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细胞皮肤归巢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瑞风 张开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12期1012-1014,共3页
关键词 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银屑病皮损 病发病机制 活化T细胞 慢性炎症反应 多基因遗传病 增殖性疾病 归巢
下载PDF
11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IgE临床分析
2
作者 程月爱 赵茜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分析11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的IgE结果与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住院的11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gE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合并症及疾病严重程... 目的分析11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的IgE结果与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住院的115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gE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合并症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15例BP患者起病年龄25~99岁,平均年龄(70.53±12.41)岁;81例(70.43%)在起病前即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最常见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其中95例患者进行了BP疾病活动指数(BPDAI)评分,不符合正态分布,中位数为24分;其中94例(81.74%)患者IgE水平升高;与IgE正常组比较,IgE升高组更易合并其他系统疾病,且BP180 IgG水平更高。2组患者BPDA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gE升高组患者的糜烂/水疱评分更高。结论BP集中发生于老年人,多合并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老年BP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结合IgE有助于识别早期BP,以尽早干预。虽然疾病严重程度与IgE是否升高无关,但IgE升高的BP患者更应注重皮肤糜烂、水疱的预防和护理,以及考虑合并症的全方位、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大疱性 IGE BP180 IgG 合并症
下载PDF
NHL患者血清TNF-α、LDH水平及与血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瑞丽 张景萍 +2 位作者 张静 李新华 张开明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TNF-αs、TNFRI、LDH、球蛋白、白蛋白水平及血沉的变化和意义。方法严格选取25例初诊NHL患者和26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sTNFRI水平,采用OLYMPUS 600血生化仪测定血清LDH...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TNF-αs、TNFRI、LDH、球蛋白、白蛋白水平及血沉的变化和意义。方法严格选取25例初诊NHL患者和26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sTNFRI水平,采用OLYMPUS 600血生化仪测定血清LDH、球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采用魏氏法测定血沉。结果NHL患者血清TNF-αs、TNFRI、LDH、球蛋白水平及血沉值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清TNF-αs、TNFRI、LDH、球蛋白水平与血沉值均具有相关性;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NHL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沉值成负相关。结论NHL患者TNF-α、sTN-FRI、LDH、球蛋白、白蛋白改变与血沉增快均有关系,其中TNF-α、白蛋白及LDH作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潜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乳酸脱氢酶 血沉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向血管内皮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冯海燕 刘瑞风 张开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4,78,共6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在特定微环境下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的潜能,可能为银屑病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扩增培养并进行鉴定。加入血管...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及在特定微环境下分化为血管内皮样细胞的潜能,可能为银屑病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扩增培养并进行鉴定。加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h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Dil-ac-LDL摄取实验鉴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结果: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分离培养的hMSCsCD71、CD44阳性表达,CD54、CD106、CD45弱阳性表达,CD34、CD31、VWF、KDR、HLA-DR阴性表达;经bFGF、VEGF诱导后的hMSCs可见类似内皮细胞样改变,经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特异表面标志CD34、CD31、VWF、KDR表达转为阳性(P<0.01),而HLA-DR、CD54、CD106、CD45表达明显上调(P<0.01);诱导分化后的内皮样细胞具有摄取Dil-ac-LDL的能力。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可获得较纯的MSCs;在bFGF、VEGF诱导作用下,hMSCs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潜能,产生功能性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烟曲霉Bem46基因荧光定位菌株构建及对极性生长相关基因影响作用初探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彦 曹雪 +5 位作者 李雯 李雪静 冀英 杨静 岑雯 冯文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40-846,共7页
目的构建以eGFP作为荧光标记的烟曲霉Bem 46基因定位菌株,观察其在烟曲霉不同形态中的定位情况,初步明确该基因对极性生长相关基因Bem1、Bud5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烟曲霉Bem46基因克隆入质粒pUCGH,构建荧光定位载体。... 目的构建以eGFP作为荧光标记的烟曲霉Bem 46基因定位菌株,观察其在烟曲霉不同形态中的定位情况,初步明确该基因对极性生长相关基因Bem1、Bud5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烟曲霉Bem46基因克隆入质粒pUCGH,构建荧光定位载体。原生质体法转化烟曲霉获得该基因定位菌株并验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在烟曲霉孢子、芽管以及菌丝状态下分布情况。RT-PCR观察对照菌株Ku80和ΔBem46中极性生长相关基因Bem1、Bud5的表达量。结果通过全基因克隆成功获得烟曲霉Bem46基因定位菌株并经PCR验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绿色荧光在孢子中弥散分布,在孢子即将发芽时荧光在孢子一侧聚集,并随着芽管形成,荧光在极性生长的一侧延伸分布于整个菌丝中,在菌丝形成侧枝膨大处可见荧光明显聚集。RT-PCR结果表明ΔBem46中基因Bem1、Bud5表达量均较对照菌株有所下降。结论烟曲霉Bem46基因可能同孢子发芽、菌丝发生侧枝的极性生长相关;且该基因缺陷可影响极性生长相关基因Bem1、Bud5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Bem46 极性生长 EGFP
