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冬种马铃薯不同类型地膜覆盖降解效果与作物生产力研究
1
作者 杨明愈 刘计涛 +2 位作者 李成晨 李小波 胡新喜 《中国马铃薯》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为明确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下地膜降解效果及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以马铃薯早熟品种‘粤引85-38’为试验材料,以裸地栽培为对照,比较并分析黑色无机物填充降解地膜(T1)、透明聚乙烯地膜(T2)、黑色聚乙烯地膜(T3)对马铃薯生... 为明确广东省冬作马铃薯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下地膜降解效果及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以马铃薯早熟品种‘粤引85-38’为试验材料,以裸地栽培为对照,比较并分析黑色无机物填充降解地膜(T1)、透明聚乙烯地膜(T2)、黑色聚乙烯地膜(T3)对马铃薯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地膜降解性能的差异。覆膜处理均能显著促进马铃薯生长,相较于裸地栽培,T1处理显著提高株高6.95%,出苗率增加6.76%,叶片SPAD值提高8.54%,T1与T3出苗率、叶片SPAD值无显著差异。产量由高到低为T3(2474 kg/667m^(2))>T2(2441 kg/667m^(2))>T1(2437 kg/667m^(2))>裸地栽培(2343 kg/667m^(2)),三种地膜间无差异。商品薯率由高到低为T3(93.62%)>T1(88.67%)>T2(86.51%)>裸地栽培(82.97%)。块茎品质上,与裸地栽培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64.30%)、维生素C含量(37.39%)、可溶性糖含量(79.18%)。黑色无机物填充降解地膜在马铃薯成熟期降解36.05%,降解速度显著高于透明聚乙烯地膜和黑色聚乙烯地膜。黑色无机物填充降解地膜可促进马铃薯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块茎品质,且降解速度快无需回收,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冬种马铃薯 降解效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财政支持下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路径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东华 王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53-162,共10页
在传统种养规模化发展基础之上建立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载体,是“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涉及内容广,资金需求大、周期长。自国家提出建设现... 在传统种养规模化发展基础之上建立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新载体,是“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涉及内容广,资金需求大、周期长。自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各级政府极为重视,组织财政资金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启动各级产业园建设。广东省率先利用财政资金投入,实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以高标准产业园建设为总体目标,结合地方自然禀赋和市场需求,科学设计,系统规划省级、市级、县级和镇级等各类产业园,初步形成梯次发展布局,并将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多轮产业园建设,广东省产业园在立项评审、资金管理、监督验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也不断完善,为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通过财政投入建设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增强农业产业吸引力,撬动社会资本,也为农业现代化注入了不竭动力。财政资金的专项投入在产业园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支撑作用,保障了产业园项目的顺利实施,并积累了一定的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经验。其中,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是产业园建设中的核心,广东省对资金的使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资金的使用范畴和使用方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效率,确保财政资金在产业园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本文结合广东省农业产业和产业园建设现状,分析了财政支持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水平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资金 现代农业产业园 绩效评估 建设路径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广东甘薯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3
作者 黄立飞 陈景益 +8 位作者 邹宏达 张雄坚 王章英 罗忠霞 杨义伶 姚祝芳 唐朝臣 江炳志 房伯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62-72,共11页
