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3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全育人”视阈下地方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模式研究——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彬 文志杰 +1 位作者 徐景芝 吕岩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年第5期39-42,共4页
“不让每一个学生因贫失学”,既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学生资助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助育人”是贯穿资助工作始终的灵魂和主线。新时代“三全育人”... “不让每一个学生因贫失学”,既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学生资助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助育人”是贯穿资助工作始终的灵魂和主线。新时代“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模式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在资助育人方面的工作应该有新的理念和方式。山东科技大学构建了“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新模式,将“立德树人”切实融入学生资助工作,推进资助育人内涵式发展,探索创新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新格局,形成了地方高校资助育人特色品牌,为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助育人 优化体系 立德树人 精准资助
下载PDF
地方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现状及文化育人品牌创建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彬 侯超 贾强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第3期198-199,202,205,共4页
质量文化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质量文化建设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创造优良校风学风的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在质量文化思想观念建设、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资源配置、校园环境与生态景观... 质量文化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质量文化建设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创造优良校风学风的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在质量文化思想观念建设、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资源配置、校园环境与生态景观等设施条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山东科技大学加强机制和体制建设,打造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构建高校特色质量文化育人路径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形成了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质量文化体系,推动了学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地方高校 质量文化
下载PDF
大学生科技道德实践养成教育的生态构建——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3
作者 张东玲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1期43-44,共2页
培养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观需要高校正确引导。近年来,我校在生态科技道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野出发,提出了大学生科技道德实践养成的生态构建模式:良好的社会生态科技道德环境是重要支撑点... 培养大学生生态科技道德观需要高校正确引导。近年来,我校在生态科技道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野出发,提出了大学生科技道德实践养成的生态构建模式:良好的社会生态科技道德环境是重要支撑点;高校进行系统的生态科技道德课程体系设置是先导;大学生个体在实践中接受生态科技道德教育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道德教育 实践 养成 生态模式
下载PDF
山东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析——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国庆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第23期230-232,共3页
山东地域文化蕴含独特而丰富的育人资源,将山东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有利于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从融入意义、融入困境... 山东地域文化蕴含独特而丰富的育人资源,将山东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有利于坚定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从融入意义、融入困境、融入内容、融入路径四个方面探索山东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5
作者 梁秀文 高飞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6-73,共8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一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可总结为:一是实践立场,立足中国实际是理论创新的基础,解决现实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一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可总结为:一是实践立场,立足中国实际是理论创新的基础,解决现实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点,与时俱进是理论创新的动力;二是问题导向,理论创新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研究真问题,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三是边界意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理论创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要区别对待,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四是未来指向,理论创新要体现世界向度,彰显民族特色,力求前瞻性;五是科学表述,理论创新的表述方式要杜绝形式主义,要呈体系化,为未来的理论创新留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实践立场 问题导向 边界意识 未来指向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性分析
6
作者 温苗苗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第S01期77-81,共5页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支撑,它起着鼓舞人心、激发斗志、增强社会凝聚力等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信仰在新形势下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结合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探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支撑,它起着鼓舞人心、激发斗志、增强社会凝聚力等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信仰在新形势下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结合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探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的问题及根源,并从社会、国家、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提出重塑和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分析,以此为契点建构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新时代
下载PDF
习近平“五四”讲话: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如东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第4期17-19,共3页
