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发生过程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郭禹 付月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6-29,32,共5页
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综述近年来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研究较为成熟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及一些肺癌相关蛋白,它们包括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抑癌基因p16、肺癌转移相关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综述近年来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研究较为成熟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及一些肺癌相关蛋白,它们包括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抑癌基因p16、肺癌转移相关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癌基因Bcl-2、ras基因、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粘蛋白、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具有磷酸酯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通过介绍这些生物大分子在肺癌组织中上调或下调机制,以期为肺癌的早期检测和治疗提供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以及网络药理学分析山西陈醋的小分子肽类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
2
作者 聂丽媛 范三红 +2 位作者 曹林旭 秦雪梅 李震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1-41,共11页
目的:明确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针对心血管等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GNPS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成分。运用Genecards... 目的:明确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针对心血管等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结合GNPS分子网络技术分析山西陈醋中的小分子肽类成分。运用Genecards、Drugbank 5.0、DAVID等数据库对小分子肽类化合物靶点及通路进行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使用Autodock Dock 1.5.6和PyMol 2.5.5进行山西陈醋核心靶点与关键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共鉴定出41个小分子肽类化合物,其中包括27个环二肽、10个直链二肽和4个三肽类化合物。其发挥心血管和肥胖等保健作用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包含14个活性成分和109个药物靶点。通路富集分析得到59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Cyclo(Leu-Pro)、Val-Val、Pro-Phe、Cyclo(His-Pro)等成分可能与核心靶点F2、MAPK1,MMP9、VCAM1等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初步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山西陈醋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预防调节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等疾病的保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陈醋 小分子肽 UPLC-Q-TOF-MS/MS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赵春贵 张立伟 +1 位作者 王晖 黄登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8-222,共5页
目的:研究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等8种中草药有效成分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和规律,以期为食品和药物等抗氧化剂的筛选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O2·测定采用改良的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法,微粒体脂质过氧... 目的:研究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等8种中草药有效成分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和规律,以期为食品和药物等抗氧化剂的筛选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O2·测定采用改良的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法,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测定采用TBA分光光度法。结果:咖啡酸、氯原酸、连翘酯甙和阿魏酸对O2·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羟基香豆酸、邻-羟基香豆酸和间-羟基香豆酸对O-2·的清除-能力较弱,肉桂酸则没有,清除O2·的能力强弱顺序为:咖啡酸>氯原酸>连翘酯甙>阿魏酸>对羟基香豆酸>邻-羟基香豆酸>间羟基香豆酸;对肝脏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作用的强弱关系与清除O2·能力基本一致。结论:除肉桂酸外,7种肉桂酸衍生物均具有抗氧化作用,而肉桂酸没有,进一步表明各-药物的抗氧化能力与其结构有明显的关系。结构—活性显示:-CHCHCOOH基团不是肉桂酸衍生物抗氧化的活性基团,而酚羟基是其抗氧化的必需基团;在肉桂酸-CHCHCOOH基团的对位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比在邻位或间位含有酚羟基化合物清除O2·活性强;在肉桂酸衍生物酚羟基的邻位有含孤对电子的杂原子取代基(-OH,-OCH3)时,-其清除O·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构效分析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中有机酸的HPLC测定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吕利华 梁丽绒 赵良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56-459,共4页
