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谷子种质资源株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
作者 阳世杰 王华智 +5 位作者 潘怡敏 黄蕊 侯森 秦慧彬 穆志新 王海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84-2997,共14页
适宜的株高能够有效增强谷子养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能力。本研究以313份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为关联群体,在5个环境下调查谷子株高,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深度重测序,数据质量控制后得到均匀分布于谷子9条染色体的3,160,066个SNP标记,... 适宜的株高能够有效增强谷子养分利用效率和抗倒伏能力。本研究以313份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为关联群体,在5个环境下调查谷子株高,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深度重测序,数据质量控制后得到均匀分布于谷子9条染色体的3,160,066个SNP标记,进行株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共定位到8个与株高显著关联的QTL位点,单个位点表型变异解释率为7.13%~12.08%。在8个稳定QTL位点上下游各25 kb的置信区间内共发现40个候选基因,结合基因注释信息等筛选到6个候选基因,主要参与激素合成、细胞分裂调控、信号转导和糖类物质代谢等途径,并通过单倍型分析发现候选基因Millet_GLEAN_10031852的一个优异单倍型Hap2可以有效降低株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株高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单倍型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基于55K SNP芯片的山西冬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雷梦林 刘霞 +7 位作者 王艳珍 崔国庆 穆志新 刘龙龙 李欣 逯腊虎 李晓丽 张晓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45-1856,I0001-I0027,共39页
【目的】分析山西省冬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演变规律,为山西省小麦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原始亲本材料。【方法】以山西省冬小麦323份地方品种和105份育成品种为自然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对428份自然群体进行全... 【目的】分析山西省冬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演变规律,为山西省小麦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品种选育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原始亲本材料。【方法】以山西省冬小麦323份地方品种和105份育成品种为自然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对428份自然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主成分、遗传聚类及亲缘关系。【结果】SNP位点在21条染色体上的分布范围为329—1639个,平均值为1152个;7个部分同源群中的分布范围为2154—3852个,平均值约为3456个;基因组的分布规律为:B基因组>A基因组>D基因组;基因组注释多态性标记,在基因间区分布最多,约占50%,分析表明,SNP位点在21条染色体、7个同源群和3个基因组上均有覆盖,但分布各异,多态性比率为45.60%。整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0.0185)均低于平均期望杂合度(0.4992),整个自然群体的香农-威纳指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变化幅度不大。对比自然群体多样性各参数,发现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不高,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地方品种略高。群体结构分析将群体分为2个类群,第Ⅰ类群307份材料,以地方品种为主;第Ⅱ类群121份材料,以育成品种为主。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均将自然群体分为5个类群,第Ⅰ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21831,变幅为0.00127—0.72461;第Ⅱ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4619,变幅为0.00038—0.76489;第Ⅲ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6521,变幅为0.00049—0.43033;第Ⅳ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7643,变幅为0.00118—0.60496;第Ⅴ类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2039,变幅为0.00042—0.37032,可见,山西省冬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变异幅度较大,但平均遗传距离值较低,聚类分群明显,类群中部分品种的遗传关系较近。经对比,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平均遗传距离均要高于第Ⅱ类群、第Ⅲ类群和第Ⅴ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遗传距离变幅大于第Ⅲ类群和第Ⅴ类群,可知,育成品种的遗传距离普遍大于地方品种。【结论】利用55K SNP芯片对山西省冬小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了山西省冬小麦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在基因组层面上的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育成品种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有利于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同时,极少数品种的亲缘关系呈两极分化,在后续利用时应合理地区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品种 育成品种 遗传多样性 55K SNP
