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急性肾绞痛临床选穴组方规律研究
1
作者 戴文祥 陈少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20-1826,共7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临床针灸治疗急性肾绞痛选穴组方的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已经公开发表并收录的关于针灸治疗急...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临床针灸治疗急性肾绞痛选穴组方的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已经公开发表并收录的关于针灸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文献,通过严格筛选,采用Microsoft Excel、SPSS 26.0、IBM SPSS Modeler 15.0软件以及其中的Apriori算法对纳入文献进行信息挖掘与分析。【结果】纳入110篇关于针灸治疗急性肾绞痛的临床文献,统计针灸处方共110条,涉及使用腧穴共59个,其中,肾俞、阿是穴和三阴交的使用频次最高;常用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与腰背部;从选用穴位类型来看,五输穴、背俞穴、下合穴为首选;双穴组合配伍中,肾俞、阿是穴组合支持度最高;三穴组合配伍中,肾俞、三阴交、阿是穴组合支持度最高;核心腧穴组合是肾俞与阿是穴组合。【结论】针灸治疗急性肾绞痛的腧穴选择和组方是有规律可循的,所总结的选穴和组方规律能够为其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急性肾绞痛 选穴规律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肾俞 阿是穴
下载PDF
针灸传承与创新发展之间应有必要的张力——针灸经验处方的传承与穴位配伍规律研究的互动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少宗 晁毓桥 张丽丽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66,共4页
针灸临床的治疗方案普遍采用多个穴位组成的经验处方。对于许多疾病的针灸治疗,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众多穴位配伍的疗效一定优于取用更少的穴位甚至取用单个穴位的疗效。研究提示,多个穴位组成的经验处方中可能存在着“滥竽充数”的无... 针灸临床的治疗方案普遍采用多个穴位组成的经验处方。对于许多疾病的针灸治疗,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众多穴位配伍的疗效一定优于取用更少的穴位甚至取用单个穴位的疗效。研究提示,多个穴位组成的经验处方中可能存在着“滥竽充数”的无效穴位,这对于普遍采用多穴位处方的经验习惯提出了挑战,但经验惯性对这类挑战几乎没有做出过什么反应。对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针灸疗法的收费标准弱化了多穴位处方的经验习惯与穴位配伍规律研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经验处方与穴位配伍研究之间需要维系必要的张力,以维持二者之间积极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配伍规律 临床经验 科学研究 张力
下载PDF
针灸学理论体系的三种范式与各自的疆界——交叉学科研究推动了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变革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少宗 巩昌镇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0-72,共3页
随着交叉学科研究的不断拓展,在传统针灸学理论体系之外又发展出了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以及后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系统针灸学理论体系)两种不同的范式。传统范式是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理论体系;现代范式则是完全建立在还原论背景下的现代认... 随着交叉学科研究的不断拓展,在传统针灸学理论体系之外又发展出了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以及后现代针灸学理论体系(系统针灸学理论体系)两种不同的范式。传统范式是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理论体系;现代范式则是完全建立在还原论背景下的现代认知体系。后现代范式则是运用整体的、动态的、定量的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科学研究方法所建立的体系。这三种范式各有自己独特的探索角度,在核心理论方面既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也不存在相互否定的问题,各自具有自己发挥作用的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针灸学 现代范式 交叉学科研究
下载PDF
针灸的国际传播与针灸的实用价值科学价值
4
作者 陈少宗 张擎宇 +1 位作者 李爱华 刘保延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78,共5页
中国针灸已广泛传播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成功的国际传播使其成为了典型的“中国符号”之一。针灸疗法国际传播的基础并不是因为其特有的文化属性,而是基于该疗法的实用价值、科学价值。针灸治病的有效性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其治病... 中国针灸已广泛传播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成功的国际传播使其成为了典型的“中国符号”之一。针灸疗法国际传播的基础并不是因为其特有的文化属性,而是基于该疗法的实用价值、科学价值。针灸治病的有效性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肯定,其治病的机制得到国际科学界的揭示,这是该疗法持续、广泛传播的基础。回顾针灸疗法在各大洲代表性国家传播的基本过程、基本现状,并讨论了国际学术界对针灸疗法的实用价值、科学价值的肯定对其国际传播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国际传播 实用价值 科学价值
下载PDF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基础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侯艺 常晓丽 +3 位作者 陈碧玮 张丽丽 刘宁宁 陈少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07-3214,共8页
本文对针灸治疗类原发性痛经(PD)大鼠机制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针灸治疗PD的机制研究涉及内分泌、神经、免疫、代谢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但基础研究没有积极关注针灸治疗PD所遇到的临床问题,包括针灸治疗PD的取穴规律与腧穴-子宫关联机制... 本文对针灸治疗类原发性痛经(PD)大鼠机制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针灸治疗PD的机制研究涉及内分泌、神经、免疫、代谢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但基础研究没有积极关注针灸治疗PD所遇到的临床问题,包括针灸治疗PD的取穴规律与腧穴-子宫关联机制研究、针灸治疗PD关键技术参数与针灸作用规律的研究等。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基础研究应当关注转化医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原发性痛经 机制研究 基础实验 取穴规律
