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戏曲剧种抢救背景下的山西戏曲资料保护——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研究所老唱片的收集与音频转录
1
作者 郑晓克 《戏友》 2021年第5期44-45,共2页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停,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一副来自晋西旧戏台的楹联,集中反映了历史上山西人民对于戏曲的热爱。向上追溯,在北宋年间,山西已有了固定的砖木建筑,被称作“舞亭”“舞楼”“乐楼”的戏台了。另外,当时的泽州(...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停,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一副来自晋西旧戏台的楹联,集中反映了历史上山西人民对于戏曲的热爱。向上追溯,在北宋年间,山西已有了固定的砖木建筑,被称作“舞亭”“舞楼”“乐楼”的戏台了。另外,当时的泽州(今山西晋城市),还有一位说唱艺人孔三传,他在唐宋大曲和鼓子词一类单宫调基础上,创立了“诸宫调”说唱艺术,名声大振。孔三传的诸宫调要比董解元的西厢记宫调早一百年以上,为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形成,做了一个前期的准备。可以说,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也堪称中国戏曲的摇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种 说唱艺人 戏剧形式 山西戏曲 中国戏曲 说唱艺术 诸宫调 老唱片
原文传递
“画圆”与“破圆”--鲁迅小说循环叙事的现代性转化
2
作者 廖高会 武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0-27,共8页
鲁迅循环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尼采永恒轮回哲学理论、进化论思想以及现实生命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鲁迅采用了时间的虚指化或模糊化、空间的典型化或象征化、人名的类型化或特征化等让故事时间非历史化的修辞策略,以此凸显循环时空的强大... 鲁迅循环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尼采永恒轮回哲学理论、进化论思想以及现实生命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鲁迅采用了时间的虚指化或模糊化、空间的典型化或象征化、人名的类型化或特征化等让故事时间非历史化的修辞策略,以此凸显循环时空的强大与顽固。鲁迅充分调动循环轮回与线性进化两种充满张力的时间结构元素,巧妙地借助循环时间或传记时间以“画圆”,借助线性时间或传奇时间以“破圆”,并以现代时间意识和美学观念改造了传统循环叙事,使循环观念转化成了叙事的结构方法和增强艺术效果的修辞手段,同时赋予了循环时空结构鲜明的反思批判功能和意识形态性质,开创了全新的现代循环叙事模式,完成了循环叙事的现代性转化,从而把循环叙事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循环叙事 时空结构 现代性转化
下载PDF
山西地方戏曲文献资源的内容与类型研究
3
作者 胡凌子 《戏友》 2024年第3期20-21,共2页
山西历史上曾拥有52个戏曲剧种,现今仍活跃着38个剧种,一直居全国首位。其中,既有四大梆子,还有锣鼓杂戏、赛戏等形态原始古朴的地方小剧种;不仅有从道情说唱演变而来的道情剧种,还有大量以载歌载舞见长、遍布山西各地的秧歌剧。在山西... 山西历史上曾拥有52个戏曲剧种,现今仍活跃着38个剧种,一直居全国首位。其中,既有四大梆子,还有锣鼓杂戏、赛戏等形态原始古朴的地方小剧种;不仅有从道情说唱演变而来的道情剧种,还有大量以载歌载舞见长、遍布山西各地的秧歌剧。在山西地方戏曲的漫长传承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为山西地方戏曲的学术研究、传统剧目发掘、舞台表演实录、音乐曲牌的整理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依据,同时也为文化交流以及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锣鼓杂戏 戏曲剧种 舞台表演 山西地方戏曲 文献资源 赛戏 秧歌剧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山西稀有剧种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小军 《戏曲研究》 2021年第2期319-329,共11页
山西的戏曲剧种数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担负着更大更紧要的传承发展重任。除了流布区域较大的四大梆子之外,大部分剧种是属于山西独有的稀有剧种,这些剧种流布区域很小,有的仅在一个村及周边几个村里活动。而且很多剧种的传承机构为县级... 山西的戏曲剧种数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担负着更大更紧要的传承发展重任。除了流布区域较大的四大梆子之外,大部分剧种是属于山西独有的稀有剧种,这些剧种流布区域很小,有的仅在一个村及周边几个村里活动。而且很多剧种的传承机构为县级剧团,或民营、民间班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剧种 戏曲剧种 县级剧团 民间班社 传承发展 发展模式研究 流布 梆子
原文传递
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二)——黄河流域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春平 马军 郭晓东 《戏友》 2022年第1期4-9,共6页
三、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文旅高质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生态优先,以生态保护促生态增值,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实现山西... 三、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文旅高质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生态优先,以生态保护促生态增值,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实现山西文旅高质量的必要基础,而山西文旅高质量发展更成为当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溢价增值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部署“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保护 价值转化 生态修复治理 流域生态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优先 经济生态化
