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社会规范意蕴 被引量:1
1
作者 卞绍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2,共4页
近年来,探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思想内涵成为学界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如何以新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思想文本,如何重新理解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如何重新定位马克思哲学的伦理和政治诉求,如何实现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 近年来,探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思想内涵成为学界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如何以新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思想文本,如何重新理解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如何重新定位马克思哲学的伦理和政治诉求,如何实现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对话与沟通,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探询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精神实质,进而做出切合时代的阐释和回应。这里我们特刊发一组笔谈,以期推进相关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规范 实践哲学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人类社会 旧唯物主义 新唯物主义 《提纲》
下载PDF
新兴民生技术体系及其哲学思考
2
作者 刘宝杰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50-253,共4页
新兴民生技术是高新技术在现有民生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拥有民生技术的普遍使用性和高新技术的不可预料性等技术特质。新兴民生技术体系在民众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这类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哲学思考有助于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旨... 新兴民生技术是高新技术在现有民生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拥有民生技术的普遍使用性和高新技术的不可预料性等技术特质。新兴民生技术体系在民众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这类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哲学思考有助于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旨趣等方面完善技术哲学的学科建设;有助于贯彻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进路、突显技术哲学的实践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民生技术体系 价值敏感设计 哲学与设计
下载PDF
大学之道的理学化——以朱熹《大学章句》为核心的解读
3
作者 王宏海 《高校教育管理》 2010年第3期82-86,共5页
《大学章句》是朱熹在《礼记.大学》篇基础上对《大学》进行的修改、校订和解释。朱熹对《大学》的编辑校订奠定了四书学,使得《四书》上升到经的地位。元代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的"延佑科举"使朱注《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科... 《大学章句》是朱熹在《礼记.大学》篇基础上对《大学》进行的修改、校订和解释。朱熹对《大学》的编辑校订奠定了四书学,使得《四书》上升到经的地位。元代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的"延佑科举"使朱注《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并占据了优势地位,实现了四书学官学地位的制度化。朱熹对《大学》的修订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思维的内敛及道德至上,由此也导致了宋以后中国古代官方教育重心性修养、政治智慧以及为官之道,缺乏开发生产工具和实用技能的偏向。尽管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实学思潮,然而由于传统主流思维的惯性,使中华民族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失去了科技发展的契机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大学章句》 教育管理
下载PDF
实证主义与哈贝马斯知识原则的存在论初始定向 被引量:3
4
作者 夏巍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7,共5页
作为传统理论代表的实证主义是哈贝马斯建构批判的社会知识过程中努力扬弃的目标。哈贝马斯在《认识与兴趣》中通过梳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的批判传统与实证主义的关系,并依据认识与兴趣相一致的观点,对实证主义的根本缺陷展开了深刻... 作为传统理论代表的实证主义是哈贝马斯建构批判的社会知识过程中努力扬弃的目标。哈贝马斯在《认识与兴趣》中通过梳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的批判传统与实证主义的关系,并依据认识与兴趣相一致的观点,对实证主义的根本缺陷展开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为社会批判理论建构了知识原则。正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开启了哈贝马斯批判的社会知识原则的存在论初始定向,从而为彰显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迈出了关键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主义 批判 哈贝马斯 存在论
下载PDF
“改变世界”的两个隐含维度--《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理解 被引量:2
5
作者 单提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8,共4页
近年来,探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思想内涵成为学界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如何以新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思想文本,如何重新理解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如何重新定位马克思哲学的伦理和政治诉求,如何实现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 近年来,探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思想内涵成为学界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如何以新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思想文本,如何重新理解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如何重新定位马克思哲学的伦理和政治诉求,如何实现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对话与沟通,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探询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精神实质,进而做出切合时代的阐释和回应。这里我们特刊发一组笔谈,以期推进相关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解释世界 马克思实践哲学 维度 隐含 传统哲学 普世意义 人类实践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认识论的根本批判 被引量:2
6
作者 夏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2,共5页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掀起了一场存在论革命,实现了由认识论境域向感性本体论这一存在论新境域的转变。马克思对认识论的彻底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成立的先决条件,而且马克思对知识的理解也彻底转向了存在论。这样,历史唯物主义消解了人...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掀起了一场存在论革命,实现了由认识论境域向感性本体论这一存在论新境域的转变。马克思对认识论的彻底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成立的先决条件,而且马克思对知识的理解也彻底转向了存在论。这样,历史唯物主义消解了人类认识的思辨维度,知识的存在论性质由此被揭示为实践意识的观念形态。马克思还尝试建设一门真正的实证知识,它是人的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同一的历史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存在论 感性 实践 历史科学
