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文艺学研究趋向与“语言学转向”的关系 |
赵奎英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2
|
读《楚系简帛文字编》札记 |
徐在国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14
|
|
3
|
20世纪山东作家对齐鲁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再创造 |
魏建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1 |
8
|
|
4
|
中国新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关系论 |
朱德发
|
《山东电大学报》
|
1999 |
4
|
|
5
|
“改革文学”与“文学改革”——-----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改革与文学"讨论会发言纪要 |
姜静楠
李江宁
|
《东岳论丛》
|
1988 |
0 |
|
6
|
按照"美的规律",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试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中的典型理论 |
李衍柱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0 |
|
7
|
西方近、现代主体论美学的逻辑发展──审美本体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
杨存昌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8
|
审美关系说在西方美学史上的逻辑发展 |
杨存昌
|
《理论学刊》
CSSCI
|
1998 |
0 |
|
9
|
《大学语文》中的几个问题 |
王勇
|
《现代语文(高中版)》
|
2001 |
0 |
|
10
|
建构“中国式的现代主义”——论袁可嘉诗学体系的文化内涵 |
邵瑜莲
|
《中外诗歌研究》
|
2001 |
1
|
|
11
|
《我深深爱上了边疆的一草一木》简析中文系 |
|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
1976 |
0 |
|
12
|
文本化的“上海”——新长篇讨论会之二:王安忆的《富萍》 |
吴义勤
贺彩虹
刘永春
郑鹏
白浩
梁秀花
丛坤赤
朱敏
张克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13
|
历史·人史·心史——新长篇讨论之四:尤凤伟的《中国:一九五七》 |
吴义勤
田广文
白浩
邵瑜莲
郑鹏
刘永春
贺彩虹
李艳
刘香
刘玉秋
于丽娜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14
|
审美阐释的理论期待视野──关于现代文学评价标准的思考 |
朱德发
贾振勇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5
|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 |
李衍柱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6
|
|
16
|
动结式述补结构的语义是什么 |
王红旗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33
|
|
17
|
娜拉出走:现代性的女性神话——鲁迅小说《伤逝》再诠释 |
贾振勇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9
|
|
18
|
中国古代时间意识的空间化及其对艺术的影响 |
赵奎英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2
|
|
19
|
“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 |
高更生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7
|
|
20
|
百年苦旅:“吃人”意象的精神对应——鲁迅《狂人日记》和莫言《酒国》之比较 |
张磊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