原文传递
对构建中国戏曲音乐话语体系的一些思考
6
作者 荆晶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0-23,共4页
中国戏曲音乐话语体系构建是戏曲音乐在学术体系上相对成熟且具有一定高度的重要标志。戏曲音乐话语体系的构建应建立在戏曲音乐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兼顾科学性、系统性、普及性、均衡性,实现历史与现实并重,特色与特点凸显,最大可能地实... 中国戏曲音乐话语体系构建是戏曲音乐在学术体系上相对成熟且具有一定高度的重要标志。戏曲音乐话语体系的构建应建立在戏曲音乐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兼顾科学性、系统性、普及性、均衡性,实现历史与现实并重,特色与特点凸显,最大可能地实现音乐话语与戏曲舞台表演话语的对接。通过不同路径的多重构建,使中国戏曲音乐话语体系深富内涵,并能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体系 剧种特色 戏曲音乐 舞台表演
下载PDF
红色戏剧的独特价值研究——突破重围的沁源绿茵剧团
7
作者 武超 《戏友》 2023年第6期20-22,29,共4页
红色戏剧具有独特的历史、思想和文化内涵,它产生于革命战争时期,在宣传革命思想、鼓舞军民斗志、娱乐群众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沁源秧歌从民歌小调“地圪圈”一路走上舞台形成演剧模式,正是源于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契机。
关键词 民歌小调 革命战争时期 红色戏剧 沁源秧歌 抗日战争 独特价值 历史契机 突破重围
原文传递
第三届山西艺术节濒危戏曲剧种剧目展演评述
8
作者 于小军 《戏友》 2022年第S01期78-81,共4页
山西戏曲是中国戏剧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现存的38个风格各异的戏曲剧种(不包括皮影木偶),是山西戏曲资源丰厚、戏曲文化多彩的生动见证。它们曾经有着辉煌发展的过去,一直以来也是山西人的一种文化骄傲。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时代的飞速... 山西戏曲是中国戏剧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现存的38个风格各异的戏曲剧种(不包括皮影木偶),是山西戏曲资源丰厚、戏曲文化多彩的生动见证。它们曾经有着辉煌发展的过去,一直以来也是山西人的一种文化骄傲。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这些剧种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有的剧种剧团数量多,发展态势良好;有的剧种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失去了发展的方向,生存举步维艰,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种 山西戏曲 戏曲文化 山西人 皮影 剧种剧团 时代洪流 发展态势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视阈下山西地方戏曲的创新发展与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9
作者 闫昕 《戏友》 2022年第5期17-20,共4页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山西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而作为戏曲大省,山西的戏曲历史也颇为深厚,戏曲如灵魂一般注入到了山西的血液之中。“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就是对山西...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山西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而作为戏曲大省,山西的戏曲历史也颇为深厚,戏曲如灵魂一般注入到了山西的血液之中。“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就是对山西戏曲的灵魂写照,戏曲早已深深根植于三晋大地之上,交融于百姓的生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戏曲 文旅融合 梆子腔 古文明 山西地方戏曲 三晋大地 流水板 对外传播策略
原文传递
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利用——红色舞台剧传承山西红色基因研究
10
作者 荆晶 《戏友》 2023年第5期22-23,共2页
山西是众所周知的革命老区,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是孕育伟大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的地方,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山西的红色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十年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红色是山西的底色,赓续红色基因是山... 山西是众所周知的革命老区,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是孕育伟大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的地方,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山西的红色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十年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红色是山西的底色,赓续红色基因是山西的传统,在新时代山西又为红色基因赋予了新的内涵。如此丰厚的红色资源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作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载体,作为“聚民心、兴文化”的主要形式,文学艺术能够以情感打动人,能够生动诠释“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是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以文化人 太行精神 以文育人 舞台剧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保护与传承 重要载体
