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手术围手术期脑梗死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梁红斌 秦超 +3 位作者 梁志坚 石胜良 程道宾 刘竞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围手术期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改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治疗、胃肠手术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符合条件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1例脑梗死发生...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围手术期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改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治疗、胃肠手术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符合条件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1例脑梗死发生在手术过程中,其余发生于术后的1~6d。脑梗死发生的第4周,5例死亡,存活的患者均留有较为严重的残疾,mRS平均4分。结论:胃肠手术围手术期脑梗死的病情严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围手术期 脑梗死
下载PDF
肺癌相关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红斌 梁志坚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5期2986-2990,共5页
肺癌患者罹患脑梗死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提示肺癌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即发生肺癌相关脑梗死的可能。肺癌偶然被观察到会通过癌细胞侵犯左心房,引起心内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的发生;肺癌还会引起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肺癌患者罹患脑梗死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提示肺癌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即发生肺癌相关脑梗死的可能。肺癌偶然被观察到会通过癌细胞侵犯左心房,引起心内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的发生;肺癌还会引起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最终导致脑梗死的发生。然而,肺癌相关脑梗死以脑内多发性梗死灶、外周血D-二聚体、糖类抗原升高为临床特点,外周血糖类抗原升高不仅可能是肺癌相关脑梗死的血浆标志物,还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为肺癌相关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梗死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汝旺 梁红斌 +6 位作者 陈捷 黄小燕 李炯泰 陈静妮 周钊江 庞小敏 徐孟国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7期894-897,共4页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超时间窗PCCI患者142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强化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超时间窗PCCI患者142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强化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替罗非班治疗,两组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情况,记录治疗期间药物安全性及近期预后状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近期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PCCI患者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增强治疗效果,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稳定凝血功能,改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超时间窗 后循环脑梗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炯泰 梁红斌 +1 位作者 陈捷 戴永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9期1976-1977,共2页
选取68例急性脊髓炎者且根据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加以观察和数据的... 选取68例急性脊髓炎者且根据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加以观察和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肌力改善、感觉恢复、排尿功能恢复、自行下床行走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同时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甲基强的松龙 丙种球蛋白 急性脊髓炎 疗效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RP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捷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3期240-241,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和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对照组40例和依达拉奉联用血栓通治疗组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血栓通,联用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和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对照组40例和依达拉奉联用血栓通治疗组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血栓通,联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和NIHSS评分以及血清hs-CRP改善程度。结果联合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75.5%)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好转(P<0.01),且联用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hs-CRP的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但联用组的下降水平更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保护脑细胞及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能使疗效增强;且能明显协同降低血清hs-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依达拉奉 血栓通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技术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捷 梁红斌 《微创医学》 2014年第4期467-469,450,共4页
高血压脑出血因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尤其是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亦各有优劣,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治疗技术 综述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致脑损伤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戴永锋 梁红斌 +1 位作者 陈捷 李炯泰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8期3662-3663,共2页
慢性脑缺血致脑损伤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一旦患有此病便会带给患者很大的不便,慢性脑缺血对患者脑部的危害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太明显,使患者放松对紧急发病的警惕,导致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1]。随着较长时间的... 慢性脑缺血致脑损伤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一旦患有此病便会带给患者很大的不便,慢性脑缺血对患者脑部的危害可能短时间内不会太明显,使患者放松对紧急发病的警惕,导致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1]。随着较长时间的脑损害累积,在治疗恢复方面的优势都渐渐减少,其危害变较强烈的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脑损伤 机制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纳洛酮在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炯泰 梁红斌 +1 位作者 陈捷 戴永锋 《内科》 2015年第3期349-350,共2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纳洛酮在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脑血管疾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根据门诊就诊顺序,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脑血管疾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和分析纳洛酮在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脑血管疾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根据门诊就诊顺序,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脑血管疾病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纳洛酮,对照组患者加用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8.10%,高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在脑血管疾病并发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脑血管疾病 意识障碍 治疗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小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20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对...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改善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期血压 血糖 血脂水平与脑卒中靶器官损伤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小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与脑卒中靶器官损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患者96例,根据靶器官损伤情况分为单纯脑卒中组31例,脑、心损伤组42例,脑、心、肾损伤组23例,分析各组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差异以及治疗后...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压、血糖、血脂水平与脑卒中靶器官损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期脑卒中患者96例,根据靶器官损伤情况分为单纯脑卒中组31例,脑、心损伤组42例,脑、心、肾损伤组23例,分析各组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差异以及治疗后的神经评分情况。结果不同靶器官损伤组NSBP、NDBP、N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心、肾损伤组DDBP明显低于单纯脑卒中组和脑、心损伤组;脑、心、肾损伤组FPG、HbA1c、BUN与单纯脑卒中组和脑、心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靶器官损伤组TG、L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脑卒中组Barthel和NIHSS改善率明显优于脑、心损伤组和脑、心、肾损伤组;脑、心损伤组Barthel改善率明显优于脑、心、肾损伤组。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水平会导致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多个靶器官发生损伤,且病情重、预后差,合并多个靶器官损伤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评分改善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血糖 血脂 靶器官损伤 脑卒中
下载PDF
血压控制降低脑出血继续出血2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捷 梁红斌 +3 位作者 黄小燕 李炯泰 严天石 曾明昕 《华夏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对降低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作用。方法:对211例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设血压控制组和常规处理组,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血压控制组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率20.7%,常规处理组发生率49.3%...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对降低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作用。方法:对211例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设血压控制组和常规处理组,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血压控制组脑出血继续出血发生率20.7%,常规处理组发生率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缓慢降压。血压控制在100~140/65-85mmHg范围,可降低继续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控制 超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 继续脑出血
下载PDF
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戴永锋 梁红斌 +1 位作者 陈捷 李炯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的病因,总结TOB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以期加深对TOB的认识,能更好的服务于TOB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2年期间收治的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结果:中老年是TOB的高发人群;原发...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的病因,总结TOB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以期加深对TOB的认识,能更好的服务于TOB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2年期间收治的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结果:中老年是TOB的高发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危险因素(53.1%),其次为心脏病,常见有心房纤颤、心肌梗死等和糖尿病,有少部分患者有动脉炎和高脂血症史,也有部分患者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史;突然眩晕伴视物旋转、呕吐是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继发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模糊、昏睡、浅昏迷等;眼球运动障碍;双瞳孔散大或呈椭圆形;记忆障碍;偏瘫;少数患者出现偏盲和小脑共济失调。CT和MRI影像数据表明:TOB患者的中脑或丘脑合并小脑、颞叶、枕叶等部位梗死。结论:TOB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原发性高血压是TOB最常见危险因素(P<0.05);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可为TOB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脑疝是TOB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早期对症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脑梗死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纹状体梗死后继发性黑质损害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红斌 梁志坚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56-759,共4页
由于纹状体与黑质问存在纤维联系,纹状体梗死可导致黑质继发性损害。近年来,已出现了一系列有关黑质继发性损害的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如何在纹状体梗死患者活体内进行检测的研究。文章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关键词 脑梗死 纹状体 黑质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