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43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杨子润 王保安 +2 位作者 沈随军 姜振辉 周德宝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第6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12月至2004年10月43例临床病例分析。结果神经内镜经脑间隙,清晰显示观察到显微手术盲区,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和显微解剖结构的识别,减少对脑组织牵拉。结论神经...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12月至2004年10月43例临床病例分析。结果神经内镜经脑间隙,清晰显示观察到显微手术盲区,明显改善深部术野的照明和显微解剖结构的识别,减少对脑组织牵拉。结论神经内镜弥补手术显微镜的不足,对显微手术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显微神经外科 微创手术
下载PDF
电视腹腔镜下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治疗脑积水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延鹏 王保安 +4 位作者 宋涛 孙金龙 庞琦 胡三元 张庆林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电视腹腔镜 侧脑室—肝膈间隙分流术 治疗 脑积水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游离DNA动态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牛家峰 贾磊 +3 位作者 李雪 厉宗祥 李庆 周德宝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0期2779-2780,278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游离DNA的动态变化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54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分为轻度17例,中度21例和重度16例,分别采集发病后1、3、7、15d脑脊液2mL,提取游离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游离DNA的动态变化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54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分为轻度17例,中度21例和重度16例,分别采集发病后1、3、7、15d脑脊液2mL,提取游离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游离DNA水平。结果脑出血组中游离DNA水平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颅内压异常组高于正常组;颅内感染组高于非感染组。结论脑脊液游离DNA水平对于诊断脑出血颅脑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而且有助于监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DNA 脑出血 脑水肿 颅内感染
下载PDF
多沙普仑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谭明韬 肖秀华 苗传玉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多沙普仑在提高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UPPP)患者全麻苏醒期安全性的作用及意义。方法:36例ASAⅡ- Ⅲ级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择期实施UPP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多沙普仑组(D组),每组18 例。所有病人均采... 目的:探讨多沙普仑在提高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UPPP)患者全麻苏醒期安全性的作用及意义。方法:36例ASAⅡ- Ⅲ级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择期实施UPP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多沙普仑组(D组),每组18 例。所有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时停用全部麻醉药物,D组在手术结束时先静推多沙普仑1 mg·kg-1,继之静脉滴注0.1%多沙普仑+5%葡萄糖混合液;C组只在相应时间给予等量的5%葡萄糖液。记录手术结束至病人清醒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6 h内MAP、HR变化和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病人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拔管后6 h内病人MAP、HR较早恢复稳定,舌后坠、呼吸抑制、误吸、喉痉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 0.05)。结论:UPPP患者术后应用多沙普仑能降低全麻苏醒期的风险,具有安全、可靠、实施简便的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普仑 病人 苏醒期 全麻 腭咽成形 手术 悬雍垂 HR 风险 降低
下载PDF
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建秀 王光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700-701,共2页
关键词 血气分析 影响因素 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硬膜外血肿早期手术治疗28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568-1569,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微创手术 早期治疗 尿激酶 引流术
下载PDF
MN1 在脑胶质瘤患者肿瘤分级及预后生存中的研究
7
作者 侯波 王振国 滕川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索脑膜瘤蛋白1抗体(MN1)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术后病理为脑胶质瘤患者87例,按胶质瘤病理分级分为低度恶性神经胶质瘤组(LG组,29例)和高度恶性神经胶质瘤组(HG组,58例),收集... 目的探索脑膜瘤蛋白1抗体(MN1)与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术后病理为脑胶质瘤患者87例,按胶质瘤病理分级分为低度恶性神经胶质瘤组(LG组,29例)和高度恶性神经胶质瘤组(HG组,58例),收集两组受检者的肿瘤组织并检测MN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mRNA和蛋白,并随访患者术后2年生存情况;分析MN1与肿瘤标志物IGF-1、IGFBP5的关系,以及与胶质瘤分级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MN1 mRNA与蛋白水平在LG组高于HG组,且与肿瘤分级负相关,与临床预后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N1 mRNA与IGF-1 mRNA、IGFBP5 mRNA表达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G组MN1低表达亚组生存率低于高表达亚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G组MN1低表达亚组生存率低于高表达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1可以作为预测胶质瘤预后的指标,并可作为辅助神经胶质瘤分级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脑膜瘤蛋白1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WHO分级 预后
下载PDF
气管切开套管拔管后24小时内发生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8
作者 张建秀 王光红 侯纪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4年第9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套管拔管 窒息 护理干预 气管切开术 心理护理 呼吸道护理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致呼吸道梗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9
作者 王光红 王在英 张建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622-622,共1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呼吸道梗阻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胆汁返流9例分析
10
作者 周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1091-1092,共2页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术后并发症 胆汁返流 病因
下载PDF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11
作者 贾磊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4期92-92,共1页
我科自2001年10月~2004年10月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3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术 治疗 2004年 2001年
下载PDF
首诊于眼科的颅脑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12
作者 姜振辉 张淑娥 王保安 《肿瘤防治杂志》 2001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 :探讨首诊于眼科的颅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4年 6月~1999年 11月 ,因视力下降 ,视野改变就诊的 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病人中 ,确诊为颅脑肿瘤的 2 1例 ,其中 ,脑垂体瘤 12例 ,脑膜瘤 5例 ,空... 目的 :探讨首诊于眼科的颅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4年 6月~1999年 11月 ,因视力下降 ,视野改变就诊的 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病人中 ,确诊为颅脑肿瘤的 2 1例 ,其中 ,脑垂体瘤 12例 ,脑膜瘤 5例 ,空蝶鞍 2例 ,胶质瘤 1例 ,颅咽管瘤 1例。另外的 11例确诊为脑梗塞。结论 :对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的病人一定要全面查体 ,进行必要的CT、MRI及视野检查 ,做出明确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肿瘤 视觉障碍 诊断 病理
下载PDF
Response properties and receptive field organization of collision-sensitive neurons in the optic tectum of bullfrog,Rana catesbeiana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宏建 李晓红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04-316,共13页