下载PDF
针灸内关穴治疗房颤的中枢自主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璟 颜靖岚 +1 位作者 王泰一 陈永君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2023年第3期149-157,共9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因其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近年来房颤的死亡率不断上升。目前房颤的治疗以药物和导管消融手术治疗为主,但二者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自主神经调节已成为治疗房颤的一种新兴疗法。研...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因其与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近年来房颤的死亡率不断上升。目前房颤的治疗以药物和导管消融手术治疗为主,但二者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自主神经调节已成为治疗房颤的一种新兴疗法。研究表明,内关穴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平衡治疗房颤。自主神经系统在结构上分为中枢自主神经和外周自主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现阶段研究表明,针灸内关穴治疗房颤与中枢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有一定的相关性。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针灸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房颤的复发率,同时相关实验研究观察到针灸通过调节中枢自主神经活动治疗房颤的潜在机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针灸治疗房颤的相关中枢自主神经机制进行归纳论述,以期为房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针灸 中枢自主神经系统 内关 综述
下载PDF
“通督调神”理论治疗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家豪 迟程 +4 位作者 范梦月 闫琳 王飞雪 张猛 陈永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精神疾病指的是表现为行为、意志、情感以及认知等精神活动障碍的疾病,中医上多属于情志病范畴。作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补充替代疗法之一,针灸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其中以通督调神理论为主要治则的针刺疗法的开展在近年... 精神疾病指的是表现为行为、意志、情感以及认知等精神活动障碍的疾病,中医上多属于情志病范畴。作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补充替代疗法之一,针灸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其中以通督调神理论为主要治则的针刺疗法的开展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对于通督调神理论及相关针刺方法体系的建立、应用及机制研究尚未得到很好的归纳总结。因此,本文首先以通督调神理论的起源、发展为切入点,进而阐述了通督调神理论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和多靶点的现代生物学机制,以期提供通督调神针法的科学诠释,同时为未来更深入的探索研究通督调神针法探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 针灸 精神疾病 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细胞行为组学:一种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中医科学化的研究策略
8
作者 曾以德 薛玺情 +2 位作者 于濛 兰天 陈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3-56,共4页
中医的现代化以及标准化需要中西医结合的手段来实现。然而,中医研究强调整体观,目前的生物技术却无法有效的整合由分子生物学主导的基因组学、代谢组学以及转录组学等各种分子组学所产生的信息来完整的描述组织生理。与此同时,在单细... 中医的现代化以及标准化需要中西医结合的手段来实现。然而,中医研究强调整体观,目前的生物技术却无法有效的整合由分子生物学主导的基因组学、代谢组学以及转录组学等各种分子组学所产生的信息来完整的描述组织生理。与此同时,在单细胞层面,细胞已经完成对不同时空背景的复杂蛋白网络信息的整合,并将其表现在各种细胞行为上。在此,作者提出以细胞行为组学为主的策略并简短的介绍如何运用这种策略来进行针刺启动以及中药方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行为 细胞行为组学 微环境 中医药
下载PDF
慢性内脏痛及诱发负性情绪的神经回路研究进展
9
作者 常晓丽 张海燕 +1 位作者 张丽丽 陈少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慢性内脏痛及其诱发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然而,与其相关的神经回路和机制仍是尚未解决的生命科学难题。前扣带回和杏仁核是处理啮齿类动物和人类慢性疼痛感觉和情绪成分的核心脑区,因此,本文... 慢性内脏痛及其诱发的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然而,与其相关的神经回路和机制仍是尚未解决的生命科学难题。前扣带回和杏仁核是处理啮齿类动物和人类慢性疼痛感觉和情绪成分的核心脑区,因此,本文以慢性内脏痛中功能性胃肠疾病(肠易激综合征)为例,重点围绕上述核团,从神经回路水平,总结并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啮齿类动物模型内脏痛及诱发负性情绪脑回路的最新发现。同时还讨论了今后该研究领域相关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揭示慢性内脏痛及诱发负性情绪的机制研究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内脏痛 负性情绪 前扣带回 杏仁核
下载PDF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优化方案循证研究
10
作者 陈碧玮 张丽丽 陈少宗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0期70-77,共8页