原文传递
从山西戏剧传统视角谈山陕梆子的形成及在晋中一带的发展
11
作者 杜蓉 《戏友》 2022年第5期21-24,共4页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底蕴深厚,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的美誉。尧文化诞生于晋南临汾一带,作为中华文明始祖,尧帝带领华夏一族走出蒙昧,走向文明,中华文脉至此开始。地处运城解州的关帝庙,供奉着武圣关羽,他...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底蕴深厚,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的美誉。尧文化诞生于晋南临汾一带,作为中华文明始祖,尧帝带领华夏一族走出蒙昧,走向文明,中华文脉至此开始。地处运城解州的关帝庙,供奉着武圣关羽,他不仅是忠义的化身,更体现着山西人对恪守诚信、忠义仁勇精神的集体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人 尧文化 文明发祥地 关帝庙 关羽 底蕴深厚 传统视角
原文传递
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一)——黄河流域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实现路径研究
12
作者 王春平 马军 郭晓东 《戏友》 2021年第6期21-24,共4页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是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是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湖草系统治理,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价值转化 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生存发展 生态环境 长江经济带 企业和社会 永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间晋剧剧目的发展研究
13
作者 张玥 《戏友》 2024年第3期11-15,共5页
太原是晋剧最主要的活动区域之一。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革命根据地的一大批文艺工作者随着解放军陆续进入太原,带来了《陆文龙》《大会中原》《新屯堡》《千古恨》《三打祝家庄》《逼上梁山》等一批根据地的晋剧剧目... 太原是晋剧最主要的活动区域之一。1949年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太原,革命根据地的一大批文艺工作者随着解放军陆续进入太原,带来了《陆文龙》《大会中原》《新屯堡》《千古恨》《三打祝家庄》《逼上梁山》等一批根据地的晋剧剧目,在劳军、联欢和庆祝等活动中,让久在阴霾下的城市晋剧耳目一新,晋剧已经开始迎接新的气象,感受着新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剧 三打祝家庄 文艺工作者 革命根据地 十七年 《逼上梁山》 剧目 中国人民解放军
原文传递
革命根据地的晋剧剧目研究
14
作者 张玥 《戏友》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晋剧在清代同治后期至抗日战争前夕,出现了发展的高潮时期,逐步形成了班社林立、名伶荟萃的辉煌发展局面。然而,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全面侵华,日军侵占太原和晋中各县,晋剧职业班社被迫纷纷解体,艺人四处逃亡流离失所,晋剧受到了... 晋剧在清代同治后期至抗日战争前夕,出现了发展的高潮时期,逐步形成了班社林立、名伶荟萃的辉煌发展局面。然而,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全面侵华,日军侵占太原和晋中各县,晋剧职业班社被迫纷纷解体,艺人四处逃亡流离失所,晋剧受到了严重摧残,七零八落。在山西敌占区,晋剧奄奄一息,只有丁果仙、张宝魁和乔国瑞等承办的戏园与班社,保存了一些骨干艺人和剧目。农忙种地、农闲唱戏的农村子弟班也断断续续进行一些小规模演出,保存了一批晋剧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果仙 晋剧 革命根据地 乔国瑞 班社 卢沟桥事变 剧目
原文传递
文本视阈下晋剧传统戏的叙事模式构建和现代传承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玥 《戏友》 2021年第4期18-22,共5页
晋剧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北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个戏曲剧种,其传统剧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据《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统计约有四百余个,经常上演近二百个。很多晋剧经典剧目也是其他戏曲剧种的共有剧目,像《清风... 晋剧是山西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北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个戏曲剧种,其传统剧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据《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统计约有四百余个,经常上演近二百个。很多晋剧经典剧目也是其他戏曲剧种的共有剧目,像《清风亭》《芦花》《汴梁图》《骂殿》《玉虎坠》《斩子》等。晋剧本戏中不少叙事独立且精彩的折子戏往往成为一些名角的拿手好戏和看家戏而单独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种 经典剧目 现代传承 晋剧 《清风亭》 折子戏 传统剧目 叙事模式