本实验建立了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快速测定山西老陈醋中的8种主要有机酸的方法。选用PRP-X300离子排斥色谱柱,确定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0.05mmol/LH2SO4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5μl。各有机... 本实验建立了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快速测定山西老陈醋中的8种主要有机酸的方法。选用PRP-X300离子排斥色谱柱,确定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0.05mmol/LH2SO4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柱温为室温,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5μl。各有机酸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2%~5.47%,回收率达到95.1%~105%。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排斥 山西老陈醋 有机酸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产酸功能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弓晓艳 吕利华 +4 位作者 武振宇 沙文革 赵佳 童敏江 赵良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0-173,共4页
跟踪老陈醋醋醅的酿造过程,分离了醋醅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共96株。分析了老陈醋醋醅酿造过程中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和代谢产物的积累过程。通过对分离获得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初筛,确定了8株产酸菌,而后,对产酸菌的代谢特性进行研究,最终确... 跟踪老陈醋醋醅的酿造过程,分离了醋醅中的可培养微生物共96株。分析了老陈醋醋醅酿造过程中菌群的动态变化规律和代谢产物的积累过程。通过对分离获得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初筛,确定了8株产酸菌,而后,对产酸菌的代谢特性进行研究,最终确定了4株产酸功能菌。采用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传统分类法将4株产酸功能菌株分别归属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巴斯德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该结果可为山西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优化提供一定的酿造理论参考及菌种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醅 产酸功能菌 分类鉴定 16St DNA
下载PDF
黄芪等5种中药对小鼠辐射损伤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白崇智 仲启明 +3 位作者 武玉鹏 贾力莉 牛艳艳 冯玛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2-1054,共3页
随着核工业和放射医学的快速发展,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剂量的辐射对人体各系统均有损伤,其中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最为敏感。电离辐射为非特异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器官、组织、淋巴细胞最终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随着核工业和放射医学的快速发展,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剂量的辐射对人体各系统均有损伤,其中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最为敏感。电离辐射为非特异性刺激,作用于机体引起器官、组织、淋巴细胞最终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由于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对电离辐射极为敏感,在辐射防护中增强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中医药在辐射损伤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辐射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汾酒酿造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代谢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韩莎 雷振河 +2 位作者 李琦 吕利华 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跟踪汾酒的酿造过程,应用微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可培养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并且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代谢产物,找出了酿造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群与数量的消长规律和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的规律,基本确定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研... 跟踪汾酒的酿造过程,应用微生物学方法研究了可培养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并且运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了代谢产物,找出了酿造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种群与数量的消长规律和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的规律,基本确定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研究汾酒酿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酒酿造 汾酒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代谢产物
下载PDF
高糖化酶活菌株的选育及其在山西老陈醋酿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吕利华 梁丽绒 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85,91,共4页
采用N^+注入、氯化锂-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对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As3.4309反复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1株高糖化酶活的突变株IV5-66,其糖化酶活力为出发菌株的3.5倍,该菌株具有无霉腐味、不产生色素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立了利用... 采用N^+注入、氯化锂-紫外线复合诱变方法对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As3.4309反复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1株高糖化酶活的突变株IV5-66,其糖化酶活力为出发菌株的3.5倍,该菌株具有无霉腐味、不产生色素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立了利用该突变株制备高糖化酶活麸曲的工艺,并将高糖化酶活麸曲与我们已经构建的产酒生香酵母菌共培养液共同添加到山西老陈醋的酒醪发酵中,使淀粉利用率提高了27%,乙醇产量提高了34%,乙酸乙酯产量提高了1倍,酒醪的产量与质量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酶 离子注入 育种 山西老陈醋 酿造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酿酒酵母菌共培养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梁丽绒 吕利华 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15,共4页
