本试验通过加入热雾沉降剂的方法,加大了热雾机热雾滴的比重和沉降速度,在此基础上,选择难以进入田间施药的玉米、油菜,进行了中、后期病害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热雾沉降剂后热雾滴的主体分布于田间水平距离(0~25 m)和垂直高度(0~2 m)范围内,分布密度为148.5~265.4粒/cm2,同柴油对照相比,加入热雾沉降剂后,同等直径的热雾滴飘移的距离和高度明显降低。田间防治试验结果也表明,热雾机施药对油菜菌核病和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普遍高于机动弥雾机喷雾的防治效果,加入热雾沉降剂后可提高有效防治范围内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雾机 沉降剂 雾滴 分布 农作物病害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