广东是我国甘薯的优势区域,以种植生产、销售、消费优质食用鲜薯为主,是全国最大的鲜食型甘薯消费市场和集散地。近年广东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hm^2左右,居我国第4位。2006年以来广东甘薯品种改良取得较好进展,截至2019年底,国家... 广东是我国甘薯的优势区域,以种植生产、销售、消费优质食用鲜薯为主,是全国最大的鲜食型甘薯消费市场和集散地。近年广东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hm^2左右,居我国第4位。2006年以来广东甘薯品种改良取得较好进展,截至2019年底,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保存甘薯资源1981份;选育了33个甘薯品种通过国家品种鉴定或广东省品种审定,其中广薯87和普薯32为代表性品种,广泛种植于南方乃至全国薯区,为甘薯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在杂交不亲和性、航天诱变、病虫害抗性和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技术方面均取得了很大发展。对2006年以来广东省在甘薯资源收集利用、育种技术、育种成效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甘薯 种质资源 育种技术 鲜食型甘薯
下载PDF
2014年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小波 安康 +2 位作者 方志伟 张小兰 刘晓津 《中国马铃薯》 2016年第1期6-9,共4页
对从云南省和甘肃省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云薯506’和‘陇薯7号’产量为61 495和60 240 kg/hm2,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与对照‘粤引85-38’(产量44 857 kg/hm2)相比,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S06-1169’... 对从云南省和甘肃省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云薯506’和‘陇薯7号’产量为61 495和60 240 kg/hm2,分别居第1位和第2位,与对照‘粤引85-38’(产量44 857 kg/hm2)相比,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S06-1169’产量为51 828 kg/hm2,与对照‘粤引85-38’相比,增产达到显著水平;‘云薯505’产量与对照‘粤引85-38’相当;‘陇薯10号’较对照‘粤引85-38’减产,但差异不显著。通过其他生物学性状的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云薯505’、‘云薯506’和‘陇薯7号’3个优良品种,并建议推荐参加2015年广东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为筛选适宜广东省冬种的马铃薯新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 马铃薯 品种 产量
下载PDF
广东省低海拔马铃薯种薯本地化繁育
5
作者 索海翠 罗焕明 +5 位作者 王丽 刘计涛 李成晨 单建伟 安康 李小波 《中国马铃薯》 202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冬种马铃薯是广东省特色典型的效益农业,但由于缺乏种薯本地繁种体系,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探索广东省马铃薯原种繁育采用的原原种最适规格,以不同单薯重的‘陇薯7号’和‘粤引85-38’原原种为材料,以原种为对照,进行小区试... 冬种马铃薯是广东省特色典型的效益农业,但由于缺乏种薯本地繁种体系,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探索广东省马铃薯原种繁育采用的原原种最适规格,以不同单薯重的‘陇薯7号’和‘粤引85-38’原原种为材料,以原种为对照,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原原种生育期至少较原种长9 d,随着原原种单薯重的增加,2个品种出苗率呈现升高的趋势,株高、主茎粗也呈现增加的趋势,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等病害的发病率均为0,在T5规格(重量为20~25 g)下2个品种产量最高,其次为T4(重量为15~20 g)和T3(重量为10~15 g),但与对照T6(马铃薯原种切块,重量25~30 g)在产量上均无显著差异(‘粤引85-38’T5除外)。第2年,将2个品种原原种繁育的种薯分别混合播种,以甘肃省种薯基地调运原种为对照,结果发现混合的‘陇薯7号’产量较甘肃省种薯基地调运原种增产2.51%,混合‘粤引85-38’产量较甘肃省种薯基地调运原种增产0.87%,且田间病毒病和晚疫病发生率在2批种薯间无差异。综合考虑生产投入成本、贮运等因素,提出T3(重量为10~15 g)为繁种的理想重量。研究为广东省低纬度种薯本地化繁育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原原种 重量 繁育
下载PDF
广东省冬种马铃薯施肥现状调查与施肥对策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成晨 安康 +2 位作者 索海翠 刘晓津 李小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54-2060,共7页
为了解广东省近年来马铃薯肥料使用现状及在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4个马铃薯种植区160户马铃薯种植户的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大多数品种为费乌瑞它系列,播种时间集中... 为了解广东省近年来马铃薯肥料使用现状及在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4个马铃薯种植区160户马铃薯种植户的种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冬种马铃薯大多数品种为费乌瑞它系列,播种时间集中在10月底至11月初,施肥方式为一次性基施复合肥和鸡粪有机肥,并覆盖地膜。大部分马铃薯产量范围为33.5~45.0 t/hm^2,其中珠三角区域和惠东县的平均产量分别高达到40.40 t/hm2和42.39 t/hm^2。全省化肥投入量为2289 kg/hm^2,其养分氮(N)、磷(P2O5)、钾(K2O)投入量分别为360 kg/hm^2、288 kg/hm^2、430 kg/hm^2,N∶P2O5∶K2O为1∶0.8∶1.19,与马铃薯配方施肥比[1∶0.53∶(1.46~1.95)]不符;有机肥平均投入量为8615 kg/hm^2。综上所述,广东省马铃薯施肥方法不科学,化肥用量大,尤其是氮肥和磷肥投入过多,建议按照马铃薯需肥规律施肥,减少化肥投入,适当增补钾肥,增加有机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种植效益,最终达到节本增效和农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马铃薯 施肥 化肥 产量