下载PDF
山西谷子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
3
作者 黄蕊 阳世杰 +3 位作者 王杨 冯链 潘怡敏 王海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87-1896,I0001-I0006,共16页
由于山西不同生态区谷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规律尚不清楚,育种工作中其谷子资源难以被有效利用。为研究山西谷子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以603份山西谷子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于2018—2020年5个环境下鉴定其14个表型性状,进行正态... 由于山西不同生态区谷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规律尚不清楚,育种工作中其谷子资源难以被有效利用。为研究山西谷子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以603份山西谷子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于2018—2020年5个环境下鉴定其14个表型性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性状在不同环境下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3年5点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971~2.090,平均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单穗重(2.076);变异系数变化为7.74%~33.87%,穗粒重平均变异系数最高为30.38%。聚类分析将603份山西谷子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千粒重与抽穗天数、颈长和码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主成分分析结果将14个表型性状归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95%。山西谷子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综合得分F值均值为0.516,其中,来自吕梁的红流沙(CC599)F值最高(0.685),来自朔州的垅谷(CC295)得分最低仅为0.242;逐步回归法确定株高、叶长、穗粒重、节数、穗长和叶宽为表型鉴定和筛选优异种质资源的关键指标。本研究表明,山西谷子种质资源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高,可以为谷子种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多样性的材料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裸燕麦膳食纤维组成含量研究及优异资源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秦琳 李曦 +3 位作者 赵珊 黄世群 刘龙龙 仲伶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9-737,共9页
为了研究裸燕麦不同品种间膳食纤维组成、含量与营养品质的多样性,完善裸燕麦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筛选出优异资源,测定了24个裸燕麦品种籽粒的膳食纤维组成(β-葡聚糖、半纤维素、果胶、纤维素、低聚糖和抗性淀粉)和营养品质指标(蛋白质... 为了研究裸燕麦不同品种间膳食纤维组成、含量与营养品质的多样性,完善裸燕麦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筛选出优异资源,测定了24个裸燕麦品种籽粒的膳食纤维组成(β-葡聚糖、半纤维素、果胶、纤维素、低聚糖和抗性淀粉)和营养品质指标(蛋白质、淀粉、灰分和脂肪),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4个裸燕麦品种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β-葡聚糖和半纤维素占总膳食纤维的比例范围分别为31.2%~49.0%和25.8%~48.7%,是裸燕麦膳食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半纤维素、β-葡聚糖和果胶可作为裸燕麦营养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品质综合评价前10名的燕麦品种分别为张莜8号、迪燕1号、白燕16号、坝莜13号、魏都莜5号、白燕2号、晋燕17号、坝莜16号、坝莜18号和白燕18号。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4个裸燕麦品种可划分为5类,类群Ⅲ中品种的蛋白质、β-葡聚糖和脂肪含量最高,类群Ⅳ中品种的半纤维素含量较高。综合品质评价前十名的燕麦品种有1个来自类群Ⅲ,2个来自类群Ⅱ,有3个来自类群Ⅳ,有4个来自类群Ⅰ,这10个品种可用于改良燕麦籽粒品质性状的优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膳食纤维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苦荞开花习性及其有性杂交技术研究
5
作者 张丽君 刘璋 +1 位作者 马名川 刘龙龙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8,共6页
为探究苦荞开花习性及其有性杂交技术,本研究以品苦1号、米荞和HPE7为试验材料,通过观察苦荞开花习性和花器结构,采用刚开花人工去雄法进行杂交组合配置。结果表明,品苦1号、米荞和HPE7开花授粉的花朵数量存在较大差异,花朵的大小也存... 为探究苦荞开花习性及其有性杂交技术,本研究以品苦1号、米荞和HPE7为试验材料,通过观察苦荞开花习性和花器结构,采用刚开花人工去雄法进行杂交组合配置。结果表明,品苦1号、米荞和HPE7开花授粉的花朵数量存在较大差异,花朵的大小也存在微小的差异;人工杂交时选择刚开放的内外两轮花药粉红色、表面光滑没有授粉的花朵完成去雄工作;品苦1号和米荞为亲本的杂交组合,正交或反交结实率均达36%以上,表现出较高的亲和力;HPE7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杂交种结实率均达35%以上,HPE7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交种结实率为0,HPE7不适合作为母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开花习性 杂交技术
下载PDF
山西省不同花序色黍稷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差异分析
6