下载PDF
角质形成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再认识 被引量:8
6
作者 万永山 张开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1期45-47,共3页
迄今为止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淋巴细胞在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基本确立,近年来研究发现角质形成细胞在其发病机制中亦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角质形成细胞作为银屑病免疫紊乱的效应部位,且进一步活化皮损内浸润的T细胞... 迄今为止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淋巴细胞在其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基本确立,近年来研究发现角质形成细胞在其发病机制中亦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角质形成细胞作为银屑病免疫紊乱的效应部位,且进一步活化皮损内浸润的T细胞及其在皮损局部与其它免疫细胞作用形成网络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角质形成细胞 发病机制 免疫
下载PDF
毛囊角化病皮损中ICAM-1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小英 温江杨 张开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毛囊角化病 ICAM-1 粘附分子
下载PDF
银屑病动物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开明 牛旭平 李新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1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银屑病 科学研究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万永山 李新华 张开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状况。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两组CD34+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AI平均值为(7.6±0.9)%,正...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的凋亡状况。方法应用免疫磁珠法分离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两组CD34+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果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AI平均值为(7.6±0.9)%,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AI平均值为(5.5±0.6)%,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无显著性(t=1.08,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凋亡活性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CD34^+细胞 凋亡 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
下载PDF
Kaposi肉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梅青 陈仲英 +1 位作者 张开明 薄廷亮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1997年第4期46-46,共1页
患者女,45岁,农民,因“全身反复起红色肿块伴疼痛1年”于1995年12月28日收住院。病例号207037。入院前诊断为“蕈样肉芽肿(肿瘤期)”。现将入院前后患者病情总结如下:
关键词 病例报告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KAPOSI肉瘤 多发性出血性肉瘤
下载PDF
以掌跖脓疱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11
作者 李惠仙 米耀武 王俊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二期梅毒 掌跖脓疱 诊断
下载PDF
益气通淋胶囊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60例临床研究
12
作者 唱文娟 方敬爱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6年第8期424-425,共2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 通淋胶囊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益气 血管炎性疾病 IGA沉积 中西医结合 系膜增生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3与IL-7水平的检测
13
作者 刘瑞风 尹国华 张开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7期490-492,共3页
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3与IL-7的水平。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传代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3和IL-7的水平。结... 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3与IL-7的水平。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传代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3和IL-7的水平。结果:患者组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7的分泌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基质细胞 IL-3 IL-7
下载PDF
单一核细胞条件培养液与细胞因子组合培养体系对骨髓HPP-CFC集落形成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牛旭平 李新华 张开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73-475,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培养体系对骨髓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colony forming cell,HPP-CFC)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分别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单一核细胞条件培养液(phytohem... 目的:观察两种培养体系对骨髓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colony forming cell,HPP-CFC)集落形成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分别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单一核细胞条件培养液(phytohemagglutinin monocyte medium,PHA-MCM)及细胞因子组合支持下进行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14d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两种培养体系中形成的集落数目及直径。结果:PHA-MCM与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支持HPP-CFC的集落形成,但细胞因子组合培养体系的集落数目明显高于PHA-MCM体系(P<0.05),而且集落直径明显大于后者。结论:在HPP-CFC的体外培养中,细胞因子组合培养体系明显优于PHA-MCM体系,是骨髓HPP-CFC较理想的体外培养体系,为银屑病及其它皮肤病的骨髓造血细胞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单一核细胞条件培养液 细胞因子组合 骨髓 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
下载PDF
头皮感觉障碍1例
15
作者 牛旭平 李新华 张开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8期651-651,共1页