下载PDF
广东省烟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3
7
作者 屈玉娇 李集勤 +5 位作者 陈泽鹏 文志强 梁俊芬 曹阳 李淑玲 陈俊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141-147,共7页
烟草是广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烟叶库存偏高及全球控烟浪潮大趋势的影响下,烟叶收购计划逐年下调,烟草种植规模持续下降,烟草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对烟叶生产提出了新要求... 烟草是广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烟叶库存偏高及全球控烟浪潮大趋势的影响下,烟叶收购计划逐年下调,烟草种植规模持续下降,烟草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对烟叶生产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查阅文献、调研烟农、合作社和烟草公司,调查广东省的烟草种植区域与植烟土壤类型、烟草主栽品种与种植技术、种植模式与政策保险、单产、均价、产值以及相关科研现状,分析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实现广东烟叶生产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广东省烟叶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抗病品种缺乏、植烟土壤退化、劳动力短缺及自然因素制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强化烟叶生产和收购制度、重视烟草良种引进和新品种选育工作、改良土壤和提升配套栽培、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和发展烟草其他用途多方面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烟叶生产 对策 提质增效
下载PDF
2009-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试品种主要性状选育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小凤 熊婷 李余良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近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的变化规律,探索甜玉米的育种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甜玉米育种的水平。【方法】根据2009-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试品种多点试验数据,分析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及综合品质等主要... 【目的】了解近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的变化规律,探索甜玉米的育种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甜玉米育种的水平。【方法】根据2009-2019年广东省甜玉米区试品种多点试验数据,分析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及综合品质等主要性状表现。【结果】11年间参试品种株高平均增加15 cm左右,穗位高总体稳定在68 cm左右,平均茎粗趋向稳定接近2.0 cm;穗长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幅为1.5 cm,穗粗增加趋势较为明显,表明注重大穗型品种的选育;区试品种产量在波动中呈现较快的上升趋势,育成品种中高产品种占据较大比例;抗小斑病育种取得较好的成果,多数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级别达中抗以上,但近3年来对纹枯病的抗性一般,部分品种感病,抗性级别降低;优质品种占参试品种的比例达30%以上,对品质的选育也在加强。【结论】连续11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表明,甜玉米主要性状的改良取得一定成效,相关农艺性状在不断探索协调产量构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促使产量逐步提高,优质抗病品种比例有所提升,当今甜玉米育种在朝高产、优质、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等复合性目标迈进,注重品种转化及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甜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甜玉米品种 区域试验 性状分析 变化趋势 育种进展
下载PDF
广东烟草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柱文 陈俊标 +1 位作者 袁清华 黄振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烟草种质资源是烟草原始创新、新品种选育及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烟叶生产安全的战略性资源,对我国烟草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烟草原始创新、新品种选育及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成效,取决于所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对其差... 烟草种质资源是烟草原始创新、新品种选育及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物质基础,是保障烟叶生产安全的战略性资源,对我国烟草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烟草原始创新、新品种选育及其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成效,取决于所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对其差异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研究,而突破性进展往往依赖于特殊种质资源的发现与利用。