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外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韩金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9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手外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手外科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导致出现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并实施护理对策。结果 120例患... 目的探讨手外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手外科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导致出现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并实施护理对策。结果 120例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32例,发生率26. 67%。相关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风险事件发生与心理问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术后放置引流管、穿刺失败、跌倒是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术后放置引流管、穿刺失败、跌倒等因素均有可能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就医安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科 护理对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40例足部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刚 孙玉亮 +3 位作者 崔宜栋 裴艳涛 许庆家 朱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16-20,I0001,共6页
目的通过总结40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探讨足部恶性黑色素瘤的规范化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40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足趾恶性黑色素瘤8例、跖底恶性黑色素瘤12例、足跟... 目的通过总结40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探讨足部恶性黑色素瘤的规范化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40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足趾恶性黑色素瘤8例、跖底恶性黑色素瘤12例、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20例。术前通过查体、病理检查和淋巴结B超等检查方式来证实足部肿瘤的性质以及相对应的腹股沟淋巴结是否有肿大,给予患者扩大切除原发灶、创面修复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等治疗,后对淋巴结病理阳性患者再次给予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患者术后于肿瘤科就诊指导下一步治疗,40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5个月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恢复良好;其余39例均未复发,预后良好。结论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外科规范化治疗是后期综合治疗的前提,能够改善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规范化外科治疗 前哨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PBL案例情景教学法在手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宜栋 许庆家 +4 位作者 刘奔 王刚 林俊豪 裴艳涛 朱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6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PBL案例情景教学法在手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2019学年在手外科实习的医师60人,对基础医学课程已经做了系统学习,将实习医师随机分为10个小组,每小组6人,每个小组再随机分为两个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PBL案例情景教学法在手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2019学年在手外科实习的医师60人,对基础医学课程已经做了系统学习,将实习医师随机分为10个小组,每小组6人,每个小组再随机分为两个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大组30人。试验组采用PBL联合案例情景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观摩结合专题讲座教学法。实习结束后,对学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客观评价标准,包括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模拟临床情境成绩,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考试、操作技能、模拟临床情境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BL案例情景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手外科的实习教学效果,对培养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情景模拟 案例 手外科 临床实习 教学 教育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融入骨科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宜栋 李筠 +4 位作者 许庆家 王俊涛 林俊豪 裴艳涛 朱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6期34-36,共3页
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是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医学生掌握显微外科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基础训练课程。高质量的显微外科技能培训,对医学生以后进入临床或从事科研工作,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文... 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是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医学生掌握显微外科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基础训练课程。高质量的显微外科技能培训,对医学生以后进入临床或从事科研工作,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文章从显微外技术的重要性开始讨论,讲述了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历史,并从其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术等方面对显微外科培训进行的思考和探讨,详细介绍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采用循序渐进的显微外科技能培训模式,不仅丰富了临床医学生的技术储备,还培养了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对显微外科手术的耐心和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骨科 教学 医学教育 反馈 实习
下载PDF
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单根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30例
5
作者 范猛 黄晓楠 +5 位作者 朱磊 武永辉 高自立 何强 娄纯彪 李宗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 目的观察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62例13~16岁的第五掌骨颈移位骨折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改良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前规划手术方案、对克氏针进行预弯,采用jahss法复位移位骨折处,行闭合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平均时长、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大小、住院天数和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6个月时测量两组掌骨颈头干角及掌骨长度,采用VAS评分评估患处疼痛情况、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评估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TAM评分评估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所用手术平均时长、住院天数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手术切口更小(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患侧头干角均显著缩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改良组的TAM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结论相比于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改良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的手指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固定术 闭合复位顺行克氏针髓内固定术 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骨折 第五掌骨颈骨折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俊涛 刘奔 +5 位作者 孙玉亮 崔宜栋 林俊豪 王刚 许庆家 朱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共4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了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的手术治疗,患者均为男性,伴足部坏疽合并感染,行清创、抗...