下载PDF
文化中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批判——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文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柴焰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1-143,共3页
"阶级"和"民族"问题一直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英国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殖民地背景使他选择了处于英国文化边缘的爱尔兰文化研究。在《希思克利夫与大饥荒:爱尔兰文化研究》等著作中,伊格尔顿从创作和... "阶级"和"民族"问题一直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英国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殖民地背景使他选择了处于英国文化边缘的爱尔兰文化研究。在《希思克利夫与大饥荒:爱尔兰文化研究》等著作中,伊格尔顿从创作和细读文学文本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爱尔兰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一种非常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对英国文化中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爱尔兰 文化研究
下载PDF
认识论的空场——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批判 被引量:1
8
作者 夏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哈贝马斯力图在当代状况下重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知性解读中,哈贝马斯形成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空场的批判。在他看来,马克思将劳动引入认识论,却导致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经验的缺失,使历史唯物主义出现了认... 哈贝马斯力图在当代状况下重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知性解读中,哈贝马斯形成了对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空场的批判。在他看来,马克思将劳动引入认识论,却导致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经验的缺失,使历史唯物主义出现了认识论的空场,从而流于历史实证主义。事实上,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批判并不成立,因为恰是马克思对传统认识论的彻底批判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成立的先决条件。但哈贝马斯的这一批判也表明了他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发展方面所作出的真实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的空场 实证主义 劳动 反思 存在论
下载PDF
论“公共卫生”及其公权力实践——以艾滋病预防干预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昕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5期115-119,共5页
本文从"公权力"与"私权利"之争出发,以艾滋病预防干预中的"公共卫生"及其公权力实践为例,重点呈现了"公共卫生"这一外生的概念及相关社会设置是如何在我国本土语境中产生、发展的。同时,就&qu... 本文从"公权力"与"私权利"之争出发,以艾滋病预防干预中的"公共卫生"及其公权力实践为例,重点呈现了"公共卫生"这一外生的概念及相关社会设置是如何在我国本土语境中产生、发展的。同时,就"公共卫生"及其公权力在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中的边界等伦理问题进行讨论。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公共卫生"发展趋向中的多学科合作和视野转换,能够为弥合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割裂状态、促进健康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健康化提供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艾滋病干预 公权力 社会边缘群体
下载PDF
公共生活的批判与重建: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卞绍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113,共8页
本文从现代性状况所造成的"个体主体"与"共同体"分裂的现实境遇出发,通过比较研究黑格尔和马克思解决这一重大课题的思想理路,指出批判与重构"公共生活"乃是马克思思想革命的重要体现。阐释马克思思想的&... 本文从现代性状况所造成的"个体主体"与"共同体"分裂的现实境遇出发,通过比较研究黑格尔和马克思解决这一重大课题的思想理路,指出批判与重构"公共生活"乃是马克思思想革命的重要体现。阐释马克思思想的"公共性"内涵,对于解决人类生存困境并开展与当代政治哲学的批判性对话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公共生活
下载PDF
明末清初天主教对中国世俗迷信的批判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振国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3-148,共6页
在天主教看来,世俗迷信显然是对天主教权威的直接挑战,是天主教在华传播的重大障碍。因此,明清时期来华的传教士及中国天主教徒撰写了大批文章,对中国的世俗迷信口诛笔伐,试图为天主教在华的顺利传播扫清道路。然而,天主教徒的这种批判... 在天主教看来,世俗迷信显然是对天主教权威的直接挑战,是天主教在华传播的重大障碍。因此,明清时期来华的传教士及中国天主教徒撰写了大批文章,对中国的世俗迷信口诛笔伐,试图为天主教在华的顺利传播扫清道路。然而,天主教徒的这种批判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人们对世俗迷信的执着依旧,传统信仰并未从根本上动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天主教 世俗迷信
下载PDF
赵秉文仁政思想述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宏海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18,共5页
通过对赵秉文《滏水集》中政治思想材料的整理,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以及相关理论对赵秉文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赵秉文的仁政思想具体表现为政治实践,理论基础是其儒释道互补的理学思想。赵秉文的仁政思想主要有4个... 通过对赵秉文《滏水集》中政治思想材料的整理,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以及相关理论对赵秉文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赵秉文的仁政思想具体表现为政治实践,理论基础是其儒释道互补的理学思想。赵秉文的仁政思想主要有4个方面:畏天爱民,正心修己;明辨是非,任贤用能;以史为鉴,春秋为法;安不忘危,因时制宜。赵秉文仁政思想的本质是以君主为核心的"精英管理"模式,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就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赵秉文的仁政思想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秉文 仁政 理学 政治思想
下载PDF
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实践意义域中的劳动概念的批判
13
作者 夏巍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26,共6页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开启的存在论新境域中,劳动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创生和改变社会关系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生产与感性的双方面的同一性构成了劳动概念的内涵。哈贝马斯对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作了知性解读,由此区分劳动...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开启的存在论新境域中,劳动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创生和改变社会关系的感性活动,即实践。生产与感性的双方面的同一性构成了劳动概念的内涵。哈贝马斯对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作了知性解读,由此区分劳动与交往,从而重建实践概念为交往。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实践意义域中劳动概念的知性批判彰显了他在当代状况之下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所作出的真实努力,但同时也表明他并未从存在论高度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马克思 劳动 交往 实践 存在论