习近平"五四"重要讲话,揭示了在中国梦引领下当代青年"勤学、修德、立业、奉献"的成长轨迹和规律,这一规律集中体现在他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点要求之中;"五四"重要讲话同... 习近平"五四"重要讲话,揭示了在中国梦引领下当代青年"勤学、修德、立业、奉献"的成长轨迹和规律,这一规律集中体现在他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点要求之中;"五四"重要讲话同时对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作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解读,指明了我国高校践行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并对青年成长提出新的时代要求,讲话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讲话 理论贡献 青年教育 习近平
下载PDF
慕课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方法新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岩 《科教文汇》 2015年第33期28-29,共2页
慕课作为数字化、信息化的全新教学模式并不会终结传统课堂教学,它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益补充。在慕课潮流席卷之下,以主旨明确、启发递进、动态演示、引发共鸣、环节完整等为原则,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方法的优化。
关键词 慕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案例教学法 优化
下载PDF
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兼谈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9
作者 吴华眉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53-56,共4页
西方女性主义经历了从强调平等的"女权"运动到强调差异的"女性主义"到以"身体"理论研究为核心的后现代女性主义三次大的浪潮,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也经历了从相互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到逐步融合到一体的发... 西方女性主义经历了从强调平等的"女权"运动到强调差异的"女性主义"到以"身体"理论研究为核心的后现代女性主义三次大的浪潮,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也经历了从相互分属于不同的系统到逐步融合到一体的发展过程。厘清这一关系对丰富发展女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马克思主义 平等 差异 后现代
下载PDF
论人本内禀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兼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
10
作者 吴华眉 孙绪民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1-113,共3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基于人的存在及其历史境遇的思考与批评。它以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将对人的现实关切贯彻始终,在改造世界的主张中体现着实现人生意义的旨趣。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中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基于人的存在及其历史境遇的思考与批评。它以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将对人的现实关切贯彻始终,在改造世界的主张中体现着实现人生意义的旨趣。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中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人本内禀为理论根基,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人本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本教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实现人民幸福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荣华 常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共6页
实现人民幸福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有着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其理论逻辑在于:实现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目标,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梦的根本追求;... 实现人民幸福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有着内在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现实逻辑。其理论逻辑在于:实现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目标,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梦的根本追求;其实践逻辑在于: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和执政的宗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目的;其现实逻辑在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时期党亟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幸福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现实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新时代加强道德建设的内生逻辑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越芬 孙健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7期69-74,共6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科学维度根源于历史唯物主义,它立足于唯物史观的立场追溯道德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是新时代加强道德建设的逻辑基础;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价值维度,它从人类终极道德关怀的视角来看...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科学维度根源于历史唯物主义,它立足于唯物史观的立场追溯道德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是新时代加强道德建设的逻辑基础;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价值维度,它从人类终极道德关怀的视角来看待道德建设的价值坐标问题,是新时代加强道德建设的逻辑旨归;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实践维度,它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的基本立场,为新时代加强道德建设提供了逻辑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新时代道德建设 科学维度 价值维度 实践维度
下载PDF
马克思公民身份思想的演进逻辑
13
作者 徐玉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马克思很少直接阐述公民概念及其理论,但其唯物史观蕴含着个人从市民到公民,从资产阶级国家公民到无产阶级国家公民,再到世界公民、自由个性的自由人的公民身份思想,展现了公民身份思想的演进逻辑:由批判封建等级特权、肯定资产阶级公... 马克思很少直接阐述公民概念及其理论,但其唯物史观蕴含着个人从市民到公民,从资产阶级国家公民到无产阶级国家公民,再到世界公民、自由个性的自由人的公民身份思想,展现了公民身份思想的演进逻辑:由批判封建等级特权、肯定资产阶级公民权进步性的肯定阶段,到揭露资产阶级公民权虚伪性、呼吁通过革命争取无产阶级公民权的否定阶段,再到促进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推进世界公民和自由人的生成演变的否定之否定阶段。这从公民身份发展的视角概述了人的解放轨迹,阐发了社会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公民 演进逻辑 否定之否定
下载PDF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遵循——基于新文科建设价值取向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岩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3-77,共5页