目的:对近20年来有关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文献的相关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高质量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对影响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关键因素包括取穴组方、针刺手... 目的:对近20年来有关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文献的相关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高质量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学对影响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关键因素包括取穴组方、针刺手法、行针时间、留针时间、针刺频次及疗程等。结果:针刺治疗FD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腧穴由高到低依次为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与太冲,其中又以足三里、中脘与内关3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较高。在最常用的8个穴位中,以胃经、膀胱经与任脉的穴位占比最高。关于穴位配伍,在针刺治疗FD的组方中,以足三里为主同时配伍中脘的组方最为常用,这种配伍概率高达83.70%。当以内关、足三里为主,同时取用中脘的概率也较高(84.62%)。关于提插频率,只有少数文献(14.05%)有描述,其中多数(82.35%)选用的提插频率为60~90次/min。关于捻转频率,只有少数文献(29.75%)进行了描述,其中多数(66.67%)采用60~90 r/min。关于捻转幅度,只有少部分文献(29.75%)描述了捻转幅度,其中多数文献(61.11%)的捻转幅度为90°~180°。行针时间方面,只有少数文献(13.22%)有具体描述,其中多数(50.00%)选用的持续时间为10~30 s。关于行针的时间间隔,也只有少部分文献(32.23%)关注了这个问题,其中多数文献(92.31%)选用的时间间隔为5~10 min。留针时间方面,多数(81.82%)有具体描述,其中20~30 min为最常用的留针时间(80.81%)。治疗频次方面,多数文献(90.91%)有具体描述,其中1次/d为最常选用的治疗频次(80.17%)。疗程方面,多数文献(90.91%)有具体描述,其中80.17%的研究选用的疗程为3~4周。结论: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腧穴由高到低依次为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与太冲,取用腧穴则以胃经、膀胱经的占比最高;足三里、中脘配伍,或足三里、中脘和内关配伍在各种针刺处方中最为常用;留针期间针刺的行针时长每次多为20 s左右,行针的时间间隔一般为5~10 min行针1次;留针时间多为20~30 min;治疗频次多为1次/d,疗程一般为3~4周。本研究根据大量临床实践经验循证所得,然而影响疗效的这些关键因素与疗效之间的确切关系尚需进行深入研究,因此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案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 文献计量学 优化方案 循证研究
下载PDF
针灸抗抑郁机制的新视角: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的协同调控作用
11
作者 颜靖岚 樊郑翠 +2 位作者 王博凯 王旭 陈永君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是抑郁症快感缺失和绝望行为两种核心症状的神经基础。近年来影像学和神经环路研究揭示了针灸能够相对特异地调节抑郁症患者和动物模型的大脑奖赏和动机相关神经环...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的功能异常可能是抑郁症快感缺失和绝望行为两种核心症状的神经基础。近年来影像学和神经环路研究揭示了针灸能够相对特异地调节抑郁症患者和动物模型的大脑奖赏和动机相关神经环路的活动,然而奖赏和反奖赏神经环路参与针灸改善抑郁症的机制研究尚不充分。系统综述了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功能在抑郁症发病和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奖赏与反奖赏神经环路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关系在针灸抗抑郁治疗中的重要科学意义,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灸 非药物疗法 脑功能 奖赏环路 反奖赏环路 神经调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诸阳脉皆上至头”探讨阳经取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何腾 颜靖岚 +2 位作者 张震 商祚祥 陈永君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2期1318-1325,共8页
“诸阳脉皆上至头”强调了人体阳经上行至头,与脑腑相联系。缺血性脑卒中是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致死性疾病。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临床多从阳经取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本文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对“诸阳脉皆上至头”进行探讨,... “诸阳脉皆上至头”强调了人体阳经上行至头,与脑腑相联系。缺血性脑卒中是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致死性疾病。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临床多从阳经取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本文基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对“诸阳脉皆上至头”进行探讨,结合阳经穴位的现代研究,从神经网络、脑血管功能、大脑代谢、中枢免疫功能、细胞死亡五个方面综述阳经取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现代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阳经联络脑腑的经络特点的科学性提供现代理论支持,促进现代生物学机制研究转化,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阳经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网络 脑血管功能 经脉-脏腑相关
下载PDF
电针通过调控NOS神经元改善慢性应激致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内脏痛敏的研究
13
作者 郭艺璇 王丹 +4 位作者 陈萌媛 魏新宇 杨子涵 王臻 张海燕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82-88,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足三里”“大肠俞”对慢性应激致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粪便粒数、内脏痛敏及结肠-氧化氮合酶阳性(NOS)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IBS的机制。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足三里组...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足三里”“大肠俞”对慢性应激致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粪便粒数、内脏痛敏及结肠-氧化氮合酶阳性(NOS)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IBS的机制。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足三里组和大肠俞组,每组14只。模型组、天枢组、足三里组和大肠俞组采用慢性避水应激(WAS)方法和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法联合建立动物模型。天枢组、足三里组、大肠俞组分别电针大鼠双侧“天枢”“足三里”“大肠俞”穴。