原文传递
传承.融合.创新:新时代杂技艺术创作趋向评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春平 马军 《戏友》 2023年第3期34-38,共5页
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杂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进入新时代,传统杂技艺术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加强传统杂技艺术传承,同时积极探索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彰显中华美学神韵、凝炼现代语汇表达,... 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杂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进入新时代,传统杂技艺术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加强传统杂技艺术传承,同时积极探索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彰显中华美学神韵、凝炼现代语汇表达,以思想为魂、技巧为核,与舞蹈、影视、说唱等其他艺术形式交互融汇,追求力与技、技与艺、艺与情、情与思的高度统一,集中反映了“剧时代”杂技艺术创作趋势,并呈现出新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艺术 艺术传承 传统杂技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创作趋向 创新发展之路 守正创新
原文传递
晋剧经典剧目《打金枝》的表演研究——以《打宫》《闹宫》两场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蓉 《戏友》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谈到晋剧表演,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翎子功、帽翅功、髯口功、水袖功、跷功等表演绝技,而要列举几部能够凸显晋剧表演特色的代表性剧目,脑海中浮现的是诸如《小宴》《徐策跑城》《杀驿》《打神告庙》《挂画》等以特技为看点的折子戏,对于... 谈到晋剧表演,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翎子功、帽翅功、髯口功、水袖功、跷功等表演绝技,而要列举几部能够凸显晋剧表演特色的代表性剧目,脑海中浮现的是诸如《小宴》《徐策跑城》《杀驿》《打神告庙》《挂画》等以特技为看点的折子戏,对于像《打金枝》《金水桥》《算粮》等整本大戏则更多地以欣赏酣畅淋漓的大段唱腔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为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剧中演员的细腻表演,这不免是一种认识上的偏颇。诚然,每个剧目都有其出彩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剧目 《打金枝》 水袖功 晋剧 打神 表演特色 跷功 金水桥
原文传递
浅谈晋剧青衣表演艺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昕 《戏友》 2021年第2期16-18,共3页
晋剧因其产生于山西中部地区,又被称作中路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部分地区。清道光、咸丰年间,晋剧在继承与发展蒲州梆子的基础之上又吸收了晋中秧歌等唱腔,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蒲州梆子、上... 晋剧因其产生于山西中部地区,又被称作中路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部分地区。清道光、咸丰年间,晋剧在继承与发展蒲州梆子的基础之上又吸收了晋中秧歌等唱腔,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蒲州梆子、上党梆子、北路梆子并称为山西四大梆子。20世纪初是晋剧兴盛时期。当时,晋中地区商业繁荣,票号兴旺,为晋剧班社发展提供了雄厚经济基础,诞生了上下聚梨园、小梨园、锦梨园、二锦梨园、万福园、小万福园等著名戏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州梆子 上党梆子 晋剧 北路梆子 中路梆子 清道光 兴盛时期 商业繁荣
原文传递
晋剧拖腔的音乐形态研究
19
作者 荆晶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6,共4页
以往对于晋剧音乐唱腔的研究更重视其主体部分,也就是有词唱腔的部分,对无词性音乐语言的拖腔研究,稍显薄弱。晋剧拖腔具有音高、节奏形态、力度等旋法特征的一般性特点,也具有被花腔、衬词等改变结构后的特殊性形态,还会出现一些变形... 以往对于晋剧音乐唱腔的研究更重视其主体部分,也就是有词唱腔的部分,对无词性音乐语言的拖腔研究,稍显薄弱。晋剧拖腔具有音高、节奏形态、力度等旋法特征的一般性特点,也具有被花腔、衬词等改变结构后的特殊性形态,还会出现一些变形或受拖腔前尾字摆字影响的变化。加深对晋剧拖腔的研究,可为创作和研究提供唱腔结构、行当特色、旋法进行、韵律风格等多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剧 拖腔 音乐形态 旋法特点 花腔
原文传递
临县道情的传承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20
作者 杜蓉 《戏友》 2023年第1期13-17,共5页
道情艺术的历史悠久,最初是道教音乐的一种,起源于唐代道士所唱的“经韵”,以讲唱道教故事为内容,达到宣传出世思想和捐募化缘的目的。唐代宫廷中盛行法曲道情,主要为帝妃和官僚服务,这时的伴奏乐器中便已出现了渔鼓和简板。法曲道情随... 道情艺术的历史悠久,最初是道教音乐的一种,起源于唐代道士所唱的“经韵”,以讲唱道教故事为内容,达到宣传出世思想和捐募化缘的目的。唐代宫廷中盛行法曲道情,主要为帝妃和官僚服务,这时的伴奏乐器中便已出现了渔鼓和简板。法曲道情随着唐宋王朝的衰落而衰微,逐渐被俗曲道情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奏乐器 道教音乐 法曲道情 临县道情 简板 渔鼓 俗曲道情 经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