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研究——以加拿大魁北克省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唐朋 王傲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4,共6页
核心概念体现历史教育价值,是教师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支点。加拿大魁北克省历史课程标准重视核心概念,构建核心概念框架,深化学习主题理解,精选历史学习内容,凸显公民教育方向。研究认为,魁北克省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对我国... 核心概念体现历史教育价值,是教师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支点。加拿大魁北克省历史课程标准重视核心概念,构建核心概念框架,深化学习主题理解,精选历史学习内容,凸显公民教育方向。研究认为,魁北克省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对我国历史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关注现实,重视核心概念的价值导向;扩展视野,做好核心概念的跨学科遴选;迁移能力,构建核心概念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概念 概念框架 跨学科 价值导向
下载PDF
论司马光的历史盛衰总结 被引量:2
2
作者 庞天佑 《武陵学刊》 2016年第3期64-73,共10页
北宋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乃西汉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又一座丰碑。司马光总结盛衰以"资治"为目的,"通"为其取鉴资治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取鉴范围的"贯通"、... 北宋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乃西汉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又一座丰碑。司马光总结盛衰以"资治"为目的,"通"为其取鉴资治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在取鉴范围的"贯通"、取鉴思维的"通变"、取鉴价值的"求通"三个方面。司马光总结盛衰的重点,在形形色色的"乱世",总结"乱世"以避免其重演,更能达到"资治"的目的,故对"乱世"形成的原因、对衰败丧亡的教训、对君主行为的过失,着力考察与反思甚多。司马光视治乱兴亡为君主行为所致,历史总结中贯穿探讨"君道"这一核心,强调君主对国家的责任,因为君主之"德"影响天下,君主之"才"关乎兴亡,君主"用人"决定成败。君主应善于发现人才,用人须明察忠奸,做到信赏必罚,不徇私情而至公至明。综观司马光的史学遗产,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融为一体,无论对史学研究,还是对治国兴邦,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历史总结 盛衰兴亡 取鉴“资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的风俗与历史盛衰 被引量:1
3
作者 庞天佑 《武陵学刊》 2015年第5期97-105,共9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风俗与天下盛衰密切相关。施政得失反映在风俗中,"观风俗"而"知得失",成为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风俗总是在历代的传承中变化,又在不断的变化中传承。因为风俗变化影响世道人心与治乱兴亡,风俗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风俗与天下盛衰密切相关。施政得失反映在风俗中,"观风俗"而"知得失",成为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风俗总是在历代的传承中变化,又在不断的变化中传承。因为风俗变化影响世道人心与治乱兴亡,风俗正邪攸关天下盛衰与国运长久;所以通过"广教化",实现"美风俗",既是励精图治的君主的治国理念,更是华夏哲人的精神追求。圣明之君践行移风易俗,荡涤陈腐陋俗,重建社会道德,因此,公序良俗与盛世的创建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风俗变迁 历史盛衰
下载PDF
全印联邦:英国实施印度宪政改革的一贯目标 被引量:2
4
作者 谌焕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160,共7页
19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在英属印度推行宪政改革,增加总督参事会中印度人成员的名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印宪政改革则与印度问题的最终解决即权力移交问题联系起来。英国的政治精英认为,将政权移交给一个统一的印度政府可以在最大限... 19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在英属印度推行宪政改革,增加总督参事会中印度人成员的名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印宪政改革则与印度问题的最终解决即权力移交问题联系起来。英国的政治精英认为,将政权移交给一个统一的印度政府可以在最大限度内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1918年《蒙塔古-蔡姆斯福德报告》提出由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组成全印联邦的设想,此后的宪政改革努力如《西蒙委员会报告》、圆桌会议、《1935年印度政府法》、内阁使团方案一再重申并不断完善联邦方案,以便在和平统一的基础上移交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印联邦 宪政改革 英属印度 印度土邦
下载PDF
功名的“代价”:八旗科举与满洲旧俗的转变论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广 《满族研究》 2018年第4期52-60,共9页