通过对山西老陈醋大曲的富集培养,筛选到9株高产乙醇或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功能菌株,分别挑选高产乙醇和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各1株(经分类鉴定,二者分别为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进行共培养试验。通过L16(45)正交试验选择的最佳共培养条... 通过对山西老陈醋大曲的富集培养,筛选到9株高产乙醇或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功能菌株,分别挑选高产乙醇和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各1株(经分类鉴定,二者分别为酿酒酵母和异常汉逊酵母)进行共培养试验。通过L16(45)正交试验选择的最佳共培养条件为:麦芽汁培养基、pH值4.0、33℃8、0 r/min摇床培养。应用该共培养物进行了酿酒试验,乙醇和乙酸乙酯产量分别达到体积分数为5.93%和0.02%。以3%的共培养物加入到传统山西老陈醋的酿酒过程中,主要生产指标较传统工艺有显著提高,其乙醇产量提高14%,糖醇转化率提高18.6%,乙酸乙酯的含量提高了1倍。结果表明,通过构建功能菌共培养体系改善大曲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提高传统酿造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酵母菌 共培养 乙醇 乙酸乙酯
下载PDF
汾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和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童敏江 雷振河 +2 位作者 李琦 吕利华 赵良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共5页
以汾酒酿造过程中分离到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模拟汾酒生产条件进行了纯种发酵试验,采用气相与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其主要代谢产物。初筛结果发现,主要代谢产物包括乙醛、乙醇、乙酸乙酯、乳酸和乙酸等。依代谢产物的合成情况,选出相应高产... 以汾酒酿造过程中分离到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模拟汾酒生产条件进行了纯种发酵试验,采用气相与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其主要代谢产物。初筛结果发现,主要代谢产物包括乙醛、乙醇、乙酸乙酯、乳酸和乙酸等。依代谢产物的合成情况,选出相应高产菌株进行了底物水平的代谢调控发酵试验,确定了30株与主要代谢产物相关的功能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它们分别属于毕赤氏酵母属、卵胞酵母属、酵母菌属、芽孢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棒状杆菌属等。本文研究结果为探索汾酒酿造机理和优化酿造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酒微生物 功能微生物 代谢产物
下载PDF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对活性氧H_2O_2清除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春贵 张立伟 +1 位作者 董建华 黄登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5-687,共3页
Caffeic acid,chlorogenic acid and forsythiaside are active components of Chinese herbs and have diverse biological activities.As the similar compounds,they all include 3,4-dihydroxy-phenyl in their structures.In this ... Caffeic acid,chlorogenic acid and forsythiaside are active components of Chinese herbs and have diverse biological activities.As the similar compounds,they all include 3,4-dihydroxy-phenyl in their structures.In this paper,the scavenging effects of the caffeic acid,chlorogenic acid and forsythiaside on H2O2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chemiluminesce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scavenging effects of caffeic acid and ferulic acid on H2O2 were strong,and,chlorogenic acid,forsythiaside,p-coumaric acid and m-coumaric acid had relative weak scavenging ability,and cinnamic acid had little.The relationships of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indicate that the reactivity of phenolic hydroxyl could be increased if there was a heteroatom with p-tape lone pair of electrons(such as -OH,-OCH3)in the ortho position of it,and phenolic hydroxyl which in the para position of -CHCHCOOH had relative strong re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抗氧化剂 化学发光
下载PDF
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羽 董岳峰 +1 位作者 陈璋 赵良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9-462,466,共5页