作者 王纶 王星玉 +4 位作者 王海岗 曹晓宁 刘思晨 陈凌 王君杰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721-727,共7页
紫色和绿色花序种质是黍稷作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的固有的生态型。为了摸清不同花序色种质在其他农艺性状上的内在差异,对山西省1192份黍稷种质资源中958份绿色花序种质和234份紫色花序种质的15项可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质数... 紫色和绿色花序种质是黍稷作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形成的固有的生态型。为了摸清不同花序色种质在其他农艺性状上的内在差异,对山西省1192份黍稷种质资源中958份绿色花序种质和234份紫色花序种质的15项可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质数量以绿色花序为主;紫色花序种质的平均株高比绿色花序种质低2.09 cm,紫色花序种质的有效分蘖数平均高于绿色花序种质0.18个;紫色花序种质的单株穗质量比绿色花序种质多1.16 g,紫色花序种质的单株粒质量比绿色花序种质多1.0 g,紫色花序种质的单株草质量大于绿色花序种质3.52 g,紫色花序种质的千粒质量大于绿色花序种质0.12 g;紫色花序种质糯性占比大于绿色花序种质22.55百分点,紫色花序种质侧穗型种质占绝对优势;紫色花序种质茎叶茸毛多的占比大于绿色花序种质,紫色花序种质白粒和复色粒种质占比高于绿色花序种质;紫色花序种质抗黑穗病强的种质高于绿色花序种质,紫色花序种质抗旱性强的种质占比高于绿色花序种质,紫色花序种质抗倒伏性强的种质占比高于绿色花序种质,紫色花序种质耐盐碱性强和中的种质占比大于绿色种质。紫色花序种质不论在经济产量性状上还是在抗逆、抗病等性状上均优于绿色花序种质,今后在黍稷育种和生产中,应优先选用紫色花序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黍稷 种质资源 花序色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山西44份谷子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芽期耐旱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森 秦慧彬 +2 位作者 李萌 王海岗 穆志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对山西不同地区的44份谷子地方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品质鉴定,调查了不同遗传背景谷子材料的叶鞘色、幼苗叶色、主茎长度、主茎直径、主茎节数、主穗长度、穗松紧度、穗形、粒色、米色、全生育期、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测... 对山西不同地区的44份谷子地方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品质鉴定,调查了不同遗传背景谷子材料的叶鞘色、幼苗叶色、主茎长度、主茎直径、主茎节数、主穗长度、穗松紧度、穗形、粒色、米色、全生育期、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测定了成熟籽粒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两个品质相关性状。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以-0.5 MPa渗透势的PEG溶液测定了各谷子材料芽期的萌发指数、发芽率、根长、芽长、根芽比等耐旱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各数量性状中主茎直径变异系数最大(22.31%),淀粉含量变异系数最小(1.3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主茎节数与主茎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直径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主茎直径和主穗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主茎长度和淀粉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在干旱处理下萌发指数变异系数最大(22.86%),根长变异系数最小(13.7%);在对照下根芽比变异系数最大(17.82%),根长变异系数最小(10.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萌发耐旱指数(GDRI)与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及相对芽长互为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根芽比与相对根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芽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萌发耐旱指数结合聚类分析对各谷子材料的芽期耐旱性进行了评价并分为5个等级,筛选出‘长脖谷’等1级耐旱资源17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农艺性状 耐旱性 芽期 山西地方品种
下载PDF
不同品种裸燕麦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
8
作者 秦琳 赵珊 +5 位作者 李曦 雷欣宇 郑幸果 靳可婷 刘龙龙 仲伶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50-1559,共10页
为研究裸燕麦活性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以24个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多糖类(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低聚糖)含量、脂肪酸组成、酚酸组分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部... 