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共4例糖尿病足患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了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的手术治疗,患者均为男性,伴足部坏疽合并感染,行清创、抗感染治疗后仍存留较大面积的创面,对患者控制血糖后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对于外观臃肿的病例,皮瓣成活后于后期再行“去脂修整术”进一步处置。结果4例患者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均成活,外观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将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用于糖尿病足创面修复,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 创面修复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护理观察中血运评估表的设计与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廉炜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年第9期40-42,共3页
目的:设计断指再植术后血运评估表,评价此表在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3月断指再植术患者94例,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60指)与对照组(47例,67指)。对照组采用传统一般护理记录单,观察组... 目的:设计断指再植术后血运评估表,评价此表在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3月断指再植术患者94例,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60指)与对照组(47例,67指)。对照组采用传统一般护理记录单,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血运评估表,表格包括基本情况、血运观察、相关告知3大方面,比较两组患者患指成活率及工作满意度。结果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76,P <0.05)。观察组再植成活率96.67%高于对照组94.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9,P =0.48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达100%,平均得分(4.67&#177;0.82),明显高于对照组(3.03&#177;1.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467,P =0.029)。结论采用血运评估表指导护士对患肢血运情况进行量化判定,可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对术后断指的存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术后观察 血运 评估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架辅助治疗儿童单纯性并指(趾)畸形
8
作者 乔丽 崔宜栋 +1 位作者 林俊豪 朱磊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5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微型Ilizarov外固定牵伸装置辅助治疗儿童单纯性并指(趾)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20月1月共收治7例单纯性并指(趾)畸形患儿,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5~6岁,平均年龄(3.0±1.6)岁;左侧2例,右侧5例。均采... 目的探讨利用微型Ilizarov外固定牵伸装置辅助治疗儿童单纯性并指(趾)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20月1月共收治7例单纯性并指(趾)畸形患儿,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5~6岁,平均年龄(3.0±1.6)岁;左侧2例,右侧5例。均采用微型Ilizarov外固定牵伸装置行并指(趾)间皮肤牵伸,术后3d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2mm。手术肢体采用支具外固定,待软组织牵伸获得充足皮源后,行并指(趾)皮肤“Z”形分离指蹼成形术。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医生评估患儿的手指外观,瘢痕质量、指蹼瘢痕爬移、手指主动活动范围等,瘢痕情况采用温哥华评分评价。家长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评估疼痛、外观和手指功能。结果7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2.0±2.3)个月。使用微型Ilizarov外固定牵伸装置行皮肤牵伸16~27 d后,均可获得1.5 cm以上的充足皮源,Ⅱ期手术分离并指(趾)时不再需要游离植皮,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外固定针眼感染、外固定针脱落、皮肤坏死以及瘢痕爬移等症状。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屈伸活动良好,均无瘢痕挛缩等并发症发生。温哥华评分为0~2分,平均(0.6±0.8)分。色素沉着、柔韧性和指蹼高度分别为(0.4±0.5)分、(0.1±0.3)分和(0.3±0.5)分。家长提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1~4分,平均(2.0±1.2)分;外观0~2分,平均(0.7±0.8)分;功能0~1分,平均(0.4±0.5)分。结论基于Ilizarov的张力-应力法则,使用微型Ilizarov外固定牵伸装置缓慢牵张治疗并指(趾),构型简单、护理方便,可以获得充足皮源,Ⅱ期手术时不影响患指血运,不再需要自体取皮和游离植皮,是治疗单纯性并指(趾)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外固定 并指
下载PDF
显微镜下治疗5例足部甲下血管球瘤
9
作者 裴艳涛 周晓军 +3 位作者 孙玉亮 王刚 崔宜栋 朱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88-90,共3页
血管球瘤,又名球状血管瘤、血管神经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错构瘤。血管球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多见于手指的甲床,足部血管球瘤相对少见。多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多为单发,偶见多发。血管球瘤的病因目前尚... 血管球瘤,又名球状血管瘤、血管神经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错构瘤。血管球瘤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多见于手指的甲床,足部血管球瘤相对少见。多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多为单发,偶见多发。血管球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疼痛,呈间歇性疼痛、触痛和冷刺激痛,多局限于患处。目前公认,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球瘤的有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21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足外科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足部甲下血管球瘤患者5例,疗效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血管球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靶向SOX4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对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光雨 李昊 裴艳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SOX4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株h FOB1. 19和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组(感染LV-NC-GFP-s... 目的:探讨靶向SOX4基因的慢病毒感染对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株h FOB1. 19和骨肉瘤细胞株MG63,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组(感染LV-NC-GFP-shRNA)、干扰组(感染LV-SOX4-GFP-shRNA)和干扰+抑制剂组(LV-SOX4-GFP-shRNA感染前加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阴性组和干扰组MG63细胞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于判断慢病毒感染效果;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酶切Caspase-3蛋白的表达,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h FOB1. 19细胞相比,MG63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 <0. 05);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MG63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干扰组较对照组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活性和酶切蛋白的表达增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均<0. 05),而干扰+抑制剂组上述变化减弱(P <0. 05)。结论:SOX4促进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介导的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SOX4基因 凋亡 CASPASE-3 MG63细胞