关键词 头皮感觉障碍 皮肤病 药物治疗 血管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为T细胞的体外培养
16
作者 侯瑞霞 李新华 张开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8期673-675,共3页
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许多免疫功能紊乱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等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体外适宜的微环境下将骨髓造血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是研究骨髓在此类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重要步骤。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最... 骨髓造血干细胞在许多免疫功能紊乱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等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体外适宜的微环境下将骨髓造血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是研究骨髓在此类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重要步骤。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造血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T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T细胞 胸腺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单一核细胞中端粒酶及其亚单位的表达
17
作者 侯瑞霞 贾彦如 +1 位作者 张开明 李新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端粒酶及其亚单位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法检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BMMNC端粒酶的表达,RT-PCR法检测患者及正常人hTERT mRNA的表达,...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端粒酶及其亚单位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法检测银屑病患者及正常人BMMNC端粒酶的表达,RT-PCR法检测患者及正常人hTERT mRNA的表达,同时以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自身对照。结果:30例患者骨髓中有4例呈端粒酶阳性,5例呈hTERT mRNA阳性,30例正常骨髓中有3例呈端粒酶阳性,6例呈hTERTmRNA阳性,患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端粒酶及hTERTmR-NA的表达。结论:骨髓中端粒酶的表达来源于造血细胞,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骨髓中的端粒酶阳性率无显著差异,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增殖活性异常与端粒酶表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单个核细胞 端粒酶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过程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永翠 刘瑞风 +5 位作者 任国华 朱爱茹 王荣 李新华 尹国华 张开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0-944,共5页
目的:将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体外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VEC),并对定向分化的VEC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为银屑病患者BMMSCs生物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例,健康对照组15例为骨髓象正常者。采用密度梯... 目的:将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体外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VEC),并对定向分化的VEC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为银屑病患者BMMSCs生物特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例,健康对照组15例为骨髓象正常者。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BM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加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定向诱导BMMSCs向VEC分化,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免疫细胞荧光技术鉴定VEC标志物VWF的表达;体外血管成形试验检测诱导的内皮细胞体外成形能力。结果:流式测定显示两组培养的BMMSCs高表达CD44、CD29,而HLA-DR、CD45、CD34阴性表达;银屑病组CD34、CD45、ICAM-1、HLA-DR阳性表达,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细胞化学显示两组都可分化为VE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银屑病患者诱导的VEC体外血管成形能力较强。结论:银屑病患者BMMSCs生物学活性异常,且易于转分化为VEC。银屑病患者BMMSCs-VEC发育分化系统在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乳头层微血管异常增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不同剂量紫草醇提取物对鼠尾角化异常的恢复作用
19
作者 刘梅青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紫草醇提取物对正常鼠尾样角化异常病理模型的作用。方法 :以不同剂量醇提取物给模型鼠灌胃 ,光镜下计数每 1 0 0个鼠尾鳞片的颗粒层形成数。结果 :不同剂量紫草醇提取物均有明显作用 (P <0 0 1 ) ,剂量与作用...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紫草醇提取物对正常鼠尾样角化异常病理模型的作用。方法 :以不同剂量醇提取物给模型鼠灌胃 ,光镜下计数每 1 0 0个鼠尾鳞片的颗粒层形成数。结果 :不同剂量紫草醇提取物均有明显作用 (P <0 0 1 ) ,剂量与作用呈直线正相关 (r=1 30 3)。结论 :不同剂量紫草醇提取物对恢复鼠尾角化异常均有明显作用 ,量效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醇提取物 鼠尾角化异常 恢复作用 银屑病
下载PDF
对白癜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梁见楠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7期235-236,共2页
目的 :观察对白癜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白癜风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然后比较... 目的 :观察对白癜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白癜风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掌握白癜风知识的优良率和对治疗的依从率。结果 :1)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掌握白癜风知识的优良率和对治疗的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2)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症状的评分、抑郁症状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躯体功能的评分、社会功能的评分、物质生活的评分、对生活满意程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对白癜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循证护理 依从率 心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