为研究裸燕麦活性成分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以24个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多糖类(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低聚糖)含量、脂肪酸组成、酚酸组分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分析抗氧化能力与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裸燕麦的多糖类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为76.62%~80.96%,其中亚油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最高(37.64%~47.12%),其次为油酸(28.33%~39.89%);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65~1 367和234~502μg·g^(-1);阿魏酸、咖啡酸、芥子酸和对香豆酸是裸燕麦酚酸的主要组分,含量分别为521~881、82~152、55~138和43~121μg·g^(-1),分别占总酚含量的54.4%~64.5%、7.4%~14.4%、5.3%~12.0%和4.8%~11.2%;大部分品种裸燕麦的多酚类物质对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清除率,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坝莜3号的多酚类提取物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和FRAP值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分别为46.8%、88.7%和927 mmol·g^(-1);ABTS·+清除率与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FRAP与总酚、总黄酮和阿魏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可为优质燕麦高抗氧化品种选育和杂交组配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燕麦食品开发提供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燕麦 多糖 酚酸 黄酮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SSR的陕西糜子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
9
作者 郭娟 辛旭霞 +7 位作者 冯智尊 曹越 王晓丹 曹晓宁 SANTRA Dipak K 陈凌 乔治军 王瑞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43-2653,共11页
为构建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DNA分子身份证,试验以181份陕西糜子核心种质为材料,对课题组前期开发的糜子特异性SSR标记进行多次PCR筛选和优化后获取核心引物。基于糜子参考基因组信息,经过BLAST序列比对后将核心标记进行染色体定... 为构建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DNA分子身份证,试验以181份陕西糜子核心种质为材料,对课题组前期开发的糜子特异性SSR标记进行多次PCR筛选和优化后获取核心引物。基于糜子参考基因组信息,经过BLAST序列比对后将核心标记进行染色体定位。在SSR引物的5′端标注荧光(FAM/HEX),根据毛细管电泳检测的片段有无采用“0/1”表示,利用ID Analysis4.0进行区分,十进制(0~9)统计扩增片段大小构建材料字符串,用Pop Gene、Power Marker、MEGA、Structure和NTSYS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7个荧光SSR(RYW3、RYW6、RYW37、RYW40、RYW43、RYW125和RYW146)组合可区分181份材料,不均匀的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出77个等位变异,平均为11;检出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8145(RYW146)~7.8254(RYW125),平均5.9076;观测杂合度(Ho)为0.2627(RYW146)~0.9506(RYW3);期望观测杂合度(He)为0.3329(RYW146)~0.8747(RYW12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为0.3315(RYW146)~0.8722(RYW12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923(RYW146)~0.9445(RYW125),平均为0.8419。基于UPGMA将181份资源划分为3个群组。基于主成分分析将材料分为10个类群,与地理来源一致。利用在线二维码技术(https://cli.im/)构建181份陕西糜子核心种质的DNA分子身份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陕西 荧光SSR 毛细管电泳 DNA分子身份证
下载PDF
苦荞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10
作者 赵少迪 胡传伟 +6 位作者 张玉莲 吕娜 曹利萍 马名川 刘璋 刘龙龙 张丽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共9页
以PEG-6000为渗透剂对110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研究了苦荞种子在0、5%、10%、15%、2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萌发情况,分析了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根粗和萌发耐旱指数的变化。... 以PEG-6000为渗透剂对110份苦荞种质资源进行模拟干旱处理,研究了苦荞种子在0、5%、10%、15%、20%的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萌发情况,分析了种子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指数、相对胚根长和相对胚根粗和萌发耐旱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5%PEG-6000可以作为苦荞种子萌发期耐旱性鉴定的适宜浓度;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萌发指数为关键指标,利用隶属函数结合权重分析法得到了萌发期苦荞种质资源耐旱性的综合评价值D。根据D值排序,筛选鉴定到耐旱型5份、较耐旱型28份、中间型48份、敏感型29份。通过聚类分析将110份苦荞种质资源划分为5个亚群,亚群Ⅰ是一类耐旱能力较强的亚群,亚群Ⅱ和亚群Ⅲ为中度耐旱亚群,亚群Ⅳ和亚群Ⅴ为典型的旱敏感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种质 PEG胁迫 萌发期 抗旱性评价
下载PDF
77份山西黍稷DNA二维码身份证的构建
11