由于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研究内容宽泛、调制类型多样,且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相关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为了解广东烟草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介绍了广东烟草种质资源国内外收集、保存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烟草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评价及种质创制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广东生态环境下烟草地方种质资源香气风格形成与新品种选育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种质资源繁种更新、精准鉴定、遗传群体研究和种质创制等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种质资源 繁种更新 调制类型 创新利用
下载PDF
茄科作物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邵秀红 张海霞 +4 位作者 马柱文 陈俊标 潘晓英 李集勤 黄振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102-114,共13页
绿原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多酚类化合物,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虫害、抗寒及其他逆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多种药理功能,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癌、抗紫外光与辐射、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等,在功能性食品、营养补充剂、食... 绿原酸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多酚类化合物,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虫害、抗寒及其他逆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多种药理功能,包括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癌、抗紫外光与辐射、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等,在功能性食品、营养补充剂、食品原料、化工和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巨大。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和烟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们均是茄科植物的重要种类,也是绿原酸的重要来源,其果实或营养器官中的绿原酸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且绿原酸合成代谢是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因此,茄科作物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对作物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绿原酸在以上5种茄科作物中的含量情况、绿原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转录调控分子机制,以及基因型差异、环境因素、栽培措施等因素对茄科作物绿原酸含量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茄科作物绿原酸开发利用、高绿原酸茄科作物种质资源创制以及新品种培育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科作物 绿原酸 含量 生物合成途径 调控机制
下载PDF
甜玉米品质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坤 李高科 +5 位作者 肖颖妮 于永涛 李余良 谢利华 朱文广 胡建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70-77,共8页
甜玉米为具有果蔬和谷物特征的新型农作物,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甜玉米含淀粉合成缺陷基因,糖类在胚乳中大量积累,是鲜食玉米主要类型之一。根据缺陷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为普甜玉米、超甜玉米... 甜玉米为具有果蔬和谷物特征的新型农作物,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甜玉米含淀粉合成缺陷基因,糖类在胚乳中大量积累,是鲜食玉米主要类型之一。根据缺陷基因的不同,甜玉米可分为普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等类型,不同类型间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差异较大。甜度、爽脆度、果皮厚度、风味等是甜玉米的主要食用品质特性,这些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其遗传研究及育种改良应用均面临很大挑战。目前,甜玉米品质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者对甜玉米食味品质(含糖量、果皮厚度等)和营养品质(维生素、矿物元素、蛋白含量等)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鉴定和分析,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表型变异、遗传力、QTL位点、候选基因等层面。这些研究的开展为甜玉米营养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分子基础。对甜玉米品质相关(包括甜玉米形成的遗传基础、维生素E、果皮厚度、锌含量、玉米黄质和蛋白质含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甜玉米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为甜玉米品质改良和优质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胚乳突变基因 食味品质 营养品质
