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金玉 赵颖馨 +2 位作者 刘振东 宋洪斌 叶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健康体检者916例,依据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0个危险因素组(对照组)226例,1个危险因素组239例,2个危险因素组234例,≥3个危险因素组...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8月健康体检者916例,依据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0个危险因素组(对照组)226例,1个危险因素组239例,2个危险因素组234例,≥3个危险因素组217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血生化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斑块发生率为7.52%,1个危险因素组为15.06%,2个危险因素组为23.93%,≥3个危险因素组为45.16%,从对照组到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斑块发生率显著上升(P〈0.01)。4组受试者IMT分别为0.94±0.32 mm、1.12±0.34 mm、1.25±0.33 mm及1.37±0.39 mm,斑块Crouse积分分别为0.24±0.64、0.58±1.21、0.85±1.26及1.32±1.64。从对照组到合并≥3个危险因素组IMT及斑块Crouse积分逐渐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个危险因素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对照组的1.27倍,2个危险因素组为2.31倍,≥3个危险因素组为4.68倍(P〈0.01)。结论危险因素之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联合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斑块
下载PDF
山东省40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建民 路方红 +4 位作者 金世宽 孙尚文 赵颖馨 王舒健 周晓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各因素对心脑血管病死亡的影响和作用强度及各因素在不同年龄段作用的差异。方法对11008名人群进行基线调查,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各因素对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的发生与脑卒中史、吸烟、收... 目的探讨各因素对心脑血管病死亡的影响和作用强度及各因素在不同年龄段作用的差异。方法对11008名人群进行基线调查,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各因素对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的发生与脑卒中史、吸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年龄有关。40~59岁人群主要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脑卒中史(4.903)、DBP每增加10mmHg(1.366,1mmHg=0.133kPa)、吸烟(1.157)、年龄每增加1岁(1.098);60~74岁人群分别为:脑卒中史(2.405)、吸烟(1.231)、SBP每增加10mmHg(1.201)、体重指数每增加1(1.141)、年龄每增加1岁(1.095);≥75岁人群:仅年龄每增加1岁(1.068)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因素对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预测价值在不同年龄段是不同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侧重于不同的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心脑血管病 死亡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脉压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大鹏 路方红 +4 位作者 吴凡 吴虹 赵颖馨 田奇 孙慧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群脉压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性。  方法 :对 2 5 5 3 7例高血压普查人群进行登记及测压 ,应用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脉压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关系。  结果 :人群总体脉压在 40~ 49mmHg(1mmHg =0 13 3kPa)时出现... 目的 :探讨人群脉压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性。  方法 :对 2 5 5 3 7例高血压普查人群进行登记及测压 ,应用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脉压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关系。  结果 :人群总体脉压在 40~ 49mmHg(1mmHg =0 13 3kPa)时出现的频率最高 ,男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9)。对血压以外的其他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 ,脉压每增加 10mmHg ,冠心病危险中年人增加 5 1 5 % ,老年人增加2 3 9%。但进一步校正舒张压后 ,老年人脉压与冠心病的正相关性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 ,进一步校正收缩压后 ,中、老年人脉压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均不再显著。  结论 :中、老年人脉压与冠心病虽然显著正相关 ,但其相关性不独立于收缩压和舒张压 ,在重视脉压的同时 ,应首先重视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 冠心病 危险因素 治疗 高血压 普查
下载PDF
血压正常高值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振东 路方红 +6 位作者 董元丽 赵颖馨 王舒健 孙尚文 潘慧 李俊 胡小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 947例血压正常高值者按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分为0个危险因素组(482例)、1个危险因素组(499例)、2个危险因素组(493例)、≥3个危险因素组(473例)。所有受试者均...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 947例血压正常高值者按合并危险因素的数量分为0个危险因素组(482例)、1个危险因素组(499例)、2个危险因素组(493例)、≥3个危险因素组(473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以及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检测。结果随着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加,4组受试者的腰臀比、TC、TG、LDL-C、空腹血糖、吸烟史及家族史明显增高,HDL-C明显降低;IMT、LVMI、MAU明显增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MAU异常率逐渐增加(P<0.01)。以0个危险因素组为基数,随着合并危险因素的增加,发生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风险比明显增加。结论随着合并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血压正常高值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危险因素之间具有联合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狭窄 肥大 左心室 白蛋白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广娟 赵颖馨 +4 位作者 孙尚文 仇杰 张慧 商鲁翔 李兴超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及聚集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25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结果年龄(OR=1.06,P<0.05)、性别(OR=1.54,P<0.05)、高血压病(OR=1.6...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及聚集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25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液检查。结果年龄(OR=1.06,P<0.05)、性别(OR=1.54,P<0.05)、高血压病(OR=1.62,P<0.05)、饮食偏咸(OR=1.61,P<0.05)、空腹血糖(OR=1.13,P<0.05)、总胆固醇(OR=1.3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0个危险因素组为基数,1个、2个、≥3个危险因素组发生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分别是0个危险因素组的2.33倍、3.01倍、4.72倍。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疾病、饮食偏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等因素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存在聚集性,应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聚集性