作者 曹越 曹晓宁 +3 位作者 陈凌 Santra Dipak K 乔治军 王瑞云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为了更好地管理黍稷资源,分辨其身份以及追溯来源,创建一个高效可行的种质资源鉴定系统十分必要。以山西省内各地77份黍稷资源为材料,用上海生工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合成上游5’端加FAM (blue)荧光基团标记对77份黍稷资源进行PCR及毛细管... 为了更好地管理黍稷资源,分辨其身份以及追溯来源,创建一个高效可行的种质资源鉴定系统十分必要。以山西省内各地77份黍稷资源为材料,用上海生工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合成上游5’端加FAM (blue)荧光基团标记对77份黍稷资源进行PCR及毛细管电泳。结果发现,仅用5个标记组合(RYW3、RYW6、RYW20、RYW37和RYW40)可区分全部材料。其中,组合RYW6+RYW37可区分60份;组合RYW6+RYW20+RYW37可区分69份;组合RYW6+RYW20+RYW37+RYW40可区分73份;组合RYW3+RYW6+RYW20+RYW37+RYW40可区分全部77份。77份材料在8个位点共检出79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检出平均为9.875个,检测到的有效等位变异(Ne)为2.675 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991 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为0.426 0,多样性信息含量(PIC)为0.553 3。在此基础上,利用ID analysis 4.0在线条形码生成器将对应字符串生成可扫描的条形码DNA分子身份证;利用二维码在线技术将材料基本信息转化成可扫描的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黍稷 二维码 山西
下载PDF
山西谷子主要农艺性状与黄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潘怡敏 阳世杰 +2 位作者 黄蕊 侯森 王海岗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7-36,共10页
为探明影响小米黄色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以期为谷子育种中优异种质的筛选提供依据,以山西292份地方品种为材料,于2020年和2022年种植在山西农业大学东阳示范基地,对谷子米色、黄色素2个品质性状和株高、颈长、叶长、叶宽、主穗长度、主穗... 为探明影响小米黄色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以期为谷子育种中优异种质的筛选提供依据,以山西292份地方品种为材料,于2020年和2022年种植在山西农业大学东阳示范基地,对谷子米色、黄色素2个品质性状和株高、颈长、叶长、叶宽、主穗长度、主穗直径、主茎节数、主茎直径共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基于主成分分析计算其综合得分。结果表明,山西谷子地方品种的颈长变异最为丰富,黄色素含量变异系数为22.42%,次于颈长而高于主茎直径。相关性分析表明,黄色素含量与株高、颈长、叶长、主茎直径4个农艺性状和a*、b*、CCI共3个米色相关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穗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3.62%,可用于表述谷子黄色素含量、米色和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可见,小米米色是黄色素含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谷子株高、颈长、叶长、主茎直径、主穗直径、主茎节数可能影响小米黄色素含量。依据综合得分,发现第266号来自于忻州市繁峙县的金点鱼综合得分最高,其黄色素的含量为27.27μg/g,CCI值为3.71,表型性状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黄色素含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构建
13
作者 侯森 秦慧彬 +2 位作者 李萌 王海岗 穆志新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构建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旨在为谷子目标性状精准鉴定与相关候选基因挖掘提供种质基础。在598份山西谷子核心种质的基础上,选取抽穗期、株高、节数、颈长、叶长、叶宽、穗长、穗粗、茎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码数、码粒数、... 构建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旨在为谷子目标性状精准鉴定与相关候选基因挖掘提供种质基础。在598份山西谷子核心种质的基础上,选取抽穗期、株高、节数、颈长、叶长、叶宽、穗长、穗粗、茎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码数、码粒数、千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等15个农艺、品质性状,使用QGAStation软件进行微核心种质构建抽样分析、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去除近缘种质,以构建微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共包含322份种质资源。微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比较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均值与方差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均值差异百分率与方差差异百分率均为0,极差符合率为98.36%,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04.19%,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率为94.81%。微核心种质较好地保留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变异,具有较高的变异度,同时具备较强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地方品种 微核心种质 重测序技术 山西
下载PDF
山西小麦地方品种成株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14
作者 刘霞 雷梦林 +3 位作者 王艳珍 崔国庆 黄蕊 穆志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48-1660,I0004-I0033,共43页