采用腹壁回撤反射(AWR)、腹直肌肌电(EMG)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采集结肠电信号,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结果:造模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颗粒数先增多后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WR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慢波频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直肌放电、结肠NOS阳性神经元和NOS蛋白表达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治疗均可逆转上述变化,且天枢组AWR评分低于大肠俞组、足三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天枢”“足三里”“大肠俞”可通过下调结肠肌间神经网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减轻其内脏敏感性,从而恢复结肠运动,缓解肠易激症状;电针“天枢”穴对内脏敏感性的调节作用较“足三里”“大肠俞”穴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电针 NOS 内脏痛敏
下载PDF
从“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探析针灸与外周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
14
作者 陈永君 颜靖岚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2期1309-1317,共9页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是长期医学实践形成的针灸刺激体表经络或穴位治疗脏腑疾病的诊治规律的总结,与神经节段分布规律和外周传入-中枢-效应器官的激活途径联系密切。该理论对近些年兴起的现代外周神经调控技术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给...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是长期医学实践形成的针灸刺激体表经络或穴位治疗脏腑疾病的诊治规律的总结,与神经节段分布规律和外周传入-中枢-效应器官的激活途径联系密切。该理论对近些年兴起的现代外周神经调控技术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给传统针灸疗法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因此,本文试从该经络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对照新近兴起的外周神经调控技术,综述两者异同及近期概况,阐明两者之间的融合和发展的关系,以期为经典经络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刺激 针灸 外周神经调控技术 经脉-脏腑相关 经络
下载PDF
针灸学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兼论针灸学作为一级学科所具备的内在条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少宗 刘保延 +1 位作者 景向红 方剑乔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60-64,共5页
讨论了针灸学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的独立性,以及针灸学作为一级学科所具备的内在条件。针灸学目前还是二级学科,这一地位与其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并不相称,也严重制约了针灸学的发展。但针灸学能否成为一级学科,外部的认知只能算是从属条... 讨论了针灸学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的独立性,以及针灸学作为一级学科所具备的内在条件。针灸学目前还是二级学科,这一地位与其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并不相称,也严重制约了针灸学的发展。但针灸学能否成为一级学科,外部的认知只能算是从属条件,最根本的条件取决于针灸学的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是否独立于其他一级学科。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针灸学从实践体系到理论体系,再到治疗原理的深层次本质,处处都与以中医内科学为代表的中药治疗体系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体系间的巨大差异性决定了针灸学具备作为一级学科的内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针灸学 现代针灸学 一级学科 内在条件
下载PDF
子宫脱垂的穴位干预方式与取穴组方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晁毓桥 陈侨彬 +3 位作者 张丽丽 杨凯伟 厉文凤 陈少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探究子宫脱垂的穴位干预方式与取穴组方规律。方法:检索196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上公开发表的涉及穴位干预治疗子宫脱垂的文献,并通过Mi... 目的:探究子宫脱垂的穴位干预方式与取穴组方规律。方法:检索1960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上公开发表的涉及穴位干预治疗子宫脱垂的文献,并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摘录及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关联和聚类分析。结果:运用针法灸法的穴位干预方式(包括单纯针刺、电针、芒针、新针、温针以及以针刺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等和各种灸法)是最常见的。在运用针法灸法治疗子宫脱垂的组方中,双穴组合以关元、子宫的支持度与置信度最高分别为37.21%和84.37%;三穴组合支持度最高的是百会、气海和足三里为31.40%。运用其他干预方式(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等)治疗子宫脱垂的文献数量较少,仅统计其穴位频次,前2位的腧穴是足三里、三阴交。结论:治疗子宫脱垂存在多种穴位干预方式,其中针法灸法的穴位干预方式最为常见,且取穴组方有规律可循;其他干预方式则运用较少,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腧穴 取穴规律 组方规律 针灸 关联规则 干预方式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基于神经示踪技术对胃病常用腧穴与胃关联机制研究的进展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丽丽 于成 +3 位作者 陈碧玮 杨凯伟 张海燕 陈少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37-1647,共11页