采用粒子滤出/冷冻干燥复合法制备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P(HB-HO)]多孔支架,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孔隙率和力学性能检测以及体外降解和细胞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P(HB-HO)多孔支架孔隙分布均匀,连通性好,孔隙率为50%~90... 采用粒子滤出/冷冻干燥复合法制备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P(HB-HO)]多孔支架,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孔隙率和力学性能检测以及体外降解和细胞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P(HB-HO)多孔支架孔隙分布均匀,连通性好,孔隙率为50%~90%时,抗压强度在1.7~6.2MPa之间,十二周体外降解率约为20%;与P(HB-HO)复合培养的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黏附率高,生长状态良好。证明P(HB-HO)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体 骨组织工程支架 理化性能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表面修饰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汲 谢红 +4 位作者 张婵 张永红 许钰 吕利华 赵良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8245-8247,共3页
目的:研究多聚赖氨酸表面修饰的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骨组织工程支架对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冷冻干燥/颗粒沥滤法制备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多孔支架,将其置于0.1,1.0,10g/L的多聚赖氨酸溶液中,负压排气吸附进行表面修饰。... 目的:研究多聚赖氨酸表面修饰的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骨组织工程支架对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冷冻干燥/颗粒沥滤法制备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多孔支架,将其置于0.1,1.0,10g/L的多聚赖氨酸溶液中,负压排气吸附进行表面修饰。灭菌后的支架置于48孔板,接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于1,4,7,10,14d取样。结果:3个多聚赖氨酸修饰组的细胞黏附率均高于支架-细胞组(P<0.01),且细胞黏附率随多聚赖氨酸修饰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1,4d时10g/L多聚赖氨酸修饰组的细胞增殖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两组,但至10,14d时却低于其他两组。结论:多聚赖氨酸修饰的聚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多孔支架有利于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率,但1.0g/L的多聚赖氨酸修饰更有利于细胞的增殖与促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BHOx 骨组织工程 支架 表面修饰
下载PDF
胃癌发生过程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禹 付月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2-55,共4页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综述了近一年来在胃癌相关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病理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它们包括抑癌基因(PTEN、p16、p27Kip1、p21、p5 3、TGF-βII、Smad4、Caspases-3、Fas、maspin、KAI 1、RECK、E-Cad、MHC)和癌基...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综述了近一年来在胃癌相关基因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病理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它们包括抑癌基因(PTEN、p16、p27Kip1、p21、p5 3、TGF-βII、Smad4、Caspases-3、Fas、maspin、KAI 1、RECK、E-Cad、MHC)和癌基因(ras、VEGF、Survivin、hTRT、Bcl-2、c-myc、Ki-67、CDK4、MMPs),通过介绍这些生物大分子在胃癌组织中上调或下调机制,以期为胃癌的检测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一种快速测定多聚羟基烷酸分子量的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涛 肖婧凡 赵良启 《山西化工》 2004年第4期57-59,73,共4页
以氯仿作溶剂,用黏度法测定了多聚羟基烷酸的分子量,摸索了检测的最佳温度与溶液浓度,比较了黏度外推法与黏度单点法测验结果,建立了黏度法测定多聚羟基烷酸平均分子量的操作方法。该法具有溶剂毒性小、溶解性好、准确度高和操作简便等... 以氯仿作溶剂,用黏度法测定了多聚羟基烷酸的分子量,摸索了检测的最佳温度与溶液浓度,比较了黏度外推法与黏度单点法测验结果,建立了黏度法测定多聚羟基烷酸平均分子量的操作方法。该法具有溶剂毒性小、溶解性好、准确度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生产过程和成品检验中的多聚羟基烷酸分子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度法 多聚羟基烷酸 分子量
下载PDF
新型生物材料多聚羟基烷酸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建国 赵良启 《山西化工》 2004年第4期6-10,50,共6页
综述了新型生物材料多聚羟基烷酸开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重点介绍了多聚羟基烷酸生产和应用中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这一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聚羟基烷酸 发酵工程 药物释放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分析苦荞醋饮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小英 郭雅璇 +1 位作者 秦雪梅 李震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8,共10页
为明确苦荞醋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分析苦荞醋饮中的化学成分,运用HIT 2.0、Drugbank 5.0、DAVID等数据库对苦荞醋饮发挥治疗“三高”的... 为明确苦荞醋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分析苦荞醋饮中的化学成分,运用HIT 2.0、Drugbank 5.0、DAVID等数据库对苦荞醋饮发挥治疗“三高”的靶点及通路进行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结果表明,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共鉴定出109个化学成分,其发挥降压、降脂、降糖作用的“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包含34个活性成分、286个药物靶点。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获得179条通路。“关键成分-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苦荞醋饮可能以木犀草素、槲皮素等为关键成分,作用于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等关键靶点,主要参与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降压、降脂、降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醋饮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小分子Rhizobium sp. N613胞外多糖的羧甲基化及其抗肿瘤活性