干旱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抗旱性优异的小麦种质,对抗旱性研究及抗旱种质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2021年对373份山西小麦地方品种连续开展3年的田间成株期抗旱性鉴定,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 干旱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抗旱性优异的小麦种质,对抗旱性研究及抗旱种质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2021年对373份山西小麦地方品种连续开展3年的田间成株期抗旱性鉴定,设置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株高、单株穗数、穗粒数、每穗小穗数、穗长、穗下节长、千粒重及单株产量8个性状,采用综合抗旱系数(CDC,comprehensive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抗旱性度量值(D,drought resista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加权抗旱系数(WDC,weight drought resistance coefficient)、相关性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下8个性状的测定值均较正常灌溉处理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发现8个性状的抗旱系数间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8个性状指标转换成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4.6%。基于CDC值、WDC值和D值,山西小麦地方品种抗旱性排序基本一致。根据D值利用聚类分析将373份材料划分为5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D值与7个性状均显著相关,是较为可靠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并筛选出19份山西小麦地方种质,为小麦抗旱育种提供材料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地方品种 成株期 抗旱性鉴定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糜子PmLEA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15
作者 任江陵 沈力鸿 +4 位作者 刘宇涵 宋健 刘思辰 乔治军 曹晓宁 《中国种业》 2024年第8期69-78,共10页
LEA蛋白是一类逆境胁迫下诱导产生的蛋白,为了解糜子PmLEA1基因在逆境中的作用,从河曲红糜子中克隆出PmLEA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分析PmLEA1蛋白的性质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糜子PmLEA1基因全长549bp,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17863.... LEA蛋白是一类逆境胁迫下诱导产生的蛋白,为了解糜子PmLEA1基因在逆境中的作用,从河曲红糜子中克隆出PmLEA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并分析PmLEA1蛋白的性质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糜子PmLEA1基因全长549bp,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17863.57Da,氨基酸数目为182个,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属亲水性蛋白,其蛋白序列与柳枝稷LEA蛋白序列的同源性最高,无跨膜转运信号,不是膜上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PEG-6000、NaCl、甘露醇、ABA、GA、H2O2、IAA、MeJa、SA胁迫下的PmLEA1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各胁迫下PmLEA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在根中最大,叶片次之,茎中相对变化最小,且表达量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EG-6000胁迫下PmLEA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量大。上述结果说明,糜子PmLEA1基因参与了抗旱调控和不同激素信号传导过程。研究结果为糜子的遗传改良提供了优良的抗旱基因,并为其他禾本科作物LEA基因的挖掘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PmLEA1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蛋白性质 结构特征
下载PDF
不同黍米对黄酒品质及风味形成的研究
16
作者 田翔 郑婷婷 +2 位作者 邢媛 薄涛 乔治军 《酿酒科技》 2024年第6期35-39,50,共6页
为了探究原料黍米对黄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5种不同黍米品种为酿造原料,黄酒曲为发酵剂,采用固态工艺酿制黄酒。对黍米营养品质和黄酒成分与风味组成进行测定,发现不同品质黍米对黄酒总酸、酒精度、总糖和氨基态氮含量均有影响;5... 为了探究原料黍米对黄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山西5种不同黍米品种为酿造原料,黄酒曲为发酵剂,采用固态工艺酿制黄酒。对黍米营养品质和黄酒成分与风味组成进行测定,发现不同品质黍米对黄酒总酸、酒精度、总糖和氨基态氮含量均有影响;5种黍米黄酒共检测出60余种风味物质,其中醇类和酯类化合物为黄酒的主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黍米淀粉和黄色素含量高,直链淀粉比例适中,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较低的新米作为黄酒酿造原料较为理想。本研究为酿造黍米黄酒原料选择标准提供了参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黄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黍米 黄酒 品质 风味
下载PDF
甜荞等花柱资源与栽培甜荞杂交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稳良 李秀莲 +4 位作者 史兴海 梁改梅 刘龙龙 赵建栋 秦秀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30-1035,共6页