下载PDF
螺钉联合锚钉在融合法治疗Ⅱ型疼痛性副舟骨中的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宜栋 李筠 +4 位作者 朱磊 王俊涛 孙玉亮 王刚 许庆家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螺钉联合锚钉在舟骨副舟骨融治疗疼痛性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成人Ⅱ型足疼痛性副舟骨患者15例的病历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右足11例,左足4例,平均年龄43.5岁(27~54岁)... 目的探讨螺钉联合锚钉在舟骨副舟骨融治疗疼痛性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成人Ⅱ型足疼痛性副舟骨患者15例的病历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右足11例,左足4例,平均年龄43.5岁(27~54岁);病程6~36个月,平均15.5个月。所有患者采用空心螺钉联合带线锚钉行舟骨副舟骨融合治疗疼痛性副舟,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法进行术前、末次随访相关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6.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螺钉断裂及拔出、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术前患者AOFAS评分为(51.7±6.5)分,末次随访为(88.5±5.5)分,两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联合带线锚钉在舟骨副舟骨融合治疗疼痛性副舟骨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副舟骨 疼痛 骨融合
下载PDF
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得恒 张增方 +2 位作者 王宝山 杨斌 张鑫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32-33,36,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原因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Sanders分型Ⅲ型及以上的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者84例(98足),均获随访,分析术后并发症... 目的 探讨复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的并发症原因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Sanders分型Ⅲ型及以上的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者84例(98足),均获随访,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 84例患者共随访10~38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切口感染5足,距下关节炎6足。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复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比较有临床效果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熟悉掌握术中操作技巧,并于术前做好周密的准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腓肠肌腱瓣V-Y成形术、腓骨短肌腱、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一期修复跟腱、皮肤缺损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得恒 张增方 +3 位作者 杨斌 张鑫 朱朝晖 陈东亮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38-40,共3页
患者,男,28岁,因跟腱闭合性断裂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迁延不愈,跟腱外露,3个月后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术前体表像见图1。经充分讨论后,于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创术,彻底清创后见跟腱缺损8cm,创面缺损约3cm... 患者,男,28岁,因跟腱闭合性断裂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迁延不愈,跟腱外露,3个月后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术前体表像见图1。经充分讨论后,于硬膜外麻醉下行清创术,彻底清创后见跟腱缺损8cm,创面缺损约3cm×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外露 皮肤缺损 V-Y成形术 腓骨短肌腱 腓肠肌腱 一期修复 筋膜瓣 腓骨肌
下载PDF
强化康复护理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在掌指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文韬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3期3559-3562,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护理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在掌指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康复护理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在掌指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强化康复护理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恢复、并发症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强化康复护理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掌指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躁动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掌指骨骨折患者实施强化康复护理联合虚拟现实训练,可提升掌指骨骨折患者掌指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减少躁动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 强化康复 虚拟现实训练 关节功能 并发症 躁动
下载PDF
中重度手外伤住院患儿参与自身安全态度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永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5期65-68,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中重度手外伤住院患儿参与自身安全态度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临床干预对策。方法本研究方案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某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80例中重度手外伤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调查至少1名对应家长情况。采用患儿参... 目的调查分析中重度手外伤住院患儿参与自身安全态度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临床干预对策。方法本研究方案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某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80例中重度手外伤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调查至少1名对应家长情况。采用患儿参与自身安全态度现状与问卷评估,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参与自身安全态度相关因素。结果80例患儿中参与自身安全态度平均得分为(59.01±7.85)分,处于较低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性别、患儿年龄、其他外伤经历、家长文化程度、家长焦虑抑郁程度等与中重度手外伤住院患儿参与自身安全态度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儿性别、患儿年龄、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家长焦虑抑郁程度是中重度手外伤住院患儿参与自身安全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中重度手外伤住院患儿参与自身安全态度提升仅次于家长的参与安全态度,其与患儿性别、年龄、不同康复治疗介入时机以及家长焦虑抑郁程度相关,护理人员应反复讲解、突出重点指导患儿与家属共同提升安全态度,促进早期康复与恢复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手外伤 住院患儿 参与自身安全态度 影响因素 干预对策