18
作者 聂瑞红 吕利华 +2 位作者 魏国琴 王桂琴 赵良启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小分子Rhizobium sp. N613胞外多糖羧甲基化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乙醇为溶剂,用一氯乙酸对小分子Rhizobium sp. N613胞外多糖(LREPS)进行羧甲基化修饰,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一氯乙酸用量、氢氧化... 目的建立小分子Rhizobium sp. N613胞外多糖羧甲基化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乙醇为溶剂,用一氯乙酸对小分子Rhizobium sp. N613胞外多糖(LREPS)进行羧甲基化修饰,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一氯乙酸用量、氢氧化钠用量、醚化温度及时间对羧甲基化LREPS(CM-LREPS)羧甲基取代度(DS)的影响,并获得一系列CM-LREPS产物。红外图谱表征CM-LREPS分子结构。选取4组取代度(0.285,0.531,0.659和0.899)的CM-LREPS样品进行了小鼠肝癌腹水瘤H22抑瘤效果检验。结果红外图谱分析表明,实现了LREPS的羧甲基化。抗肿瘤试验表明,取代度为0.659的CM-LREPS效果最佳,抑瘤率高达59.2%。以取代度和抑瘤率为检测指标,确定CM-LREPS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乙醇质量分数为90%,LREPS用量为2.0 g,一氯乙酸用量为3.0 g,氢氧化钠用量为4.0 g,醚化温度为40°C,反应时间为4 h。结论建立了CM-LREPS制备工艺并获取了相关抗肿瘤技术参数,为该多糖制剂的生产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ZOBIUM SP N613 胞外多糖 羧甲基化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吕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人员开展科普工作现状及建议
19
作者 王瑞 魏鑫 +3 位作者 刘建军 杨济同 赵美蓉 许鹏 《天津科技》 2024年第12期68-72,80,共6页
采用线下培训和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吕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人员开展科普工作现状,探讨提升其科普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结果发现:被调查对象对科普政策知晓度不高;日常工作不涉及科普工作的诱因,主要与单位无硬性要求有关。经过课程培训,... 采用线下培训和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吕梁市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人员开展科普工作现状,探讨提升其科普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结果发现:被调查对象对科普政策知晓度不高;日常工作不涉及科普工作的诱因,主要与单位无硬性要求有关。经过课程培训,多数被调查对象意识到了科普工作的必要性。根据调查结果,基于不同视角提出了可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人员专业素质 药品不良反应 科普内容 科普需求
下载PDF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柴胡皂苷b2对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萌 施浩 +4 位作者 陈佳俊 吕家乐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b2(SSb2)对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CORT(100~800μmol·L^(-1)孵育24 h)组和SSb2(1.5625,3.125,6.25,12.5,25,50和100μmol·...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b2(SSb2)对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CORT(100~800μmol·L^(-1)孵育24 h)组和SSb2(1.5625,3.125,6.25,12.5,25,50和100μmol·L^(-1)孵育24 h)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②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模型组(CORT 400μmol·L^(-1)孵育24 h)和模型+SSb2组(SSb21.5625,3.125,6.25,12.5和25μmol·L^(-1)预处理3 h,去上清,然后加入CORT 400μmol·L^(-1)及对应浓度SSb2共孵育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微板法检测PC12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③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SSb212.5μmol·L^(-1)组,采用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PC12细胞代谢轮廓变化;比色法检测谷氨酸含量和谷氨酰胺酶活性。结果①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当CORT浓度为400μmol·L^(-1)时,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6)%(P<0.01);SSb2浓度>50μmol·L^(-1)时,对PC12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P<0.01)。②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LDH释放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各浓度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P<0.01),LDH释放率显著降低(P<0.01)。③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代谢组学结果表明,SSb2能显著回调谷氨酸、肌酸、N-乙酰天冬氨酸、L-酪氨酸、柠檬酸、L-异亮氨酸、乳酸、谷氨酰胺和胆碱9个差异代谢物。对SSb2调控的关键代谢物进一步富集分析表明,SSb2主要影响5条代谢通路,即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精氨酸生物合成。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谷氨酸含量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组细胞谷氨酸含量(P<0.01)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SSb2对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b2 皮质酮 PC12细胞 代谢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