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6年1月22—24日(过程1)和2月13—14日(过程2)2次寒潮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和寒潮天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均由横槽转竖造成寒潮爆发,但过程1转竖时间较晚,过程2转竖时间较早;影响系统不同造成2次过程降水量及降水性质有明...对2016年1月22—24日(过程1)和2月13—14日(过程2)2次寒潮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和寒潮天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均由横槽转竖造成寒潮爆发,但过程1转竖时间较晚,过程2转竖时间较早;影响系统不同造成2次过程降水量及降水性质有明显差别。过程1只有强冷空气影响,形成冷流降雪,且因1月海水温度较低,造成降水量级相对较小;过程2中高空槽、700 h Pa低空急流和地面气旋的较好配合造成多地降水超过同期极值,且前期为降雨后期转为降雪。前期气候背景的不同造成2次过程最低气温也有明显差异。过程1前期不断有小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已使各地气温不断下降,横槽转竖携带冷空气主体过境,使各地气温进一步下降,多地最低气温打破历史极值;过程2前期受暖平流影响基础气温较高,所以最低温度未创新低。展开更多
文摘对2016年1月22—24日(过程1)和2月13—14日(过程2)2次寒潮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和寒潮天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寒潮过程均由横槽转竖造成寒潮爆发,但过程1转竖时间较晚,过程2转竖时间较早;影响系统不同造成2次过程降水量及降水性质有明显差别。过程1只有强冷空气影响,形成冷流降雪,且因1月海水温度较低,造成降水量级相对较小;过程2中高空槽、700 h Pa低空急流和地面气旋的较好配合造成多地降水超过同期极值,且前期为降雨后期转为降雪。前期气候背景的不同造成2次过程最低气温也有明显差异。过程1前期不断有小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已使各地气温不断下降,横槽转竖携带冷空气主体过境,使各地气温进一步下降,多地最低气温打破历史极值;过程2前期受暖平流影响基础气温较高,所以最低温度未创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