清王朝实行八旗科举得到旗人的广泛认同,促进了旗人思想意识、社会风尚等的发展,但也加速了国语骑射、崇尚勇武、淳朴风俗等满洲旧俗的转变。旧俗转变的实质是八旗社会与文化的巨大进步,为清王朝统治的确立与维系奠定深厚的文化与社会基... 清王朝实行八旗科举得到旗人的广泛认同,促进了旗人思想意识、社会风尚等的发展,但也加速了国语骑射、崇尚勇武、淳朴风俗等满洲旧俗的转变。旧俗转变的实质是八旗社会与文化的巨大进步,为清王朝统治的确立与维系奠定深厚的文化与社会基础,是满洲统治者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科举 满洲旧俗 汉文化 转变 代价
下载PDF
清代八旗进士家族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章广 《教育与考试》 2018年第6期29-38,共10页
八旗崇尚勇武,但在优厚的经济待遇、较高的取中名额和取中率、普遍重视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旗人社会中形成一种新型家族形态,即八旗进士家族。它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军功、仕宦、科举、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出身五种类型,兴起较快,数量较... 八旗崇尚勇武,但在优厚的经济待遇、较高的取中名额和取中率、普遍重视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旗人社会中形成一种新型家族形态,即八旗进士家族。它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军功、仕宦、科举、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出身五种类型,兴起较快,数量较多,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其中,八旗进士家族促进了旗人社会由"右武左文"向"右文左武"的转变,是旗人社会转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促进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进士家族 兴起缘由 形成类型 社会转型
下载PDF
论《周易》的主旨与古代史学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1
7
作者 庞天佑 《武陵学刊》 2017年第5期69-75,共7页
《周易》虽然被称为圣人言天之书,但关注的重点却在人事。将"推天道以明人事"作为《周易》的主旨,极为贴切而又准确,为把握全书思想指出了门径。通过这一门径,可以看到其推崇道德、重视传统并强调责任、崇尚实际而注重实用的... 《周易》虽然被称为圣人言天之书,但关注的重点却在人事。将"推天道以明人事"作为《周易》的主旨,极为贴切而又准确,为把握全书思想指出了门径。通过这一门径,可以看到其推崇道德、重视传统并强调责任、崇尚实际而注重实用的思想,蕴涵着强烈的入世理念,凝聚着厚重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史家关注人的行为,聚焦于人的活动,立足现实而总结过去,崇尚实际而求真务实,从人事考察天下兴亡,反思历代的盛衰成败,以史入世而谋求致用,为君主治理天下提供鉴戒,寓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周易》与古代史学的人文精神,在思想上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主旨 古代史学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论司马迁的“述往事,思来者” 被引量:1
8
作者 庞天佑 《武陵学刊》 2015年第1期51-61,共11页
司马迁完成《史记》以后,一再自称"述往事,思来者"。这既是其说明著史目的之言,更是对毕生治史反思之语,简洁的语言中寓含深刻的思想。根据《史记》的内容,可以从历史认识、以史为鉴的思想、考察历史的方法及人生价值观念等方... 司马迁完成《史记》以后,一再自称"述往事,思来者"。这既是其说明著史目的之言,更是对毕生治史反思之语,简洁的语言中寓含深刻的思想。根据《史记》的内容,可以从历史认识、以史为鉴的思想、考察历史的方法及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体察司马迁对前人的继承与超越,理解其"述往事,思来者"之义,把握《史记》的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述往事” “思来者”
下载PDF
真纳:从民族主义向教派主义的转变
9
作者 臧书磊 谌焕义 臧书磊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真纳由民族主义者向教派主义者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04-1928年真纳是一个热情的民族主义者,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将南亚次大陆建成一个统一的国家;1929-1937年真纳的民族主义立场发生了动摇,他更多地关注印度穆斯林的利益... 真纳由民族主义者向教派主义者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04-1928年真纳是一个热情的民族主义者,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将南亚次大陆建成一个统一的国家;1929-1937年真纳的民族主义立场发生了动摇,他更多地关注印度穆斯林的利益,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印穆团结的理想;在国大党赢得1937年省立法会议选举、拒绝与穆斯林政党合作之后,真纳彻底放弃了与国大党合作的幻想,将大多数穆斯林政党合并到穆斯林联盟,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印穆斯林政党。在促使真纳转变的诸因素中,国大党拒绝与穆斯林政党合作是最重要的。真纳由民族主义者转变为教派主义者使南亚次大陆的分裂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纳 印度 民族主义者 教派主义者 穆斯林联盟
下载PDF
不合作的悲剧:全印联邦方案流产探析
10