基于新文科建设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需要强化立德树人理念,进一步凸显社会现实的理论本源地位,着实将思维方式作为培养重点。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当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基于新文科建设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需要强化立德树人理念,进一步凸显社会现实的理论本源地位,着实将思维方式作为培养重点。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当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特定的逻辑遵循。在价值理念层面上,"明智"与"明德"相辅相成;在价值关系层面上,"主体"与"客体"相向发展;在价值推演层面上,"守正"与"创新"有机统一;在价值取向层面上,"自在"向"自为"转化加强。这既有助于时代新人的培养,也有助于美好生活奋斗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思想政治教育 新文科建设 立德树人 思维方式
下载PDF
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辩证法的新阐释——第六届全国“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综述
15
作者 江文璇 吴华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35,共6页
第六届全国“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以“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辩证法的新阐释”为研究主题。与会学者主要围绕“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辩证法的基本形态、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辩证法的历史演变与... 第六届全国“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论坛”以“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辩证法的新阐释”为研究主题。与会学者主要围绕“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辩证法的基本形态、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辩证法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辩证法视域中的现代性问题的反思与批判”四大议题展开讨论。与会学者们的成果展现了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辩证法研究的多元化、跨学科以及现实性的研究视角和关切,强化了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辩证法的现实解释力和诊断力,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释现实问题和引领社会发展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辩证法问题的研究与阐释带来了新的洞见和启示,不仅激发了辩证法的理论活力,也推动了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开创出新的发展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世界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理路新探——基于形式逻辑的视角
16
作者 李岩 高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32-135,共4页
新时代我国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本专科阶段则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关键课程,但长期以来,开展理论性教学不够深入,方法性教学被大大弱化,教学... 新时代我国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本专科阶段则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关键课程,但长期以来,开展理论性教学不够深入,方法性教学被大大弱化,教学实效性不高。逻辑学在众多学科门类中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地位,可以发挥其溯因探究、形式化验证等功能,在概念的明确、观点的辨析、理论的推演等方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探究提供必要的思维工具,以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形式逻辑 理论性 改革创新 教学
下载PDF
社会风险治理的整体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
17
作者 刘丽红 《学理论》 2020年第7期26-28,共3页
马克思的全部学说构成了一个具有整体性特点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为社会风险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遵循。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视角下,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下的"渐整体性",社会在分工的形式下各领域逐渐连为... 马克思的全部学说构成了一个具有整体性特点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为社会风险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遵循。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视角下,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下的"渐整体性",社会在分工的形式下各领域逐渐连为一个整体。社会中的人也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人与社会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人与社会的整体性下表现出了社会风险的连锁性和全面影响性的特征,对于风险的治理要发挥人民的总体性对社会进行全域治理,并要进一步提高国家总体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社会风险 治理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话语供给平台建设探赜
18
作者 李岩 李来利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6-101,共6页
大数据信息传播技术及大数据实用化过程不断演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也需要随之不断调整,其教学内容也需要在调整组合中渗透大数据理念。从数据库方法论系统入手,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根据实践的推演,梳理与现实有重大关联且辐射于思想... 大数据信息传播技术及大数据实用化过程不断演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也需要随之不断调整,其教学内容也需要在调整组合中渗透大数据理念。从数据库方法论系统入手,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根据实践的推演,梳理与现实有重大关联且辐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献,开发一定场域下高校马克思主义话语供给平台,将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与我国社会发展现实及高校思政课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得更加鲜活灵动,使其更易于为人民群众所了解和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数据信息平台 话语供给平台 大数据 思政课教学 话语力 重大关联
下载PDF
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6
19
作者 薛锋 邵勇 冯秀芹 《教学研究》 2014年第5期30-34,8,共5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认同感及其践行的状况,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结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认同感及其践行的状况,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结课考核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房子婷 王忠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2期32-35,共4页
马克思在探究人的本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社会关系阐述了“共同体”的思想,并根据是否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区分共同体的“真假”性。马克思所预见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了唯物史观的... 马克思在探究人的本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剖析社会关系阐述了“共同体”的思想,并根据是否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区分共同体的“真假”性。马克思所预见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了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与前者强调社会关系的共同体相比,后者更多的突出责任和价值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意义,旨在建设长治久安、共生共赢的国际发展新环境,体现了对马克思的“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