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处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勇 张克昌 +6 位作者 范林广 王杰 程启升 宋东阳 崔鹏 宗亮 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3-466,共4页
胃癌根治术的质量把控和流程的规范化、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标本的规范化处理非常重要,其不仅是进行准确病理分期的基础,同时,也是手术质量的佐证以及临床研究的原始资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的分检、标本的处理记录... 胃癌根治术的质量把控和流程的规范化、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标本的规范化处理非常重要,其不仅是进行准确病理分期的基础,同时,也是手术质量的佐证以及临床研究的原始资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的分检、标本的处理记录和数据的上传归档是缺一不可的。外科医师参与手术标本的处理非常必要。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对胃癌根治术后标本的规范化处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标本处理 淋巴结分检 手术质量控制 病理分期
原文传递
近端胃切除抗反流术式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茂杰 徐泽坤 +7 位作者 宗亮 王杰 王博 齐韶铭 王红牛 牛敏 崔鹏 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9-504,共6页
胃肠电生理活动和胃食管结合部机械性抗反流结构是胃抗反流功能的基础,近端胃切除破坏了抗反流的机械性结构和正常电生理通道,残胃功能发生紊乱,胃食管反流是其中严重的并发症。重建机械性抗反流屏障、建立缓冲带等机制的各种抗反流术式... 胃肠电生理活动和胃食管结合部机械性抗反流结构是胃抗反流功能的基础,近端胃切除破坏了抗反流的机械性结构和正常电生理通道,残胃功能发生紊乱,胃食管反流是其中严重的并发症。重建机械性抗反流屏障、建立缓冲带等机制的各种抗反流术式,以及在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保留胃的起搏区域和迷走神经、保留空肠肠管的连续性、维持胃肠道原有的胃肠电生理活动和幽门括约肌的生理功能,均是胃保功能手术的重要措施。目前,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种类繁多。但基于抗反流机制的设计、机械性屏障功能重建、胃肠电生理活动的保护是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过程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临床实践中,应根据个体化原则,在基于肿瘤根治安全性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近端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抗反流 胃肠电生理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切除防反流手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3
作者 程启升 刘勇 +5 位作者 梅相煌 王杰 秦小卫 张晋杰 胡文庆 宗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7-1022,共6页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胃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胃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作为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外科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肿瘤学安全性的证实,其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在日益得到重视。相较于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也阻碍了近端胃切除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中的应用。如何通过优化消化道重建方式来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就目前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近端胃切除防反流术式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消化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 防反流
原文传递
PRR1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白骏恒 宋应明 +3 位作者 董文文 张晓俊 侯雪冬 崔猛胜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48-552,共5页
目的研究富脯氨酸蛋白11(prolinerich protein11,PRR1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富脯氨酸蛋白11(prolinerich protein11,PRR1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癌组织PRR11的表达情况,将PRR11表达为阳性的患者设为研究组(47例),将PRR11表达为阴性的患者设为对照组(33例),对所有患者随访3年,分析比较PRR11阳性、PRR11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通过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PRR11表达与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生存的关系。ROC曲线分析PRR11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对80例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后发现,PRR11阴性表达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P<0.001)。用χ^(2)检验分析发现PRR11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Ki67表达、激素受体状态相关(P<0.05)。肿瘤较大、存在远处转移、分期较晚的乳腺癌组织中PRR11的表达相对较高(P<0.05)。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TNM分期、PRR11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乳腺癌患者预后预测的AUC=0.812,95%CI=0.635~0.796,当PRR11表达为阳性时,敏感度为81.47%,特异度为85.57%。结论分期较晚的乳腺癌组织中PRR11的表达相对较高,PRR11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RR11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PRR11阳性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RR11检测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富脯氨酸蛋白11 临床生物学行为 预后生存
原文传递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白晓辉 张龙 +4 位作者 王永峰 冯毅 赵斌 吕智 徐朝健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14-18,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PVP治疗的47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Kummell病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术式治疗24例(单侧PVP组),双侧椎弓...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PVP治疗的47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Kummell病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术式治疗24例(单侧PVP组),双侧椎弓根入路术式治疗23例(双侧PVP组)。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DQ)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测量术前和术后的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记录每组的总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手术前后ODI、RDQ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组间效应(F=0.743、2.117、0.429,P>0.05)。与双侧PVP组比较,单侧PVP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t=0.010,P<0.01)。两组患者术后脊柱畸形矫正情况以及并发症等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PVP与双侧PVP治疗Kummell病疗效相近,且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可作为Kummell病的首选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mmell病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 单侧入路 双侧入路 疗效
原文传递
间隙平衡与测量截骨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月鹏 杨溯 +2 位作者 秦石磊 韩鹏飞 徐云峰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30-39,共10页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间隙平衡(GB)技术和测量截骨(MR)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2009年5月至2021年5月发表的有关TKA术中GB和MR应用效果对比的随机对...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间隙平衡(GB)技术和测量截骨(MR)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2009年5月至2021年5月发表的有关TKA术中GB和MR应用效果对比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同时手工检索杂志目录以及参考文献。所有文献严格按照Cochrane标准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术后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KSFS)、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术后关节活动度、术后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夹角、术后机械轴夹角、术后关节间隙、术中截骨量、手术时间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外文文献12篇,中文文献4篇。总体上采用MR技术的TKA术后KSFS、KSS优于GB技术(MD=2.12,95%CI:0.74~3.50,P<0.01),但采用GB的TKA术后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夹角(MD=-1.00,95%CI:-1.86~-0.13,P<0.05)、机械轴夹角(MD=-0.39,95%CI:-0.65~-0.13,P<0.01)均优于MR。结论采用TKA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MR技术具有更好的功能学评分,而GB技术在影像学评价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平衡 测量截骨 全膝关节置换术 效果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microRNA与老年性骨关节炎
7
作者 李锡勇 杨溯 +2 位作者 张雄杰 李松风 韩鹏飞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51-55,共5页
骨关节炎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microRNA是一种负性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双链RNA,通过参与信号通路转导以及细胞凋亡、衰老、自体吞噬等生物学过程,在软骨细胞的分化、发育和稳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量... 骨关节炎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microRNA是一种负性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双链RNA,通过参与信号通路转导以及细胞凋亡、衰老、自体吞噬等生物学过程,在软骨细胞的分化、发育和稳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正常关节软骨和老年性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多个microRNA的表达存在差异,且在动物模型中关节腔内传递治疗性microRNA已被证明可以减轻老年性骨关节炎,因此某些特定microRNA已被认为可作为老年性骨关节炎的循环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策略。但限于各研究群体和数量的差异,以及检测方法和范围的差异,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如何将其转化为老年性骨关节炎的治疗手段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关节炎 MICRORNA 治疗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