作者 谌焕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5,共9页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印度权力的移交问题。将政权移交给一个统一的印度政府可能在最大限度内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1918年《蒙塔古—蔡姆斯福德报告》提出由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组成印度联邦的设想,此后,英国政府...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印度权力的移交问题。将政权移交给一个统一的印度政府可能在最大限度内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1918年《蒙塔古—蔡姆斯福德报告》提出由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组成印度联邦的设想,此后,英国政府为实现这一设想作了很多努力,《西蒙委员会报告》、圆桌会议、《1935年印度政府法》、"内阁使团方案"一再重申并不断完善联邦方案。但是,由于国大党、穆斯林联盟等印度党派和教派不能互相妥协与合作,全印联邦方案最终流产,英国政府不得不实行印巴分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合作 印度联邦 英属印度 印度土邦 印巴分治
下载PDF
从分散到综合:英国1872年食品、饮料和药品修正案法的由来和影响
11
作者 兰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49,共10页
187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饮料和药品修正案,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将食品和药品放在一起管理的法律。这部法律的通过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它继承了1860年反食品掺假法和1868年制药法的原则,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进一步明... 187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食品、饮料和药品修正案,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将食品和药品放在一起管理的法律。这部法律的通过是由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它继承了1860年反食品掺假法和1868年制药法的原则,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进一步明确了执法者的责任,并且使该法的执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1872年法虽然有一些缺陷,导致执行效果不佳,但王座法院根据该法作出的判决却赋予了它新的含义,确立了食品领域的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初步改变了英国已经存在了数百年的司法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议会 食品药品掺假 1872年法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下载PDF
论阿卡姆1820年对英国食品药品掺假的揭露及其影响
12
作者 兰教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3-119,共7页
1820年,阿卡姆出版著作揭露英国的食品药品掺假状况,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许多报刊杂志纷纷发表评论,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防止食品药品掺假。由于时代的局限、舆论缺乏引导和阿卡姆个人的不谨慎等因素,导致反对掺假的舆论很快退潮。这次呼... 1820年,阿卡姆出版著作揭露英国的食品药品掺假状况,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许多报刊杂志纷纷发表评论,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防止食品药品掺假。由于时代的局限、舆论缺乏引导和阿卡姆个人的不谨慎等因素,导致反对掺假的舆论很快退潮。这次呼吁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它发出了英国近代历史上要求政府防止食品药品掺假的第一声呐喊,开启了一个从微弱到逐渐强大的反食品药品掺假运动,对30年后反对食品药品掺假的改革者的影响尤其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姆 揭露掺假 报刊杂志 反食品药品掺假运动
下载PDF
广东省参议会与1949年运银风波
13
作者 彭展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9-144,共6页
1949年在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之际,围绕广东省白银外运事件展开的政治角力,背后不仅牵涉中央地方利益之争,而且卷入国民党内派系倾轧。省参议会对此事件的介入,一方面凸显各省民意机构的位置作用,另一方面省参议会却既被省府所利用,又为... 1949年在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之际,围绕广东省白银外运事件展开的政治角力,背后不仅牵涉中央地方利益之争,而且卷入国民党内派系倾轧。省参议会对此事件的介入,一方面凸显各省民意机构的位置作用,另一方面省参议会却既被省府所利用,又为国民党内派系所支配,而以"民意"为旗号的问责与堵截,最终成为一场各谋其利、雁过拔毛的闹剧,反映了国民党政权的分裂,已成为其失去地方乃至整个政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参议会 广东省政府 穗市央行 运银
下载PDF
“统而撤离”:英国撤离印度、缅甸和马来亚的政策述评
14
作者 谌焕义 《东南亚纵横》 2018年第3期62-71,共10页