下载PDF
体质特点与脉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路方红 张大鹏 +3 位作者 李琦 吴凡 田奇 赵颖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 :研究人群体质特点与脉压的相关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 83 71名成年人 ,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 3组 ,研究各项体质指标与脉压的关系。  结果 :男女两性脉压大多随体重指数及腰臀比四分位数的... 目的 :研究人群体质特点与脉压的相关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 83 71名成年人 ,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 3组 ,研究各项体质指标与脉压的关系。  结果 :男女两性脉压大多随体重指数及腰臀比四分位数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 ,尤以女性为明显。性别在青年人群为一明显影响因素 ,而在中老年人群其与脉压相关性不明显。每周参加锻炼次数在老年组与脉压呈负相关。  结论 :防治超重及中心型肥胖有助于降低脉压 ,尤其对女性和中青年人群 ,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脉压及心脑血管发病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压 中老年人群 相关性研究 女性 中心型 心脑血管 体质特点 体质指标 结论 人群体质
下载PDF
济南和青岛地区中老年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调查 被引量:5
7
作者 商鲁翔 满姗姗 +3 位作者 张华 赵颖馨 柴强 刘振东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6年第12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地区中老年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3-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在山东省济南和青岛地区对40岁以上常住居民共计43 ... 目的探讨不同地区中老年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3-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在山东省济南和青岛地区对40岁以上常住居民共计43 528名进行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测、Hcy及血生化指标测定。筛选出高危人群后,按年龄分为40~、50~、60~、70~和80~岁5个年龄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两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高危人群Hcy水平、分布和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43 528名,其中高危人群7 661名,占17.6%。济南地区总体、男性、女性Hcy水平[分别为(19.04±8.66)、(21.18±9.98)、(17.15±6.77)μmol/L]均高于青岛地区[分别为(12.17±5.73)、(13.43±6.81)、(11.10±4.3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地区男性Hcy水平均分别高于同地区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济南各年龄组Hcy水平均高于青岛同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地区高年龄组男性、女性Hcy水平高于低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性别(OR=0.43)、总胆固醇(OR=1.74)是济南地区高危人群Hcy升高的影响因素(P〈0.01),年龄(OR=1.05)、性别(OR=0.42)、甘油三酯(OR=1.4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55)是青岛地区高危人群Hcy升高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中老年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Hcy水平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年龄、性别间差别。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血浆Hcy水平,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降低血脂水平,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 高危人群 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老年人糖调节受损与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陶秀芳 刘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调节受损与心率震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254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血糖管理指南,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27例、糖调节受损组(受损组)72例及新诊断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5例。所有受...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调节受损与心率震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254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血糖管理指南,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27例、糖调节受损组(受损组)72例及新诊断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5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损组及糖尿病组震荡初始及24h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升高,震荡斜率及RR间期标准差(SDNN)明显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受损组震荡初始降低,震荡斜率及SDNN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与震荡初始及24h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呈正相关(r=0.5347,r=0.3419,P<0.01),与震荡斜率及SDNN呈负相关(r=-0.4633、r=-0.3682,P<0.01)。结论空腹血糖水平与心率震荡相关,老年糖调节受损者已经存在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心血管疾病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率 室性早搏复合征 葡糖耐量试验
下载PDF