探讨等花柱资源在甜荞资源创新中有效利用的方法,为今后甜荞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利用甜荞等花柱资源与栽培种不同花型进行正反交杂交试验,在此基础上对等花柱花器×栽培种花器、等花柱花器×长花柱短雄蕊... 探讨等花柱资源在甜荞资源创新中有效利用的方法,为今后甜荞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利用甜荞等花柱资源与栽培种不同花型进行正反交杂交试验,在此基础上对等花柱花器×栽培种花器、等花柱花器×长花柱短雄蕊花器、等花柱花器×短花柱长雄蕊花器、栽培种花器×等花柱花器、长花柱短雄蕊花器×等花柱花器、短花柱长雄蕊花器×等花柱花器6个杂交组合后代结籽状况及遗传分离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等花柱甜荞资源本身结实率达22.6%,明显高于普通甜荞,对于等花柱新纯系的筛选以长花柱短雄蕊花器×等花柱花器杂交模式最佳,新品系筛选是等花柱花器×栽培种花器最佳。本研究结果说明,根据资源创新的目的不同,利用等花柱资源采用不同的杂交技术是可行的,后代都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变异,能有效解决甜荞杂交育种的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等花柱资源 杂交 资源创新
下载PDF
山西省黍稷高抗倒种质资源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纶 王星玉 +4 位作者 王海岗 曹晓宁 刘思晨 陈凌 王君杰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498-1502,共5页
高抗倒黍稷种质资源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鉴定筛选出同时具有高抗倒、丰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黍稷种质是满足黍稷生产需求的有效途径。在前期对山西省1192份黍稷种质资源进行抗倒性鉴定并筛选出71份高抗倒种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高抗倒黍稷种质资源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鉴定筛选出同时具有高抗倒、丰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黍稷种质是满足黍稷生产需求的有效途径。在前期对山西省1192份黍稷种质资源进行抗倒性鉴定并筛选出71份高抗倒种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结果显示,共筛选出6份高抗倒、丰产性最好、适应性广的种质材料和8份高抗倒、丰产性良好、适应性广的种质材料。这些种质可以在山西省及周边省(区)的黍稷生产中进行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黍稷 种质资源 抗倒性 丰产性 适应性 鉴定
下载PDF
山西省新征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萌 秦慧彬 +1 位作者 王宇楠 穆志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8-62,共5页
采用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2010—2017年间新征集的111份高粱种质资源17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8个行政地区中,吕梁市征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76)。10个质量性状中粒色的遗传多样性... 采用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2010—2017年间新征集的111份高粱种质资源17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8个行政地区中,吕梁市征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76)。10个质量性状中粒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733),而7个数量性状中以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都高于质量性状。聚类分析将111份资源划分为五大类,除晋城市地区15份种质分散于各个类群外,来自相同行政区域的种质归入一群。本研究的结果为山西高粱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变异系数
下载PDF
山西小麦地方品种品质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霞 雷梦林 +3 位作者 王艳珍 王宇楠 黄蕊 穆志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1-894,共14页
为发掘和利用小麦地方品种中的优良品质性状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30个KASP分子标记对405份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15个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籽粒硬度优异等位变异Pinb-D1b与Pinb-B2b分别占比为4.94%和63.46%;... 为发掘和利用小麦地方品种中的优良品质性状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30个KASP分子标记对405份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15个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籽粒硬度优异等位变异Pinb-D1b与Pinb-B2b分别占比为4.94%和63.46%;麦谷蛋白Glu-1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Glu-Ax1或Glu-Ax2*占比为93.09%,Glu-Bx7OE占比为47.16%,Glu-D1d占比为0.74%;面粉色泽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Psy-A1b占比为1.23%,Psy-B1a或Psy-B1b为95.80%,Psy-D1a为87.65%,TaPds-B1b为0.74%,Zds-A1a为87.16%,TaLcy-B1b为96.05%,Lox-B1a为88.89%,TaPod-A1b为1.73%,Ppo-A1b为97.28%,Ppo-D1a为20.94%。且在山西中部晚熟和南部中熟冬麦区中优异等位变异的频率分布范围分别为0.52%~97.41%、0~97.51%。此外,鉴定出89份材料聚合9个优异等位变异的组合Pinb-B2b/Glu-Ax1或Glu-Ax2*/Glu-Bx7OE/Psy-B1a或PsyB1b/Psy-D1a/Zds-A1a/TaLcy-B1b/Lox-B1a/Ppo-A1b,其频率为21.98%。本研究筛选出含有优异等位变异的小麦地方品种,为小麦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地方品种 品质 KASP标记 山西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