针灸治疗胃部疾病疗效确切,相关的机制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其中运用神经示踪技术对胃部疾病常用腧穴与胃关联的机制研究,为针灸治疗胃部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神经生物学证据,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存在的问题进... 针灸治疗胃部疾病疗效确切,相关的机制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其中运用神经示踪技术对胃部疾病常用腧穴与胃关联的机制研究,为针灸治疗胃部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神经生物学证据,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针灸治疗胃部疾病的常用腧穴;总结了近20年来利用神经示踪技术研究腧穴-胃之间神经生物学联系取得的成果、不同部位腧穴与胃之间的神经作用机制;讨论了神经示踪剂种类、操作流程等相关影响因素对于示踪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在节段性联系之外,腧穴-胃在高位中枢的联系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示踪 取穴规律 形态学 神经解剖学
下载PDF
术后胃瘫综合征穴位干预方法及穴位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婷婷 杨蓥萍 +3 位作者 杨凯伟 晁毓桥 厉文风 陈少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临床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及选穴组方规律。方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已经公开发表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中文文献,使用文...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临床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及选穴组方规律。方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已经公开发表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中文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穴位干预方法、选穴组方规律数据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文献70篇,其中干预方法以穴位贴敷居多,文献篇幅占比20%,其次是穴位注射和单纯针刺;使用腧穴37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是足三里(23.08%)、中脘(13.55%)、内关(9.52%);高频经络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腧穴所属部位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和胸腹部;特定穴的使用更倾向下合穴、五腧穴、交会穴;三穴配伍中足三里、内关、中脘组合支持度最高,四穴配伍足三里、中脘、内关、三阴交较占优势。结论: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多以穴位贴敷相对简单舒适方法为主,选穴多以下肢部为主,并且选取腧穴及腧穴组方规律有一定规律可循,以期挖掘的数据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术后胃瘫综合征 穴位 足三里 干预方法 穴位注射 选穴规律 组方规律
下载PDF
不同频次电针双侧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功能影响的时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晁毓桥 张丽丽 +3 位作者 陈碧玮 杨凯伟 厉文凤 陈少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14-2816,F0003,F0004,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次电针双侧足三里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结肠功能影响的时效差异,来评估针刺治疗IBS的优效频次,为优化、规范针刺治疗IBS的临床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00只体重(200±10)g的SPF级Wis...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次电针双侧足三里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结肠功能影响的时效差异,来评估针刺治疗IBS的优效频次,为优化、规范针刺治疗IBS的临床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00只体重(200±10)g的SPF级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挑选15只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10d慢性避水应激法制备IB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15只大鼠。收集并分析造模前、治疗前和治疗后每组大鼠的反映内脏疼痛敏感性的AWR评分指标,以及治疗后每组大鼠结直肠刺激-腹直肌反射的内脏痛觉阈值、近端结肠慢波电节律和血清5-HT、Ach的含量。结果(1)两治疗组大鼠经过治疗后其内脏疼痛敏感性得到显著的降低(P<0.05),内脏痛觉阈值有显著提高(P<0.05);(2)两治疗组大鼠经过治疗后其结肠慢波节律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肠慢波频率较模型组显著上升(P<0.05),慢波振幅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3)血清5-HT和Ach含量结果显示,两组治疗频次均能降低IBS大鼠血清5-HT和Ach的含量(P<0.05);(4)两治疗组在以上检测指标的对比中并无显著差异。结论(1)1d1次和2d1次的针刺频次均能够改善IBS大鼠结肠疼痛敏感性、结肠慢波电节律及血清5-HT、Ach等指标。(2)两种针刺频次之间在改善IBS大鼠结肠生理功能上无显著性差异。(3)实验结果初步提示,临床上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可以不必固守1d1次或2d1次的治疗频次,避免因事情耽搁无法及时治疗时而担心病情的心理负担,医生和患者可以灵活的选择治疗频次,但要保证治疗次数足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不同治疗频次 足三里 结肠功能 时效关系
下载PDF
ATP敏感性钾通道与膀胱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晓丽(综述) 陈少宗(审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K_(ATP))是一种在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广泛分布和表达的内向整流钾通道,在耦联细胞能量代谢与细胞兴奋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目前已有报道证实,K_(ATP)通道参与膀胱疾病的发生... ATP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K_(ATP))是一种在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广泛分布和表达的内向整流钾通道,在耦联细胞能量代谢与细胞兴奋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2]。目前已有报道证实,K_(ATP)通道参与膀胱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阐明K_(ATP)通道在膀胱功能障碍中的作用,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敏感性钾通道 膀胱过度活动症 急性尿潴留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