以钙拮抗剂为基础的联合降压对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尚文 路方红 +3 位作者 孙颖 赵颖馨 刘振东 王舒健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8-03-2011-02济南4个社区查体人群中高血压患者275例,年龄50~79岁。随机分为氨氯地平联合复方...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CAP)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8-03-2011-02济南4个社区查体人群中高血压患者275例,年龄50~79岁。随机分为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组(A组,134例)或联合替米沙坦组(B组,141例)。排除68例应用调脂药物的患者后,对207例(A组,102例;B组,105例)患者进行分析。在基线、治疗12、24月,分别应用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量CAP和增强指数,应用PWV测定仪测定颈桡动脉PWV(crPWV)。结果两组治疗12月后,中心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增强指数及crPWV均明显降低。24月时,B组crPWV较12月时进一步降低[(8.9±2.0)比(9.5±2.2)m/s,P<0.05],然而A组患者的crPWV并未随着时间的延长进一步改善(P>0.05)。治疗12和24月后,B组crPWV下降幅度[12月(-3.5±2.1)m/s,24月(-4.1±2.3)m/s]均较A组[12月(-2.3±1.6)m/s,24月(-2.5±1.8)m/s]更明显(均P<0.01)。结论以钙拮抗剂氨氯地平为基础,联合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均能够降低CAP、增强指数和改善大动脉顺应性,其中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改善动脉弹性更明显,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联合降压 中心动脉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老年正常高值血压者动态血压及节律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齐在文 路方红 +1 位作者 刘振东 赵颖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动态血压及节律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血压者(正常组)138例,正常高值血压者(高值组)121例,高血压者(高血压组)100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及节律;采用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量中...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动态血压及节律与中心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血压者(正常组)138例,正常高值血压者(高值组)121例,高血压者(高血压组)100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及节律;采用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测量中心动脉压及增强指数(AIx)。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值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舒张压、中心动脉脉压、增强压、AIx均明显升高,夜间收缩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正常高值血压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夜间收缩压下降率、非杓型血压发生率为AIx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协方差分析,血压水平与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对AIx均有影响,且有协同作用(F=12.37,P<0.05)。结论非杓型血压单独对AIx有影响,且与高水平血压有协同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动脉硬化 血压测定 脉搏
下载PDF
Hp感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范存芳 刘振东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第7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的248例NAFLD患者依据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128例)、非感染组(120例),对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内...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的248例NAFLD患者依据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128例)、非感染组(120例),对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空腹血糖(Bs)、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CP)检测比较。结果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CIMT、CP检出率、血清ET-1、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Bs、Hcy、hs-CRP显著升高,血清N0、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机体脂质代谢、引发炎症反应,促进NAFLD患者内皮功能的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管内皮功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危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杨建民 路方红 +4 位作者 金世宽 赵颖馨 孙尚文 王舒健 周晓红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99-702,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及差异。方法对15752例年龄≥40岁的高血压普查人群进行血压测量和登记,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752例人群中,检出脑卒中患者282例(1.8%),非... 目的回顾性研究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及差异。方法对15752例年龄≥40岁的高血压普查人群进行血压测量和登记,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752例人群中,检出脑卒中患者282例(1.8%),非脑卒中患者15470例(98.2%)。脉压平均为(47.5±11.1)mmHg。脉压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70岁左右达到最高峰,此后女性脉压较为平稳,男性脉压则略有下降。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冠心病史、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后,随PP水平的增高,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调整血压以外的其他因素后,脉压每增加10mmHg,中、老年人脑卒中危险分别增加76.0%、44.8%。校正收缩压后,脉压与中年人脑卒中呈显著负相关(B=-0.482,OR=0.618,P<0.01),与老年人脑卒中则无显著相关性;校正舒张压后,中老年人脉压与脑卒中仍显著正相关。结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的患病率随脉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中年人应首先重视舒张压的控制;老年人应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尽量降低脉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脉压 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尚文 路方红 +3 位作者 孙颖 赵颖馨 刘振东 王舒健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63-767,共5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组(A组,n=207)和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组(B组,n=211)。分别观察治疗12和24月两组...