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溪流水生脊椎动物现状与保护对策
1
作者 曾凡海 邓维德 +2 位作者 邹佩贞 李智 何南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3期86-91,共6页
水生脊椎动物分布和数量调查可为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11月—2022年1月、2022年4—5月、2022年9—10月调查了罗坑鳄蜥保护区的溪流水生脊椎动物。共采集鱼类4500尾/次以上,隶属于5目12科共33种,其中鲤形目3科21种... 水生脊椎动物分布和数量调查可为水生生态系统保护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11月—2022年1月、2022年4—5月、2022年9—10月调查了罗坑鳄蜥保护区的溪流水生脊椎动物。共采集鱼类4500尾/次以上,隶属于5目12科共33种,其中鲤形目3科21种,鲈形目5科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3.6%和24.2%;两栖类共采集到24种,隶属于2目7科,其中有尾目1科1种—黄斑肥螈,为广东省首次记录,无尾目6科23种;爬行类共采集到9种,隶属于2目8科,其中,龟鳖目1科1种,其余为有鳞目。调查中发现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各1种;在IUCN红色名录中,极危2种,濒危1种,易危2种,外来入侵生物4种。保护区内溪流水生脊椎动物的自然恢复不甚理想,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的宣教、监管力度需要加强,重要物种的保护及监测需要加大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 鳄蜥 溪流 水生脊椎动物
下载PDF
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生理体温调节能力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南 张小丽 +2 位作者 阙青青 陈泽柠 武正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为进一步探讨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生理性体温调节能力,2018年8月,以广东省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研究中心成体饲养池内的鳄蜥为研究对象,探讨鳄蜥在20.0~30.0℃时,调节体温(T_(b))与环境温度(T_(e))的关系。结果表明:以2.5℃... 为进一步探讨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生理性体温调节能力,2018年8月,以广东省罗坑自然保护区鳄蜥研究中心成体饲养池内的鳄蜥为研究对象,探讨鳄蜥在20.0~30.0℃时,调节体温(T_(b))与环境温度(T_(e))的关系。结果表明:以2.5℃梯度变温时,鳄蜥的调节体温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升温时,T_(b)=0.533 T_(e)+13.084(F_(1,48)=327.65,R^(2)=0.872,P<0.001);降温时,T_(b)=1.150 T_(e)-3.454(F_(1,48)=1476.48,R^(2)=0.969,P<0.001)。降温时,鳄蜥体温与环境温度的相关系数(1.150)大于升温时(0.533)。升温和降温时,鳄蜥热交换的平衡点分别为28.01、23.03℃,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平衡点时,鳄蜥的调节体温均低于环境温度。研究表明,降温时,鳄蜥对环境的依赖性更强,生理调节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升温 降温 体温调节
下载PDF
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种群数量和分布的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南 《江西农业》 2020年第20期66-67,共2页
非人灵长类动物作为珍贵物种,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为了确认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的种类、分布和种群数量,2017年7月-2018年12月,工作人员采用了访问法、样线调查法和全自动红外相机技术对该保护区开展了深入探... 非人灵长类动物作为珍贵物种,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为了确认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的种类、分布和种群数量,2017年7月-2018年12月,工作人员采用了访问法、样线调查法和全自动红外相机技术对该保护区开展了深入探索。结果显示,保护区目前的非人灵长类有藏酋猴和猕猴两种,分布范围有重叠,大部分都聚集在保护区内的坪坑上坑、大坝山地区。隐藏在保护区的红外相机的拍摄情况显示,藏酋猴的活动较为频繁,但是尚未拍到猕猴的活动。基于当地社区非人灵长类生态学知识的评估表明,藏酋猴和猕猴的分布范围一直在缩小,种类和数量也一直在下降,主要的威胁因素包括保护区成立前栖息地人为破坏和偷猎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坑保护区 灵长类 资源调查 藏酋猴 猕猴
下载PDF
罗坑自然保护区无人机应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海洋 何南 +4 位作者 钟志成 丁冬静 曾凡海 吴志锋 伍伟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6期120-121,共2页
近些年来,无人机在国土监测、森林防火、科研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分辨率高、操作性强、效率高等优点。该文以广东曲江罗坑鳄蜥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了保护区对无人机的迫切需求,并介绍了无人机技术在保护区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无人机 应用 罗坑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SSR分析广东罗坑鳄蜥饲养种群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南 张小丽 +2 位作者 陈宁 陈泽柠 武正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0-187,共8页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目前个体数目较少,人工繁殖个体容易发生近亲繁殖现象,因此了解它们的遗传结构有利于避免在饲养条件下发生近亲繁殖。本研究以9对微卫星作为分子标记,对罗坑人工饲养群体的112个鳄蜥进...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是我国珍稀濒危物种,目前个体数目较少,人工繁殖个体容易发生近亲繁殖现象,因此了解它们的遗传结构有利于避免在饲养条件下发生近亲繁殖。本研究以9对微卫星作为分子标记,对罗坑人工饲养群体的112个鳄蜥进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9对SSR位点总共有106个等位基因(Na),均值12。2)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的数值范围为0.314~0.998,平衡检验系数均大于0.05。3)9个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o)波动范围为0.018~0.929,均值0.629,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为0.018~0.851,均值0.622。4)利用MEGA软件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邻接进化树(neighbor-joining tree)显示,112个个体划分为2个主支系,第一主支系分成3小支系,第二主支系分成5小支系,分支中的个体亲缘关系较近。5)瓶颈效应检测结果显示,在TPM和SMM模型下,罗坑鳄蜥饲养种群在近期历史上经历了显著的瓶颈效应。在整体水平上,罗坑人工饲养鳄蜥群体遗传多样性贫乏,建议在今后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根据邻接进化树将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分开饲养,避免个体近亲繁殖,维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坑保护区 鳄蜥 人工饲养种群 微卫星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