下载PDF
玉米双胚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高婧 秦梦凡 +1 位作者 李坤 李武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9期1-7,共7页
高产一直是玉米育种的研究热点,传统方式提高玉米产量已进入瓶颈期,玉米双胚这种特殊遗传现象可能为获得高产提供突破性方向。为了解双胚现象发生的遗传机制,本文归纳了包括玉米等多种作物双胚、多胚现象的前人研究,从多维度整合了相关... 高产一直是玉米育种的研究热点,传统方式提高玉米产量已进入瓶颈期,玉米双胚这种特殊遗传现象可能为获得高产提供突破性方向。为了解双胚现象发生的遗传机制,本文归纳了包括玉米等多种作物双胚、多胚现象的前人研究,从多维度整合了相关的遗传表现、细胞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子机制研究等内容。此外,本文总结了有关双胚的部分研究方法,为双胚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及玉米高产育种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通过前人研究,本文发现玉米双胚基因挖掘方面暂未有突破性进展,因此预测有关双胚现象的研究重点仍是影响双胚性状表达的关键遗传位点的定位与候选基因的挖掘,以进一步解析玉米双胚现象的分子网络机制,为指导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双胚现象 高产 遗传位点 双胚基因 分子机制 高产育种
下载PDF
玉米产量性状遗传特性研究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13
作者 高婧 秦梦凡 +1 位作者 李坤 李武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156-164,共9页
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应用VOSviewer软件,以图和表的形式对有关玉米产量性状遗传特性研究文章的文献量、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共收集到1976—2022年间收录在CNK... 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应用VOSviewer软件,以图和表的形式对有关玉米产量性状遗传特性研究文章的文献量、作者、机构、期刊、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共收集到1976—2022年间收录在CNKI数据库的中文文献782篇及WoS数据库的英文文献2140篇。根据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CNKI数据库在此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玉米籽粒、根系等产量性状相关的遗传研究和QTL定位、配合力遗传效应及杂交种产量性状关联分析等,WoS数据库主要关注产量性状QTL定位、非生物因子调控玉米形态来影响产量的生理生态研究。研究发现,在21世纪之前,玉米产量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多集中在相关形态指标的生理生态研究,之后逐步重点扩增到影响产量表达的分子机制挖掘方向。总体来讲,有关玉米产量遗传特性研究的热点在未来仍可能趋向于调控产量性状遗传表达的基因挖掘、多组学等分析,以及非生物因子影响产量因子表达的生理生态等研究这2个模块。作者、机构合作关系可视化网络图显示,国内间合作相对密切,国内外合作相对不足。此外,2个数据库中收录文献排名及被引用频次等数据表明,玉米产量性状遗传特性这一方向在中国有较好的研究热度,但成果突出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有待加强,因此建议科研人员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并加大国内外团队的合作力度,以增强国内玉米产量性状遗传解析的实力,提高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的关注度与认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遗传特性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广东花生生产、育种和种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少雄 洪彦彬 +1 位作者 陈小平 梁炫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78-83,共6页
花生是广东第二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常年保持在30万~35万hm2之间,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河南、山东。对广东花生生产、育种及种业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生产方面,广东花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水平逐年... 花生是广东第二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常年保持在30万~35万hm2之间,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河南、山东。对广东花生生产、育种及种业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生产方面,广东花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水平逐年增加,总产稳步上升,但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限制了广东花生生产空间;育种方面,高产育种实现三次突破,抗青枯病和锈病育种取得空前成功,但在高油酸、高油、鲜食加工型品种的培育上仍存在不足;种业方面,广东是华南最主要的花生种子生产和销售基地,但种业模式仍相对落后,完全达不到现代化标准。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将花生纳入种植补贴,鼓励花生种植,扩大花生面积;(2)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降低劳动成本;(3)加快多元化育种,满足市场需求;(4)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花生单产;(5)加大种业执法力度,确保种业的良性发展;(6)南种北繁,提高制种效率和质量,降低制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抗病育种 种业 对策