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组(A组,n=207)和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组(B组,n=211)。分别观察治疗12和24月两组药物的降压效果,应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管内径、血流参数、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Crouse积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和24月的血压均较自身基线时降低(P<0.05)。与同组基线相比,两组患者治疗12、24月时动脉内径增宽[A组(7.92±1.51)比(8.32±1.47)比(7.45±1.36)mm;B组(7.95±1.55)比(8.33±1.62)比(7.39±1.44)mm]、Crouse积分减小(A组3.12±2.76比2.61±2.10比3.67±2.87;B组2.97±2.32比2.34±1.87比3.71±3.02)、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加快,阻力指数减轻,并且随治疗时间延长,趋势更明显(均P<0.05)。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组治疗第12、24月时颈动脉IMT较基线时减轻[(0.94±0.16)比(0.91±0.14)比(0.98±0.15)mm,均P<0.05],而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组12月时颈动脉IMT减轻并不明显[(0.95±0.15)比(0.97±0.12)mm,P>0.05],24月时才出现减轻[(0.91±0.14)比(0.97±0.12)mm,P<0.05]。与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比较,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患者在12、24月时颈动脉IMT减轻、Crouse积分减少、阻力指数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与联合复方阿米洛利均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学,并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显,但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能更有效地改善大动脉结构和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联合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宋洪斌 刘振东 +5 位作者 路方红 刁玉涛 张华 赵颖馨 孙尚文 齐在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6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和腰围将受试者分为4组:正常BMI+正常腰围组(正常组,n=194)、正常BMI+腰围增高组(单纯腰围增高组,n=195)、BMI增高+正常腰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6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和腰围将受试者分为4组:正常BMI+正常腰围组(正常组,n=194)、正常BMI+腰围增高组(单纯腰围增高组,n=195)、BMI增高+正常腰围组(单纯BMI增高组,n=196)及BMI增高+腰围增高组(BMI和腰围增高组,n=191)。测定所有受试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根据受试者的血脂情况,计算动脉硬化指数。结果 BMI和腰围增高组受试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2120±263 mm/s)和动脉硬化指数(3.35±0.87)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及单纯腰围增高组和单纯BMI增高组(P<0.05)。BMI和腰围增高组受试者的踝臂指数(0.72±0.15)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及单纯腰围增高组和单纯BMI增高组(P<0.05)。单纯BMI增高组受试者的踝臂指数及动脉硬化指数与单纯腰围增高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BMI和腰围增高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均显著,且二者存在协同效应。结论腹型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受损程度严重,BMI和腰围增高对动脉弹性功能受损有交互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动脉僵硬度 高血压
下载PDF
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郭芳 赵颖馨 +1 位作者 曹春林 刘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体检者197例,根据受试者诊室血压及7d家庭自测血压测定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血压正常组62例、隐性高血压组62例及高血压组73例。所...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体检者197例,根据受试者诊室血压及7d家庭自测血压测定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血压正常组62例、隐性高血压组62例及高血压组73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检测。结果隐性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诊室收缩压、自测收缩压、自测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IMT、硬化系数β值、MAU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P<0.01);隐性高血压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自测收缩压、硬化系数β值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P<0.01)。隐性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变异性与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呈正相关。收缩压变异性是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升高,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MAU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测定 血压监测 便携式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Th17细胞相关效应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振东 路方红 +4 位作者 赵颖馨 孙尚文 王舒健 胡小亮 李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Th17细胞相关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入选的2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根据测定的baPWV值的四分位数,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Th17细胞相关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入选的2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根据测定的baPWV值的四分位数,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组,即baPWV<1444 cm/s组、1444 cm/s≤baPWV<1767 cm/s组、1767 cm/s≤baPWV<2169 cm/s组和baPWV≥2169 cm/s组。