英国撤离印度、缅甸和马来亚时所实行的政策是"统而撤离",即将印度、缅甸和马来亚变为联邦制国家,在统一的基础上和平移交政权。这一政策未能在印度变为现实,但在马来亚和缅甸却获得成功。"统而撤离"政策在印度失... 英国撤离印度、缅甸和马来亚时所实行的政策是"统而撤离",即将印度、缅甸和马来亚变为联邦制国家,在统一的基础上和平移交政权。这一政策未能在印度变为现实,但在马来亚和缅甸却获得成功。"统而撤离"政策在印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各方尤其是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不能达成妥协;在缅甸和马来亚则因为英国政府努力促成各派势力之间的妥协与合作而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而撤离 英国 印度 缅甸 马来亚 非殖民化
下载PDF
雷州半岛革命先行者与钦防廉地区的国民革命
15
作者 陈国威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4期124-129,171,共7页
大革命时期,广东相对而言是开展国民革命比较好的区域,是国民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和中心。但北部湾地区,尤其是在钦防廉地区,虽属广东管辖,国民革命却是缓慢的。期间,出生于雷州半岛的黄学增奉命回广东南路发展农民运动、推进国民革命。他... 大革命时期,广东相对而言是开展国民革命比较好的区域,是国民革命的主要策源地和中心。但北部湾地区,尤其是在钦防廉地区,虽属广东管辖,国民革命却是缓慢的。期间,出生于雷州半岛的黄学增奉命回广东南路发展农民运动、推进国民革命。他在积极发展高雷地区国民革命的同时,亦利用地缘等因素,相继派遣江刺横、钟竹筠等雷州半岛的革命先行者前往钦防廉等地开展国民革命以及创党工作。钟竹筠在防城地区开展国民革命、创建党组织的同时,亦推动当地妇女运动,有效地保护了当地妇女权益。地域、性别等因子在钦防廉地区国民革命中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革命先行者 钦防廉地区 国民革命
下载PDF
《马可·波罗游记》里的元初商业文化
16
作者 申友良 《社科纵横》 2015年第5期109-115,共7页
《马可·波罗游记》里有许多关于元初商业文化方面的记载,包括纸币、税收、商业城市、商品以及商人等。之所以元初的商业文化如此的繁荣,与当时元朝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以及游牧民族特有的"重商主义"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马可·波罗游记》 元初 商业文化 重商主义
下载PDF
清初八旗士人群体的形成、文化认同与八旗文学的兴起
17
作者 章广 《满族研究》 2021年第3期95-100,共6页
清初八旗士人群体是在新环境和新政策作用下形成的,对儒家文化与士大夫文化具有广泛和深刻的认同。作为文化菁英群体,他们有条件也有志趣从事诗词文学创作,从而促动了八旗文学的兴起。八旗士人充分吸收满汉文化的优秀成果,摒除积习,使... 清初八旗士人群体是在新环境和新政策作用下形成的,对儒家文化与士大夫文化具有广泛和深刻的认同。作为文化菁英群体,他们有条件也有志趣从事诗词文学创作,从而促动了八旗文学的兴起。八旗士人充分吸收满汉文化的优秀成果,摒除积习,使八旗文学的兴起十分迅速,在不足百年的时间里,诗、词、文等领域就取得了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初期 八旗士人群体 文化认同 八旗文学
下载PDF
从《马可波罗游记》看元初泉州的商业经济
18
作者 申友良 《社科纵横》 2015年第7期119-123,共5页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许多关于元初泉州商业经济的记载。有庞大的国际化商人队伍,纸币的流通,繁盛的海内外贸易和种类齐全的商品。这与忽必烈对商业的重视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马可波罗游记》 泉州 商业经济 元初
下载PDF
大革命时期广东省农民协会探析
19
作者 陈国威 《萍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7-43,共7页
广东省农民协会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民协会。在1925年5月成立时即拥有包括秘书处、军事部等组织系统,协会的领导层主要由共产党人构成,外派广东各地办事处、特派员亦以共产党人为主。在广东省农协的策划下,广东省各地的农民运动得到有序... 广东省农民协会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农民协会。在1925年5月成立时即拥有包括秘书处、军事部等组织系统,协会的领导层主要由共产党人构成,外派广东各地办事处、特派员亦以共产党人为主。在广东省农协的策划下,广东省各地的农民运动得到有序推进,农民利益得到有效维护。苛捐杂税、官吏压榨、劣绅压迫等不公平行为一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组织性产生的效应促使广东省有数十万农民加入当地农民协会,从而有力地支持国民革命。大革命时期的广东省农民运动也被人们誉为“全国之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农民协会 农民运动 大革命时期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人中国经济观的演变
20
作者 兰教材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3期49-51,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人中国经济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包容支持到90年代大部分美国人承认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成就、少部分美国人对中国经济改革未来走向的不满,再到21世纪对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人中国经济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包容支持到90年代大部分美国人承认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成就、少部分美国人对中国经济改革未来走向的不满,再到21世纪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彻底幻灭。美国人中国经济观的演变,与美国人的中国观的演变基本同步,很大程度上也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美国人 中国经济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