下载PDF
花生基因组学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小平 鲁清 +2 位作者 洪彦彬 李少雄 梁炫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33-43,共11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突破传统育种的盲目性和低效率仍是花生育种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花生基因组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四倍体野生种、栽培种及其二倍体祖先种基因组序列相继发表,大量SSR和SNP标记开发利用,花生遗传图谱标...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突破传统育种的盲目性和低效率仍是花生育种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花生基因组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四倍体野生种、栽培种及其二倍体祖先种基因组序列相继发表,大量SSR和SNP标记开发利用,花生遗传图谱标记密度不断增加,高通量表型鉴定和基因分型技术广泛应用,越来越多重要农艺性状相关QTL被挖掘定位,以全基因组选择为代表的大数据驱动的多组学育种技术崭露头角。丰富的花生基因组资源促进了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加快花生分子育种的发展,育种家已通过分子辅助技术成功选育了具有目标性状的花生种质。花生传统育种的关键在于表型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育种过程缺乏对基因型的充分鉴定和利用。而花生基因组资源、常规育种及分子育种的结合与并行发展必将推动基因组学在花生育种中的深入应用,使基因组学研究成果真正进入田间和市场,充分体现基因组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基因组 表型 性状关联 分子育种 全基因组选择
下载PDF
广东玉米主导品种粤甜28号的选育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春艳 李高科 +5 位作者 李坤 祁喜涛 于永涛 刘建华 李余良 胡建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16-24,共9页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群体选育及二环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创制出亲缘关系远、互补性强的亲本材料“群1-1”和“GQ-1”,并以其为父母本组配的超甜玉米单交种“粤甜28号”。该品种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2020年...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群体选育及二环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创制出亲缘关系远、互补性强的亲本材料“群1-1”和“GQ-1”,并以其为父母本组配的超甜玉米单交种“粤甜28号”。该品种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2020年分别通过国家南方区和黄淮海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是通过审定区域最多的甜玉米品种。2015年以500万元成功转让了该品种的品种经营许可权,是目前转让金额最多的甜玉米品种。从2017年至今粤甜28号连续4年被评为广东省玉米主导品种,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产量优势明显、品质优、抗倒性强,其中广东省区试2季试验产量均比对照极显著增产,分别居小组第1名和第2名;国家区试产量比对照显著增产,增产点在62.5%以上;适口性专家评分均优于对照,最高评分达到91.3分;倒伏率和倒折率之和在0~2.4%之间,显著低于同期参试品种。以粤甜28号为材料进行栽培及有关营养、生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粤甜28号籽粒中叶黄素、叶酸等营养元素含量高,是理想的营养型甜玉米品种。因此,粤甜28号是当前集高产、优质、营养及强抗倒伏于一体的甜玉米新品种,种植区域广,适宜机械化栽培管理和加工,有利于大面积推广,是市场亟需的突破性品种,也是理想的甜玉米基础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粤甜28号 品种选育 产量 品质 抗倒性
下载PDF
1978-2016年广东甘薯育成品种系谱与亲本利用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章英 唐朝臣 +2 位作者 江炳志 张湘博 房伯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29-37,共9页