检测所有入选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高baPWV值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低baPWV值组患者升高,四组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aPWV与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5、0.556及0.447,P均<0.001),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是影响baPWV的主要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Th17细胞相关效应因子的血清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吸烟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冠心病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广娟 赵颖馨 +1 位作者 张慧 李兴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吸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冠心病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22043例入我医科院健康体检者,以是否存在冠心病为依据分为非冠心病组(对照组)19410例、冠心病组2633例。均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 目的探讨吸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冠心病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22043例入我医科院健康体检者,以是否存在冠心病为依据分为非冠心病组(对照组)19410例、冠心病组2633例。均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检测。结果冠心病组吸烟率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Hcy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832倍,HHcy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正常Hcy者的1.019倍。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有HHcy且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无HHcy且不吸烟者的2.473倍,HHcy和吸烟共同出现的交互作用指数是1.739,纯交互作用归因比为42.49%。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它们的交互作用指数均是大于1。结论 HHcy、吸烟是得冠心病的两个危险因素,其对冠心病的发病有正交互作用,应当综合预防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吸烟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血压正常高值者血压晨峰与冷加压试验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振东 董元丽 +4 位作者 路方红 赵颖馨 孙尚文 王舒健 王琳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血压晨峰现象与冷加压试验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258例受试者按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组、血压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病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冷加压试验。结果:血压正常高值者清晨血压上...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血压晨峰现象与冷加压试验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258例受试者按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组、血压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病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冷加压试验。结果:血压正常高值者清晨血压上长幅度为(27±9)mmHg,冷加压后0 s及60 s SBP增加幅度分别为(14±6)mmHg及(9±5)mmHg,晨峰及冷加压试验阳性发生率分别为45%及26%,低于高血压病组,但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血压晨峰、吸烟史、年龄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0 s SBP增加幅度的主要因素;血压晨峰、年龄及空腹血糖是影响60 s SBP增加幅度的主要因素。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清晨血压上升明显,冷加压后血压显著上升,冷加压后血压增幅与血压晨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正常高值 交感神经活性 血压晨峰 冷加压试验
下载PDF
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
19
作者 孙颖 路方红 +4 位作者 刘振东 孙尚文 赵颖馨 金世宽 王舒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238例,以血压≥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34例)和对照组(104例),并进行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 目的探讨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238例,以血压≥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34例)和对照组(104例),并进行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用Pearson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baPWV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偶测收缩压,24 h、昼间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aPWV与偶测血压;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昼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是老老年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脉压、心率及血压负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心率 年龄因素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腹型肥胖对高血压发病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商鲁翔 杨波 +3 位作者 王月 韩梅玲 满姗姗 刘振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腹型肥胖对高血压发病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 591例,根据是否存在高血压分为非高血压组(对照组)1 235例、高血压组2 356例。两组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观察H...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腹型肥胖对高血压发病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 591例,根据是否存在高血压分为非高血压组(对照组)1 235例、高血压组2 356例。两组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观察HHcy及腹型肥胖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在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型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正常腰围者的1.54倍,HHcy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Hcy正常者的2.287倍(OR分别为2.287、1.54,P均<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有HHcy及腹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为无HHcy及腹型肥胖者的3.464倍,HHcy与腹型肥胖同时存在的交互作用指数为1.253,交互作用归因比为14.3%,纯交互作用归因比为20.2%。结论 HHcy、腹型肥胖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二者对高血压发病具有正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腹型肥胖 交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