下载PDF
詹姆逊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研究
14
作者 柴焰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詹姆逊作为当代西方影响力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历经近三十年,传播的热度、广度与深度对中国学界影响深远。詹姆逊文艺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詹姆逊的文学批评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研... 詹姆逊作为当代西方影响力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历经近三十年,传播的热度、广度与深度对中国学界影响深远。詹姆逊文艺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詹姆逊的文学批评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乌托邦思想研究。詹姆逊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也存在着文本局限、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相对冷落、缺乏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思想的比较研究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后现代主义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下载PDF
信念伦理学:论争的起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庆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19,共5页
信念伦理学的基本主张是:我们对自己相信什么,即对自己的信念负有某种道德责任。信念伦理学论争于是围绕这种主张的可信、可能和可行等而展开。信念伦理学的"克利夫特/詹姆斯之争"是信念伦理学论争的最初起源。因此,探讨这次... 信念伦理学的基本主张是:我们对自己相信什么,即对自己的信念负有某种道德责任。信念伦理学论争于是围绕这种主张的可信、可能和可行等而展开。信念伦理学的"克利夫特/詹姆斯之争"是信念伦理学论争的最初起源。因此,探讨这次论争的具体情况,对于信念伦理学研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伦理学 论争的起源 克利夫特/詹姆斯之争
下载PDF
转型期社会舆情的传播规律与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永军 张彩霞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2-87,共6页
舆情是我国映射社会舆论发展与变动的"晴雨表"。社会舆情的传播规律和主要传播特征是社会舆情问题研究的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为社会舆情预警问题研究奠定理论和研究基础,为政府和公众应对危机舆情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 社会舆情 突发事件 传播规律 传播特征
原文传递
司法判决中习俗的考量和适用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贾焕银 《民俗研究》 CSSCI 2009年第2期173-186,共14页
与习俗的一致性深刻影响着法律的实效性。在司法判决中考量和适用习俗,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法律和填补法律漏洞,而且可能得出合法允当的判决来。因此努力提高习俗和法律之间的一致性符合我国法治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习俗... 与习俗的一致性深刻影响着法律的实效性。在司法判决中考量和适用习俗,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法律和填补法律漏洞,而且可能得出合法允当的判决来。因此努力提高习俗和法律之间的一致性符合我国法治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习俗和法律乃是有自身运作逻辑的不同规范系统,在具体个案裁决中习俗因素的考量并不见得就能得出允当而又具有社会可接受性的判决来,通过习俗理解法律最好不要一概而论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俗 彩礼 法律解释 司法判决
原文传递
中国宪法学言论自由观反思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会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101,共11页
当前宪法学界通说认为言论自由是政治自由应受宪法第35条保护,然而第35条实际上却是个体自由条款。宪法第41条是真正的政治自由条款却被排除在言论自由宪法条款之外。这是从人权角度看待言论自由的个体自由一元观支配言论自由问题思考... 当前宪法学界通说认为言论自由是政治自由应受宪法第35条保护,然而第35条实际上却是个体自由条款。宪法第41条是真正的政治自由条款却被排除在言论自由宪法条款之外。这是从人权角度看待言论自由的个体自由一元观支配言论自由问题思考的必然结果。个体自由一元观会使我们以关系论意义的政治自由取代本质论意义的政治自由,从而将政治自由降低到个体自由的地位。从政治自由观出发,我们才能秉持本质论意义的政治自由,真正将政治自由从个体自由中区分出来。宪法第41条是政治自由观的产物,从人民主权的角度出发我们才能发现它作为言论自由条款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阐明言论自由的两种不同理论来源,区分两种不同的言论自由观念,对言论自由的理论探讨和制度保护具有关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论自由 宪法 个体自由观 政治自由观
原文传递
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的存在论视域 被引量:2
19
作者 夏巍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开启了历史存在论的新视域,但是这一视域一直以来被遮蔽在对它的近代知性解读当中。哈贝马斯反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曲解,他在肯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价值的同时,也看到了曲解的根源。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价...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开启了历史存在论的新视域,但是这一视域一直以来被遮蔽在对它的近代知性解读当中。哈贝马斯反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曲解,他在肯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价值的同时,也看到了曲解的根源。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价值与其隐含的旧哲学的要素之张力中,哈贝马斯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历程的展开展现了他类似于马克思的存在论视域。哈贝马斯的这一视域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现实的历史性、真正的社会现实世界、感性意识与感性活动、作为新知识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领悟中。尽管这一视域最终偏离了马克思所指明的方向,然而却为我们展示出他对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发展所做的真实努力,这种努力即是他的重建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论 存在论 生活世界 实践 实证主义
原文传递
习惯法在伊斯兰教法学中的地位及功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耀军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3-48,共6页
在伊斯兰教法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盛行于伊斯兰世界的习惯法对伊斯兰教法学影响明显。习惯法与经、训的关系问题是教法学家争论的主要论题。在教法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习惯法借助圣训、公议、伊斯提哈桑等形式,逐渐渗入教法学。习惯法... 在伊斯兰教法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盛行于伊斯兰世界的习惯法对伊斯兰教法学影响明显。习惯法与经、训的关系问题是教法学家争论的主要论题。在教法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习惯法借助圣训、公议、伊斯提哈桑等形式,逐渐渗入教法学。习惯法在推动教法学内容的扩展、解决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困境、实现教法的世俗化和地方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法 沙里亚 伊斯提哈桑 卡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