【目的】了解广东甘薯育成品种遗传背景与品种间亲缘关系,为甘薯育种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有效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8—2016年广东省育成的通过国家鉴(认)定或省审定的57个甘薯品种基本信息,分析广东省育成甘薯品种基本概况、亲... 【目的】了解广东甘薯育成品种遗传背景与品种间亲缘关系,为甘薯育种亲本选择和杂交组合有效配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8—2016年广东省育成的通过国家鉴(认)定或省审定的57个甘薯品种基本信息,分析广东省育成甘薯品种基本概况、亲本来源、系谱关系及衍生品种情况。【结果】广东甘薯育成品种主要利用品种间定向杂交(59.6%)或集团杂交(29.8%)选育而成,育成品种类型以鲜食型和鲜食兼用型为主、占86.0%;57个甘薯育成品种溯源直接亲本61个,原始亲本42个,其中禺北白、湛薯75-57、普薯3号和新竹头作为原始亲本,使用频数较高,衍生品种数14个以上;广东省甘薯育成品种系谱主要以地方品种或早期广东省本地育成种及其衍生品种为骨干组成,可划分为4个脉系:湛薯75-57脉系、广揭脉系、广普脉系和其他脉系;广东育成品种作为直接亲本已先后培育出50个甘薯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结论】广东甘薯育成品种所用亲本呈现明显的“广东特色”,遗传基础较窄,为扩大甘薯品种遗传基础,在广泛引进收集国内外优异甘薯种质资源拓宽亲本的同时,亟需对甘薯种质资源尤其是地方品种资源进行精准鉴评以挖掘优异种质,培育优质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育成品种 系谱分析 亲本 地方品种
下载PDF
经济作物替代薯稻三熟制早稻对肥料利用、土壤养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8
作者 李小波 索海翠 +5 位作者 赖玉嫦 罗焕明 邓勇兵 安康 李成晨 刘晓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80-2087,共8页
为缩短"薯-稻-稻"三熟制作物早稻的生育期,促进"薯-稻-稻"茬口顺畅衔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本研究以不同经济作物替代早稻,分别在2016年惠东县和2017年白云区试点进行田间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休耕T0(空白对照,不种... 为缩短"薯-稻-稻"三熟制作物早稻的生育期,促进"薯-稻-稻"茬口顺畅衔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本研究以不同经济作物替代早稻,分别在2016年惠东县和2017年白云区试点进行田间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休耕T0(空白对照,不种任何作物)、常规处理TCK(早稻)、T1(黄瓜)、T2(豆角)、T3(甜玉米),探究不同春播经济作物生育期、产量、种植效益和肥料效率及土壤酶活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黄瓜、豆角和甜玉米替代早稻均可明显增加经济效益和缩短生育期。其中,T3效果最优,与TCK相比,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增加了1.32~3.72元·m^-2,生育期缩短了37~43 d,收获指数提高了18.6%~20.1%;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强了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综上,甜玉米等经济作物代替早稻形成的"经济作物-中晚稻-冬种马铃薯"三熟轮作模式可以使作物茬口衔接更加顺畅,提升三季作物的整体经济效益,对农民增收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为优化广东乃至华南"薯-稻-稻"三熟区的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作物 种植效益 生育期 产量
下载PDF
广东晒烟大叶密合受青枯病菌侵染后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19
作者 马柱文 屈玉娇 +5 位作者 潘晓英 陈俊标 张振臣 李集勤 黄振瑞 袁清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83-90,共8页
【目的】大叶密合是广东封开县地方名优晒烟品种,是当前发现烟草青枯病的优良抗源,深入研究其烟草青枯病抗性机理,寻找其青枯病抗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为抗青枯病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将烟草品种大叶密合... 【目的】大叶密合是广东封开县地方名优晒烟品种,是当前发现烟草青枯病的优良抗源,深入研究其烟草青枯病抗性机理,寻找其青枯病抗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为抗青枯病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将烟草品种大叶密合、抗病对照品种D101、感病对照品种长脖黄进行青枯病菌室内接种鉴定,并利用蛋白质组学(iTRA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大叶密合接种前后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接种青枯病菌后,大叶密合较长脖黄发病减缓。大叶密合检测到35个接种前后的差异蛋白,其中21个蛋白下调、14个蛋白上调,共有25个蛋白与植物胁迫相关。上调表达差异倍数最大的蛋白是烟草凝集素家族(Nictaba)的Hav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烟草凝集素基因在接种后12 h内的表达量变化,发现其在接种后6 h和9 h表达量最高,随后开始下降。【结论】植物响应病菌入侵是一个复杂过程,鉴定到的差异蛋白中上调幅度最大的是凝集素家族成员之一的Hav1,接种强致病力和无致病力菌株后烟草凝集素呈现类似的表达模式,表明凝集素蛋白可能对病菌入侵后的上游反应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青枯病 蛋白质组 ITRAQ 烟草凝集素
下载PDF
广东蚕豆绿色种植技术指南
20
作者 李育军 植石灿 +2 位作者 何潮安 黄妙林 林晓彤 《长江蔬菜》 2021年第4期40-42,共3页
蚕豆原产于北非(大粒蚕豆)、里海南部(小粒蚕豆),以及中亚的中心地区、西南亚洲到地中海地区等,传入中国已有2100多a。蚕豆秋播为越年生,春播则为一年生,主要由根、茎、叶、花、荚果和种子组成。对土壤要求比较宽,但对水肥要求较高,极... 蚕豆原产于北非(大粒蚕豆)、里海南部(小粒蚕豆),以及中亚的中心地区、西南亚洲到地中海地区等,传入中国已有2100多a。蚕豆秋播为越年生,春播则为一年生,主要由根、茎、叶、花、荚果和种子组成。对土壤要求比较宽,但对水肥要求较高,极不耐旱,生育期温度以18~27℃为佳,喜光和长日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日照条件 大粒蚕豆 地中海地区 绿色种植技术 生育期 越年生 秋播 荚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