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黏液癌病理特点、Gli1蛋白表达及与核磁共振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岳彩云 李锁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49-1551,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病理特点、Gli1蛋白表达及与核磁共振表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乳腺活检、Gli1蛋白检测及核磁共振表现检查,根据乳腺活检、Gli1蛋白检测...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病理特点、Gli1蛋白表达及与核磁共振表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乳腺活检、Gli1蛋白检测及核磁共振表现检查,根据乳腺活检、Gli1蛋白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病理分型和表达水平分组,分析不同病理分型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患者的核磁共振表现。结果:单纯型和混合型的肿瘤形态、肿瘤边缘、T_(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蛋白阳性和Gli1蛋白阴性的肿瘤边缘、T_(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核磁共振诊断乳腺黏液癌可通过对比肿瘤形态、肿瘤边缘、T_(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对病理分型进行鉴别诊断,并可通过分析对比肿瘤边缘、T_(2)WI抑脂信号、内部增强、TIC曲线、ADC值、钙化等核磁共振表现对预测Gli1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黏液癌 病理特点 GLI1蛋白 核磁共振 相关性
下载PDF
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韩庶勇 杨飞 +1 位作者 袁传涛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目的观察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low grade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nasopharynx,LGPACN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LG-PACNP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追踪随访患者的预后,并复习相关... 目的观察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low grade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nasopharynx,LGPACN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LG-PACNP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追踪随访患者的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0岁。肿瘤组织主要由树枝状乳头和管状腺体组成,部分区域呈梭形,乳头可见纤维血管轴心,腺体不规则,呈囊性、管状、梭形、乳头和管腔表面被覆单层柱状或假复层柱状上皮。免疫表型:瘤细胞CK(AE1/AE3)、CK7、vimentin、TTF-1均阳性,TG、S-100均阴性。结论原发性LGPACNP是一种罕见的、具有明确形态学特征的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应与其它形态学相似的肿瘤鉴别;肿瘤完整切除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部肿瘤 乳头状腺癌 低级别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调整铋剂的四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疗效的研究
3
作者 王立民 郭章允 +2 位作者 王新 张海涛 田字彬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9期2323-2326,共4页
目的:观察调整铋剂的四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7月样本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配成A组(经典方案14 d)、B组(减少铋剂使用14 d)、C组(减少铋剂使用10 d+枸橼酸铋钾单... 目的:观察调整铋剂的四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7月样本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配成A组(经典方案14 d)、B组(减少铋剂使用14 d)、C组(减少铋剂使用10 d+枸橼酸铋钾单药18 d),每组各30例。停药4周后患者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评估。结果:纳入患者90例,其中85例完成治疗。意向性分析(ITT)中,Hp总体根除率为84.4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3,P=0.439);符合方案分析(PP)中,Hp总体根除率为89.41%,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74,P=0.229);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4、2.222,P<0.001);治疗后,3组患者组织学慢性炎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98,P=0.001);治疗后,3组患者组织学活动性炎症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62,P=0.003)。结论:减少铋剂与质子泵(PPI)联合使用剂量追加铋剂单药方案,不降低根除率,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能够较好改善临床症状、组织病理慢性炎症、组织病理活动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铋剂四联方案 根除成功率
下载PDF
EBV及HPV感染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武爱华 高美华 +1 位作者 党华龙 刘月兰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4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EB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取宫颈炎(32)和宫颈鳞癌患者组织标本(52)共84例,采用PCR方法对EBV和HPV DNA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组HPV DNA、和EB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15%和69.23%,显著高...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EB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取宫颈炎(32)和宫颈鳞癌患者组织标本(52)共84例,采用PCR方法对EBV和HPV DNA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组HPV DNA、和EB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15%和69.23%,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炎组3.1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PV DNA和EBV混合感染率为67.3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分化程度:低分化组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临床分型:浸润型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三型患者(P<0.05);淋巴转移:淋巴转移组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且HPV(+)+EBV(+)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低于HPV(+)组患者和EBV(+)组患者(P<0.05)。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EBV及HPV有较高的感染率,且HPV+EBV+感染与宫颈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分型、淋巴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 HPV 感染 宫颈癌
下载PDF
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疾病转归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瑞红 张海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1934-1936,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sTim-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疾病转归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1年疾病转... 目的:探讨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sTim-3)、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AG-3)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疾病转归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1年疾病转归情况分为良好组34例、不良组18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血清sTim-3、LAG-3水平。分析术前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血清sTim-3、LAG-3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各指标对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分析血清各指标不同表达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度。结果:与良好组比较,术后1d、术后1个月不良组血清sTim-3、LAG-3水平升高(P<0.05);血清sTim-3、LAG-3水平与临床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联合预测转归不良的AUC(0.906)均大于单项预测0.735、0.836(P<0.05);sTim-3、LAG-3高表达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度分别是低表达者的1.789倍、1.737倍(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疾病转归不良患者血清sTim-3、LAG-3水平明显增高,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对疾病转归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 疾病转归
下载PDF
瘦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
6
作者 刘文娟 张海涛 +4 位作者 周雪清 陈河来 郝佳宇 刘文慧 王鑫峰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0期7-9,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瘦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瘦素处理MCF-7细胞,MTT与划痕实验检测瘦素对MCF-7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和qPCR分别检测瘦素对MCF-7细胞MMP14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 目的探讨瘦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瘦素处理MCF-7细胞,MTT与划痕实验检测瘦素对MCF-7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和qPCR分别检测瘦素对MCF-7细胞MMP14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瘦素处理组MCF-7细胞增殖均发生明显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瘦素处理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升高;Western blotting和qPCR检测结果显示,瘦素可上调MCF-7细胞MMP14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并随着瘦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100 ng/ml以上瘦素浓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瘦素通过上调人乳腺癌MCF-7细胞MMP14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瘦素 MMP14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岳彩云 田龙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目的 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为肿瘤的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山东省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病理诊断,对照组实施常规技术... 目的 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为肿瘤的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12月山东省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病理诊断,对照组实施常规技术诊断,观察组实施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比较两组诊断阳性率、满意率、诊断相关评分。结果观察组诊断阳性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06)。观察组心理顾虑评分为(18.36±1.36)分,高于对照组的(17.12±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9,P<0.001);观察组信任感评分为(18.54±1.04)分,高于对照组的(16.27±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38,P<0.01);观察组依从性评分为(17.91±1.69)分,高于对照组的(17.12±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1,P=0.018)。结论 免疫组化技术应用后可以保证诊断阳性率,并能提升肿瘤患者满意率、依从性,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减少患者心理顾虑,临床可根据需要积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技术 常规技术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