下载PDF
游离髂腹股沟皮瓣在手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6
作者 寇伟 胡勇 +4 位作者 朱磊 郝丽文 官士兵 吴昊 王增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0-402,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的手术方法、技巧及效果。方法设计以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为蒂的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创面。临床应用46例,皮瓣最大切取面积20.0cm×16.0cm,最小切取面...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的手术方法、技巧及效果。方法设计以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为蒂的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创面。临床应用46例,皮瓣最大切取面积20.0cm×16.0cm,最小切取面积5.0cm×2.5cm。结果术后41例完全成活,1例发生动脉危象改为游离植皮,2例切取后即改为游离植皮,2例发生部分坏死,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得以缓解,皮瓣成活。随访时间2~12个月,供区一期缝合,皮瓣质地、颜色良好,受区外观、功能满意。结论以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髂腹股沟皮瓣血供可靠、动脉供养面积大,供区损伤小,对手足肢体创面的修复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股沟皮瓣 皮肤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完全断指再植术后缩短患者卧床时间的干预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晓凤 李娇 +3 位作者 陈欧 朱磊 张永芹 乔丽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究完全断指再植术后缩短患者卧床时间的可行性,并设计出一套缩短患者卧床时间的具体方案。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足外科72例因外伤致1~2指完全离断的患者,其中试验组3... 目的:探究完全断指再植术后缩短患者卧床时间的可行性,并设计出一套缩短患者卧床时间的具体方案。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足外科72例因外伤致1~2指完全离断的患者,其中试验组37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进行手足外科断指再植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执行早期下床计划,将绝对卧床7 d以上更改为5 d可离床活动。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危象、断指再植成活及便秘发生情况;通过舒适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比较患者心理状况。采用卡方检验考察血管危象发生率、再植手术成功率、便秘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焦虑、抑郁、舒适度得分等计量资料进行两组间比较,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试验组患者无血管危象发生,对照组有1例发生血管危象;两组再植指全部成活;血管危象发生率和断指再植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的焦虑得分、抑郁得分[分别为(37.3±8.2)分和(43.0±8.3)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4.4±11.0)分和(48.8±8.6)分]( P<0.05);舒适度得分[(88.8±10.5)分]高于对照组[(79.4±1.4)分]( P<0.05)。 结论:针对切割伤和轻度挤压伤致完全断指再植患者,采取循序渐进的下床方案,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对断指再植成功率无负面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护理 卧床时间 显微外科护理
原文传递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许庆家 朱磊 +3 位作者 林尊文 王俊涛 林俊豪 丁自海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3-414,共2页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四肢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损伤类型,易导致肌腱、血管及骨外露,临床处理较棘手.穿支皮瓣是一种新的外科技术,由Koshima等[1]和Kroll等[2]首先报道.由于该种皮瓣以穿支血管为蒂,不牺牲知名主要血管,减少对供区的损...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四肢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损伤类型,易导致肌腱、血管及骨外露,临床处理较棘手.穿支皮瓣是一种新的外科技术,由Koshima等[1]和Kroll等[2]首先报道.由于该种皮瓣以穿支血管为蒂,不牺牲知名主要血管,减少对供区的损伤,日渐受到重视[3-5].近年来,我们对腓动脉穿支为蒂的皮瓣血供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将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用于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修复 四肢软组织缺损 皮瓣游离移植 腓动脉穿支 穿支皮瓣 手足部软组织缺损 应用 穿支血管
原文传递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小腿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林尊文 危文波 +3 位作者 邹帆 胡冬 黄山虎 朱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小腿Gustilom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10例小腿Gustilom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蒂部血管运用端一侧...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小腿Gustilom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对10例小腿Gustilom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蒂部血管运用端一侧吻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胫前血管损伤6例,胫后血管损伤4例。股前外侧皮瓣切取后血管蒂部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行端一端吻合,皮瓣通血后血运良好,缝合覆盖创面。定期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皮瓣外观、色泽、肢体有无缺血。结果lO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后皮瓣成活。2例因创面感染延迟愈合。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个月。10例患者皮瓣厚薄适中.外形良好.质地柔软.色泽与受区皮肤相近。患肢外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蒂部血管运用端-侧吻合的方式是修复小腿Gustilo11I型开放性骨折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手段。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端-侧吻合 血管吻合 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
原文传递
经皮导引抽出钢丝或肌腱缝合线法对锤状指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12
20
作者 寇伟 丁自海 +5 位作者 刘泉萌 吴吴 官士兵 王增涛 朱磊 许庆家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应用经皮导引抽出钢丝(或肌腱缝合线)法对锤状指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方法选择9例骨性、6例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以lOml注射针头经皮穿过骨性、骨一软组织隧道环穿末节指骨基部骨质,自背侧刀口导引出钢丝或肌腱缝合线,将在止点部... 目的应用经皮导引抽出钢丝(或肌腱缝合线)法对锤状指进行微创手术治疗。方法选择9例骨性、6例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以lOml注射针头经皮穿过骨性、骨一软组织隧道环穿末节指骨基部骨质,自背侧刀口导引出钢丝或肌腱缝合线,将在止点部位的撕脱骨块或断裂的伸肌腱直接固定在指骨上的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结果15例患者术后关节伸、屈功能良好,无疼痛。采用Crawford功能评定法评定:优7指,良5指,可3指。优良率80%。结论经皮导引抽出钢丝或肌腱缝合线法对锤状指的微创手术治疗具有以下优点:①不需扩大暴露切口远端皮肤的远指间关节背侧横向“s”刀口就可以满足手术需要。②允许有足够的骨量钻取骨隧道来满足钢丝或肌腱缝合线的悬挂强度(尤其对于关节面有较大的撕脱骨块病例)。⑧骨隧道钻取部位可根据需要选择,以满足使钢丝力线垂直于骨折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腱损伤 微创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