Objective Many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animals will display collision avoidance behavior when the size of retinal image of an object reaches a threshold.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neural correlates ... Objective Many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animals will display collision avoidance behavior when the size of retinal image of an object reaches a threshold.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neural correlates underlying the frog collision avoidance behavior.Methods Different types of visual stimuli simulating the retinal image of an approaching or a recessing object were generated by a computer and presented to the right eye of frog.A multielectrode array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activity of collision-sensitive neurons,and single electrode recordings were employed to quantify visual parameter (s)of the frog collision-sensitive neurons.Results The multielectrode array revealed that 40 neurons in the optic tectum showed selective responsiveness to objects approaching on a direct collision course.The response profiles of these collision-sensitive neuron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lobula giantmovement detector(LGMD)in the locust or to those ofηneurons in the pigeon.However,the receptive field(RF)size of the frog neurons[(18.5±3.8)°,n=33)]was smaller than those of collision-sensitive neurons of the locust and the pigeon.Multielectrode recordings also showed that the collision-sensitive neurons were activated only when the focus of expansion of a looming retinal image was located within the center of its RF.There w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 l/v(l denotes half-size of the object,v denotes approaching velocity) and time-to-collision(ti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ak of the neuronal activity and the predictive collision)in 16 collisionsensitive neurons.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showed that the peak firing rate always occurred at a fixed delay of(60.1±39.5)ms (n=16)after the object had reached a constant angular size of(14.8±3.4)°(n=16)on the retina.Conclusion The results may help clarify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collision avoidance behavior in bullfro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G optic tectum collision-sensitive neurons
原文传递
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红梅 王光红 +2 位作者 耿艳丽 侯晓倩 孙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26期3203-3205,共3页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概念是由德国科隆Hilk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卒中患者,罹患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其发病群体为卒中患者,其发生与卒中后机体的功...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概念是由德国科隆Hilk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卒中患者,罹患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其发病群体为卒中患者,其发生与卒中后机体的功能障碍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国外神经科ICU中的统计显示:卒中后肺炎的发生率高达2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预防 综述文献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苗传玉 王光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年第4期896-897,共2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全堵管。观察组采用渐进性堵管,通过更换3次不同内径的空心管,最后全堵管直至拔管。比较... 目的探讨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全堵管。观察组采用渐进性堵管,通过更换3次不同内径的空心管,最后全堵管直至拔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咳出堵管材料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低,堵管材料咳出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渐进性堵管在长期气管切开昏迷患者中应用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堵管 气管切开 昏迷
原文传递
侧俯卧位新方法对急性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艳 王光红 陆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年第5期444-445,共2页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新方法对治疗急性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的患者78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采取侧俯卧位新方法与仰卧位交替,对照组采用常规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结果实验组在病程、热退... 目的探讨侧俯卧位新方法对治疗急性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的患者78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采取侧俯卧位新方法与仰卧位交替,对照组采用常规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结果实验组在病程、热退、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方面明显早于对照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侧俯卧位新方法对促进急性脑出血并肺部感染的康复有明显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侧俯卧位 肺部感染 急性脑出血
原文传递
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标记(SNP)的检测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涛 李庆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2期3-4,共2页
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标记(SNP)作为第三代遗传标记,成为人类遗传学、基础医学、药物遗传学、医学遗传学及法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和重要工具,并在这些学科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 遗传标记
原文传递
蛛网膜下腔出血45例的护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太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727-727,共1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意义,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身心护理,饮食护理及恢复期活动休息等。结果 45例患者再出血3例,死亡1例,未出现一例肺部感染,褥疮...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意义,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身心护理,饮食护理及恢复期活动休息等。结果 45例患者再出血3例,死亡1例,未出现一例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原文传递
利用16号针头取痰标本的方法
19
作者 孙淑华 王光红 杨丽秀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50,共1页
在临床护理中必须准确留取痰培养标本,清醒患者可自己咳至标本容器内,而昏迷或气管切开患者留取痰标本时就有一定的困难,不能自行咳出而用吸痰器直接吸取时却直接吸入吸痰器管道中很难存留在痰培养管或培养皿内,易造成污染。笔者通... 在临床护理中必须准确留取痰培养标本,清醒患者可自己咳至标本容器内,而昏迷或气管切开患者留取痰标本时就有一定的困难,不能自行咳出而用吸痰器直接吸取时却直接吸入吸痰器管道中很难存留在痰培养管或培养皿内,易造成污染。笔者通过临床4年实践并不断改进总结了一种新的方法,效果较好,能达到只要患者有痰就能留取成功,并且能过吸痰管玻璃接管的痰液就不会阻塞16号针头,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标本 针头 痰培养标本 气管切开患者 临床护理 标本容器 玻璃接管 吸痰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